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保護關係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

情感導師 740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你好。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籍是《假性親密關係》。全書一共16萬字,我會用大概25分鐘的時間,為你解讀整本書的精華:本應親密無間的伴侶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假象,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實現真正的親密關係。

在解讀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的身邊有「模範情侶」嗎?

也就是說,在外人看來,兩個人處事得體、相敬如賓,關係很不錯。但似乎又少了點什麼。好像是兩人之間的距離,在維持着表面的平靜關係。

這樣說還是有些抽象,我們來打個比方:情侶之間約會見面、擁抱親吻很常見。但是,有多少人是真的發自內心地想和對方親熱,又有多少人是在例行公事呢?

教你保護關係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

也許在剛戀愛時,兩個人對彼此還有新鮮感,見不到就想,好不容易見到了自然要親熱一番。但隨着彼此越來越熟悉,關係也逐漸穩定下來之後,再見面就像是定時打卡的任務了。按照流程一一去做就好了,心中卻很難再有當初激情澎湃的感覺。

最典型的一個現象就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越來越短,越來越精煉。

妻子說:「外面下雨了」,老公回答說:「哦」;

老公說:「上班路上開車慢點」,老婆回答說:「嗯」。

以短句開始,以單字結尾,有沒有很熟悉?

在常人理解中的成熟關係中,似乎只剩下了「我應該做的」和「要對孩子負責」了。也許你已經發現了關係中的不對勁,但具體是哪裡不對,又該如何改善,卻一點概念都沒有。而且,這種表面上的平靜,大多數人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萬一自己的改變起了反作用,反而連例行公事都做不到了,豈不是適得其反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可以通過這本《假性親密關係》,來學習下這種狀態到底是不是真的親密關係,以及實現有益改善的具體方法。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青年才俊,名叫史秀雄。他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本碩連讀的高材生,目前在上海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專注於 80 後、90 後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

這本書讀起來並不困難。無論是講道理還是舉案例,作者都好像是在和你聊天,而且講述了很多自己的個人經歷。讓人讀起來很親切,會有一種心靈被撫摸的治癒感。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在這種治癒感中,學到該從哪些方面去思考和行動,從而實現真實而又親近的親密關係。

好了,給大家介紹完本書和作者的基本情況後,下面,我將按照3個部分,為你詳細講解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個部分,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如果我們對此置之不理,會帶來哪些不良的後果。

第二個部分,出現假性親密關係的根源是什麼?

第三個部分,要改善假性親密關係,我們該如何思考與行動。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個部分: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假性關係會帶來哪些不良的後果。

書中作者說:很多人看似在很用力地維繫自己的親密關係,而實際上,並沒有「認真地活」,也就是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這話怎麼講?

誰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地每天奔命?

工作上要考核,要加班,還要有好的評價和晉升。

生活中努力給家人營造好的生活條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怎麼變成「不認真地活」了呢?

這裡說的「認真地活」,不是指要認真工作、努力賺錢。而是一種要求我們能用理性去思考生活,分清事情的輕重、主次,並且做出有效選擇的過程。

正如我們之前說的,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每天人們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上班要開會匯報、完成工作,下班又一頭扎進柴米油鹽等大小家務里。今天給孩子報名上課外班,明天還得去交家裡的煤水電氣費。總之,即使感覺到彼此關係越來越淡,也會因為精力不夠,而懶得花時間去處理。

有多少家庭在臨睡前,是兩個人不停地刷着各自的手機,到時間就直接關燈睡覺的?能互相說一聲晚安,就算不錯了。如果我們能空出這些打發無聊的時間,進行深度溝通,會怎樣呢?

也許你會說,不是我不想跟他聊,是聊不起來。除了嗯就是啊,要不就是沒說兩句吵起來。都累了一天了,還是圖個清靜,翻翻手機睡覺吧。

如果你也有過這種情況和想法,那就很遺憾地成為作者口中的:因為「沒有認真地活」,而陷入「假性親密關係」的人了。

你們兩個人雖然表面上是在一起的,和睦相處。實際上,卻因為沒有「認真的活」,而造成情感交流上的缺失,從而造成假性關係的出現。也就是說,假性親密是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意義上的在一起。

或許有人會問了,就算出現了「假性親密關係」,能有什麼問題嗎?雖然兩個人之間沒有那麼親密,但也很少出現矛盾。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平平淡淡才是真。何苦還要費事去改變解決呢?

答案很明顯,迴避的態度並不能讓問題自己消失,反而會在你懶得處理的態度下,越拖越嚴重,最終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看上去相敬如賓,和睦相處。實際上,卻都在極力壓抑着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怕付出感情後得不到回應,更怕自己被傷害。書中,作者講到了很多種假性親密關係的具體表現形式,總結起來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索取方主導,意思是無論一方需要什麼,另一方都會遷就去滿足他;

另一種是付出方主導,也就是說,無論一方給的是什麼,另一方都會接受。

閨蜜小麗就是其中的一員。在剛和老公認識的時候,小麗覺得對方既成熟穩重,又溫柔體貼,絕對是個可以託付終身的男人。可婚後,兩人卻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就這樣吵着吵着,兩個人從激烈的磨合期,逐漸進入了平淡期。你做你的事情,我忙我的事業。趕上周末不加班,就在一起過兩天日子。表面上看,兩個人的確是生活在一起,而實際上進行深入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

因為了解老公固執的品性,每當遇到家庭級別的決策時,小麗就乾脆放棄發言權,讓老公一個人決定好了。總比爭來爭去,最後還是得聽他的強。那既然這樣,掌握主導權的老公總該滿意了吧。其實不然,總是為了家庭建設「拿主意」的老公,感覺小麗付出的不夠,對家庭和自己都漠不關心,同樣在心裡壓抑着許多不滿。

這裡,小麗和老公之間,就是以付出方為主導的假性親密關係了。

其實,不管處於哪種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夫妻雙方都會因為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而對彼此的長遠相處產生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首先,假性親密關係會壓抑我們的正常情緒表達,從而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作者說,選擇進入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人,很可能從小就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親密。沒有和別人深度交往過,所以對別人眼中自己的樣子,也沒有清晰的概念,也就導致了成人之後,沒辦法和另一半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自我認知越模糊,假性關係越明顯,從而進入了一個負循環中,越陷越深。

另外,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都不能真正地了解和接納對方。只會覺得自己在為這段感情單方面地付出,從而出現失落失望的情緒。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對真正的親密關係就會更加的渴望和嚮往,關係破裂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那既然假性親密關係這麼常見,後果又這麼嚴重,它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下面,我們就接着講今天第二個部分:出現假性親密關係的根源是什麼?

為了解釋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書中作者講到的一種現象,叫「愛無能」。

作者說,在學習心理學之前,自己在與女朋友相處的時候,總是處於一種被動、冷漠的狀態。即使對方親手給他織了圍巾、費盡心思地組織生日派對,卻始終不能讓他特別開心,表達出常人應有的欣喜感動。

有一次,女友直接提出了心中的疑問:你為什麼總是這麼冷漠?於是,兩個人花了幾個小時分析,最終以作者的頓悟痛哭,作為了收場。

作者說,當時感覺自己的心裡,就好像有一堵牆,把所有想要表達的情感,都堵在了裡面。而建這堵牆的,正是小時候看到的父母爭吵和冷戰。當他意識到這一點時,剛開始特別恨這堵牆,讓自己錯過了那麼多美好的時光。但是隨後,他又意識到,正是這堵牆保護了他的幼年時代,讓自己活到了今天。

這堵讓人又愛又恨的牆,就是「愛無能」。

也許我們沒有作者那麼強烈的反應,但幾乎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愛無能」的影子存在。怎麼會呢?

還說閨蜜小麗,有一次她因為老公買回來菜是壞的,就和老公大吵了一通。在電話中,她跟我吐槽說:只怕真是我當初看錯了人。其實,我對婚姻的要求不高。跟那些想直接嫁入豪門,只看重物質條件的人不同,我沒想過對方要有多好的條件,只要真心對我好就行。可是這個人,結了婚我才發現和我的三觀完全不同。當初覺得他成熟啊、穩重啊,現在全沒了。只剩下一根筋地固執,根本不聽別人勸。你說這女怕嫁錯郎,我這輩子是不是就完了?

按說婚前婚後,小麗的想法始終沒有變:找一個成熟穩重的男人一起好好過日子。可為什麼建立了親密關係之後,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呢?

是因為對方變了嗎?

沒準,她老公也正在想這個問題呢。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出在了「愛無能」上。

書中說,人天生會有焦慮感,或者說是一種迴避型特質。畢竟夫妻兩個人是不同的個體,在相處的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缺乏信任與安全感的情況。

比如,有人會認為:我說了多少話,對方也應該有相應的回應,才算公平。如果對方只是簡單的回應了一句「是呀,沒錯」之類的,很可能這一方心裡就出現不安全感了:是不是他對我有所隱瞞?於是,為了保護自己,下一次他也不會再敞開心扉地交流了。

因此,在真正的親密關係中,不僅要有彼此的互相關心和付出,還要有能承擔「投入無回應」的能力。大多數人在「情感投入」後,遇到了無回應的風險後,就會變得不敢投入,迴避付出,從而變成了愛無能,進入到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那出現了愛無能,形成了假性親密關係,我們該如何改善呢?

下面,我們就進入今天的第三個部分:要改善假性親密關係,我們該如何思考與行動。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3種解決方法:

首先要試着去回應對方的付出。

小麗發現老公買回來的菜是壞的,先不要急着指責他。而是要先回應對方的付出。

「老公,買菜回來辛苦啦。」

誰都喜歡得到肯定。更何況是為了心愛的人,為 自己的小家做出的付出。因此,積極回應是改善關係的第一步。

然後,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感受,既能讓對方了解真實的你,還能照顧對方的感受與需要。

聽起來有點難哈。在親密關係中,難道不應該有什麼說什麼嗎?

比如在發現菜壞了時,小麗會不會這樣說:「你買回來的菜是壞的。咱們吃什麼?」

雖然表面上,她是在客觀地表達事實。然而在對方聽來,這就是一種指責。再加上之前沒有得到對他付出的積極肯定,很可能出現牴觸情緒,逐步將矛盾升級,也就是「吵起來了」。

那應該怎麼說,才能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還照顧到了對方的感受呢?

一個秘訣就是:換位思考。

如果是自己買菜回來,發現是壞的,會怎樣?

不用對方說,自己就先開始埋怨自己了,是不是?

這時如果你再雪上加霜地繼續埋怨,一定不會起到好的效果。

因此,站在對方的角度,小麗可以這麼說:

「老公,你看這個菜是壞的,也沒辦法吃了。而且你出去半天,也累了。不如我們這頓先叫個外賣吧。」

然後等兩個人都吃飽了,買錯菜的緊張氣氛也散得差不多了。再和老公聊一聊這買菜的技巧,吵起來的可能性會小了很多。

最後,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還要記得保持積極心態。

有人說,這麼說話多累呀。既然說出來會影響關係,那我不說就好了。這就又掉進「假性親密關係」的坑裡了。千萬別因為擔心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會破壞彼此關係,而選擇沉默或者消極牴觸。只要我們保持樂觀真誠,即便一次兩次效果不明顯,時間長了,相信你們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融洽,而不是漸行漸遠。

總之,真正的親密關係需要的是真誠。如果總是對對方有所隱瞞,欲言又止,讓對方自己去體會你的沉默,你的話中有話,再親密的關係也都會走向破裂的。

好了,到這裡我們學習了改善假性親密關係的三個方法,分別是:回應付出、分享感受和保持積極。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三個方法無一不是要我們自己做出改變,而沒有要求對方有什麼變化。

這就講到了這本書的一個重要觀點:

只有做更好的自己,才能擁有更好、更和諧的關係。而千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那麼,要改善自己,我們還應該先認識一下自己。

作為心理諮詢師的作者,就經常用以下3個問題,來幫助來訪者辨識自己。

第一個問題,你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情況是怎樣的?-這個問題能幫助我們找回初心,避免因為複雜時態,而讓自己偏離了當初的目標。

第二個問題,你的角色是什麼?-這個問題幫助我們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個問題,這樣做的價值是什麼?-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言行,會帶來怎樣的效果。是否符合前面明確的兩個方面:初心和角色。

通過這3個問題,我們就可以評估出,自己的採取的行為語言,是否符合自己所處的角色以及初心,從而發現改進自我的切入點。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這三個問題是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假期里,妻子和丈夫晚上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這時,陽台的門是開着的,一陣陣涼風吹進來,讓原本穿的比較單薄的妻子感覺冷了。於是她問丈夫:你冷嗎?言外之意是,我冷了。

而丈夫並沒有理會,答了一句:不冷。就接着看電視了。

其實,這時如果妻子直接說自己冷了,也不是不可以。但女性的矜持最終沒能讓她說出口,而是自己去拿了一件衣服,披上。

過了一會,妻子覺得渴了,又問丈夫說:你渴嗎?結果可想而知。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失望-再試探」,終於妻子爆發了:你就不能幫我拿件衣服嗎?就不能幫我倒杯水嗎?你心裡根本就沒有我!

好吧,從默不作聲的假性親密直接上升到了傷害彼此的爭吵。

那麼,如果妻子能用3個問題來自問,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你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情況是怎樣的?-兩個人彼此關照,互相關心。

你的角色是什麼?-彼此的生活伴侶。

這樣做的價值是什麼?-暗示的方法,很難實現預想中的效果,反而讓對方感覺矯情

很明顯, 「這樣做」不能確保得到「想象中的最好情況」,甚至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才會導致溝通的失敗。那麼,正確的溝通應該是怎樣的呢?

你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情況是怎樣的?-兩個人彼此關照,互相關心。

你的角色是什麼?-彼此的生活伴侶。

這樣做的價值是什麼?-丈夫能關注到妻子的需求

如果從這組回答出發,妻子應該怎樣表達呢?直接表明需求,讓對方直接回應。

「老公,我有點冷,你能去把門關一下嗎?」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場景很簡單。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先費勁去想3個問題的答案,再決定如何開口溝通。但是,如果我們面對的是長久積攢下來的關係頑疾,這3個問題的功用,就十分明顯了。

因此,做一個既能理解自己,也能看見對方的人,是走出假性親密關係的基礎。也就是說,我們既要儘量貼近自己的內心,看到自己的需要,同時還要尊重彼此的差異,尊重對方對自己身份的理解和詮釋。

記得在音頻的開頭,我們說過,很多人之所以陷入假性親密關係,是因為沒有清晰的自我認知。而很多人的自我認知,是從幼年的經歷中,慢慢形成的。因此,近兩年有一個詞語,越來越火,就是——原生家庭。

很多人會把成人後遇到的關係問題,歸罪到父母、家庭的身上。

比如,有人說,我是在單親家庭里長大的。所以到了高中,還不敢主動和同學打招呼,一直是班裡最沉默的那個人。

還有人說,我和老公的關係很緊張,但每次想到不能讓孩子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就把到了嘴邊的「離婚」咽回去,始終不敢邁過這一條底線。

還記得剛才說過的,這本書的重要觀點是什麼嗎?

我們應該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對配偶如此,對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同樣如此。

大家都熟悉的明星周杰倫,從小生活在父親的家暴和父母的冷戰中。14歲那年,上初中二年級的他目睹了父母的離異,隨後跟着母親、外婆在單親家庭中長大。

後面的故事,我們就很熟悉了。他成了歌壇新秀,拿獎拿到手軟。隨後又涉足影視、商業、設計等多個領域,每個方面都做得風生水起。2015年,為新婚妻子舉辦了一場夢幻婚禮。目前一兒一女的家庭,完全稱得上是人生贏家。

看來,家暴單親的家庭,也不一定會使孩子墮落。

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里,作者給出了同樣的觀點,澄清了3個對原生家庭的常見誤區:

誤區1:原生家庭毀一生。

其實不僅是周杰倫,很多被公眾認可的明星、成功人士,他們的童年都沒有想象中的盡如人意。

蔡少芬父親早逝,母親是個賭徒。因為欠下大量賭債,蔡少芬從小被迫跟着母親四處漂泊。

孫儷11歲那年父母離婚。因為同學的嘲笑,她去找爸爸,勸爸爸回來,然而卻遭到了爸爸的拒絕。

還有張韶涵、董卿……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充分說明了:原生家庭的問題,並不是洪水猛獸,並不會把孩子今後的人生毀於一旦。

誤區2:原生家庭關係差就等於缺少關愛。

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帶着傷痛前行。人生能否走得完美,主要區別還是取決於每個人想要成長的內驅力。

有這麼一家人,父母都是教師,一對女兒也十分伶俐可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爸爸突發疾病去世了,留下母女三人相依為命。

姐姐看到家庭的困境,以及媽媽的不易。明白自己只有努力學習,長大成人後才能幫助媽媽撐起這個家。抱着這個信念,她最終考上大學,進了知名企業,結婚生子,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而妹妹卻因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而變得自暴自棄。甚至養成了缺什麼,要什麼的習慣。整天就想着和同學攀比吃穿,結果因為和校外的混混鬼混而被勸退。後來嫁了一個帶着孩子的二婚男人,日子過得也是雞飛狗跳。

一樣的家庭環境,怎麼會出現兩種人生結果?

我們能怨媽媽只給了姐姐關愛,而忽略了妹妹嗎?

只怕在妹妹身上,母親付出的心血會更多。

因此,作者在書中說:除了你自己,沒人能救你。

誤區3:我們都應該具備安全型人格。

如果你已經是個成年人,而且認為自己的原生家庭對你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傷害。如果不想讓這種傷害繼續,你就需要作出改變。首先,請放下「原生家庭很重要」的觀點,而換上「我能決定自己的樣子」的想法,不要再想着過去的事情,而是把今天當做新生命的開始,努力去改變自己。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既要抱着對孩子負責的態度,提供力所能及的優質原生環境。同時,還要注意千萬不能處處力求完美。用力過猛,會讓動作走形,反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效果。

因此,一味地求穩妥安全,並不是最好的策略。就像在假性關係中,彼此不吵不鬧,並不代表沒有問題。只有直面問題本身,主動做出改變,才會帶來積極的效果,理想的關係。

到這裡,我們今天的講解也要接近尾聲了。下面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

首先,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以及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然後,我們學習了假性親密關係出現的根源,在於「愛無能」的心理引發的迴避式反應。

再次,我們學習了改善假性親密關係3個方法,分別是:回應付出、分享感受和保持積極。然後通過回答3個諮詢師的問題,來找到自己的初心與角色職責,從而明確對自己的認知。

最後,我們分析了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並通過一個真實案例,知道了,能決定自己一生幸福的,只有自己。

其實,在每一段成功關係的背後,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過創傷與矛盾。

因此,感覺到關係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從改變自己開始,認真地生活,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親密關係,從此讓真情不摻假。

以上就是《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的全部內容,恭喜你又聽完了一本書,感謝您的收聽,期待與你下次再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1 08:08:58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4-06-08 02:06:38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1-30 16:01:0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1-11 05:01:46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