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從「包辦婚姻」到「自由戀愛」

情感導師 627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2022年北京地區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啟動,高校畢業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與用人單位對接,從而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高校畢業生是由國家按計劃分配工作的,畢業生需要服從分配。後來,北京不斷改革高校畢業生分配方式,逐漸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讓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自由戀愛」,最終打破了高校畢業生「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

1988年,北京地區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供需信息諮詢會在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幕,不少用人單位的諮詢台被學生團團圍住。 葉用才/攝

大學生就業從「包辦婚姻」到「自由戀愛」

大學生畢業國家包分配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各項建設事業急需人才。在這種大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採取計劃分配的方式,國家會根據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再結合當年畢業生人數和專業情況進行統籌分配。

上世紀50年代,北京礦業學院畢業的女大學生周一陽和芮美菊被分配到門頭溝礦當井下電氣修理工。她們在工作中積極肯干,不怕苦累,不但和工人打成一片,還幫助老師傅學習原理。 王一波/攝

本報1959年7月16日1版《國家計委訂出分配高校畢業生計劃》記載,當年暑期由國家計劃分配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共有62233人。國家計劃委員會在擬制分配計劃時,對中央同地方、當時同長遠(指師資和科學研究的需要)、重點同一般的需要,儘可能地予以兼顧。比如,對於工科畢業生的分配,首先考慮鋼鐵、機器製造、煤炭、電力、交通運輸系統的生產和基本建設,以及高等工業院校和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的急需。而對於理科畢業生的分配,則首先考慮高等院校師資和科學技術研究的急需。

1959年7月16日,《北京日報》1版

在那個年代,高校畢業生就業需要服從國家分配。在具體調配和派遣時,學校會動員學生自覺接受國家分配的工作,積極參加祖國建設。對於確有實際困難的個別學生,學校在可能的條件下也會給予適當照顧,但是,「少數不顧國家需要、無理堅持個人要求、拒不服從分配的學生,可以獲得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但不能被國家機關、學校、企業和事業單位錄用。」

1960年,人大法律系畢業生向學校黨委表示決心,堅決服從組織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馮文岡/攝

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那些年,依然採用計劃分配的方式。對於這種就業方式,很多家長給予了莫大支持。本報1981年9月28日1版《許多家長寫信支持子女服從國家分配》記載了這樣一件事:1977年北京林學院在雲南辦學時招收了300多名學生,其中,雲南、貴州、四川的學生占一半以上。到畢業時,一些學生對服從國家分配思想準備不足,有相當一部分人希望留在北京等大城市,或在高校和科研部門工作,不想到生產第一線。針對這個情況,學校在暑假前分別給畢業生家長發了信,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不少家長接到信後做了子女的思想工作,並給學校回了信。一位農民家長在信中表示:「我兒是國家培養的大學生,一定要服從國家的分配。」

1981年9月28日,《北京日報》1版

試點定向招生和委託培養

1983年1月,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明確提出:從當年開始,對高等學校的招生制度積極穩步地進行改革,要求打開人才通向農村的道路、打開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直接聯繫的渠道。

打開人才通向農村的道路,是指農、林、醫、師等院校實行部分定向招生,學生從農村招收,畢業後還要保證回農村去。打開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直接聯繫的渠道,是指採取委託培養的辦法,也就是說,除了高等學校主管部門下達招生計劃外,部門、省、市、自治區之間可以互相委託培養,用人單位(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單位)也可以委託學校培養,雙方訂立合同,互守信約,違者負責賠償損失。

1983年,北京化工學院應屆畢業生告別親人和同學,離開北京奔赴青海省,投身四化建設。 葉用才/攝

據本報1983年5月2日1版《將招收市郊各縣考生八百多人》報道,那一年,北京實行面向農村的定向招生,北京師範學院、北京農學院和北京第二醫學院都招收了一定比例的遠郊縣學生,其中,北京師範學院和北京農學院分別按照計劃招生總數的60%和70%招收各縣考生。據統計,當年北京市屬高等院校共招收了市郊各縣考生860多人。

1983年5月2日,《北京日報》1版

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林學院等院校承擔了委託培養人才的任務。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大興縣簽訂協議,4年內為其培養約340名左右大學本科、專科生,涉及輕工機械、輕工化工、輕工自動化和輕工企業管理4個專業,經費由大興縣負擔。委託培養的學生,由大興縣推薦,他們需要參加全國高校招生統一考試,之後由輕工業學院擇優錄取。北京林學院為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培養18名本科生,涉及林業、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水土保持3個專業。同時,為市木材公司培養26名木材機械加工專業的專科生。這些本科生、專科生同樣需要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

1983年4月17日,《北京日報》1版

學校和用人單位「供需見面」

為了做到人盡其才,1984年,北京改革高校畢業生分配辦法,讓學校和用人單位直接見面,雙方共同研究畢業生分配計劃,實現「供需見面」。

此前,高校畢業生主要是由上級派遣部門下達分配計劃,學校和用人單位很少直接見面,因此,在畢業生的分配使用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這一年,國家計委、教育部提前下達畢業生分配計劃後,北京有關部門及時做出預分計劃,並發給接收單位徵求意見。隨後,市計委、市人事局和市高教局聯合召開了「供需見面」會。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和市屬各區、縣、局、總公司130多個單位在會上交流了情況。高校向用人單位介紹了畢業生的專業培養目標和有關情況,用人單位向學校介紹了畢業生要分配的具體單位和專業要求,雙方共同研究畢業生分配計劃,盡力做到畢業生學用一致,人盡其才。(1984年7月2日《北京日報》1版,《本市大學生畢業分配實行「供需見面」》)

1984年7月2日,《北京日報》1版

1985年,北京工業大學在此基礎上將這項改革推向深入,率先試行「供需見面、以銷定產」,提前一年預分八六屆畢業生。據本報1985年4月4日1版《北工大提前一年預分畢業生》記載,當時的北京工業大學是五年制工科院校,提前一年預分配,學生可以在最後的學年裡,根據自己的工作去向,有意識地選修課程、安排畢業設計;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制定教學計劃,進行具體培養。實行這樣的改革,避免了以往畢業生分配中的一些盲目性,使畢業生到工作崗位後,專業對口,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1985年4月4日,《北京日報》1版

「供需見面」辦法實施後,學校和用人單位都覺得效果很好。後來,市人事局開始組織市屬各高等院校和市屬各區、縣、局、總公司,進行高校畢業生分配信息交流活動,為合理制定高校畢業生預分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上世紀50年代,女大學生張樹才畢業後被分配到長辛店車輛修理廠實習。圖為她在向老師傅請教。 王一波/攝

當年,社會上曾流行着一句話:「大學畢業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確實,1985年以前的大學生,一到畢業季幾乎全被用人單位「搶」光。那個年代,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的人事幹部一到「分配季節」,就早早到市人事局「坐鎮」,要人不大講條件,「揀到籃里就是菜」。可是,這種狀況在1987年發生了改變。

1987年,首都高校有21217名畢業生參加分配,到9月底,被用人單位退回的畢業生有659人。這麼多畢業生被退回,是之前從未有過的。

隨着改革、開放、搞活,特別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的市場競爭導致人才的競爭,不管人們願意與否,在大學生分配中,一個「擇優汰劣」的人才市場已經出現了。用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工作人員的話講:「我們可以組織在職人員進修,可以通過招聘等各種形式引進人才;我們總公司所屬的企業有的搞『兩保一掛』,人員增加,工資總額不變,有的試行股份制,還有的是中外合資經營,誰都講經濟效益,不合標準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就不要了。」(1987年11月11日《北京日報》1版,《改革需求的衝擊》)被退回的畢業生中,有不少人是由於沒有學位、受過處分、多門功課不及格等原因被退回的。

1987年11月11日,《北京日報》1版

高校畢業生分配工作出現的新情況,在當時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也引起了教育等相關部門的重視,新的改革方案在醞釀之中。

雙向選擇結束「包辦婚姻」

1988年,北京各高校大都採取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分配方式,有的還直接請用人單位到學校擺攤設點,讓畢業生了解社會需求信息,向社會推薦自己。

為了給大學生們提供更廣闊的求職機會,1988年4月,北京首次舉行高校畢業生分配諮詢會,1000多家用人單位在天壇公園設下諮詢台,首都50多所高校的近萬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前往求職洽談,有的當場「成交」,簽訂了「協議」。北京的高校畢業生分配,開始以「自由戀愛」的方式取代「包辦婚姻」。

據本報1988年4月28日1版《供需見面 雙向選擇》報道,海淀區東升鄉工業總公司所屬的80多個鄉鎮企業,需要70多名大學畢業生。一上午,就有30多名大學生填了表,表示願意去鄉里工作。首都鋼鐵公司、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的桌子一擺出來,就圍滿了大學生。北京旅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是個集體企業,兩個小時內有100多名大學生要求進廠工作。

1988年4月28日,《北京日報》1版

與畢業生零距離接觸,用人單位也有了更多挑選餘地。北京鄉鎮企業局食用菌公司急需建築會計和經濟管理人員,但對前去求職的畢業生並不滿意,「來求職的人一張口就表示不下基層,言談舉止也不機敏,我們就沒有共同語言了。」公司負責人說。有學生在西城區教育局諮詢台前談了一會兒便被「勸走」了,工作人員說:「這個學生想到我們這兒搞電教工作,但又表示不願久留。把教育當個跳板,不熱愛教育工作,沒有事業心的,我們不能要。」

截至1988年7月21日,北京地區75所高校當年的2萬多名應屆畢業生,99%順利離開母校,到工作單位報到。這一年的應屆畢業生對自己的工作去向比較滿意。(1988年7月22日《北京日報》1版,《首都應屆大學畢業生99%已離校去報到》)

1988年7月22日,《北京日報》1版

從那以後,北京不斷加強大學畢業生分配改革力度,強化雙向選擇機制,企業用人自主權增大,學生選擇面更廣了。時至今日,高校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早已成為常態。

來源:北京日報 文字:賈曉燕 資料來源: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流程編輯:u005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06 16:02:34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頭像
2023-11-04 12:11:21

求助

頭像
2023-10-12 14:10:38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