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力織密「防護網」(來信綜述)

情感導師 638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圖片說明:

圖①:河北石家莊鐵路公安處在石家莊站候車室開展「防詐騙大講堂」活動,民警在「屏幕」後模擬「騙子」,考驗旅客對電信詐騙犯罪的防範意識。

形成合力織密「防護網」(來信綜述)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圖②: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麥子店派出所社區民警對轄區居民進行反詐宣傳,築牢群眾防騙思想防線,減少群眾財產損失。

王 旭攝(人民視覺)

圖③:四川廣安市公安局廣安區公安分局中橋派出所民警在街頭為居民集中宣講防電信詐騙知識。

張國盛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張芳曼

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高發。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根據受害者特點量身製作「劇本」,步步設套、引人上鈎,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其中老年人是重點受害群體。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用上了智能手機,但防範詐騙的意識與知識卻還有所欠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群體關注個人健康、信息檢索能力弱、渴望情感關懷等特點,巧立名目、實施詐騙。

利用老年人關注健康的心理,設置醫療保健騙局

「老年人身體健康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比年輕人更重視養生保健。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老年人關注健康的心理『設局』,常常得手。」據河南登封市讀者于洋觀察,不少電信網絡詐騙都是打着「提供醫療服務」或「銷售保健品」的幌子,既造成受害者財產損失,也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今年初,山西晉中市警方打掉了一個此類團伙,並揭露了他們的詐騙套路。該犯罪團伙通過公眾號、網絡平台等發布治療心腦血管、偏癱等疾病的虛假醫療廣告,吸引受害者。團伙成員冒充知名醫院的「指導老師」,用各種話術引誘患者高價購買藥品。之後,團伙「售後組」成員主動聯繫患者,假意了解患者前期用藥和病情,謊稱推薦院長、專家給患者進一步用藥治療,讓受害人以高於市場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購買提前準備好的低價藥品。

2021年3月,山東東營市的王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某公益組織,可以為王女士爭取一份「免費醫療」的名額,一旦成功,王女士就能夠享受30萬元的免費醫療額度。患有慢性病的王女士對送上門來的「免費醫療」十分心動。在對方誘導下,她支付了4000多元「手續費」,還多次向對方轉款,被騙走2.4萬餘元。

遼寧盤錦市讀者范創在來信中說:有些詐騙團伙線上線下一起行動,先用小恩小惠騙取老人信任,然後再逐步實施騙局。他們選擇在小區門口設置攤點,通過發放免費的雞蛋、麵條和其他日用品等,吸引老年人加入微信群、QQ群,以便「享受更多實惠」。當老年人加入後,群里隔三岔五發布廣告,高價推銷有問題的「保健產品」,還有同夥幫腔,誘騙老年人上當。

讀者孟先生講述了自己被所謂「優惠」蒙蔽,受騙上當的經歷。孟先生患有關節炎,一直關注各種養生信息。2020年他接到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醫療保健機構的工作人員,說只需要39元就可以低價試用該機構的「龍頭產品」。孟先生覺得反正沒多少錢,不妨一試,便購買了一盒。付款後,對方果然寄來了所謂「龍頭產品」,還附贈了許多保健品宣傳單,宣傳其它「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之後,該機構工作人員又以回饋客戶的名義,推薦保健品「大禮包」。孟先生斷斷續續買了2萬元的保健品,直到警方找上門來勸阻,才及時止損。經當地警方查明,該機構成員並沒有醫學背景,所售賣的也都是「三無」產品。

假冒公檢法人員、親友,誘騙老年人轉賬

電信網絡詐騙往往「隔空」發生,老年人一般很難確認對方的真實身份,尤其是一些獨自生活的「空巢」老人,當他們落入詐騙陷阱時,由於得不到親友等的及時提醒,往往越陷越深。

山西太原市讀者董曉在來信中表示,她的外婆就曾因誤信他人,險些被騙。「當時,有個陌生人給外婆發來好友申請,驗證信息寫着『老朋友還記得我嗎?』外婆以為是熟人,就加了好友。在聊天中,這個人不斷套外婆的話,掌握了外婆的一些信息,還給她發了一條奇怪的鏈接,請她幫忙點一下。幸好外婆有所警惕,把這事告訴了我,這才沒有上當,否則還不知道會被騙走多少錢。」董曉說。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頭像、個性簽名等,製作「高仿號」假冒熟人招搖撞騙。安徽合肥市的范先生今年70多歲,喜歡旅遊的他加入了一些旅遊交友QQ群。一天,范先生收到陌生人的添加好友申請,對方自稱是某QQ群的「管理員」。范先生與這名管理員曾有過互動,看對方賬號資料沒有問題,就通過了申請。不久,這位「管理員」聲稱朋友出事急需用錢,希望范先生幫忙,范先生先後分5次轉賬了6100元。幸好范先生在與朋友溝通時發現蹊蹺,及時報警,這才挽回了損失。

今年73歲的張女士家住湖北襄陽市,前不久她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她的外甥,因為跟同學發生矛盾,急需用錢。張女士一時心急,來不及細想,馬上前往銀行取出1萬多元。銀行工作人員看老人家獨自來取款,便主動上前問明緣由,發現不對勁後及時報警,避免張女士掉入陷阱。

除了冒充親戚、朋友,還有些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以配合調查、追回錢款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入所謂指定賬戶。

重慶市的胡先生2018年曾遭人詐騙。後來,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外地公安人員」,表示公安機關偵破一起詐騙案,被騙錢款已追回,可以還給胡先生。但在返還錢款之前,要求胡先生繳納「司法信譽保證金」,轉賬到指定賬戶。胡先生被騙子們騙得團團轉,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詐騙團伙先後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工作人員,從胡先生處騙取了30餘萬元。

想「賺點小錢」,辛苦錢卻打了水漂

「剛剛『觸網』的老年人警惕性比較高,而有些對網絡比較熟悉的老年人卻失去了警惕,參與投資、兼職等活動,想增加一些收入,忽略了其中暗藏的陷阱。如果不提高防詐騙意識和能力,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江西南昌市讀者馮凱旋說。

陝西寶雞市讀者魏強在來信中表示,他母親接觸網絡很早,喜歡網購。某天她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則「刷單」廣告,覺得「掙點小錢也不錯」,便添加了發布者的微信。「剛開始,對方態度很好,詳細介紹了工作流程。我媽試着刷了幾單,果然賺了100多元,於是就繼續做下去。但到後來,對方以『流水』不足為由,讓我媽多次付款刷單。我媽付了幾筆貨款後,不僅佣金沒賺到,貼進去的錢也退不回來了。」

還有讀者反映,家人在網上看到一些廣告宣傳投資項目,聲稱有專業人士指導,不僅可以保本,還能夠賺取超高利息。老人們一開始只是投點小錢,發現確實如廣告宣傳的那樣,賺到了高額利息,於是放開手腳往裡投錢,還呼朋引伴,大家一起投資。結果,沒多久,項目先是延遲返現,然後就再也沒有回音,所公布的聯繫方式也找不到人了。老人們本來是想賺點小錢,卻讓辛辛苦苦攢的積蓄打了水漂。

福建龍巖市讀者許瑩表示:「在互聯網上,各種各樣的投資名目繁多,廣告宣傳讓人眼花繚亂,卻很少提到可能遭遇的風險。老年人投資經歷少,抗風險能力差,容易被巧舌如簧的廣告宣傳所蠱惑,失去投資應有的理性與耐心。一旦遭遇損失,又找不到能夠維護自身利益的救濟途徑。建議有關部門加大針對老年人的防騙知識宣傳,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投資,減少被詐騙的風險。」

加大對電信詐騙打擊治理力度同時,幫助老年人學習防詐騙知識

打擊以老年人為對象的電信網絡詐騙,相關部門一直在積極行動,網絡安全法、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法律法規相繼出台,為打擊此類犯罪行為提供了法律武器。

全國公安機關集中開展「雲劍」「斷卡」等專項行動,2020年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2.2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6.1萬名。累計攔截詐騙電話4億次、詐騙短信6.3億條,為群眾直接避免經濟損失1876億元,打擊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有讀者認為,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治理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仍然在不斷翻新,新的詐騙方式層出不窮。為了讓老年人遠離電信網絡詐騙的侵害,除了持續深化打擊治理工作,社會各界也應通力合作,為老年人群體織密防詐騙「防護網」。

魏強認為,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應該發揮技術優勢,加強預警,及時發現封堵涉詐號碼。河北館陶縣讀者馬飛認為,在開展反詐騙宣教活動時,應採取老年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以生動的案例故事介紹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常見手法,以及需採取的防範措施、注意事項等。「如何補救和如何預防一樣重要,應以簡明的形式講清受騙後應採取的補救措施、報案渠道等。」馬飛說。

為提高群眾防騙意識,國家反詐中心製作了《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展示了「網絡貸款詐騙」「刷單返利詐騙」 等10種詐騙類型的常用手法和應對措施。國家反詐中心特別提醒,詐騙手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需要牢記「三不一多」原則:「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漏、轉賬匯款多核實」。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4日 07 版)

(責編:白宇、趙欣悅)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16 02:09:18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4-05-28 08:05:02

求助

頭像
2024-05-03 18:05:43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29 04:11:14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