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0!不只是愛情,這是一部關於愛國主義的音樂電影

情感導師 825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煙花

雪絨花,雪絨花,永遠守護我的家鄉。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

而院長卻不這麼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師。在這裡,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上校,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豆瓣評分9.0!不只是愛情,這是一部關於愛國主義的音樂電影

來聊聊主角——瑪利雅

她是一個不好判斷是好還是壞的角色,在影片中出現的次數不多,但卻推動了影片關鍵的情節,而當人們在痛罵她時她卻退出了男女主角的感情爭端,讓男主認清自己,獲得了男主的尊重,也讓觀眾改觀對她有痛恨到好評。

而當我看完整部電影我更清晰地認識了這個女人。其實她並不是一般電影中的反派角色,而她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合理的,作為一個有一定地位的上層人士,她有着自己的驕傲,她是上校名正言順的未婚妻。

而當自己的未婚夫和自己家照顧孩子的家庭教師、一個身份地位完全不匹配的人產生情愫時,她秉着自己的驕傲,試圖挽回自己的愛情,她知道女主是正直的,所以用看似無害的話支開了女主,而她也竭盡全力去陪孩子們玩,努力融入孩子們的世界,她在努力的適應,去挽回自己的愛情。

拋開電影來談這個人物而言,她其實才是「主人公」,她的每一個行為都符合她本身,只是將她帶回電影,觀眾本能的排斥,才讓她好像成為了反派,而當她在發現男主已經離她越來越遠,她也無法融入時,她自己退出了,也足以體現她作為上層人的驕傲,贏得了男主的尊重和觀眾的改觀。而就我而言,這個角色其實並不矛盾。

她的到來,猶如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縷陽光,給了孩子們溫暖,也給了孩子們活力,同時也讓上校冰冷的心開始融化了。

當她問:「為什麼這麼可愛的孩子們愛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簡單:「這樣爸爸才注意我們。」這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回答。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回應,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上校在喪妻之後完全沉浸在一種沒有笑聲、沒有活力的沉靜之中。

他只是給了孩子們豐厚的物質生活,但卻忽視了孩子們心靈的饑渴。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搗蛋、調皮,甚至被定性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的行為不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內心的需要嗎?

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給予愛和呵護,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那麼優秀而得不到關注和寵愛,他們便用這種搗蛋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們往往會曲解了他們的行為,會更加的不待見他們,致使他們最後走向一條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

瑪麗雅的到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關注的溫暖,他們不再惡作劇,而是用甜美的歌聲告訴父親、告訴大家,也告訴全世界他們心中流淌的快樂。

瑪利亞的愛的教育

瑪麗雅用自己的巧手為孩子製作了一件件得體的運動服,讓孩子們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來高貴的衣服就像是緊箍咒,讓孩子們縮手縮腳,不敢動,不敢尋找自己,不敢承認自己的感受。

因為孩子們很愛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不願意反抗,情願穿着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給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愛與歡欣。

而我們家長總是把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認為適合孩子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創造的能力。其實,這也正是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們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瑪麗雅也記住了院長嬤嬤的一席話:「這些牆不是為了擋住你的問題,你要正視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論高低皆要尋求;踏遍每條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須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過小溪,追尋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夢想。這夢想需要你獻出全部的愛,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這些告誡,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諦。

瑪麗雅循着這條生活的原則,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給上校一家帶去了快樂與希望。最後翻過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繹,也應該算是對人們的一種提示,一種戰勝困難就是希望的鼓勵。

說說其他角色

另外幾個配角都很出彩。當上校想和伯爵夫人解除婚約的時候,伯爵夫人打斷他說了一段話【你知道,我發現我們其實不適合在一起。你太獨立了,而我,希望和一個非常需要我的人在一起,至少,非常需要我的錢。和你在一起的每分鐘,我都很快樂,謝謝你。而那裡有個年輕的姑娘,我想她再也做不了修女了。】溫情而克制,既維護了自己的自尊,也展現了上流名媛的教養和優雅。

看的時候就想起《唐頓莊園》裡,大小姐瑪麗的分手告別,也是同樣的感覺。現在很多女孩在追求做一個精緻girl,我想,在這部電影裡給出了一種解答。還有寬容睿智的修道院院長,(這部1965年的劇幾個女性配角挺精彩的,甚至展現了現在宣傳的平權所倡導的價值觀)變成納粹的大小姐情人,複雜的叔叔等,都刻畫得比較立體。

最後聊聊片中的經典曲目《雪絨花》

《雪絨花》在影片中也唱過兩次,這首歌與上校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在他第一次唱這首歌的過程中,他的眼神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當他的目光停留在瑪利亞身上時不禁讓人察覺到了他似乎對瑪麗亞產生了某種微妙的感情,或許這個時候連上校自己也未必知道他對瑪利亞的感情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

而當唱到歌曲第二段的結尾時,上校的目光似乎落到了很遙遠的地方,飽含深情和憂慮。這時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併奧地利的前夕,上校深情地唱出了這首奧地利民歌,讓我們感受到了他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

第二次演唱《雪絨花》時,是在上校一家離開祖國之際,上校借演唱會之機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唱起了這首《雪絨花》,在他歌聲的帶動下,影片達到了愛國主義的高潮。唱到第二段,上校已經哽咽,難以繼續唱下去。

這時瑪麗亞走出陰影,帶着孩子們繼續唱了起來,儘管會場處在納粹分子的監視下,全場奧地利同胞還是和上校一起高聲唱起了《雪絨花》,飽含着奧地利人民對自己民族和國家的熱愛和深深的眷戀之情。

電影的結尾上校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的上校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臨別之際,他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獻上的還是那首他最喜愛的歌——雪絨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瑪利亞默契地接唱下去,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後記

一部電影的人物總是分主次的,但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是每一個角色都是有鮮明特點,這部電影除了我主要分析的男爵夫人,這個上校的前女友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角色,比如教堂慈祥的「媽媽」,上校大女兒的男朋友,包括那個撮合一家人參加演唱比賽的男人等等,他們都是有着特色的,也讓《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有趣了起來。

影片從始至終,都以愛與自由為主線,讓人們感受到了愛帶給人們的力量與支持,愛的偉大與珍貴,並告訴人們:愛要從內心流淌,從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個個親人愛起,最後便會演繹成為一種大愛,一種對國家的愛,一種對整個世界的愛。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9 08:08:36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4-07-07 09:07:34

求助

頭像
2024-01-13 15:01:52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