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長安未央宮,盛極而衰的西漢王朝

情感導師 732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大漢經過文景之治走到漢武時代。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進一步鞏固了西漢的統治基礎,他統一貨幣,北通匈奴,南服百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思想奠定了基石。他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路上振響的悠悠駝鈴不僅帶來了遠方的物產,同時也把大漢的國威傳播到異城,中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互動就在漢武帝關注遠方的目光中完成。也是在這個時代,中華民族擁有了「漢人」的稱謂,這個兩千年的稱呼成為我們共同的身份證明。在他之後的幾個皇帝,繼承了他的事業,雖然沒有他這麼大的建樹,但基本保留了漢朝持續興旺的局面。西漢最後幾個皇帝在位時,外戚嚴重干預朝政,讓政權花落旁家,最終讓西漢王朝走向了滅亡。

1、漢武大帝

那個時候長安未央宮,盛極而衰的西漢王朝

公元前156年,在長安未央宮猗蘭殿中,一個孩子誕生了,他就是劉徹。 劉徹是景帝劉啟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王美人。劉啟4歲時被封為膠東王,本來沒有機會當太子。當時的太子是栗姬的兒子劉榮。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想把自己的女兒阿嬌許配給太子為妃,將來劉榮即位,阿嬌便是皇后。但劉榮的母親栗姬,卻因為長公主曾將美人們「引薦」給景帝一事而心懷怨恨,拒絕了長公主聯姻的要求。

長公主是景帝之母竇太后的獨生女兒,自幼倍受寵愛,又因與景帝是同胞姐弟,所以在宮中的權勢非同一般。劉徹之母王夫人看出了這一層利害關係,就主動與長公主密切關係。而長公主也相中了劉徹,想把女兒阿嬌許配給他。劉徹也很喜歡阿嬌,還曾說過,如果能娶阿嬌為妻,就給她造一座金房子,這就是「金屋藏嬌」的典故。由於長公主的支持,劉徹7歲時被立為皇太子,原太子劉榮被廢。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駕崩。16歲的太子劉徹即位,就是孝武帝,史學家稱他為漢武帝,由於他在位期間政績卓著,也有人喜歡稱他為「漢武大帝」。由於當時年紀尚小,無力控制朝政,出現了他的生母王太后和祖母竇太后爭奪權力的鬥爭。竇太后一心想讓她的第二個兒子梁王繼承皇位,所以就想讓她的侄兒竇嬰主持朝政,而王太后想讓她的同母兄弟田蚡主持朝政。經過一番明爭暗鬥,竇嬰做了丞相,田蚡做了太尉。竇太后提倡「黃老無為」思想,而王太后支持衛綰、田蚡的儒家思想,這就必然又與竇太后發生矛盾。

建元三年,竇太后強令孝武帝把信仰儒家思想的大臣趙衛、王臧打入監獄,兩人深明大義,為了不使年輕的皇帝為難,先後自殺,連竇嬰、田蚡被免職。在竇太后的威嚴之下,漢武帝只好忍氣吞聲,等待機會。但是少年的漢武帝很有主見,而且有旺盛的精力和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建元六年五月,竇太后死後,漢武帝立即發動政治變革,換掉了一批竇太后以前安插在朝中的大臣,重新任命田蚡為丞相,開始了獨立執掌政權的時期。

2、一位謀士和三員猛將

漢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史書往往將他與秦始皇並舉,稱為「秦皇漢武」。縱觀歷史上成就非凡的帝王,我們不難發現,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治理國家上有成就的,身邊一定有一個能為其出謀劃策、多謀善斷的謀士;能在開拓疆土上有突出成就的皇帝,身邊一定有一員或者幾員猛將,而漢武帝可以說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身邊既有謀士,也有猛將。

博學大儒——東方朔

公元前140年,一個16歲的偉岸少年登上漢皇寶座,在位長達54年,他就是歷史上毫無爭議的偉大帝王——漢武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使中國國力空前強大,但卻不知在這強大的背後有一個為其謀劃、指點迷津的智囊人物,這就是歷史上的狂人東方朔。

東方朔自幼父母早逝,在兄嫂的精心撫養下長大,剛滿3歲,就顯露出獨特的性格。他記憶力特別強,而又富有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興趣,過目不忘,又喜歡指天畫地,像着了迷一樣地自言自語。雖然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但東方朔憑着自己的聰明好學,終於成為一個博學多識的人。

武帝即位初年,為了招攬天下賢才為自己的帝業效忠出力,便下了一道詔書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東方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給漢武帝上了一封書信。這封上書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簡,要兩個人才能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毫不自遜地誇讚自己「身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是一個英俊瀟灑的人,並自詡有齊國勇士孟賁般的膂力,春秋時慶忌般的敏捷,齊國鮑叔般的廉潔,戰國尾生般的信守,具備了成為「天子大臣」的條件。他還聲稱,自己才學過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局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對他這種不亢不卑、大言不慚的自白起了好奇心,又很讚賞他的氣概,所以就召他作了官。而在此後五、六十年之間,他憑藉自己的聰明和膽識,置身危機卻無所畏懼,歷捋虎鬚而自身安然,並為後代留下許多令人拍案叫絕且意味雋永的奇智佳話,他也被人冠以「智聖」的稱號。

東方朔讀書很多,一些別人聞所未聞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卻總能了如指掌,武帝因此經常找他來詢疑解惑。

有一次,皇宮的花園中忽然鑽出一頭奇怪的動物,引來一群人圍觀,但誰也說不清這是什麼,於是只好詔見東方朔。狡黠的東方朔一看就知道答案了,但他卻故弄玄妙地先提出個要求道:「我知道這是什麼動物,但陛下先賜給我美酒佳肴,我才願說出來。」漢武帝急於要了解這頭不知名的怪物究竟是什麼,也就爽快地答應了。酒足飯飽之後,東方朔這才不緊不慢地說:「這是一種名叫騶牙的動物。這種罕見的動物出現,說明遠方必有來歸附的人,所以騶牙先來預報。」武帝聽了,半信半疑。一年以後,居然真有匈奴混邪王率領着將士十萬前來降漢。不知道這是一種巧合,還是真如東方朔所說這是一種預告跡象的動物。不管如何,這都搏得了漢武帝的歡心,他賜給了東方朔很多錢財。

東方朔滑稽多智,被招入宮後,常在武帝前詼諧調笑,被視如俳優。但他有正義感,能以詼諧的言辭直言巧諫。

當時人們都傳說君山上有美酒,如果能喝到那裡的酒,就可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武帝得知後,就齋居七天,派欒巴帶童男童女數十人到山上求酒,帶回來給武帝喝。誰知沒等武帝來喝,東方朔就偷偷地把酒喝光了。於是武帝大怒,下令要推東方朔出去斬首。東方朔就說:「假如酒有靈驗,你殺我,我也不死;要是沒有靈驗,這酒有什麼用呢?」武帝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笑着把他放了。

東方朔還很有文學才華,他的代表作就是賦體散文《答客難》。這是一篇自嘲之作,作者虛設了以為「客」的詰難:你好學樂道,博聞辯智,可為官幾十年,卻「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這是為什麼呢?東方朔回答客人的詰難,用歷史上賢能之士懷才不遇的事實,說明位卑並不是沒有才能,而是德才兼備的人不被重用的緣故。而自己職位卑微,恰恰是道德完備的表現。《答客難》說理透徹,極富文采,是散文賦的一篇佳作。它還開創了賦體文學的新領域,楊雄《解嘲》,班固《答客戲》,都是由《答客難》的形式發展來的。

由於東方朔的聰敏機智,能為皇上解答很多疑難,又懂得用自己的詼諧勸誡皇上,漢武帝便一直把他留在身邊,他的官職也最終由待詔公車、待詔金馬門,直至太中大夫,步步高升起來。

大將軍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時出擊匈奴的著名將領。他的姐姐便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於是就有人說,他之所以能夠當上大將軍,是因為他姐姐的緣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衛青的母親是平陽侯家中的幫傭,她和同在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下了衛青。後來,因為他的母親感覺供養他非常艱苦,就把他送到了親生父親鄭季的家裡。但鄭季的夫人根本看不起衛青這個私生子,讓他到山上放羊,鄭家的幾個兒子也不把衛青看成手足兄弟,隨意苛責。衛青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受盡了苦難,在他的性格形成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次,衛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後說:「你現在窮困,將來定為貴人,官至封侯。」衛青笑道:「我身為人奴,只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裡談得上立功封侯呢?」

衛青長大後,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就回到母親身邊,做平平陽公主的騎奴。又因為他怨恨鄭家對他沒有一點親情,所以就自己決定改姓為衛,從此與鄭家完全斷絕了關係。

公元前139年春,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選入宮中,衛青也被召到建章宮當差。這確實是衛青命運的一大轉折點。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從此,衛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這次用兵,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和李廣分為四路出擊。衛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戰,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 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則有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高興,加封他為關內侯。從此,衛青開始在北擊匈奴的大業中嶄露頭角。

公元前127年,匈奴貴族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決定避實擊虛,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在這次戰鬥中,衛青率領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立下了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在緊接着的戰鬥中,衛青又抓獲了匈奴的右賢王,俘虜了一萬五千多人和幾百萬頭牲畜。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他們三人怎敢接受封賞。」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竇如意等。

後來,衛青又率領着漢朝的大軍,多次進擊匈奴人,最終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的大將軍,朝中官員無不巴結奉承。這時,平陽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選擇丈夫,許多人都說大將軍衛青合適,平陽公主笑着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麼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了,他現在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了候,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漢武帝知道後,失笑道:「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現在他又娶我的姐姐,這倒是很有意思。」於是當即允婚。時遷事移,當年的僕人就這樣做了主人的丈夫。這樣一來,衛青與漢武帝親上加親,更受寵信。但衛青為人謙讓仁和,敬重賢才,從不以勢壓人。

後來,漢武帝對霍去病恩寵日盛,霍去病的聲望超過了他的舅舅衛青,過去奔走於大將軍門下的許多故舊,都轉到了霍去病門下。衛青門前頓顯冷落,可他不以為然,認為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願地過着恬淡平靜的生活。

公元前106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廬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徵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少年英豪霍去病

李白《胡無人》詩云:「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降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描寫的是西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我國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他的母親衛少兒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裡的奴婢,在與平陽縣衙役霍仲孺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善騎射,17歲即為漢武帝侍中。由於從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艱苦,使他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小小年紀就精通了騎馬、射箭、擊刺等各種武藝,很受武帝賞識。

此時,西漢對匈奴的反擊戰已拉開序幕。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幾次領兵攻打匈奴,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前123年春,漢武帝再次組織對匈奴的反擊戰爭。年輕氣盛的霍去病聽說又要出征,便向漢武帝請戰。漢武帝見他少年英武,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任命他為驃騎校尉,並挑選了800名驍勇矯捷的騎兵撥給他指揮。霍去病率領這800驍騎一直向北奔去,不知不覺地走了好幾百里,將近黃昏時,發現前方遠處有一片黑點。霍去病果斷地判斷那是匈奴的營帳,當即命令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過去。匈奴兵對仿佛是從天而降的漢軍毫無防備,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霍去病身先士卒,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這次戰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勝有負。這一次出擊使霍去病一戰成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命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從隴西地區出發,孤軍深入沙漠,去尋找匈奴的主力,伺機作戰。霍去病的軍隊一路順風,勢如破竹。他們先穿越了今甘肅省山丹地區東南的焉支山,深入達千餘里,遇見了匈奴大軍,短兵相接後,他們殺死了匈奴的兩個王,活捉了渾邪王的太子和相國,就連休屠王平時祭祀用的金佛像也成了他們的戰利品。

緊接着,霍去病又帶兵第二次出擊,孤軍深入到祁連山腹地,與匈奴軍隊會戰。這一仗,又擒獲了匈奴王,單幹,王子,相國共百餘人,取得了很輝煌的勝利。漢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戶。從此,霍去病的聲望日益顯赫,地位日益尊貴,幾乎與舅舅衛青相當了。兩次河西戰役之後,漢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這對匈奴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匈奴人非常惋惜,他們悲傷地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為了剷除匈奴對大漢侵犯,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經過了充分的準備之後,決定再一次派衛青、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精兵,分兩路夾擊匈奴軍隊: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衛青從定襄出塞,北進1000多里,與匈奴伊稚斜單于所率主力相遇,經過激戰,大敗匈奴單于,斬獲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顏山趙信城才勝利班師。

漢武帝原來的計劃是由霍去病專力對付匈奴單于,所以給他配備的全是經過挑選的精兵強將。霍去病率軍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間河,與匈奴左賢王相遇。漢軍發動猛攻,左賢王大敗而逃。為慶祝這次戰役的勝利,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積土增山,舉行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舉行祭地禪禮,並登臨瀚海(今貝加爾湖),刻石記功,然後凱旋還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戶,並與舅舅大將軍衛青一起被拜為大司馬。從此以後,匈奴向北向西遷到更偏遠的地方去了,長城內外一片和平氣象,人民安居樂業。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頌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對於這位青年名將的過早離去,人們都感到無比的悲痛和惋惜。漢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邊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狀像祁連山的墳墓,並發動隴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靈柩從長安護送到墓地安葬。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着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

飛將軍李廣

唐朝詩人王昌齡有一首詩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這裡面所說的「龍城飛將」就是指在漢朝有「飛將軍」之稱的李廣。李廣是西漢鎮守邊關的一員猛將,他英勇善戰,威震邊塞,令匈奴人聞風喪膽,因此被匈奴人敬畏的稱為「飛將軍」。

李廣一生征戰沙場,與匈奴軍隊交戰達七十餘起。在這些戰役中,他一直都是身先士卒,勇猛殺敵的,因此非常受將士們的愛戴。他在—卜七歲的少年的時期,就投身於軍隊,在漢文帝時候就做了將軍;漢景帝的時候,他跟周亞夫一起平定七國之亂,立過大功;後來,漢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太守;漢武帝時,又常常派他和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等人一起帶兵去攻打匈奴,可謂勞苦功高。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大舉入侵中原,攻到了上谷郡。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公孫貿和李廣等人兵分四路,各率騎兵萬餘名,趕赴邊塞。匈奴的軍臣單于探明了漢兵的情況,知道四名將軍中最難對付的是李廣,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門,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廣。匈奴兵多勢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廣的人馬被打散,李廣自己也受了傷,被匈奴兵俘虜了。匈奴兵見到李廣深受重傷,昏迷不醒,就把他放在一張網上,把網掛在兩匹馬之間,就這樣把李廣拉回了匈奴大帳。

途中李廣清醒過來,拼命躍起,騎上了一匹匈奴的戰馬,把原本在馬背上的匈奴兵踢了下去,又搶走了他的弓箭,一蹦向南急馳,匈奴派了幾百名騎兵追趕。李廣一面使勁夾住馬肚子,催馬快跑,一面迴轉身來,拈弓搭箭,一連射死了幾個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趕不上李廣,只好眼睜睜讓他跑了。李廣會合了部下的殘兵敗將,返回了雁門關。但是,李廣慘敗,兵將損失嚴重的消息傳到了京師,漢武帝頓時大怒,本來想將他問斬,可是又想到他德高望重,屢立戰功,就讓他交納了贖罪金,貶為庶民。幾年之後,因為匈奴又在邊境騷擾,漢武帝才又重新起用李廣。

多少年來,李廣一直在北方邊境防守。因為李廣行動快,箭法精,忽來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給他起一個外號叫「飛將軍」。李廣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飛將軍,所以一直不敢進犯。

據說,有一次李廣回來晚了,天色朦朧,他和隨從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的襲擊,忽然瞧見前面山腳下草叢裡蹲着一隻斑斕猛虎。他連忙拿起弓箭,使盡全力射了過去。憑他百發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手下的兵士見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槍跑上去捉虎。他們走近一瞧,全楞了,原來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石虎,而且這支箭陷得很深,幾個人想拔都拔不出來。大伙兒真是又驚奇,又佩服。李廣走過去一看,自己也納悶起來,石頭怎麼能射得進去呢?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對準那塊石虎又射了幾箭,箭碰到石頭,只進出火星兒,卻再也射不進去了。但就是憑這一箭,人們都傳說飛將軍李廣的箭能射穿石頭。

後來,漢武帝又派李廣跟隨大將軍衛青去進攻匈奴。李廣向衛青請求擔任大軍的先鋒隊,衛青不許,反倒命令他從荒涼的東道行軍,限期會合。衛青率領漢軍追殺匈奴大軍,在趙信城時,捕獲並斬殺了一萬九千餘名匈奴兵。而此時李廣的軍隊卻因為道路險惡而迷失了方向,從而延誤了軍機。衛青指責李廣故意拖延軍務,按律當斬。李廣十分悲憤,他流着熱淚對將士們說:「我自少年從軍,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從沒貪生怕死過。想不到今日卻因為迷途而誤了軍期,現在卻被大將軍如此催逼,我已年過花甲,哪能再受這樣的屈辱!」說罷拔出配劍引頸自刎。一代名將就這樣含冤、悲慘地死去了。將士們看到平素里愛兵如子的李將軍竟死得如此悲壯,不禁都失聲痛哭起來。附近的百姓們知道了這個噩耗,也都是淚水漣漣。

李廣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擊匈奴的事業。他身經大小七十幾次戰鬥,由於他英勇善戰,成為匈奴貴族心目中可怕的勁敵。雖然李廣沒有被封侯,可他在將士、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卻是難以磨滅的。

3、張騫鑿空

漢與周邊各國和地區有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是溝通漢與西域及西方國家的交通要道。人們在盛讚絲綢之路給中西交往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當然不應忘記它的開闢者——大探險家張騫。

張騫,漢中郡城固縣人,武帝建元元年任郎官。當時朝廷正準備反擊匈奴,從匈奴俘虜口中得知西域有大月氏國,他們被匈奴人打敗了,被迫向西逃去,現在就定居在西域一帶。他們跟匈奴有深仇大恨,一直想要報復,可就是自己的力量不夠,又沒有人能幫助他們。

漢武帝心想,這個月氏國既然是在匈奴的西邊,漢朝如果能跟月氏聯合起來,從東西兩邊夾擊匈奴,就能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繫,這不是等於切斷了匈奴的右胳膊嗎?那樣就能削弱匈奴人的力量了。

於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徵求能幹的人到月氏國去聯絡。在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個月氏國到底在哪兒,也不知道離中原有多遠,更別說中間還要路過匈奴人的勢力範圍。要擔負起這個任務,可得有很大的勇氣才行。

正巧當時朝中有個年輕的郎中,名叫張騫,很有膽識。他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就首先應徵。

有他一帶頭,別的人膽子也大了,很快就有一百名勇士應了征。有個在長安住了很久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他也願意跟張騫一塊兒去找月氏國。

公元前138年,張騫帶着一百多個人,浩浩蕩蕩從長安出發,漢武帝在他臨走前親自給他整理衣冠,囑咐他此行的重要性。就這樣,他們帶着漢武帝的理想去尋找大月氏。他們一出隴西,就進了匈奴控制的地區,由於隊伍龐大,又不像一般的商隊,很快就全部做了俘虜。

匈奴兵把他們送到單于那裡,他們在拷打之下說要去尋找大月氏,開闢通商道路。單于不滿地說:「月氏在我們匈奴的北面,漢朝怎麼可以越過我們派使者前去通商?如果我要派使者越過漢朝去南越,漢朝會答應嗎?」

因為當時匈奴和漢朝還沒有鬧翻,所以單于沒有殺他們,只把他們分散來看管。單于經過了解,知道張騫是個博學多才之人,希望他投降,還給他娶了妻子。儘管如此,張騫始終保留着那根出使的旌節,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十年過去了,匈奴對張騫也放鬆了警惕。有一天,張騫和堂邑父趁匈奴人不防備的時候,騎上快馬逃了出來。他們沒有目標,只知道大月氏在西,所以就一直向西走,到了大宛國(今中亞細亞)。大宛王早就聽說東方有個富饒強盛的漢朝,很想互通往來,現在聽說漢朝的使者來了,非常高興,熱情地招待他們,問張騫:「你打算到哪裡去?」張騫說:「我們奉當今漢王的命令,出使大月氏聯絡重要事情,路上被匈奴扣留十餘年,現在才逃了出來。要是大王能派人送我們到大月氏去,將來我們回到漢朝,我們的皇上一定會答謝大王,到時候的禮物必將多得無法形容。」

大宛王本就知道漢朝的威名,見這是一個順水人情就答應了,他派人護送他們到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威海之間),又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國。

大月氏國王被殺以後,他的正房妻子繼承了他的王位,在大夏伶阿富汗北部)附近又重建了大月氏國。這裡的土地更加肥沃,物產比以前更加豐富,大月氏人生活得非常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怕再次回到逃亡的生活當中。張騫在月氏住了一年多,還到大夏去了一次,但始終沒有說服他們,眼看目的不能完成,只好回國。

回國途中,他們又被匈奴俘虜,扣留了一年多。不久,匈奴發生了內亂,張騫趁亂帶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長安。元朔三年,張騫回到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熱情接待。此次西行前後達10餘年,雖未達到目的,但獲得了大量西域的資料,司馬遷稱張騫此行為「鑿空」。漢武帝為了表彰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封他為太中大夫。

張騫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各國的情況,讓漢武帝也大開了眼界。過了幾年,張騫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由於他熟悉匈奴的地形,知道水草的具體位置,使得漢朝的軍隊沒有受到饑渴,凱旋歸來後,他被封為博望侯。

到了衛青、霍去病消滅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後,西域一帶許多國家看到匈奴失了勢,都不願意再向匈奴臣服、進貢納稅了。漢武帝趁這個機會,再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和他的幾個副手,拿着漢朝的旌節,帶着三百個勇士,每人兩匹馬,還帶着一萬多頭牛羊和黃金、錢幣、綢緞、布帛等禮物去結交西域各國。

張騫首先到了烏孫國(在新疆境內),烏孫王親自出來迎接這些漢朝的使者。張騫送了他—份厚禮,建議兩國結為親戚,共同對付匈奴。烏孫王只知道漢朝離烏孫很遠,可不知道漢朝的兵力有多強。他想得到漢朝的幫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烏孫君臣對共同對付匈奴這件事商議了幾天,還是決定不下來。張騫恐怕耽誤了行程,就打發他的副手們帶着禮物,分別去聯絡大宛、大月氏、于闐等國家。烏孫王還派了幾個翻譯幫助他們。

這許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還沒回來。烏孫王先派人送張騫回到長安,派了幾十個人跟張騫一起到長安參觀,還帶了幾十匹高頭大馬送給漢朝。漢武帝見了他們已經很高興了,又瞧見了烏孫王送的大馬,所以格外優待烏孫使者。這些烏孫使者瞧見了大漢的富強,都感到很震驚。

過了一年,張騫得病死去了。這時他派到西域各國去的副手們才陸續回到長安。副手們把到過的地方合起一算,總共到過三十六個國家。

從此,漢武帝每年都派使節去訪問西域各國,並且和這些國家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來的使節和商人也絡繹不絕。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經過西域運到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後來人們就把這條路線稱作「絲綢之路」,同時,人們也記住了張騫這個名字。

4、歷史重現亂局

漢有西、東之分。西漢都長安,東漢都洛陽。西漢和東漢之間有一個斷層,這就是王莽的「新」朝。新朝建立時間很短,又建於外戚篡政。

王莽,字巨君,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從小謙遜有禮,節儉勤奮,拜名士為師,虛心學習,苦讀經書。在家孝順母親和寡居的嫂子,教育亡兄的孩子。他廣交朋友,對掌握朝政大權的叔叔伯伯們,更是恭敬有加。

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獨掌朝政的王鳳生病休養在家,王莽侍奉左右,殷勤周到,衣帶不解,勝過王鳳的子女。王鳳極為感動,向朝廷力薦王莽,使王莽從黃門郎做到了射聲校尉,品秩二千石,相當於地方的郡守。這一年他僅24歲。

隨後幾年,王莽仕途頗順,被封為新都侯,食邑1500戶,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騎都尉是武官,加上光祿大夫便可以參與朝政大事了。顯貴之後的王莽並不驕橫,待人反倒更謙恭了。綏和一年,經他的叔叔、大司馬大將軍王根推薦,成帝升王莽為大司馬。那一年,王莽不足40歲。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王莽擁立劉衍為帝,是為漢平帝。為了鞏固權勢,王莽設法讓自己的女兒做了皇后。之後王莽得到了「宰衡」的稱號,位居上公。由於王莽權勢過重,平帝不滿情緒日增。但平帝尚未採取措施,自己卻先被王莽毒死。

毒死平帝後,王莽將兩歲的劉嬰扶上帝位,自己以攝政名義據天子位,稱「假皇帝」。居攝三年(公元8年),王莽改國號為「新」。王莽即位做了皇帝以後,面臨着西漢來年一片衰敗混亂的政治局面。為了挽回敗局,王莽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王莽首先改革了官制,將傳說的上古官制拿來和漢朝官制結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關於土地改革,工莽參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頒布「王田令」,即將天下土地改稱為「王田」,同時禁止土地的買賣。如果—家人中男丁不滿8人,但土地超過廠900畝,就要將多餘土地交給國家,再分給本族人耕種。以前沒有土地的家庭則依照一夫一妻100畝的標準分配。違背法令的人將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會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流放後還要服勞役,以後也不准再返回家鄉。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響國家勞動力的減少,還頒布了「私屬令」,將奴婢改稱為「私屬禁止買賣,違令者也是流放。另外,國家還將鹽、鐵、酒收回專賣,國家壟斷鑄錢,國家管理山林水澤,並收山澤稅等等。他還先後改革幣制,有四次之多,可是每改一次,都使人民更加貧困不堪。

王莽的新政並沒有使他的政權穩固。他的所作所為導致了北方匈奴的不滿,致使邊陲重起戰火。當對外的戰爭正節節敗退的時候,朝中的大臣又發生了叛亂。因為這次事件的刺激,對很多的親信也不再相信了。每當外出的時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還取名叫做「橫搜」。

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竟命令在京師搜查了五天之久。為了防範其他的人謀反,王莽對大臣入宮的隨從人數做了限制,這又導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進宮時帶的隨從超過了規定的人數,結果被把守宮門的僕射攔住,雙方發生了糾紛,平晏的隨從盛怒之下將僕射捆了起來。王莽聽說後,氣得七竅生煙,馬上命人圍攻太傅府,把鬧事的衛士處死,這才算完。王莽還總是覺得自己的兒子想奪權,因此把兒子也殺死了。

就這樣,他雖然用殺戮的手段將內部的禍患消除了,但外面的威脅即起義軍卻已經壯大起來無法消滅。王莽的統治已經走上了末路。

在公元23年,即地皇四年,綠林起義軍擁立劉玄稱帝,年號定為「更始」,劉玄就是更始帝。這使王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沖走這個壞消息帶來的晦氣,王莽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為了顯示自己沒有老,他還特意將自己的鬍子染成了黑色。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王莽的敗亡命運。

公元23年的6月,王莽派出的軍隊和起義軍在昆陽交戰,結果王莽軍幾乎全軍覆沒。起義軍乘勝直搗長安。10月1日,義軍攻進了長安的宣平門,進入城內。最後,王莽被起來響應義軍的一名商人杜吳殺死。

大漢開國從最初的百廢待興,到中期的輝煌盛世,至此走到了末路的一派狼籍。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8 08:09:51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4-03-20 14:03:2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2-20 21:12:14

求助

頭像
2023-09-25 03:09:33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