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後警惕這五種家庭育兒法

情感導師 737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雙減」政策實施後,中小學生放學後不補課或者少補課,居家時間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出來。然而,有的家長管孩子十分嚴苛,把不斷挑錯和貶低當作激勵方式;有的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別人;還有的家長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柜」,只要不打擾自己,孩子做什麼都行……針對這些家庭教育的誤區,本報邀請資深教育人士為家長們指點迷津。

【第一種:「喪偶式」育兒】

表現:家庭教育中,父親或母親一方作用顯著缺失。

家庭教育失衡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雙減」後警惕這五種家庭育兒法

北京小學首席班主任馬蘭

「雙減」政策實施後,在學校有老師加強對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管理,但放學後,學生不補課或減少了補課,這段「空」出來的時間則呼喚家庭教育的補足。作為一個長期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工作的教師,我最不忍看到的就是「喪偶式育兒」方式。

造成這種育兒方式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父母一方因工作或地域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邊;有的是因為家庭變故,只能一方陪伴孩子成長;還有的是因為父母一方在養育子女過程中過於強勢,使得另一方無法介入,久而久之,家庭教育長期缺乏父親或母親一方的作用,使得家庭教育的天平失衡。

童年是燦爛的,是最寶貴的,人們常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喪偶式育兒」對於孩子成長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子不教,父之過」,長期缺乏父親陪伴的孩子與健康家庭孩子相比,會表現出自信不足、膽小或僭越規則等特徵。「父愛如山」,沒有父親高大身影的陪伴,會造成孩子意志力薄弱,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父親的榜樣引領,父親的擔當、勇敢、樂觀等優秀品質會深刻地影響他們。「母愛如水」,長期缺少母親陪伴的孩子性格缺陷較為嚴重。我曾教過一個學生,母親在外地工作,很少與孩子見面。因為幼年時就缺少母親的陪伴,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強,但是性格暴躁,辦事魯莽,容易衝動,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和同學大打出手。長期缺少母愛的浸潤,他的心是「硬」的,性格的缺陷造成他在班裡人際關係緊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都至關重要,父母的愛就像鳥兒起飛的兩個翅膀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雙減」背景下,給足了家庭教育的時間、空間,讓童年在父母陪伴下綻放光彩。父母雙方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付出多少,孩子就會反饋多少,就像詩中所說:「你以為我沒看見的時候,我看到你餵一隻流浪的貓,於是我想對動物仁慈點是很好的善行;你以為我沒看見的時候,我看見你為我做愛吃的蛋糕,於是我知道小事也很重要……」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而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而在這一個又一個細節里,何嘗不是父母修養的體現。教育家陶行知說:「父母給予孩子正確思維陣地,就等於給了他面對世界的依仗。」最美妙的教育是有心無痕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擔當,比一萬句說教更管用。

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也即將施行,不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家庭層面,都要強化「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雙減」減的是過重的課業負擔和課外培訓的負擔,對於父母而言,陪伴和責任不能減,更不能「躺平」,而是要更加認真地思考如何在「雙減」這盤大棋中落子孩子的教育規劃。家庭教育要對「喪偶式育兒」堅決說「不」,家長用心、學生專心、家校共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願用心的家長在陪伴中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讓教育向美而生,讓童年溫暖燦爛,不留遺憾。

【第二種:「詐屍式」育兒】

表現:父親日常不帶娃不管教,偶爾還跳出來妨礙管教,指責孩子和媽媽。

父母理念衝突影響孩子建立自信

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長齊振軍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家庭教育的樣態是多種多樣的,有人對家庭教育的錯誤樣態進行了分類,其中的「詐屍式育兒」讓很多家庭產生了共鳴。

歸結起來,「詐屍式育兒」的形成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家庭傳統分工的影響。傳統的家庭分工中,男主外,女主內,教育孩子當然是家庭內部的事情,自然也就都落在了媽媽的身上,爸爸只是偶爾問問、管管。二是男性性格特徵的影響。孩子的教育過程是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反覆的過程,需要耐心的陪伴與靜靜的等待,一般情況下,爸爸缺少這樣的耐性與耐心。三是成長評價理念的影響。對於孩子成長的評價有很多標準,如果將孩子的過去和現在對比,看有沒有發展,是一種增值評價;將孩子應該完成的內容和他(她)的現實情況對比,看有沒有掌握,是一種標準評價;將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對比,看是不是比別人好,是一種比較評價。顯然,增值評價更有利於提升孩子發展的興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應該經常運用。「詐屍式育兒」方式中的爸爸沒有陪伴的過程,自然就無法進行增值評價,所以很難看到孩子的進步與媽媽的付出。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了家長的校外培訓負擔,增加了孩子自主全面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雖然學校和社會最大限度地提供着孩子全面發展的課程,但家庭教育仍然是實現孩子自主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詐屍式育兒」方式的弊端就會更加凸顯。

首先,會影響家庭關係的和諧。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直接影響。由於看待孩子成長的標準和角度不同,家長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難免會產生分歧甚至發生矛盾。孩子在一個充滿矛盾衝突的家庭中成長,會產生很多的心理和身體問題。

其次,會影響教育方式的一致性。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中,父母需要結合實際制定出一套適合孩子成長的一致教育方法,而「詐屍式育兒」中的父母由於關注角度、評判標準的不一致,很難形成一致的教育方法,甚至會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

最後,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自己不斷付出努力、不斷收穫的過程,但如果經常得不到肯定,看不到發展,就會逐步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自卑心理一旦產生想要改變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隨着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後,教育格局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建設一個有利於孩子健康發展的家庭教育新樣態是家長們的新課題。

【第三種:「黑粉式」育兒】

表現:家長從不滿意,永遠在挑孩子的錯,然後不斷地打擊,以此達到所謂激勵的目的。

過於嚴苛管束會令孩子產生挫敗感

大興區興華中學特級教師劉秀華

「黑粉式育兒」的問題在於,家長過於嚴苛教育的背後,是對孩子的高期待和低信任。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自我評價能力還很低,往往把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要求作為自我評價。孩子一旦內化了父母對他的貶低和苛責,他就會認為自己就是父母評價那樣的不好、不努力、不懂事、拖延,這樣的孩子會謹小慎微,缺乏安全感,產生低自尊、低價值感。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太敢跟人交往,在人群中顯得退縮、孤僻。更不敢和別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和願望,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

到了青春期,有些孩子可能還會習慣地認同父母對他貶低的評價,更加認為自己不夠好,體驗更多的挫敗感、無助感和無望感。還有一些孩子自我有一定的發展,會有心理、語言和行為上的反抗,發生消極怠工、敷衍、吵架,甚至肢體衝撞。還有一種更為嚴重的反抗,就是自我攻擊,孩子沒有辦法把對父母的不滿、抱怨以及不被認可的委屈、痛苦表達出來,就只有向自己發泄,於是自殘、抑鬱、身體的各種不舒服就會表現出來,埋下一些心理問題的隱患。

這樣的案例在現實中屢見不鮮。比如一個不想上學的學生曾經來找我,他說不論自己做什麼事,都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幹啥都不行,就是一個給父母增加煩惱和負擔的人,簡直就是家庭的累贅。一個缺乏價值感和安全感、內在荒蕪的孩子,哪有力量發展更好的自己呢?

還有一個經常請假的學生向我訴苦,她說父母根本就不愛她,父母對她的好都是有條件的,只有成績好才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在小學為了得到父母的重視,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壓抑了很多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欲望,用成績換得了父母的認可。但是到高中後她發現同學強手如雲,再怎麼努力自己也無法保持優秀,更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來自父母的反而是更多的指責、貶低甚至辱罵。她說自己累了,對自己和父母都不抱希望了,於是放任自己,破罐破摔。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和督促,無可厚非。但什麼事都要有個度,「過猶不及」。過度的嚴苛承載的是家長過高的焦慮,無形中成為了孩子的心理負擔、精神枷鎖甚至內在傷害。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在人類的天性中,最深層的本質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無論一個人有多少不足,他們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自尊心是一個人成長的精神支柱、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家長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發現他們的優勢並予以鼓勵和肯定,提高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是家長對孩子最有力的心靈支撐和喚醒,是最真摯、溫暖和智慧的愛。

【第四種:「毒唯式」育兒】

表現:家長認為自家孩子永遠比別家孩子好,即使自己孩子犯了錯,起因也在於別人。

對孩子不理智的愛無異於「捧殺」

垂楊柳中心小學黨總支書記鄭丹娜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毒唯式育兒」父母,他們獨捧自家孩子,認為除了自己的孩子,其他都是渣渣,即便自己孩子犯了錯誤也認為一定是別人的錯。漸漸地,這種心態甚至衍生到了二胎或三胎家庭,有些父母甚至只看好自己孩子中的某一個。

舉個例子。放學後,一個六年級的小姑娘沒有跟家長打招呼便到另外一個小姑娘家去玩,家長遲遲接不到孩子很着急,得知原因後,這位家長居然要求老師去批評那個邀請自己孩子去串門的同學,說是如果沒有那個孩子的邀請自己的孩子是不可能去的。家長的話讓老師很為難。

再舉個例子。二年級學生思思先天感統失調又智商偏弱,老師為了照顧思思,排隊時讓他站在了隊伍的最前邊,同學洪波覺得思思擋住了自己的視線,想把思思拉到自己後面去,思思一回身,手碰到洪波的臉。洪波的家長知道後很不高興,要求學校給思思調班,說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跟智商不足還多動的孩子在一個班。

上面兩個例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是無辜的,問題都在於別人。其實,這兩位家長沒有意識到,「我的孩子好!好!好!」「獨我的寶貝第一」的「毒唯式育兒」至少有兩種不良後果:第一,孩子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要我孩子覺得對的事,我就認為是對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我行我素,失去對自身行為對錯的基本判斷能力。第二,孩子會變得心理扭曲。「我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有了問題也是受了別人的影響……」長期這種外歸因的極端思考方式,會導致孩子唯我獨尊的扭曲心理。面對弱勢的群體缺少同情心,不會換位思考,難以形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價值觀。

在一定程度上,家長的做法無異於「捧殺」。只靠父母的呵護和被閉塞的讚美浸泡的孩子無法成長,孩子的欲望一旦被撐開後,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沒有同理心的貪婪也會隨之瘋長,這種孩子最終也很難善待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高爾基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最終他要獨立走向社會,獨立與人交往。在此,我建議家長們對孩子的愛要客觀理智,可以送給孩子兩個與人交往的工具:一是一把向外看的「放大鏡」,引導孩子留意身邊人的優點,學會讚美和吸納;二是一把向內看的「顯微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學會反思,在自己的行為中找找問題,增長和諧交往的經驗。

【第五種:「懶政式」育兒】

表現:家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或者是乾脆放任自流,只要不打擾自己,孩子怎麼做都行。

「大撒把」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人生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國雄

「懶政式育兒」的出現有多種原因,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

客觀方面,一些家長工作繁忙、工作壓力大,無法兼顧自我發展和孩子成長,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即使回到家裡,有的還得想着工作上的事,無暇顧及孩子,於是會「大撒把」,選擇簡單化或是放任自流的方法「對付」孩子。

主觀方面,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缺乏了解、缺少研究,不懂得孩子的需求,遇到棘手問題缺乏科學有效的辦法。而孩子處於發育成長期,有心理、習慣、性格、學習等諸多問題,家長與孩子溝通不暢,屢教無效,便會失去教育耐心。當然,也有少數家長為了自己的「瀟灑」,過分依賴學校、依賴父輩,甚至把責任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推給孩子,不履行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我認為,這種育兒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嚴重的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對未成年人成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法律規定,明確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父母對孩子未盡到教育的法律責任,一旦產生嚴重後果,則可能觸犯法律。

第二,家庭是情感教育的主陣地,是孩子心靈的港灣。處於未成年時期的孩子,身體發育時可能會出現強烈的生理反應,需要及時跟父母交流,假如失去幫助和指導,可能產生心理恐慌、焦慮;學校是社會的雛形,校園的人際交往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在未成年人的交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有高風險隱患,需要家長及時發現並正確引導;面對學習壓力與競爭,學生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可能導致更深層次心理問題,也需要家長引導他們學會接納、坦然面對。

第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很大程度上靠家庭的培養。家長如果不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生活習慣培養,將錯失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就拿上網習慣來說,如果家長偷懶,讓手機陪伴孩子,就會讓孩子養成手機依賴、網絡成癮的壞習慣,進而傷害身心。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家庭應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孩子缺少自我效能感,家庭教育可能陷入失敗的危機。

第四,未成年人的思維處於感性和理性的交織期,其識別能力、判斷能力有限。家長若不聞不問,孩子可能被錯誤信息所誤導,偏離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空心兒」「娘炮兒」。家長要在孩子遇到困惑時給予正確引導。

第五,由於缺少家庭溫暖,孩子在交友中遇到問題沒有傾訴對象,會導致惡劣行為發生甚至是犯罪。家長要以朋友身份跟孩子多溝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所以,「雙減」政策下,家庭教育水平急需提高。家長們要不斷學習,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切實履行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讓孩子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供圖:視覺中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11 11:07:30

挺專業的一個情感機構,我一個朋友在那裡諮詢過,服務很貼心!

頭像
2023-12-01 12:12:20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