你見到的心理諮詢師都被「割過韭菜」

情感導師 571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你見到的心理諮詢師都被「割過韭菜」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杜瑋

發於2021.3.22總第988期《中國新聞周刊》

見到肖莉是在2020年11月中旬的一個下午,這是她當周僅有的兩個空餘時間段之一。作為「簡單心理」的一名實習諮詢師,她平均每周要接待4個來訪者,和花費不少於兩千元及兩到三天的時間投入到督導、案例觀摩、線上線下培訓課程等自我培訓。

你見到的心理諮詢師都被「割過韭菜」

肖莉是70後,曾當了20多年的公務員。她穿一件灰色風衣,待人客氣而有分寸,但一提到心理諮詢,臉上的表情便生動起來,有一種難以抑制的興奮。

肖莉決定做心理諮詢師是在2017年。那年4月,她參加了一個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朱建軍開辦的「回歸療法」心理治療與諮詢工作坊。在這次學習中,肖莉窺探到自己面臨的中年危機,發現自己一直想要的是自由,但卻從來沒有付諸實踐。她的內心受到震動,決心辭職,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

肖莉的經歷,是中國當前眾多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的縮影。過去十年間,由於大眾心理諮詢需求激增,中國心理諮詢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不少人會以心理諮詢者或愛好者的角色接觸心理諮詢,一旦「入坑」無法自拔,兜兜轉轉於各類培訓班間,患上「學習型人格障礙」,踏上一條漫無止境的「求學路」。

「入坑」與深陷

在「回歸治療」的工作坊中,老師要求同學們依次以「焦慮」「欲望」「策略」「行動」「檢驗」與「詮釋」為一個圓的關鍵點,描畫出自己的回歸循環圈。這是一種原創的檢視人的欲望與行動是否一致、是否迷失自我的本土療法。肖莉以「害怕自己不夠優秀」和「害怕自己失去自由」兩種焦慮為起點,先後畫了兩個循環圈。她的第一個循環圈畫得圓滿。從小到大,為了讓自己「更優秀」,她不斷努力,一路成長為他人眼中的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畫第二個循環圈時,她發現自己為之採取的行動幾乎為零,「人都傻掉了」。她想明白人為什麼而活着,之後陷入焦慮和抑鬱狀態一周多。和她一起參加工作坊的30多人中,也有不少人的職業軌跡就此發生改變。

出於對人的好奇,肖莉從事心理學相關職業的想法從小就有。大學沒能報考心理學專業,2002年,國家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開啟後,肖莉在2007年就拿下了三級心理諮詢師證書。

國內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發達,徹底催熟了心理諮詢行業。2011年,曾學習過心理學的黃偉強在兩次創業失利後創辦了互聯網心理服務平台——壹心理。目前,平台註冊用戶已經達到2500萬人,參加心理諮詢師專業培訓課程的近10萬人次,單個爆款課程營收超過400萬元。

「大眾對心理學的認知偏見和羞恥感是整個心理學市場發展初期的最大瓶頸。」黃偉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所以公司先從內容入手教育用戶,再開展服務。2012年,還在中央財經大學擔任心理諮詢師的簡里里在豆瓣上接到各類心理求助,兩年後,她創立了簡單心理。通過這一平台,來訪者可選擇視頻或者面對面的形式諮詢。在業內,尋求心理諮詢的人們被統一稱為來訪者。

肖莉曾在2011年至2015年出國工作。2015年回國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廣泛使用,讓她感到心理諮詢行業的蓬勃:各路心理學大師及機構的培訓公號不斷湧現,裡面包含的課程「數不勝數」,她記得當時有老師和她講,「心理諮詢行業的春天來了」。

當她決定做心理諮詢師時,她發覺之前學到的內容還是不夠。國家二、三級心理諮詢師考試的培訓內容偏基礎、少實踐。這項考試也因通過門檻過寬而廣受詬病,甚至被業內稱為是一項糟糕的認證。

但實際上,通過二、三級考試後,不少學員或找老師幫帶,或自己摸索,都成了心理諮詢師,這在肖莉看來是「害人害己」,不可接受。在求知慾和完美欲驅使下,她開始瘋狂上課。

她拿起手機,給記者展示過去三年裡報過的心理諮詢課程:中國人的心理治療、中國人的俄狄浦斯三角、一段精神分析的長程之旅、貫穿你一生的創傷、內疚與羞恥|深度解析治療室「情緒」……課程總數不下10門,價格從將近千元到兩千多元不等。這些還只是她在一個平台上報的網課,她還報了朱建軍的 「意象對話」療法等各類長短程線下課程和工作坊。這些課程每年投入約5000元。線上課大多不貴,「有需要,買!」但她發覺,這些課更多隻教會她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人,學完後,她依然不會做諮詢。

2017年,她又花三萬元報了簡單心理兩年的「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課程。課程比較系統,上完課後,肖莉的不少同學都選擇以某一流派為工具去執業。但肖莉依然覺得不夠。她解釋說,以百年前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流派為例,這一流派在發展過程中又分化出如自體心理學、經典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等諸多分支。如果想以某一具體流派為工具工作,她還要至少再花兩年時間進一步精進技術。

2018年,她發現探討人如何活出自我,孤獨、自由等命題的存在人本主義流派與自己「契合」,買下了國際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院價值三萬元的課程。但這一課程還是側重於告訴她怎麼分析人的狀態,而不是如何工作。過去三年,她在心理諮詢培訓上投入已至少8萬元,「就像拼了命一樣,我所有力氣都放這了,要讓自己學出來」。

學習心理諮詢的動機主要有兩種:對心理學感興趣和求解自己的內心困惑。由於兩大動機兼有,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就慢慢「深陷」,由此滋生出當一名心理諮詢師的想法。從性別來看,根據壹心理對全國1200多名心理諮詢師的調研,女性占比接近79%,30歲~49 歲占比近76%,且主要居住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城市。壹心理CEO黃偉強說,女性更關注內心成長,不同城市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女性,排解內心問題的方式不同,一線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更願意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

這一行,像肖莉這樣的准從業人員投入大量金錢時間用於培訓自己的不是少數。劉倩是壹心理平台一名預備諮詢師,和肖莉一樣,也有追求完美的特質。她家庭條件優渥,沒有養家糊口的壓力,丈夫對她轉行從事心理諮詢的決定也很支持。過去幾年裡,她的心理諮詢學習上總花費在5萬元到8萬元之間。根據簡單心理的統計,有超過50%的初學者來自金融、互聯網、教育等行業,近50%的初學者為碩士及以上學歷,高知、經濟條件較好是心理諮詢入行者們的主要特徵。劉倩說,自己投入並不算多,她參加過的一個催眠培訓班的同學,為學心理諮詢,兩三年就花了二十多萬元。

「入坑」時間愈久,心理諮詢師用於自我學習的花費也在不斷企高。一次心理諮詢時長通常為50分鐘或1小時。壹心理發現,諮詢經驗為0~100個小時的諮詢師,平均投入培訓費用為4.6萬元;諮詢經驗100~500小時,平均投入8.4萬元;諮詢經驗5000小時以上,這個數字已飆升至24萬元。

知名心理諮詢師李松蔚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他見過很多心理諮詢學習者,從開始學習諮詢到真正從業,這一時間跨度可以多達10年,甚至無限長。他認為很多人不敢起步做諮詢,取而代之的是使自己始終保持學習者的狀態,告訴自己「我還沒有準備好,還不OK」。他曾和自己很多學生說,可以去接諮詢了,學生們會回答:老師,還是告訴我,接下來該去哪上課。

「割韭菜」式的機構培訓

2019年6月,在看到一家心理諮詢機構的老師使用催眠技術後,劉倩覺得很神奇。於是,她就花9000多元報名了上海一家心理教育機構的催眠技術培訓班,除了連着4個周末的課程學習,還包括催眠演練、催眠沙龍等實戰環節。在催眠沙龍上,劉倩要對幾個來訪者施展催眠術,成功後才能畢業。當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正是從催眠中誕生。

報這個班的同時,劉倩沒經住誘惑,又在該機構慫恿下,花了4000多元參加了婚姻家庭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包括線下課程及180節網課。到上課時,劉倩發現,一些網課老師並不能將實戰和理論有效結合,有的老師乾脆就照本宣科。參加完這些培訓,劉倩能獲得美國催眠協會、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分別頒發的催眠師證書和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證書。但前提是,要交錢。為這兩本證書,劉倩分別花了一千元和幾百元。

2017年,全國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取消。李松蔚說,對於想要入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利好消息」,意味着行業門檻取消了;但從現實看,卻是「利空消息」。由於缺少權威認證,很多人內心會隱約有個期待,去努力尋找一個門檻或標籤,「覺得錢沒交夠,不能這麼舒舒服服開始從業」。很多人意識不到現在其實沒有門檻,或者在頭腦中幻想出一個門檻,然後不斷否定自己,給了很多高價培訓,甚至是騙子培訓可乘之機。

近三年來,業內推出的各類證書多達百種。比如,由中科院心理所牽頭推出的《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每年有3萬人參加獲證考試,300多家機構負責培訓,還有1000多家機構在等待審批,每一報名人次收費不少於3000元。但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春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本質上,這只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入門級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下屬的標準與研究服務委員會還組織考試頒發了《心理諮詢專業技能證書》,但實際上,標準委是二級機構,並非獨立法人,根本沒有資格發證。該證書實際上是一個「偽證」。劉倩拿到的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頒發的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證書也屬此類性質。

劉倩積極參加培訓的另一個現實考量,在於培訓過後,能有機會入駐機構的心理諮詢平台。2019年5月左右,她花3000多元報名了心理學平台Know Yourself 與糖心理聯合打造的「萌芽計劃」。平台對此宣稱,在6個月理論學習和2個月實習接心理諮詢熱線結束後,經綜合評估,將獲得「優秀畢業生」證書,畢業證在該平台可作為申請上線諮詢師的憑證之一。

等劉倩拿到畢業證申請入駐,卻被告知,Know Yourself的業務被轉交給一家私立精神科醫院。該醫院要求,作為新手諮詢師,入駐要有不低於300小時的來訪者付費個體諮詢經驗。而劉倩當時的諮詢小時數只有不到50小時。

「想入駐優質平台,最好先成為它的學員,缺什麼,上課會補給你,」這是肖莉報考簡單心理兩年系統性課程的關鍵原因。簡單心理被視為業內較高端的心理諮詢平台,其兩年課程包括實習。肖莉要完成20個小時的真實個案諮詢,才能從學員諮詢師晉級為實習諮詢師,入駐平台,之後再依次升級為新手諮詢師、成熟諮詢師。而如果是其他平台諮詢師,入駐簡單心理,通過考試的幾率會低很多。

心理諮詢師也可通過開工作室,或利用社交媒體平台來招攬來訪者。林芳是某心理諮詢平台的一名心理諮詢師,心理學科班出身,從業近5年。此前,她在豆瓣等平台上嘗試招募一些諮詢者,但因豆瓣不是專門的諮詢平台,效果不是很理想。

諮詢小時數既是諮詢師入駐平台的重要門檻,也是其「打怪升級」的關鍵指標。但簡里里說,諮詢小時數本不該成為一個決定性的評判標準,但因現在缺少一個權威公正的評價體系,機構只能自己承擔起從人才培養到入駐篩選的全部職責。而面試一個諮詢師成本達兩三千元,為節省開支,平台只能用一些硬指標來卡人,比如,入駐諮詢師需接受過諸如兩年以上系統培訓,有不低於400或1500小時的付費諮詢經驗等。

入駐上述平台未果後,劉倩又花了將近兩萬元報名了壹心理心理諮詢師培養高階課程,學習完成後,入駐了壹心理學院預備諮詢師平台,開展99元/10次的低價諮詢,算下來平均9.9元一次,幾乎是「白菜價」,但她覺得還是積累小時數更重要,入駐平台還會讓她有一種歸屬感。

在李松蔚的觀察中,當一個心理諮詢平台做大後,想要入駐的諮詢師越來越多,平台就掌握了話語權。這幾年來,新人不斷往行業里涌,真正覺得自己不用再繼續學就可以做諮詢的人又很少,新手諮詢師的「池子越來越大」,就會有越來越多機構進來渾水摸魚。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一些甚至自己不會做心理諮詢的大師,只靠「講故事」式的培訓賺錢,有人光憑藉幾天的培訓就能收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現在一些心理學家能活得有模有樣,都是靠心理學愛好者或新手諮詢師給他們『抬轎子』。這一行業的火熱,是因為一些機構、培訓師、教授在外面忽悠,告訴大家聽幾節課,能賺到高薪,「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金礦都跑過來挖」。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心理諮詢並不是一個暴利行業,實際上最終賺到錢的是那些機構和教授。

在林芳看來,「整個行業發展的驅動模式有些奇怪」,因為難以找到更好的來訪者資源與賺錢途徑,國內很多培訓機構的主要賺錢方法之一,就是割新手諮詢師的「韭菜」。換句話說,心理諮詢行業是「自己人賺自己人錢」。

督導和個人體驗

督導與個人體驗,是心理諮詢界的「行話」。劉倩現在每周要參加三次督導,分別為兩次團體督導和一次個人督導。個人督導,就是督導師與諮詢師一對一,通過看其諮詢時的錄音文字稿幫其成長;而團督,則是十餘名諮詢師在一名督導師的帶領下分析小組成員上報的個案。劉倩說,她個人接觸到的來訪者類型比較單一,多是工作或人際關係中遇到情緒障礙的年輕人,而團督可以見到各種類型的個案,幫其拓寬思路。

督導聽起來很有權威、很神秘,李松蔚說,其實就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在執業初期,經驗不夠、能力不足時,找個有經驗的人帶一把。督導師的使命通常在一年時間內就能完成,之後諮詢師可獨立執業。另一種情況是,當諮詢師遇到棘手個案時,可尋求督導師的幫助。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志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美國,讀完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後,需要在督導師的督導下全職工作一到兩年,之後就可以考心理治療師的執照,拿到執照就意味着能獨立執業。

在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發展初期,關於督導沒有一定之規,但如今,已經被機構變為一個硬性規矩。從2014年成立之初,簡單心理就要求入駐平台諮詢師要有一對一督導,是國內第一家提出這一要求的平台,並明確規定了督導小時數。簡里里解釋說,這是因為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發展良莠不齊。諮詢師級別越高,要求其接受督導的小時數越長。肖莉從2019年7月成為簡單心理實習諮詢師後,開始有了督導師。20個小時個案諮詢,每一次接個案,肖莉收費150元。但每接完一個案,她都要接受督導師一對一督導,一次花費500元左右,這樣20個小時諮詢做下來,不但不能賺錢,反倒還要虧進去7000元。但肖莉卻很欣賞這樣嚴格的督導設置。

從實習諮詢師晉級為新手諮詢師,肖莉需要累計400小時諮詢小時數,實習平台的要求是每4個案1次督導,肖莉共要接受督導100次,以現在她找到的市面上較優惠的督導價400元/次計算,她共要為此支出40000元。

依據壹心理報告,87%的諮詢師有一對一督導,93%的諮詢師有團體督導,而諮詢小時數在1000小時~5000小時和5000小時以上的諮詢師參加一對一督導和團體督導的比例都近乎100%。但問題在於,督導到底要規定到什麼程度?「我非常反對立一個規矩,所有人必須督導幾年,你得想清楚督導是為了什麼。」李松蔚說。

在北大讀研和博士期間,憑藉校內師資的便利,李松蔚每周能享受到一對一和團體的免費督導。後來工作期間,他只在遇到兩個極端困難個案的時候找過督導。除了個督和團督,李松蔚更看好的是一種同輩諮詢師之間的督導。平時,他有個4人為一小組的朋輩督導團隊,在他看來,這一類型的督導比較經濟。

前述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不願具名的專家說,在中國具有實踐經驗、能做督導的專家很少,供不應求,獲取難度比較大,成本也較高。「北京有教授做團督,每個學生一個小時收費1500元,每次4個學生一起,就是6000元,想約還不一定約得着」。為給新手諮詢師降低成本,壹心理還推出了99元100場的線上團體督導,以每周三到四次的頻次密集進行,每場參與人數過萬人。由於人數過多,且在線上進行,有泄露隱私的風險,由此引發了倫理爭議。

個人體驗,其實就是諮詢師接受心理諮詢。簡里里半開玩笑地說,「也有可能是出於諮詢師的某種自戀,就是不肯承認我是去接受治療的,非要把它叫做個人體驗。」

根據壹心理平台報告,各個流派諮詢師中,94%的諮詢師都有個人體驗,超過63%的人每年個人體驗投入費用超過2萬元,18%的人每年投入超過10萬元。但在李松蔚看來,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諮詢師將個人議題帶入工作,造成工作混亂時,沒必要讓所有諮詢師都進行個人體驗。現在很多機構一刀切,給諮詢師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壓力,很多時候,心理諮詢師也找不到合適諮詢師去體驗,「這樣的門檻沒必要」。

實際上,在心理諮詢的諸多流派中,只有極少數如精神分析流派,才要求諮詢師接受個人體驗。對此,簡里里解釋說,因為精神分析流派會探討來訪者曾經的創傷,如果諮詢師經歷過同樣的創傷,就可能在諮詢過程中不能識別或者有意迴避這一問題。比如,來訪者有很強烈的嫉妒情緒,諮詢師同樣有這一癥結,就會在諮詢中難以處理。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的個人人格發展水平很重要。通常督導會發現諮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處理這一問題的過程是個人體驗。在簡單心理,如果是提供精神分析的成熟諮詢師的話,則要求接受過不低於300小時的個人體驗。

肖莉每周個人體驗要五六百元。加上各種督導與培訓課程,每周開銷至少2000元。她每個個案的收費為300元,除去機構抽成、租諮詢室花費,收入150元,接手4個個案共收入600元。根據壹心理平台數據,諮詢經驗在500小時內的諮詢師,超過90%年收入低於5萬元;諮詢經驗在5000小時以上的,30.5%年收入超過30萬元。此外,50%的諮詢師在諮詢經驗積累到500~1000小時後,開始收支相抵。

因家庭經濟條件不錯,劉倩在未來一兩年內並不打算以諮詢為生。她現在以人本流派為諮詢工具,這一流派更偏哲學,督導師給她開了長長的書單,等着她消化。「只要走進心理諮詢,你會發現你走上了一條特別特別沒有盡頭的路,你會不斷去找自己,去看更多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是愉悅的開心的」。

劉倩的兒子經常問她,上這麼多培訓班,學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在她看來,每一次培訓都能學到不同的東西,她很享受學習過程本身,「我覺得我是非正常人類,但很多入了這行的人都是這樣子。」

(文中肖莉、劉倩、林芳為化名,參考資料《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31 13:05:56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頭像
2024-01-29 03:01:56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