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了如何釋懷?

情感導師 663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

根據我的經驗,有兩件事最致郁,一是江南濕冷的冬天,一是極致甜蜜的愛戀後又失去。

「如何快速走出失戀?」是最近很多人問的問題,去知乎搜,關於怎樣解決失戀情緒的回答還是很多。看多了也就乏了,來來回回,大家不過總結倆詞兒——時間和新歡。

這或許是年輕時的愛情吧,來得快去的也快。對正常人來說,失戀,情緒低落也不過三兩月的事,當自己踩到屎或者當自己運氣不好,哈哈也就過了,反正現代社會,只要你想,遍地都是「愛情」。

失戀了如何釋懷?

但是作為一名抑鬱症伴隨神經官能症患者,你會發現,有些人在面對「失戀」的時候根本無法理性思考。不由自主的歇斯底里,並伴隨強烈的被迫害妄想症,疑心病,更有甚者會有輕微的PTSD,這些其實都是不正常的。

但其實,有很多人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我覺得,我們戀愛,表面上好像是和一個喜歡的人建立親密關係,其實是和這個人過往的所有戀愛經歷建立關係。

你總是會愛上相似的人,

當你明明已經不是第一次戀愛了,還是會對一個人突然又一見鍾情或者怦然心動的感覺時,多半是這個人身上有很多你前任們的影子,讓你有非常強烈的熟悉感。

我們總是喜歡用「緣分」和「註定」去給一個本就無關緊要的人帶上特殊的光環,倘若這個人也能回饋差不多的關注,那自然是一段美好的愛戀。但有一方撤退或欺騙時,

這種崩塌和失望感也是真實且猛烈的。

—2—

前段時間知乎有人給我發了一個付費問題,說他是一個長期中度抑鬱的人。但是現在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卻遲遲不敢開始一段關係。雖然每次看到她都開心都想笑,但是總覺得在一起就會因為自己的負能量把她也淹沒了。

是個很好的男孩子,還說覺得我收費太便宜了,問了兩遍。

但是我思前想後都不知道如何回答,24小時後問題失效了。

我問過很多「抑鬱症」的人,我說如果你遇到愛情會勇敢去追嗎?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還是別禍害別人了吧」。

說實話,我也這樣認為。

至少在我狀態極差的時候,我也不認為我會陷入一段愛戀。

健康的親密關係總是要互相吸引,你再不堪也想給對方展示你最好的一面。但是抑鬱情緒中的人,時刻都覺得自己很糟糕,又怎麼會相信別人會「真愛」自己呢?

如果有幸,真的有人即便是情緒不好,總是很「喪」,還是遇到了那樣天使一樣的人,號稱來「拯救自己」。又有幾個人膽敢放肆的「折磨」對方,真把自己壞情緒展露無遺的,怕也不是純粹的愛情,而更多是一種自私的「消耗」吧。

今天這封來信很短,就是抑鬱患者失戀後感覺抑鬱又加重了的事:

你好,我是在知乎上看到了你的回答,我現在是處於分手的狀態,一個月了,疫情的原因,我感覺自己不會和別人說話了,我一直以來都會有一定的抑鬱狀況,疫情原因5.6個月沒有和別人交流,感覺更加嚴重了。

中間伴隨着的是我對女朋友的冷落,不理解還有不陪伴,我感覺那一段時間我不知道如何去愛了,喪失了愛的能力,其實我的女朋友一直以來都說不喜歡我的性格,因為我給他帶來了負能量,在分手的這麼久,我學到了挺多東西的,然後也發現了自己抑鬱的情況,我再試圖改變,可是我感覺這是在太緩慢了,而且我特別想女朋友,也不知道怎麼做,請問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3—

戀愛是一件很甜蜜的事,對應的失戀會痛苦點。

但其實對於成年人來說,失戀最痛苦的也不過就是那句簡單的「無法釋懷」。

所謂釋懷,即是這個人與你的邊界感已經疏遠了,Ta在哪裡,做什麼,愛過誰都不重要了。而你也完全做好了迎接下一個的準備,並且不會把前任帶給你的「傷痛」一直帶在身上。

人們常說,有些人傻了吧唧的,總是被同一種套路「欺騙」,我覺得這種說法對也不對。如果說陷入戀情都是「套路」的話,那大部分人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戀愛了,基本上所有的男女之情開始之初總有些這樣那樣的「套路技巧」。

排除專業的陰謀主義者,情感騙子。大部分人都還只是相處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矛盾而不得不分開而已。而那種純靠套路和欺騙得來的情感,但凡是個「有腦子」的人都應該識破且明白如何自我保護。

難以釋懷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1、強烈的空缺感:好像身體少了一塊。過去你認為這個人和你是一體的,突然沒了,習慣也罷,記憶缺失也罷。你會有強烈的認知空白,好像記憶是屬於兩個人共同的部分,但現在Ta的那部分被抽走了、

2、心痛感:一旦想到就會心痛,即便克制住讓自己不去想,在夢中都會反覆出現。這種心痛是偏生理性且無法緩解的。

3、不理智的行為:瘋狂的祈求爭取回頭;日思夜想茶飯不思;所謂轉移注意力,不停的社交、學習、工作、運動讓自己精疲力盡;開始對情感產生絕望感,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可信,所有的感情都是假的;瘋狂的找新歡、替代品。

失戀的情緒人人都有,美國學者艾伯特認為如果這樣的情緒持續6個月以上,則可被認為是病理性的心理疾病了。

但是針對失戀的情緒因人而異,也因事而異。失戀的哀傷有時候會陪伴一個人一生,影響Ta之後的所有親密關係的相處方式。

—4—

大家都希望一段健康的戀愛關係是能善始善終的。

所謂好聚好散,你來我相信你不會走,你走我當你沒來過。

但是人類又偏偏是十分狡黠的動物,每個人都藏滿了秘密,在親密關係中遇到欺騙、隱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永遠無法釋懷。

而對於這種特殊的抑鬱患者,因為本身的人格個性不穩定的問題,即便是他了了兩句「現在就是特別想前女朋友」,我也打抵能體會到這種悲痛的心情。

以下是我的回信:

你好啊,

感謝信任。

失戀是一件小事,但是真經歷的人懂得其中的痛苦有多難熬。

你的來信很簡短,也並沒有說太多你們戀情的事。但是看起來你是很自責的,「因為我給她帶來了負能量,她不喜歡我的性格」、「我也想慢慢改變個性,但是太慢了」。

我常告訴朋友,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如果失敗了,不應該只把責任推給其中某一個人。但是大部分「愛更深」的那個人或許都容易自責,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這對抑鬱患者來說也是相當致命的思維。

「都怪我,又搞砸了一段關係,我真是個垃圾,可能不會再有人愛上我了」,這樣的想法一旦種在心裡,就很難抹掉。

而對於如何走出失戀,我想有以下方法以供參考:

1、關注自我,停止自責

倒也不必將對方想成很壞的人,因為這樣會讓人更難受——自己曾經深愛過的人竟然是個騙子?這個想法比「都是我的錯」要更令人傷心。

如果將戀愛比作一次商業談判的話,一段關係破裂了,僅僅是代表這兩個人在「談」的過程中出現了分歧不合。與兩人的人品沒有太多關係,上升對他人或者對自我的人生攻擊都是不太理智的行為。

2、避免觸景生情,不要刻意回憶

我第一次失戀那晚,整夜未睡,一直在回憶過往。而且我可以肯定那些過往被我無限美化,將對方美化成為一個極好的人。甚至連他第一次跟我說的情話,第一次給我送的禮物都回憶的相當清楚。

這刻意回憶只會讓大腦不斷強化和美化這段記憶,以至於有一天你理智覺得不應該再想了。睡夢中還是會出現,醒來後猛然想到這個人已經不屬於你了,一股悲傷又湧上心頭。反反覆覆,一直無法站起來。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要刻意去回憶那些過往。認清現實:分開就再也不可能了,不試圖有什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期待。

3、重述不合的原因:

人們常說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戀愛也一樣,小孩子才沉浸於那些過往的美好甜膩無法自拔,成年人清醒的明白以後的路如何走。

很多人無法釋懷除了認為自己與Ta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失去Ta不知道自己是誰。更多的還是沉迷過往的美好而暫時性又忘記了後來真正不合的現實。

可以找一張紙,將你們不合的原因列下一二三四條,相信等你寫到第三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理智了。比如:我和她個性不同,總是雞同鴨講;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未來遙遙無期;我無法認同她的價值觀,而她也不願意為我改變;我在情緒崩潰時會冷落她,而她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並因此感到痛苦····

這些東西會讓你迅速恢復理智,明白即便是心懷僥倖想要「複合」也還是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死了這條心,你才能真正放下。

4、注意不要陷入「反彈式關係」

說白了就是備胎上位。

而現實中,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會這麼幹。

但是個人認為這種行為並不道德,且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從一段戀情中無縫切換到另一段感情里,這種人本質上也是可憐的,他的所有戀愛都像工廠的罐頭一樣,批量生產,毫無新意毫無區別。每一段都是一樣的模式套路,目的就是為了填補那可憐的虛空感。

而會採用這種方式躲避失戀痛苦的人,本質上自己心理也是不健康的。

5、照顧好自己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工作。

身體規律了,心理上才能跟着好起來。倘若一個人因為失戀茶飯不思,最終會因為僅僅是心理上的情緒低落而導致生理上的抑鬱狀態。

充實愛好,尋找令自己愉快的活動,寫作、彈琴、畫畫、和朋友聊天,或者就是躺着做做冥想,學習一門語言,報一門網課。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讓你從這種喪的情緒中暫時解脫出來。

6、最後,不要過度窺探前任的現狀

Ta在幹什麼?

Ta有沒有想我?

Ta是不是有新歡了?

這些問題都和你無關了,不要去視奸,也不要去好奇。如果可以,我建議把前任刪除,因為任何有關對方的信息都會讓你感到難過甚至是憤怒。

以上,

祝好。

最後送你一句話:好的事情總會到來,就算晚了些,也不失為一種驚喜。

希望我們都有這樣的耐心去等待更好的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14 11:06:10

寫的東西感觸很深,對情感上幫助很大

頭像
2024-04-22 11:04:5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4-10 07:04:26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0-20 09:10:03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