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己過於在意別人想法的心理?

情感導師 799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你對自己越狠,就越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以下是證明過程:

很多文章試圖解決「在乎別人看法」這個問題,顯然是把問題搞錯了,其實是困難感在作怪。

狀態1:

如何克服自己過於在意別人想法的心理?

大家說任何認真做事業的人,會在乎別人的看法、口碑和評價嗎?當然在乎,因為每個認真做事業的人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在競爭中勝出的人,用戶的口碑和評價,是讓他們獲取反饋,改良產品,調整結構的客觀依據——這屬於力爭上遊的狀態,這時候人的思維是比較清晰有條理的,這樣的在乎給自己帶來的是正面效應,因為帶來的是一種促進作用,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

狀態2:

當然還有一種狀態,跟女神約會感到胸悶氣短不知所措,去社交場合手足無措支支吾吾,去向領導匯報時說話底氣不足思維混亂,感覺一舉一動都有一種被審判感,生怕自己搞錯、搞砸,越是這樣越是搞錯搞砸——這屬於自我懷疑的狀態,這時候人的思維是非常混亂的,究其根本是因為你對自己沒有把握和信心,由此升起的應激性情緒沖亂了你的思維條理,這樣的在乎給自己帶來的是負面效應,因為帶來的是一種干擾作用,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且深知其害。

所以在這種時候,人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毫無頭緒,一臉矬比

如果對比兩種狀態,狀態1是進取。狀態2是退縮

大多數人出現的應該是狀態2的情況,而要解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給自己帶來的負面效應,應該是由狀態2轉變為狀態1。

而這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往往取決於內心對外界的掌控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的心態和狀態。

那麼狀態2和狀態1中間的差別是什麼呢?就是由困難感進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才能不感到「困難」,而不是如何解決」太在乎別人看法「

「在乎別人看法的焦慮感」為什麼會產生?

任何情緒的產生都有意義,因為情緒實際上是一種警報器,我們感覺到」在乎的別人的看法「,並且讓我們產生焦慮、緊張感的,都是能量等級高於自己的人或者人群,比如男神女神、大BOSS、黑老大、大神……等等,而這種」在乎別人看法的」的焦慮感,其實翻譯成「前方高能預警,請注意」就對了,主要原因是感到困難,害怕結果不好,在壓力之下自己的大腦會宕機。

其實這種在乎別人的看法所導致的不安的感覺,是因為一種對客觀標準的「不確定」感所造成的「自我懷疑」,因為人缺乏掌控感,對於達成目的沒有任何把握,進而產生焦慮情緒促使人離開當下環境。

所以「在乎別人看法」是因為害怕得不到對方認可而覺得挫敗,自己又不知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因此會產生想要逃避的心理。這種情況下人會心跳加速,緊張凝噎,大腦空白,思維混亂。

而且這種焦慮感如果沒有解決,真的逃了,會讓人「成癮」,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當你下次再面對同樣的情況,你依然還是會產生焦慮、煩躁和逃避,因為你並沒有真正面對當下情況去尋找解決辦法,也不曾真正地把類似狀況恰當處理好,所以時間長了,容易「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哪哪都不行,更加害怕他人的眼光。

「困難感」是怎麼來的?

比如說,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讓你進入一個黑洞洞的山洞,只有你一個人的情況下,大概只要山洞裡有那麼一點點風吹草動,你都會馬上想要退出來,因為你眼睛看不見,也不知道出口在哪裡,所以整個人就會很慌張,非常在乎周圍的一切情況,提心弔膽,草木皆兵……

但是假如你去的是遊樂園的鬼屋,就算裡面再可怕,再嚇人,再黑漆漆的一片,除開你真的膽子非常非常小,或者鬼屋實在太嚇人,或者你患有某種心理疾病(比如幽閉恐懼症),否則很少會有人真的從鬼屋裡跑出來。

這就是因為其實你了解很多信息,知道這裡面的各種情況確定性高,疑點少,所以即便產生緊張感,但並不會讓你真的放棄,因為你很清楚只要走出去就沒事了。

所以不會讓人有很強的「困難感」

我們常聽見女孩抱怨,你們很多男的追女孩追到一半的就不追了。然後有神回覆說:你倒是給個進度條啊!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1、下載進度條,如果沒有這個讀條的過程,恐怕等文件的過程中你會很容易放棄2、廣告讀秒,如果沒有這個讀秒,人也很容易感到煩躁而換台3、快遞、物流信息查詢,一直等快遞等不到,人也會產生焦慮情緒4、等人,如果發起位置共享,就不會出現等人過程中的焦慮感了

所以當一個人在心理上對於一件事產生困難感,就會感覺到回饋遙遙無期,因而產生「焦慮」的感覺,而困難感的產生往往就在於對客觀事實和標準的掌握程度。

比如:

你媽如果讓你拿你手邊的水杯給她,你一定會很樂意;但是如果讓你上從來沒去過的雜物房找一個你從沒見過的小推車給她,你一定很不樂意。

但是如果你經常去雜物房,而且你也知道那個小推車在哪,那麼你心中對這件事的困難感就低多了。

也就是說,你心中對一件事的熟練度越高,相關因素就掌握得越具體,思路越清晰,這件事的困難感就越低,而對相關因素掌握得越具體越依賴於你對於一件事參與的積極度,而一個人參與一件事情的積極度往往又與正面反饋相關,而積極參與又能促使你積累在該事務方面的經驗、信息、熟練度,因此更能促發正面反饋,由此產生正面反饋,進入一個正面循環。

這就是狀態1:

反過來就是狀態2:

與人交往的」困難感「為什麼會產生?

究其根本是自動產生的抗拒感

不論是對於人、人群還是由人或者人群組織而成的機構,他們看上去越強大,越光鮮亮麗,我們就越容易自我矮化而產生「困難感」,這是因為我們離得遠,缺乏長時間、近距離的親身觀察、了解和體驗,因此就會對他們產生這樣的感覺。

我們生活中對於很多高層人士的看法也是一樣,他們給人感覺總是那麼的光鮮亮麗,但是這些人越是光鮮亮麗,越是會讓人跟他們相處感到不自在。

這是因為他們給你製造的這種感覺或者說包裝,會製造一種壓迫的氣場,禁不住讓別人內心有一種「困難」感,覺得對方好高大上的感覺,一方面使人渴望獲得認可,一方面又害怕被人拒絕,於是心裡就開始打鼓,想自己到底該說什麼好,思路就堵住了。

一般陷入這種心態,其實就已經輸了,人會變得很容易情緒化。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這種不確定的感覺都會很抗拒,產生逃避和退縮的心理,但很多時候又不得不去面對,因此就會產生「困難」感,而這種「困難」感會讓人不安、焦慮、思路混亂,因而無法進行一個良性的交流,產生糟糕的結果。

而這種糟糕的結果會讓你下次抗拒感更強,甚至完全不去參與,當然就會對一件事的熟悉度熟練度更差,更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思路更混亂,結果更糟糕……長此以往,就會在這方面極其低能。

比如你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宅男,給你個機會跟女神出去單獨約會,你真的很願意嗎?其實大多數人首先第一感覺是想去,但到你真的要出發前那一刻心裡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抗拒感,這就是因為你感覺到了「困難」,但是如果讓你真的放棄你又不甘心。

OK,這個時候假如你去了,到了現場的感覺一定是非常非常在乎對方對你的看法,因此會出現自我壓抑、過於注重形象、過於理性、沒話找話、刻意製造親密……等讓人很不舒服的感覺,總之就是放鬆不下來,讓整個氣氛很緊繃,很糟糕,完全無法產生交流,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傻逼。

其實如果把女神替換成高能人群社交場合,也是同樣的節奏。

僥倖心理

在這之後人最容易出現的狀態是心存僥倖,也就是「說不定下次還有機會」之類的,之後再跟對方聯繫會小心翼翼,反覆拿捏,過度重視,緊張異常……其實心存僥倖也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紅色警報,不論是在情場、賭場、股市等各方面,僥倖心理其實都是在提醒你這件事你完全不可控但讓你放棄你又完全不甘心,一般這種狀態會讓人損失最大,因為僥倖意味着你被人或者事牽着鼻子走。

在這種情況下,人特別容易在乎別人的看法,也特別容易被干擾,缺乏主見,因為你很清楚,能夠主宰你命運,決定你生死的,是別人是運氣而不是你自己。很多人備胎多年,其實就是因為有僥倖心理。

完全抗拒

其實「僥倖心理」再發展下去,只要吃過一次大虧,就會形成實質上的心理創傷。

很多人的社交恐懼症,包括戀愛失能,都是這樣造成的,這一類人可能因為長期的僥倖心理,自己付出了很多投入了很多,但是結果卻得到的是非常負面的回應。

所以很多戀愛上的失敗者,會非常認可「不要對對方太好」,「不要表白」,「不要暴露需求感」這樣的話,並不是因為這樣的道理是對的,而是因為這樣的道理十分符合他們的主觀經驗,因為他們在這方面感受到過創傷,所以就會開始變得十分抗拒。

抗拒戀愛、抗拒社交……但另一方面又特別渴望社交和渴望戀愛,但是如果真的當這樣的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又會因為害怕創傷感,抗拒失敗而逃避、退縮……所以造成了很強的心理疾病,因為這樣活着實在太痛苦了,太疲倦了,但是這種痛苦感和疲倦感往往又讓他們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抗拒。

所以活得很累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什麼都不做的人,他們什麼都不做的原因,其實是覺得什麼都困難,害怕失敗,往往就會想得很多,做得很少。所以就得出以下惡性循環:

做得越少=>越感到陌生=>越有困難感=>越抗拒=>越緊張焦慮不安=>越不可控=>越有僥倖心理=>結果越差=>越抗拒=>想得越多=>做得越少……

簡而言之就是如下圖

因此抓到根本,我們要解決的是基於身體上的"抗拒感」,如果不消滅這個源頭,那麼就根本無法解決「太在乎別人對你看法」。

而降低抗拒感有6個因素:

1、自身定位2、親身參與而掌握的信息量3、思路清晰度4、經驗和教訓5、面對困難迅速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的執行能力6、適應環境的經驗

這6個因素會讓人更加積極地調用大腦資源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可能在這裡很多人不太懂第一條自身定位是什麼意思,其實舉個例子很多人就懂了。

大家玩遊戲都打過排位賽吧,比如LOL這種,比如鑽石、王者、青銅這種就是所謂的自身定位,只要有明確的自身定位,就很清楚我的長期目標是什麼,我自己現在什麼能力,我的當前目標是什麼,就算你要上王者組,你也很清楚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這時候你即便菜得摳腳,也會有一種掌控感。

這樣人才會開始逐步積累成就感,投入感會更強,更會有一種在讀進度條的感覺,很清楚自身實力,對各方面比較可控,就會有非常腳踏實地的感覺,也並不會對自己缺乏信心,能逐步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至於你想玩到什麼程度,取決於你的志向和決心,如果再輔之以正確和科學的訓練方法,進步速度會更快,如果身邊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則會讓你這個過程更有樂趣。

如果你再有一些大賽經驗,就會真正形成與他人之間的競爭壁壘,因為這種經驗決定了一個人發揮實力和能力的穩定度。

但是即便我在這裡跟大家說這6條,依然還是沒什麼卵用。

因為大多數人就算懂這些,還是會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

而這個力,就是自制力

WHY?

拿不常參加鍛煉的人來說,如果大家天天宅,不鍛煉,如果讓你跑步一個多小時,大腦自然就會提醒你,這個事好難,好費力,自然就會產生抗拒心理,而且特別容易堅持不下去。

對於常年宅在家的人來說,讓他去跟美女搭訕,他們也會因為恐懼而不敢上前,我也把這個問題歸結於」自制力「缺乏,因為無法」自己控制內心的恐懼情緒,而反過來被恐懼情緒所控制「

所以這個自制力就是對身體欲望和情緒控制的能力,一個目標感和責任感不清晰的人,自制力就會特別差。

不僅身體是有肌肉,我們的頭腦也是有肌肉的,一個人調用自制力越多越頻繁,自制力就越強,反之亦然。

但是要調用自制力進入到完全「自律」的狀態,沒個一年半載是很難的,這是很多人不知其中所以然的主要原因。

究竟跟「太在乎別人看法」有什麼關係?

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所有的段子、新聞、音像節目、電影……甚至我們在街上看到的女神、漂亮的衣服、去餐廳里吃的菜品等等,哪一樣東西不是千錘百鍊,很多人下了巨大的功夫以後才呈現在眾人面前的?

就拿現在女孩來說,大家在街上看到的美女,除了一些先天藝術天分比較高的以外,她們哪一個不是在家裡一堆化妝品、做過一堆美容護理、甚至看過一堆美容雜誌。哪個不是在手術台上經歷巨大的痛苦?哪個不是在健身房揮汗如雨?

當她們花了那麼多功夫,成為走在街頭最亮眼的那個人的時候,她們需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嗎?如果要說她們在乎別人的看法,也只是希望通過別人的反饋,來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這就是狀態1的情況。

所以總結為一句話:

你對自己越狠,越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看法。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22 07:03:59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頭像
2023-11-07 10:11:58

求助

頭像
2023-09-30 08:09:23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09-03 07:09:39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