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讓妻子懷孕15次終於離婚,婚姻的雞飛狗跳,本質都是供需錯位

情感導師 812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無論你選什麼,都沒錯。

但弔詭的是,在現實生活里,有很多夫妻,即便擁有着一切所謂的「必需品」,到頭來卻雙雙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20年讓妻子懷孕15次終於離婚,婚姻的雞飛狗跳,本質都是供需錯位

紀實類綜藝《尋情記》里,就有這樣一件真人真事:

43歲的田磊和妻子錢佳雯,從一窮二白到衣食無憂,相濡以沫地走過了20個春秋,並共同將兩個可愛的女兒撫養成人。

他們感情穩定,是外人眼裡的「模範夫妻」。

但最近,妻子錢佳雯卻不惜淨身出戶,也要結束這段婚姻,甚至用絕食來抗議。

「我寧願坐在三輪車上笑,也不願坐在寶馬里哭。」

這讓丈夫田磊十分苦惱,他始終想不通:「我對她百依百順,物質上從不虧待她一絲一毫,好好的夫妻怎麼說散就散了?」

隨着故事展開,事情的真相也逐漸浮現:

二十年的婚姻,田磊讓妻子懷孕15次,引產13次,只為生一個兒子。

反反覆覆的引產,讓妻子的身體落下了病根。

可田磊卻視而不見,認為這些只是妻子要離婚的藉口。

在他心裡,自己有房有車,好吃好喝供着妻子,就是最大的「好」。

可妻子心裡,想要的卻只是一份尊重和呵護。

當然,像田磊這般極端自私的伴侶,可能並不是主流。

但在現實生活里,死於這種「自以為是的付出」的婚姻,並不少

一方面,道德綁架伴侶「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憑什麼不高興」;

另一方面,卻從不提供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

而需求和供應一旦出現了錯位,婚姻的衝突就爆發了。

今天,壹心理就來跟你聊聊:婚姻中的供需錯位。

你有數不盡的財富,

有公眾的崇拜,還要什麼愛?」

早在多年前,社會認知理論的研究者Epstein和Baucom就指出:

婚姻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婚姻需求未得到滿足,從而產生的挫折感以及絕望感。

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的婚姻悲劇,就是最好的例子。

戴妃曾在自述中寫下對婚姻的滿心期待:

「像所有的少女一樣,我希望我的丈夫會照顧我,會像個父親一般支持我,鼓勵我……」

但事實卻令她幾近絕望:

「可是我絲毫沒有得到這種愛……出席活動就像角色排練一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在任何場合都忽視我,任何場合。」

她想要關注,戴妃不顧自己身懷六甲,從高樓跳下。

可等來的,卻只是丈夫的一句「不可理喻」,以及頭也不回地摔門離去。

她想要共情。身患暴食症的她,經常用暴飲暴食來發泄情緒。可吃完又後悔,怕胖,只得摳着嗓子眼瘋狂催吐。

而此時的丈夫,卻只會火上澆油地嫌棄她「腰粗」,讓她「繼續減肥」

她想要一心一意的愛,可丈夫卻怒斥她不夠貼心「所有的威爾士親王都有情人,我也不可避免」

太絕望了。

更絕望的,是她的這些需求,在丈夫看起來只是矯情:

「你是儲君的王妃,有數不盡的財富,有公眾的崇拜愛戴,你還要求什麼?」

無數次求而不得的戴妃,無奈地提出了離婚,理由是:

「這個男人不愛我。」

所有的人都覺得這個女人瘋了,放着無上的權勢地位不要,居然要所謂的「愛」。

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可能只有親歷過這種婚姻的人,才會懂得箇中滋味。

若不是徹底死了心,又怎麼會選擇放棄。

這三種人,看不見伴侶

面對伴侶溺水般的求救信號,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要麼是自戀狂,要麼就是控制狂。

自戀狂伴侶,從來都看不見對方的需求,他們只能看見自己。

皮亞傑曾用「三山實驗」來區分兒童是否脫離了「自我中心階段」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

先在桌子上放三座山的模型,高低、大小、位置上都不一樣。

實驗者會讓兒童從不同角度觀察這三座山。

之後,讓他們坐在其中一邊,並將一個布娃娃放對面。

接着問兒童「布娃娃看見的三座山是什麼樣子?」

他發現,那些自我中心的幼童,往往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山」的形狀,卻無法描述對面的娃娃所看到的「山」形狀。

也就是說,他們覺得,自己眼裡的世界,就是別人眼裡的世界。

很多人就是這樣,雖然生理上已經成年,但心理卻還固着在幼童期。

他們往往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方面,他們只能看見自己的需求,看不見對方的需求。

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你們一起出去吃飯時,他只會點自己愛吃的菜,壓根不會問你愛吃什麼。

在他們眼裡:我愛吃糖醋排骨,那麼你理所應當也愛吃糖醋排骨。

另一方面,他們以為自己還像小時候那樣,坐那裡啥也不用干,就能得到無條件的愛和關心。

比如《尋情記》裡的丈夫田磊,在他眼裡,妻子這個角色的定位就是:不計代價地伺候丈夫。

生不出想要的兒子,那就讓妻子一直懷孕。

而對妻子的任何付出,都是自己的情分,從來就不是義務。

對於這些已經成年的自戀狂伴侶,他們的內心戲與半歲嬰兒並無兩樣:

「我就是無理取鬧,我就是一事無成,我就是不懂付出,但你還必須愛這樣的我。」

另一種,是控制狂伴侶,他們雖然看見了對方的需求,但根本不在乎。

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尼指出,控制狂往往想要影響他人,但是拒絕被他人影響或控制,並且他們幾乎意識不到自己在控制別人。

在他們眼裡:你想要什麼不重要,我覺得你想要什麼,才重要。

這種控制狂伴侶,對你的示好,只從他們自己的意圖出發,完全忽略了你的想法和情緒。

你看上了一款包,想買,他會嘲弄你物質,告訴你女人就該勤儉持家;

你種草了一個新髮型,想嘗試,他卻覺得齊耳短髮更適合你,燙大波浪那都是作精。

很可氣是不是?

而且他們還很雙標:我可以對你指手畫腳,但你不能對我有意見,因為我不可能為你做任何改變。

正如戴妃在試圖挽回劈腿丈夫時,得到的那句回應:「所有的威爾士親王都有情人,我也不可避免!」。

除了自戀狂和控制狂這種極端情況,婚姻里的供需錯位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

看見了,也重視,但卻忽略了伴侶的需求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

比如,日劇《花束般的戀愛》裡,五年同居時光,男主早已從零負擔的學生成為打工人,對另一半的需求也從「能陪在我身邊」變成了「能體諒我不在身邊」。

而女主卻始終沉浸在對二人世界的甜蜜構想里,埋怨男友周末加班而不是陪自己看電影。

她忘記了,丈夫已經長大了,他的肩上扛着這個家。

我提供了你需要的,

而你提供的,恰好也是我需要的

太多婚姻,嫁給了所謂的「門當戶對」,卻最終死於「供需錯位」。

勢均力敵的婚姻,從來就不是世俗意義上的那些標籤:家境相當、學歷匹配、郎才女貌等等。

相反,親密關係領域的心理學家喬治·萊文杰認為:

個體在婚姻關係中得到的回報、獎賞,才是影響婚姻成敗、關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什麼是回報、獎賞?

簡言之,就是「我需要的東西」:

我提供了你需要的東西,而你提供的東西恰好也是我需要的,婚姻關係就和諧穩定了。

很多人在看完《請回答1988》後,都為德善和正煥感到惋惜。

但其實,阿澤成為德善的真命天子,似乎早就註定了:

缺乏自信的德善,在阿澤那,得到了無條件的接納和愛。

她塗了橘色口紅,正煥嫌棄她「太難看了吧」,阿澤卻滿眼笑意,告訴她「好看,你比李英愛都好看」

作為家裡的二姐,從小被忽視的她,常常懷疑自己值不值得被愛。

相比正煥的忽冷忽熱,阿澤對她的喜歡,全世界都知道

同樣的,對阿澤而言,德善也是不二人選。

阿澤從小缺少母愛,生活不能自理。

德善會為出國比賽的他準備一床電熱毯,會擦去他嘴角的牛奶,會在他疲憊的時候給他最溫暖的笑和擁抱。

現實中的故事也一樣。

我有一位學神級高中同學,他曾跟我說「理想婚姻狀態是能在學術上相互成就」。

我本以為他會找一位數理學界研究者,但最近,他卻愛上了一位文科生。

他跟我說,心動的那一刻,是她瞪着眼睛聽他講「原初黑洞如何產生引力波輻射」的時候。

「我知道學文科的她根本聽不懂我在講什麼,但她認真點頭的樣子,讓我感受到了她對我的尊重和認可。」

而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他最需要的,就是這份尊重、認可。

「那她喜歡你什麼呢」,我問到。

「她說,我每次一遍遍跟她講這些晦澀的理論,直到她聽懂。這份耐心和溫柔,是她最在意的」,他回復。

寫在最後

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一定是一場雙向的奔赴。

它的本質,是滿足了雙方的核心需求。

這種雙向滿足,實際上就是精神分析里說的「鏡映」:

伴侶像一面鏡子一樣,看見了我們最真實的需求,並提供給我們所需要的關注、肯定、共情和響應。

同樣的,你也是對方的鏡子。

不能否認,有些人,就是像《尋情記》裡的田磊:

金玉其外,有房有車有錢,許諾你一生衣食無憂。卻從沒有給你真正想要的平等、尊重、共情和穩穩的愛,那便是敗絮其中,放棄也沒什麼可惜。

這樣的人,只會讓你自我懷疑:是不是真的不配被愛。

甚至會讓你失望,覺得婚姻就是不堪的。

但請別灰心,要相信:

世界上一定有那個能看見你、滿足你、治癒你的人。

你們會互為讀者:

我讀懂了你的需求,而你也恰好懂得我的。

你們會交換心愿:

我願意付出自己來滿足你,而你也有為我犧牲的心情。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文章來源:壹心理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4 09:08:18

這個真的給我們很多幫助,特別是對愛情懵懂無知的年紀,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頭像
2024-07-04 07:07:0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