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了父母的樣子,是孩子最真實的愛與恨

情感導師 713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你跟你媽越來越像了」人生中,是否有一個時刻,你發現自己和父母越來越像了?

不是那些閃光點的相似,而是那些你曾經鄙夷、嫌棄甚至厭惡的地方,越來越相似。

朋友小芙跟我說起了一件小事。

活成了父母的樣子,是孩子最真實的愛與恨

前幾天她和老公吵架了,原因是她覺得老公一無是處。賺錢不多,帶娃水平一般,每天就知道癱在沙發上玩手機。

她就跟老公說:掙錢少沒關係,你這個人至少是積極陽光點的吧!你出去健身啊,你去讀書成長啊!

說完之後老公覺得非常不耐煩,也懟了她兩句。小芙脫口而出:我怎麼找了你這麼個沒用的男人!

這句話說出之後,小芙瞬間就愣住了。

不光是因為這句話刺耳,更是因為她媽媽總是對她爸爸這樣說。

小芙說,她腦子裡閃現了小時候,媽媽指着爸爸罵他沒用的樣子,爸爸垂着頭憋着怒氣,那幅畫面無比清晰。她曾經暗暗發誓,將來一定不做媽媽這樣的人。

可是,那天之後,她開始察覺自己為人妻為人母身上的很多事情,她發現自己真的和媽媽越來越像了。

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都有這樣的時刻。突然意識到自己和父母很像,那些我們曾經厭惡的,憎恨的,恐懼的事情,正在我們身上重演。

父母的價值觀,父母的溝通方式,甚至父母的語氣言談,蹺二郎腿的動作,都在被代代相傳着。

即使我們曾經告訴自己「我一定不會成為他那樣的人」,可潛意識裡很多動作和思想,讓我們陷入「無形忠誠」。

在看不到的地方,在潛移默化中,我們踐行着對父母的忠誠,最終成為了他們的樣子。我恨你,也恨我像你電影《囧媽》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

徐伊萬的妻子想要跟他離婚的理由,是他控制欲太強了。

妻子說:「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而徐伊萬最討厭媽媽的地方,也是媽媽的控制欲。媽媽事無巨細地關心着他,用付出的名義「綁架」着他。

他跟媽媽吵架的時候,說出了和妻子同樣的話:你心裡住着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你全都設定好了。這麼多年,你一直鍥而不捨地改造我。

徐伊萬最討厭媽媽的控制欲,最討厭媽媽對他的改造。可是,他也活成這樣的一個人,他把母親對待他的方式,用來對待妻子。

代代相傳的模式,本質上是一場巨大的投射與認同。

母親把不信任投射給兒子,她認為兒子需要自己的改造,需要自己事無巨細的幫助。於是,她讓自己變成付出型的媽媽,讓兒子扮演無能。

同樣,兒子認同了母親對自己投射,他認為自己是無能的,別人也是無能的。他對妻子的愛,就是讓自己變成付出型的老公,迴避自己的無能,讓妻子扮演無能。

《天生非此》一書中指出:虐待是子女與父母相似的最大原因。

這裡的虐待不僅指的是身體虐待,更重要的是精神虐待,情感忽視,情感操控,語言暴力等等。

如果一個人曾經遭受虐待,產生了悲觀的情緒,那麼他們感受世界的方式就是悲觀的。他們會頑固地把這種體驗留在身體裡,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他們認為世界就是悲觀的,自己必須做出一些事來改變這種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別人體驗自己曾經的痛苦,讓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

他們不斷重複過去,他們期待同樣的情境下自己會有不同的選擇,或者別人會有不同的做法。

可無奈的是,一切只不過是一場複製粘貼而已。和父母很像,是有利可圖的從成年人的角度思考,覺得一個孩子受虐後,還去重複父母的模式,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就非常容易理解。

一個小嬰兒,連獨立的行動能力都沒有,他們的一切都要靠父母給予。

這個時候,他們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順從父母,討好父母。

而順從與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認同他們做的一切,甚至變得和他們一樣。

孩子需要一個全能的父母,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即使他們在父母那裡受挫了,他們也會調整自己的認知,繼續保證父母的全能感。

調整的方式就是——是我做錯了,我改正之後,父母就能繼續給我安全感了。

他們越來越認同父母,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安家》中的房似錦,她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是房家的第四個女兒,所以差點被扔到井裡。

長大後父母撕了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為了讓她早點嫁人賺份彩禮錢。工作後,她賺的每一分錢,又都會被媽媽榨乾。

她本應該恨媽媽的,可是她遇到問題很多時候就是抄起傢伙打架的「潑婦感」,甚至她的坐姿都和媽媽很像——兩個胳膊放在椅子背上。

她為什麼越來越像媽媽,為什麼要認同施虐者?因為向施虐者認同,能夠獲得權力的掌控感。在父母的虐待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把父母的虐待看成一種「高人一等」的權力。這種權力能保護自己,攻擊他人。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會重複同樣的方式。一方面是在父母的羽翼下尋求生存的契機,一方面是認同了這種形式的自我保護。

就像房似錦,她身上有很多無賴的地方,跟人打架的時候頗有市井潑婦的架勢。

這就是從小看到了媽媽用這樣的方式,換取生存,換取戰利品,換取權力,在潛意識裡認同了這樣的方式。

活成父母的樣子,不是你的錯在長大的某個瞬間,尤其是在面對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和父母越來越像。甚至我們會自我懷疑,為什麼自己活成了最討厭的樣子?

其實,活成了父母的樣子,不是我們的錯。當然,也未必是父母的錯。

我們這些人,不過都是代際傳遞中的受害者。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活成了他們父母的樣子。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那些缺點和痛苦必須代代相傳。

覺醒,就是成功的一半。

當我們意識到代際傳遞,意識到父母養育方式的問題時,我們就走向了成功的一半。

第一,不把父母當父母。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把父母當成我們一切行為的標杆。

因為如果我們一直活在父母的影子裡,選項只有兩個——像他們或者完全相反。

這兩者的本質都是認同,都是沒有逃離父母的影響。

我們跳出父母與自己的關係,把父母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分析他們身上代際傳遞的東西。再察覺自身那些相似的點,然後儘量不要去用同樣的方式傷害別人,擺脫身份認同。

第二,接納相似,超越相似。

很多我們討厭的東西,都是因為我們的不接納。越是不接納越是壓抑,就越會在某個時刻爆發出來。

與其如此,不如接納這種相似。

不要覺得「真煩,我怎麼開始像父母了」,而是可以自嘲地想「真有趣,我竟然和父母越來越像了」。

然後把這種相似的力量,變成超越的力量。接納這種性格在我們身上已經客觀存在,然後找到可以超越的地方。

就像房似錦,她身上像「潑婦」一樣的力量,最終化成了她對事業的「潑辣」。她吃苦耐勞,拿出拼命三娘的氣勢。

越來越像父母,不是一件討厭的事,大部分情況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我們都是代際傳遞的受害者,這並不是我們的錯。我們能做的,唯有接納與超越。

《百年孤獨》裡有句話,送給大家共勉: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我知道你在看哦點讚轉發,讓更多人,與五維一起成長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08 10:05:15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4-04-24 14:04:51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4-16 18:04:09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