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愛,需要學習》4、想成為好父母,先要成為好夫妻

情感導師 767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們正在解讀《愛,需要學習》,作者陳海賢。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如何應對孩子給親密關係帶來的挑戰。

孩子所帶來的衝擊

解讀《愛,需要學習》4、想成為好父母,先要成為好夫妻

孩子的到來當然是每個家庭都高興的大事兒,但是新生命帶來欣喜的同時,也給夫妻的親密關係帶來了衝擊。孩子剛出生的幾年,也是小家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應該每位為人父母的同學都深有感受。

孩子一出生,就是整個家庭唯一的中心。在此之前小兩口彼此照顧,彼此關心。可只要有了孩子,都關注孩子,彼此的需求很可能就被忽略了。

當女生成為媽媽之後,孩子的需求完全凌駕於自己的需求之上,什麼漂亮衣服、首飾、化妝品統統只能暫時告別,取而代之的是奶粉、尿不濕和早教班。同時更要在事業發展與家庭生活之間做出取捨。

這時候妻子會變得非常的敏感,需要丈夫的理解與支持,更需要確定自己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一切,以及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而丈夫呢?妻子懷胎十個月,很早就進入到媽媽的角色了,但丈夫很多時候感覺自己是在孩子出生的一瞬間才變成爸爸的。還沒來得及適應這個新角色,就已經要承擔來自家庭各方面的期待與壓力了。

作為丈夫也很無助,有時候我們都會嫉妒孩子搶走了包括妻子在內的所有人的關心與愛。有的丈夫在這個時候就會選擇忙於工作,或者找尋家庭以外的關係來逃避孩子帶來的壓力。

等孩子長大一些,那些原先就沒能建立起良好溝通模式的夫妻,就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最直接的就是體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關於孩子某個的問題,夫妻二人各執一詞,都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非要掙個輸贏。

兩個人都站到了對立面,因為孩子,夫妻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被破壞。關係不好的結果是夫妻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孩子,而各自的需求更被對方所冷落。

當父母要從孩子身上尋找親密關係中缺少的慰藉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有問題的家庭結構。一般是媽媽跟孩子過於親密,而爸爸逐漸在家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變成了不回家的人。

三角關係與孩子的三角化

這樣的問題家庭機構,陳海賢用三角關係與孩子的三角化來解釋。要理解和解決孩子所帶來的挑戰,我們需要從這裡入手。

所謂三角關係,是說兩個人通過引入第三個人,來減輕關係中的壓力,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際關係現象。比方說我們很難開口和自己的好朋友說:「你這件事情做得讓我很不舒服。」但是我們談論第三者的時候就很自如:「某某怎麼能這麼做呢?我真是接受不了。」

這不只是因為八卦,而是因為我們對關係是很敏感的,直接討論對方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談論第三個人,有時候我們就是通過討論第三個人,來間接的表達對彼此的態度,從而維持一個巧妙的平衡,這是一種關係常態。

夫妻關係,越是親近就越是敏感,矛盾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夫妻經常會找第三者來緩解關係壓力,而這個第三者有時候是工作,有時候是外遇,最多的時候,這個第三者就是孩子。

三角關係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但很多時候夫妻會把自己的矛盾的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借用孩子來表達對彼此的不滿,而不去直接解決彼此的問題。孩子成為了父母關係的犧牲品,這個時候,我們就說孩子被三角化了,這是很多教育問題的癥結。

比方我們剛才說的,夫妻進入到爭輸贏的模式,很容易出現拉攏孩子來反對另一方的情況。

有一對夫妻找陳海賢做諮詢,兩個人常年吵架,丈夫經常藉口加班不回家,把工作當成第三者。

這是很多矛盾夫妻都有的問題,畢竟「我們的關係出了問題,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我不想回來」這句話很難說出口,因為要直面問題。但是說「我工作忙就不回來了」就容易得多,可以暫時的逃避問題。

家庭中的女兒被醫生診斷患有焦慮症,很少說話。她好不容易才跟陳海賢吐露了心聲,原來媽媽隨時都向女兒傾訴,埋怨爸爸。女兒很心疼媽媽,媽媽對爸爸的怨恨就成了她心中的負擔。

有一次因為學校的作業要求,女兒給爸爸寫了一封信,希望爸爸能多關心家庭,早點回家。本來這封信只是女兒自己的小秘密,抒發一下情緒,沒打算給爸爸看。可是媽媽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了這封信,之後經常用它去指責爸爸,而爸爸面對女兒的要求也無可反駁。

女兒知道了之後,很愧疚,她也分不清楚「讓爸爸多回家」是自己的要求還是媽媽的要求,但是她知道自己的這封信變成了媽媽指責和對抗爸爸的工具。

後來女兒就不敢說話了,她害怕媽媽又用自己的話去攻擊爸爸。

在這個家庭里,父母都認可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的需求是應該首先得到滿足。所以當媽媽的需求被忽視的時候,就借用孩子的名義去要求爸爸,因為只有這樣爸爸才會聽。而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就被三角化了。

有類似問題的家庭很多,還有這樣一個家庭:

爸爸工作很忙,很多應酬。媽媽很希望爸爸多回家,但是每次一打電話過去爸爸都很厭煩:「什麼事兒?快說,我在忙呢。」久而久之,媽媽就不再表達自己的需求了,而是用兒子當藉口。「兒子想你了,兒子不做作業了,兒子在學校又闖禍了,你快點回來。」

兒子也樂意成為讓爸爸回家的理由,但是後來發展成什麼樣子了呢?孩子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他開始焦慮,不肯上學。

在諮詢室里,兒子說: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媽媽讓爸爸回家的理由,如果這樣可以讓爸爸回來,那我願意一直做這個理由。

這個孩子就為了維持父母的感情,不惜犧牲自我的發展,甚至把自己變成一個病人。

家庭角色固化

更多的家庭是父母中的一方,多半是媽媽和孩子結成了聯盟,去對抗爸爸。孩子吸收了媽媽大量的負面情緒,跟着媽媽一起怨恨爸爸。

這樣一來,一方面爸爸想要回歸家庭就變得更困難。而媽媽對爸爸的不滿通常不正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嗎?那結果就是問題更加的嚴重。

另一方面媽媽的心事變成了孩子的壓力,而且孩子把媽媽當成是同伴,和媽媽一起對抗爸爸,父母作為管教孩子的角色就缺失,教育孩子就變得異常困難,甚至孩子會徹底失控。

作為孩子來說,他對於父母都是愛的,但是當父母之間出現問題的時候,同時愛兩個人就成了一種矛盾,這時候孩子就會調整自己,適應這種矛盾。比方說無條件的支持媽媽,反對爸爸。

於是孩子就會忽略爸爸的好,放大爸爸的壞,成為媽媽的安慰者。孩子會認為爸爸是家庭關係中的迫害者,媽媽是受害者,而自己是解救者。

家庭角色一旦這樣固化下來就很麻煩。我們都聽說過說一句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對方的角色是什麼,就決定了我們怎麼去解讀他的行為。我們對敵人的怨恨會被放大,同情會被壓抑,反之亦然。可以說很多時候就是屁股決定了腦袋。

有這樣一個家庭,父母之間的矛盾很深,女兒在媽媽抱怨爸爸的聲音中長大,女兒的角色是媽媽的盟友和爸爸的反抗者。這是典型的三角化關係。

後來女兒長大了回憶自己的童年說:「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爸爸對我不錯的,每次和弟弟有矛盾,爸爸都站我這邊,有什麼好吃的也總是留給我。他是想親近我的,只是長時間以來我都看不到這一點,因為他欺負媽媽,我就沒法接受他的好。」

因為角色固化,所以女兒忽略了爸爸的好,只留意爸爸很壞的一面。

有一次,女兒又在激烈反抗爸爸,說出了一些類似你不是一個合格爸爸這樣的狠話,媽媽覺得不妥,就跟爸爸一起批評女兒不懂規矩。

女兒一下就炸了,她感覺遭遇了媽媽的背叛:「每次都是你說爸爸不好,明明是我幫你,你卻和爸爸一起來批評我。」

因為家庭里矛盾重重,誰和誰站在一起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站到了另一邊,就成了背叛。

後來,媽媽也覺得內疚,很快又回到了和女兒結盟的位置,繼續抱怨爸爸的不好。這個家庭也就一直被困在爸爸是迫害者,媽媽是受害者自己是解救者的固化角色裡面,無法動彈。

而一個寬鬆的家庭絕不是這樣的,角色的流動與聯盟的轉換都是輕鬆且自由的。

比方說:

爸爸喜歡打遊戲,孩子和媽媽一起批評說爸爸貪玩,不帶我們出去玩。這時候媽媽和孩子是一夥的。

媽媽在家裡發脾氣了,爸爸和孩子做鬼臉,抱怨媽媽脾氣真大,這時候爸爸和孩子是一夥的。

當爸爸和媽媽爭論誰洗碗的時候,孩子站出來做主說:「媽媽做飯,媽媽辛苦,所以爸爸洗碗。」這也是一種良性的三角關係。

更多的時候,爸爸和媽媽一起批評和教育孩子。

在不同的場景里有不同的結盟方式,這樣的流動性很重要。在不同的關係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們才能體會到更多不同的自我,接受各種複雜的情緒,而不是一直壓抑某種情緒。

在關係中,情緒是副產品,關係流動起來,情緒才能舒緩釋放。當爸爸和女兒聯合反對媽媽的時候,孩子對爸爸的愛和對媽媽的抱怨,都被表現和接納。同理,和媽媽聯合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對媽媽的愛和對爸爸的抱怨都被接納。而當爸爸媽媽聯合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作為孩子自己的角色也被接納了。

隨着各種角色和情緒的流動,我們都能把複雜的情緒整合在一起,也才能個更好的接納我們自己。

想成為好父母,必須要先成為好夫妻

很多夫妻找陳海賢做諮詢,說孩子的各種問題。但是當陳海賢問到你們夫妻之間有沒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對方都不能理解,我們夫妻能有問題,也沒啥好說的,現在要說的是孩子的問題。

他們不知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問題的根源,是在爸爸媽媽身上的。我們需要重新打造良好的家庭結構,解決掉孩子被三角化和家庭角色固化的問題。

如果是像剛才說的,父母中的某一方跟孩子形成了聯盟,排斥另一方,那就需要夫妻重新站到一起,不能再把教育孩子當成是你我之間的爭鬥,或者是對於孩子的爭奪。

夫妻要統一戰線,一起商量,有一個相對一致的態度讓孩子看到。如果雙方都能夠維護彼此的權威,當孩子明確的知道,媽媽的批評也代表爸爸的意思的時候,他才會對家庭的規則產生一定的敬畏。

當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時候,也不要在伴侶教育孩子的時候干涉,而是私下跟對方溝通。當面糾正只會起到反作用,並且把孩子也捲入夫妻的矛盾之中。

很多時候,伴侶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有矛盾,會覺得是彼此的溝通出了問題。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並非是溝通的方式不對,而是我們把對方放到了對立面。

對於習慣了以孩子為中心的夫妻,要做出一些改變,不能因為愛孩子就忽略了彼此。可以多抽出一點時間,在沒有孩子的時候,聊聊彼此的工作和心情。

儘管常年的生活在一起,但是夫妻還是需要有這樣專屬的時間去重新發現彼此,也讓我們都能意識到,無論我們怎麼在意孩子,其實我們的內心仍然渴望着伴侶的親近與愛護,這才是家開始的地方。

在當好父母之前,一定要先當好夫妻,這是一個良好家庭最重要的秘密。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6 13:08:58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頭像
2024-03-18 08:03:57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