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理智派生活》總製片人王柔媗:創作要回歸初心

情感導師 552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上個月,電視劇《理智派生活》開播。一些看了劇的觀眾很是詫異:這劇出乎意料的好追,為什麼沒有成為爆款?

《理智派生活》的質量,或許有幾個指標可略作參考:在湖南衛視開播後平均收視於CSM全國網、全國城域、63城均為同時段省級衛視排名第一;開播三天豆瓣便已開分,可見評分無明顯水軍干擾,開分7.1分,在對國產女性現實主義題材較為苛刻的豆瓣,也算是不錯的評價;另一方面,該劇成為了2021上半年國內唯一被Netflix採購全球獨播版權的劇集,即將在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接檔國內播出。

《理智派生活》劇照

芒果TV創製中心總經理、《理智派生活》總製片人王柔媗解釋說,「確實,這個劇看過的人大多非常喜歡,然後大家也很奇怪,在問:為什麼這個戲沒有火?我自己也在想這個問題,當然有播出時間的一個限制,比方說國內電視觀眾不太適應像日劇和韓劇那種,一周就播一兩集。大家對這個劇之前的印象就是個『小甜劇』,其實它不是。」她隨後自嘲笑道,「對我來講,『30+』女性的生活故事還可以是『青春進行時』,我覺得這事蠻勵志的,你說這多好啊。」王柔媗先後就職於澤東影業、耀客傳媒,作品有《人不彪悍枉少年》《人民的財產》《安家》等,大多不是爆款,就是熱議度頗高的口碑劇。她是戲文專業出身,作為創作型製片人,習慣每個創作製作環節參與把控,從帶着編劇工作一直到後期調色,都親力親為。

專訪丨《理智派生活》總製片人王柔媗:創作要回歸初心

《理智派生活》總製片人王柔媗

除了專業上的堅持,商業上的考量,王柔媗對《理智派生活》抱了一份自我投射的柔情。劇本是她和兩位編劇一起開發的,裡面關於30+女性生活工作中的點滴感受,很多都來自於她們的親身體驗。王柔媗說,這部劇播出後,她特別開心地看到,微博豆瓣上一些二十多歲的女觀眾說:我以後想成為沈若歆那樣的女性。王柔媗希望沈若歆樹立了一個不一樣的形象,她不是殺伐果決的大女主,但她也能體面而自信地回擊生活中的惡意和困境。「她身上集合了很多30+普通女性的優點,她的優秀是普通人的優秀,女孩們努力也能做到的優秀。」

秦嵐飾演沈若歆

【對話】

「我是在公司上班,不是在後宮上班」

澎湃新聞:先聊聊《理智派生活》 的創作初衷?

王柔媗:其實進入這個戲的初衷,是因為我覺得現在國內很多講30+女性的題材,沒有在講普通女性的生活。你看到「沈若歆」,她其實就是一個「社畜」,像她這種三十多歲的女生很多,我上頭有老闆,要考慮到公司的人際關係對吧?下面有小朋友要安排自己的團隊,然後中間還有自己的競爭對手,其實每個公司,大家都是這樣的。

在這種狀況之下,你應該怎麼堅持做你自己?我們劇里沒有那麼多的狗血,大家就是在生活里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比如職場上有這麼多影視劇里描寫的你給我挖坑,我給你挖坑嗎?大家都很忙,沒空專心致志給你挖坑。但確實有可能會因為你不站隊,因為你不抱領導的大腿,導致當有問題發生的時候,可能你就要背鍋,或者對你處理的特別嚴格,沒有情面可講,其實也是希望逼你離開。現實中的大多數職場矛盾,不是宮斗那種極致戲劇化的矛盾,就像我們劇里祁曉(王鶴棣 飾)跟他媽媽講的:我是在公司上班,不是在後宮上班。

王鶴棣飾演祁曉

《理智派生活》可能跟一般強調戲劇衝突的劇不太一樣,它還是挑戰了觀眾的觀劇習慣的,因為很多觀眾習慣了,一集三個大衝突,兩個小衝突。所以我看到有觀眾說:怎麼感覺要「起勁」的時候,沒有「起勁」,確實是因為大家習慣了那種強戲劇衝突的東西了。我個人是想要堅持去促進類型的多樣化。我覺得內地的劇集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應該只是所謂的強情節強衝突,充滿了渣男狗血,靠這些去吸引觀眾。但只是因為現在平台也好,市場的要求也好,會導致大家去把這些東西做到極致,這樣比較能有所謂的「爆點」,不管什麼題材都強調「爆點」「炸點」。

生活劇在以前我們國內有特別優秀的,比方說《父母愛情》,典型的生活劇,非常好,充滿了生活的質感和細節,但你再想一想這幾年的生活劇,我們現在的生活劇,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吞噬掉了,它們變成了「話題劇」,就是做社會熱點話題,引爆關注和討論。所以現在要做真正的生活劇,本身對於國內來講,是比較難的。

女性的個人價值大於其他價值

澎湃新聞:劇名之前是《無法戀愛的理智派》,聽着就挺好玩的,很想聽你聊一下關於「理智派」的一個定義吧。

王柔媗:「理智派」的定義,來自我自己的一個思考,我發現,我的問題是年紀越大越難談戀愛了,可能像沈若歆朋友說沈若歆的那句話:「你渾身根本就沒有散發求偶的信號,你指望誰來找你?」我覺得這話同樣適用於我。

為什麼年紀越大,好像對於愛情這件事,變得越來越理智了,這個理智是什麼?就是會先考慮這個人跟我到底合不合適,如果不合適,我就不開始,如果合適再處理。我自己其實在反思,可能這麼想是錯的。不是要先看合不合適,而是先看動沒動心。我覺得這是人的本能,但隨着年齡增長,我們好像忘了「我們的本能是愛」這件事情。做這個劇,也是希望大家無論如何,不要丟了自己愛的能力。

《理智派生活》花絮照

澎湃新聞:我感覺這個劇在直面都市30+女性戀愛結婚難這件事情。就比如說沈若歆會說「我一周的戀愛額度已經用完了」這種話,這是很現實的狀況,也想聽一下你個人的感觸。

王柔媗:我覺得20歲出頭好容易喜歡一個男生,到了30+可能就很難動心。這也解釋了劇里為什麼祁曉很久之後才表白才追到她,因為她本身就很難動心。你看一開始她跟崔立新交往,她對崔立新從來沒有過感情。然後這也引出另一個問題:如果我不動心,我應不應該為了結婚,跟不喜歡的人「試一試」。這個劇給出的答案是很明確的,就是「不要」。對我來說,我想要告訴女生們,不要失去愛的能力,只要你有愛的能力,你80歲、90歲,還能為愛情動心。

沈若歆面對着很大的壓力,但她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過得很好,她有她愛好的天文,有她自己的世界。我們用了很多篇幅去描寫她一個人的時候所擁有的小世界。對很多人來講,怎樣找到一個人走進你的世界,或者讓你從自己世界裡走出來,這個是最難的,因為大家已經把自己的世界構建得很完整了。你不想別人來打破的。如果要能接受別人來打破,我覺得前提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你動心了,你主動願意打破自己的世界。

然後就要說到另一個話題,也是焦慮之源,30+女性的生殖焦慮。「你看你都這個年齡了,早點生我和你爸還能幫你帶」,這也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一句話。劇里宋梓妍那條線,就是在講女性婚姻中面臨的生育選擇,而她說:我是要確定對這個小孩能負全部的責任,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陪伴他,給他足夠的愛的前提下,才會生孩子。然後她丈夫也會說,我娶她,不是為了讓她成為我孩子的媽媽,只是因為她是宋梓妍。

包文婧飾演宋梓妍

女性的個人價值大於生育價值,也大於照顧家庭的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女性首先要關注到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然後才能去思考說我要不要找另一半,要不要生孩子。為什麼我說這個劇是溫暖和治癒的,因為我希望它給女性觀眾力量,如果你今天被年齡焦慮,生殖焦慮,婚姻焦慮圍繞,我希望告訴大家,最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價值,有愛的能力,有勇氣。

澎湃新聞:這兩年確實30+女性題材是出來很多,但總感覺大家很容易去描繪一種精英女性的生活方式,然後把某種精英女性生活方式變成了「標杆」或者「態度」,似乎有點:「看,30+女性就該成為這樣」。

王柔媗:因為我也是「30+」女性,我覺得三十出頭女性大多數還在努力做一個打工人,沒有那麼多殺伐果決的大女主,大家營造了太多那樣的大女主。其實你看我們劇里女主的工作,當時我們設定她的工作,就是往比較常見的方向想,她是做法務的,法務是不是大多數公司都有的工作?然後她調職之後去做行政。像嵐姐之前的《怪你過分美麗》,那個不一樣,那是講娛樂圈的,你說我們身邊有多少女性朋友在娛樂圈工作的?咱們觀眾看那樣的故事,是在看別人的人生。但我們這次,希望大家能看到自己的生活,身邊朋友的生活,能從這個戲裡看到一點自己在思索的答案,能得到一點溫暖。

澎湃新聞:我覺得祁曉這個角色很可愛的點,在於他沒有背負那麼多男性自我賦予的壓力,比如我作為一個男的,我要比女的強之類的,他很理解女性,他也不會有那種我要比女性高一頭,我一定要多堅強之類的想法。

王柔媗:我覺得男性最重要的就是明白:愛和尊重跟物質條件沒有關係。我也單身,我也在認真尋找一個能給予我足夠愛和尊重的人,我也不需要找一個條件一定要怎樣的人,我覺得大多數女性現在都不需要,大家都有獨立的工作,自己的事業,誰還會想着我一定要傍個大款啊,對吧?

女生要靠婚戀來實現階層跨越,這是很陳舊的觀點。《理智派生活》裡像沈若歆,當別人給你遞出橄欖枝,說給你買了多大的房子,表示你通過我可以實現階層跨越,那首先沈若歆不想要階層跨越,我在自己的世界裡高高興興踏踏實實,她拒絕了名牌項鍊,開心跟祁曉他們擼串去了。她其實希望過自己能配得上的生活,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幸福,不願意踮着腳去夠別人的世界,她在自己的世界裡非常開心。在我看來,這是特別正向的女性價值觀,我覺得,很需要這樣的劇集來反駁社會中對女性的一些偏見和誤解。

《理智派生活》劇照

劇本要脫離模板化,創作要回歸初心

澎湃新聞:其實《理智派生活》剛開播時,也有觀眾提出,好像這個劇比較日常,生活化的細節是給的比較多的,前四集集中展現女主生活遇到的問題,「爽點」不多?

王柔媗:我們確實刻意沒有把那種戲劇的矛盾衝突給夠,因為我都是在遵循生活的邏輯。韓劇里既有《頂樓》那種集狗血之大成的,也有《機智的醫生生活》那樣日常生活化的,我希望國內的劇集多種多樣,不是只有大家看慣了的強情節強衝突劇,這一類劇必須要怎麼做呢,就是把所有好看的東西全部集中在前幾集,那就會導致觀眾在抱怨爛尾的劇越來越多,因為你把精彩的東西,全放在前幾集演完了,你後面肯定編不下去,可不就爛尾了。

我是學編劇出身的,我很清楚戲劇的邏輯和結構,你看美國所有的電影教學書,都會告訴你三幕劇對吧?沒人把第三幕挪到第一幕來講,第一幕都是一樣的,發現自己的人生困境,有突發的事件,比如祁曉的出現,突然被降職到行政。陷到困境之後如何慢慢解決,再進行發展,這是遵循了傳統的戲劇結構在走,但大家才看了幾集就覺得,為什麼男女主還不在一起?怎麼劇情還沒讓我爽到?

其實現在流量已經不成為一個劇集的制勝砝碼了,大家都在說劇本好最重要,那你說劇本怎麼才能好,劇本首先要脫離這種模板化的東西,要去尊重每一個創作者發自內心想要去寫想要去表達的東西。然後你只要有回到創作的初心,就會有好看的東西出來。

澎湃新聞:近幾年不管是平台還是製作公司,他們對於編劇創作會出現一種要求,就是把後期營銷的點前置在劇本階段,是為了適應當下宣發方式,比如抖音片段傳播。這個也想聽聽你的看法。

王柔媗:我覺得不該有這麼多的東西來干擾創作。很多時候大家會拿數據來指導創作,比如拿數據給你說要做這個類型的話,我們的數據是怎樣,然後讓編劇按照數據去創作。我也很重視數據,但我重視數據是用數據來復盤創作,我不會讓數據來指導創作。

比如說《理智派生活》,它是一個女性成長生活劇,那國內沒有這樣的先例,就沒有可參考的數據,如果拿其他的數據參考,只會帶偏我的創作。所以在創作過程當中,我沒有參考任何數據,但現在我每天都在復盤數據,因為我要通過數據去了解觀眾,明白大家在每一個節點看到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我在跟觀眾通過數據去交流了,我知道了原來觀眾會有這樣的想法,包括每天看豆瓣、看微博,了解大家的對這個劇的感觸,我覺得是特別有用的事,我可以用來反哺下一個作品的創作。

《理智派生活》給了我一個思考,就是前四集女主遇到了一系列困難,但其實她本身不焦慮,我從沒有想過觀眾會覺得前四集焦慮,我只是講了一些30理智派生活+女性可能會遇到的狀況而已,而且還是為了後面的治癒,才先把問題丟出來。結果大家都說太焦慮了,說看得拳頭都硬了。反思後我就明白了,疫情之後,大家對於焦慮的承受力變低了,以前你不覺得焦慮的東西,大家現在都覺得焦慮。那我後面再做現實主義作品,前面講問題的內容,我可能會壓縮了。

來源:澎湃新聞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2-31 22:12:14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頭像
2023-11-10 01:11:5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1-01 15:11:01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