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癮,心癮,戒癮

情感導師 707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在讓生活變得更方便的同時,科技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拿手機來說吧,如今,我們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不帶公交卡,甚至不帶鑰匙,但萬萬不能不帶手機。這個小小的電子設備,儼然成了人體「新器官」。

生活如詩如畫也需要美的眼睛去發現創造

不管是吃飯、走路,還是工作、睡覺,我們總是機不離手,甚至很多人每天早上睜開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起床頭的手機看微信、刷抖音,如果手機的電量用光,我們就會變成熱鍋上的螞蟻,一直坐立不安,陷入焦慮狀態。

上癮,心癮,戒癮

然而,不管是爆款文章、抖音美女,還是榮耀王者,說到底,其目的都是為了榨乾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到頭來,那些APP和廣告商都賺得盆滿缽滿,只留下沉迷手機不可自拔的我們,和被荒廢掉的大好時光。

但很多時候,我們拿起手機時,明明只是想花五分鐘查個資料,為什麼放下手機時,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了呢?為何我們的注意力這麼容易被抖音、微信和王者榮耀吸引呢?

無論什麼事,都有正反兩面。

如果你明知道一件事情會造成什麼樣的惡果,但仍然抵擋不住心中的渴望,而且一做這件事就停不下來,這種情況就叫做行為上癮。

最典型的行為上癮,莫過於對手機、網絡遊戲、社交媒體的依賴了。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對他們而言,玩手機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據統計,大多數年輕人每天使用手機和iapd的平均時間,要超過3個小時,部分重度用戶甚至能達到6小時以上。換言之,他們把自己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耗費在了電子產品上面。 如果按照中國的人均壽命來計算,這些年輕人一輩子玩手機的時間,將超過19年!

浪費時間還不是最可怕的,有87%的人表示,自己在使用手機時有頭昏腦脹的感覺,而微軟公司的研究結果顯示,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已經不足8秒,甚至還不如一條金魚。也就是說,手機成癮正在讓人類的注意力不斷萎縮。

另外,除了手機里的網絡遊戲、社交媒體之外,賭博、購物,甚至是性愛,都會導致行為上癮。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在發達國家裡,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行為上癮,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變大。

時間從來不語,卻可以證明一切。

想想看,我們每天只有24個小時,如果把大部分時間耗費在各種成癮行為中,那就等於我們放棄了對人生的自主權,拱手把自己的人生交到了別人手裡。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可悲呢?

成癮行為的四大特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們想要戰勝「成癮行為」,首先要了解「癮」究竟是什麼?以及我們自己都有哪些「癮」,到達了何種程度?

那麼,「癮」到底是什麼呢?從它的偏旁部首我們不難看出,它代表一種病,但這種病又是隱藏着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行為不夠了解,是很難發現自己有「癮」的。

比如一個習慣了夜跑的年輕人,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夜跑時間,甚至推掉了很多重要的事。別人都覺得他很健康,已經運動得夠量了,他卻不滿足,認為遠遠不夠。不管是身體不舒服,還是颳風下雨他都要堅持去夜跑,不然就會覺得難受、沮喪,精神崩潰。

也許你認為他只是因為愛好沒被滿足而產生的正常情緒,事實上,他已經成癮了。這也是大家經常會走進的誤區,覺得很多事只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罷了,談不上成癮不成癮的,就像這個夜跑的青年一樣,把成癮當成了愛好。

殊不知,當你的「愛好」具有傷害性,對你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帶來一定的影響,即使曾給你帶來過愉快的感受,它也叫作「癮」。

舉例來說,在繁雜的學習生活之餘,為了緩解精神上的壓力,有的孩子選擇打兩把遊戲放鬆一下,在通過遊戲獲得了愉悅感和輕鬆感之後,又繼續讀書。這個時候遊戲對他們的身心是有好處的,並無任何傷害,是一種健康的行為,可以稱之為愛好。

可如果孩子們在玩了兩把遊戲之後根本停不下來,毫無自控力地繼續玩,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嚴重的甚至出現了視力下降、睡眠紊亂、學習成績下降等問題,那遊戲就不再是「愛好」了,而是「成癮」。

你看,想要判斷是否「成癮」其實很簡單,只要它難以控制,在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伴隨着傷害,八九不離十就是成癮行為了。你可以對照成癮行為的4個特點來仔細地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到底有沒有「成癮」?這4個特點分別是: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制、反覆出現。

首先,成癮行為和愛好一樣,會讓人們感到愉快,不然人們也不會欲罷不能,深陷「成癮」的陷阱而無法自拔。

其次,成癮行為必然伴隨着傷害,之前的愉悅感只是讓我們暫時擺脫了各種不好的情緒,而後面所帶來的更多麻煩和健康等問題將是無窮無盡的。比如抽煙、酗酒、熬夜刷抖音等都會給我們的身體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

再者,你要知道,戒癮失敗不是因為你的意志力薄弱,而是因為成癮行為具有「無法控制」的特性。成癮物質會損害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前額葉皮質是掌管控制、判斷和計劃的區域,杏仁核則負責產生、識別和調節情緒。當這兩個部位被破壞,肯定會給我們的行為帶來影響,不是意志力所能解決的問題。

最後,你還要清楚地明白,戒癮並非徹底且永久地擺脫成癮行為,它具有「反覆出現」的特性。比如書中提到了一個小男孩,堅持了27天沒有打遊戲,正常的讀書、運動、睡覺,可卻在第28天重新下載了遊戲,並連續玩了5天。這個時候他誤以為自己戒癮失敗,既內疚又自責,痛苦的感受無法擺脫,乾脆直接破罐子破摔,放任自己的成癮行為。

事實上,在男孩重新下載遊戲後,雖然連續玩了五天,其實每天打遊戲的時間已經比過去沒日沒夜地打進步很多了,這也是一種成功的戒癮。可男孩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再次誤入歧途,如果他能及時認識到成癮行為「反覆出現」的特點,正確判斷自己的戒癮成果,就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嚴控自己的行為了。

直白地說,真正的戒癮,不是完全阻斷,而是減少傷害,哪怕只有一丁點的進步,也算是戒癮成功。

因此,在戒癮之前,我們一定要認清成癮行為的4大特性,才能對症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羅斯方塊遊戲的例子。這款遊戲就是一個典型的難度逐漸升級的挑戰。遊戲開始後,屏幕上方會落下各種形狀的方塊,你要想辦法把它們消除掉,否則,當方塊堆滿屏幕後,你就輸掉了。

遊戲剛開始的時候,方塊下落的速度很慢,出現的形狀也比較規律,這讓你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操作,從而得到一個比較不錯的分數。隨着遊戲時間的推移,方塊下落的速度也會一點點加快,但你也會一點點適應新的速度,並繼續獲得高分。雖然你最終肯定會輸掉遊戲,但你會覺得,只要繼續玩下去,自己的水平就會不斷提高,遊戲記錄也會不斷突破。就這樣,你迷上了俄羅斯方塊這款遊戲。

生活有裂痕,需要光照進來。

當然,除了俄羅斯方塊以外,大多數讓人着迷的遊戲,比如曾一度風靡全球的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植物大戰殭屍等等,都用到了這個技巧。許多玩家深深地沉浸在遊戲當中,即使到了吃飯睡覺的時間,但他們卻醉心於手頭的遊戲關卡,失去了時間觀念。有些玩家事後回憶說,自己在遊戲過程中,體驗到深切的喜悅或興奮感,而這種感覺就來自逐漸升級的挑戰。

心理學家曾經認為,人無法戒除上癮習慣,是因為缺乏意志力。所以有一段時間,靠強制手段來戒掉癮頭的方法曾盛行一時。

但人們很快就發現,想真正戒掉上癮行為,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根本不管用。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請一些學生在三天內禁止使用Facebook,結果發現,三天之後,學生們對Facebook的癮頭反而更強烈了,這就是強制戒癮手段帶來的副作用。

如果你有過冥想的經歷,那你一定知道,讓大腦放空是最難的,因為放空大腦這個念頭本身,會反覆出現,揮之不去。同樣的道理,當你被強制要求禁止接觸某種東西的時候,無論是奶茶、冰激凌,還是電子遊戲,它一定會頻繁出現在你腦海里。

既然強制手段不可取,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科學家還做了另外一組實驗,他們同樣要求另外一組學生禁用三天Facebook,但在此期間,這些學生可以使用另外一款社交軟件。三天之後,這一組學生對Facebook的癮頭明顯有所減少。因此科學家認為,克服上癮行為的關鍵,是用別的東西代替它們,例如,用一個新習慣替代原有的習慣。

習慣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線索,也就是任何能誘發習慣的東西,慣例,即習慣行為本身,以及獎勵,也就是大腦對此行為的積極反饋。因此,我們克服上癮習慣的最佳方法是,在改變慣例的同時,保留線索和獎勵。

比如,對於有咬指甲習慣的人來說,線索可能是一項棘手的工作或一件令人煩惱的事情,這時,你就會下意識地把指甲尖放進嘴裡,通過咀嚼獲得心理上的安撫。下次,你可以試着把咬指甲的行為換成吃一塊巧克力。也就是說,線索和獎勵保持不變,但慣例從咬指甲變成了吃巧克力。花上一段時間,你就能逐漸改掉咬指甲的習慣。

其他令人上癮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找到替代它的新習慣,這樣一來,頑固的上癮行為就能得到很好的糾正。

要想徹底遠離上癮,就要重新構建周圍的環境,讓各種誘惑儘量少靠近你。這就是心理學當中的「行為構建」理念。

萬物都需要陽光的照射

聽到這裡,你不妨問問自己,就在此刻,你跟自己的手機相隔有多遠?你不必起身就能夠到它嗎?另外,你睡覺的時候,一伸手就能摸到手機嗎?這或許是你第一次考慮這些問題,而且你的回答肯定是「能」。

手機放在哪兒,看起來是件無關痛癢的小事,但這個例子可以生動地說明環境的力量。

如果在工作和學習的時候,手機就放在你手邊,那麼你就有很大可能一整天都隨時去拿它。據統計,70%的微信消息到達後,6秒就變成「已讀」狀態了。區區6秒,已經足夠普通人中斷自己正在做的任何事情,拿起自己的手機,點擊收到的微信消息了。而這種做法有着極強的破壞力,心理學家認為,你手頭的任務一旦被打亂,要花上足足25分鐘,才能再次投入其中。如果你在一天當中,按均勻的間隔時段,拿起手機閱讀25次微信消息,那麼你這一天就沒有任何時候處在效率最高的階段了。

更糟糕的是,新近的研究表明,如果上床之後看一小會兒手機屏幕,就會嚴重干擾人們深度睡眠的能力。如果你睡覺時習慣把手機放在床邊,那你很可能經不起誘惑,在熄燈後摸起手機刷一會抖音、打一局遊戲,或者是逛一會網店,而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會讓你入睡困難,甚至徹底摧毀你的睡眠。

按照行為構建理論,人是無法徹底避開誘惑的,更不可能徹底放棄使用手機,但我們能以「減少使用頻率」為目標,來改變周圍的環境。而改變的原則也非常簡單:任何放在你身邊的東西,都比離得遠的東西對你的精神生活有更大的影響。如果身邊包圍着誘惑,你就會更容易受到誘惑,如果把誘惑放到伸手拿不到的地方,那你有可能靠意志力對抗誘惑。

人生需要像向日葵。

不信的話,下次你睡覺前試試把手機放在客廳,等你關燈上床鑽被窩之後,產生了玩手機的想法,但轉念一想,要拿手機還得從床上爬起來走到臥室外面,你就有很大概率因為懶得去拿,而直接閉眼睡覺了。這就是環境的力量。

就拿追劇來說吧,很多人原本只想看一兩集電視劇打發時間,沒想到一看就上了癮,非要一口氣追完全劇才肯罷休。那怎樣在不損害看劇樂趣的同時,對抗一口氣看完全劇的誘惑呢?如果你理解了電視劇讓人想一口氣看完的原因,要避免落入這個陷阱就很容易了。

一般來說,在一集電視劇的最後幾分鐘,會專門設計和引入一個「鈎子」,也就是一段帶有懸念的故事,比如:有人遭到槍擊,我們很想知道他是否還活着,或是殺手取下了面罩,但我們還沒看到他的臉。接下來,下一集的前幾分鐘專門用於揭秘這個「鈎子」,這樣一來,觀眾就會被帶入下一集的正餐,而在這一集快要結束的時候,很顯然,下一個「鈎子」就會出現了。

對於觀眾來說,這些「鈎子」就是魚餌,如果我們按照編劇鋪好的結構走,那就很難逃脫「一追到底」的命運。但作者告訴我們,可以在「鈎子」出現之前或解決之後,就對它說拜拜。

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一種是,你並不從頭到尾地把一整集電視劇看完,而是在「鈎子」即將出現之前,就把視頻關掉。另一種是,如果你拿不準自己能否在「鈎子」出現之前就關掉它,那你可以看到下一集的開頭,等「鈎子」解決了之後再關掉它。這樣一來,既不會減少你觀看電視劇的樂趣,又可以降低你一口氣追完整部劇的概率。

總而言之,只要你理解了「鈎子」或其他任何上癮機制的運作原理,就能找到規避的方法

是所有上癮體驗都不好,從理論上講,驅動我們上癮的「鈎子」,也可以用來促進更健康的飲食、養成鍛煉的習慣、貫徹長期理財計劃,以及更專注的學習。

有時,問題不在於沉迷於錯;誤的行為,而在於我們放棄了正確的行為。上癮行為不僅能成為讓你少做錯事的工具,也能成為讓你多做好事的工具。

玩手機,是毀掉孩子成績的最快方式。

那些沉迷玩手機的孩子,喜歡給自己找藉口:

「學習要用到手機啊」、「我就玩一玩而已」、「大家都能玩為什麼我不能玩」……

唯有當他們親眼看到慘敗的成績,才會醒悟:

沉迷手機,就會付出比想象中還要大的代價!

別在說什麼手機能夠幫助學習了!

別在該學習的時候跑去玩手機了!

別再放任孩子玩手機了!

沉迷手機的後果,誰都承受不起,無論孩子還是家長!

沉迷手機,是戒不了的毒

一個醫生,曾在夜班接連醫治了兩個小孩,一個自殘,一個自殺。

一個14歲的男孩,被送到醫院時,左手腕被砍6刀,深可見骨,血流不止。

他爸爸說,他看兒子一直玩手機,就說了幾句,沒想到兒子轉身衝進廚房,拿刀往手上砍。

萬幸的是,送院及時,保住了手臂。

另一個是10歲的男孩,他想玩手機,媽媽不讓,兩人爭執了幾句,男孩就打開窗戶,跳了下去。

送到醫院時,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徵,父母在一旁悲痛欲絕。

手機上癮,其實很簡單。

但由手機造成的悲劇,是無法挽回的。

然而令人心驚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對手機上癮。

在小學,超過三成的孩子有手機,上了中學,近八成的孩子都有手機。

這些孩子中,已經有10%~30%的孩子存在手機依賴。

不寫作業,不去學習,只想時刻玩手機;

睡覺前玩,醒來後玩,手機重要於一切;

不聽勸告,不服管教,天天把父母氣瘋;

成績倒退,自甘墮落,人生在走下坡路;

……

再這樣下去,很可能重演上文的悲劇。

孩子都是不自覺地,給他一部手機,就會無法自控地墮入網絡世界。

偏偏,網絡世界良莠不齊,很有可能誤導孩子的認知。

偏偏,沉迷手機危害頗多,足以毀掉一個正常的孩子。

手機危害,比想象中可怕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顯示:

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1%。

而在這1.75億的孩子當中,過半孩子使用手機來娛樂。

而到了2021年,這個數字只會更加龐大!

之前,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提醒:沉迷手機嚴重危害中國人健康!

1.影響着孩子的健康。

眼睛受損——

連續玩20分鐘手機,眼睛負擔加重,孩子視力平均下降43.8度。

對於兒童而言,可能會出現假性近視,以及加重近視的發展。

頸椎受損——

長期低頭玩手機,就像在孩子的脖子上掛上一個30斤的西瓜。

對於兒童而言,不僅會影響頸椎健康。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明明下定決心要戒掉遊戲、追劇、酒癮等行為,卻突然被腦子裡的某個念頭打亂了計劃,情不自禁地為自己找藉口,比如,「我就再玩一小會兒」、「看完這集就睡覺」、「多喝幾口也沒事」。

可結果往往是玩一小會兒變成一大會兒,看完這集還有下一集,喝着喝着就不止幾口了,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上癮。

成癮行為在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給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帶來了傷害,若不及時制止,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幫助「渴望自律,卻總是失控」的我們,探究成癮的根本原因,找到適合自己戒癮的針對性方法,真正獲得自我成長。

第一遍,它會顛覆你的認知,讓在戒癮過程中反覆掙扎的你,看清成癮背後真正的心理需求。

第二遍,你將會奪回生命的掌控權,重獲愛與信任,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選擇不同的方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比如把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事情上,關注身邊的人,嘗試為他們做些事情;關注自己的父母,多去陪伴他們;關注周圍的環境,去外面走一走,或者通過整理房間調節自己的心情等。

只要能把內部感受轉移到外部的人和事上,空虛感和無聊感也就會慢慢消失了。

說到底,復發都是戒癮的難點和重點,想要有效預防復發,我們必須搞清楚再燃和復發的區別。

再燃指的是戒斷成癮之後,對成癮物質或成癮行為的第一次再接觸;復發則是再度反覆使用成癮物質或再度反覆出現成癮行為,並且達到和上癮時一致或接近的程度。

換句話說,再燃可能會導致復發,也可能不會,當發生再燃,成癮者能及時止損,也就不會演變成復發。因此,你在再燃中的想法,直接決定了成癮物是否能觸發一次完全的復發。如果你能夠準確識別復發的警告信號,直面自己的問題,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重新樹立正確的目標,便能有效阻止再燃發展成復發。

想要戒癮成功,你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決心,但也少不了外界的支持與理解,他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幫助你回到正常的軌道。

前面,我們探究了戒癮的方法,以及如何防治戒癮復發。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戒癮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遠離」,我們要遠離那些成癮物質,以及成癮同伴。比如想戒煙就扔掉煙,想戒酒就扔掉酒,想戒遊戲就卸載APP,封掉遊戲賬號等等,不讓這些「危險物品」成為我們再次成癮的藉口。

可理論終究是理論,付諸於實踐還是困難重重的,戒癮過程中的誤區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成癮者。那麼,對於日常生活中最難辦的幾種癮到底該如何應對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戒掉煙癮和網癮這兩大常見又難辦的癮時該注意些什麼?用什麼樣的策略戒癮效率才會更高?

戒煙癮

煙癮是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成癮現象,它甚至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行為習慣,讓人見怪不怪。

數據顯示,如果只依靠毅力和自控力戒煙,只有不到3%的人能在戒煙後維持1年不吸煙,而80%的人想戒煙卻反覆失敗。這些復吸的人,大都是因為沒有找到好方法,以及沒有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

一種戒煙的方法,讓數以千計的人受益,我們快來看看是怎麼做的。

首先,在戒煙之前,一定要透徹分析自身的吸煙習慣。也就是說,分析出每天自己都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場所或者做什麼事前後吸煙,找出吸煙的真正原因。

其次,明確自己的決心準備,找出不得不戒煙的理由增強自己戒煙的動力。比如戒煙造成晨咳,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又比如自己將要備孕,不能吸煙等。

做好以上兩點,你就可以開始運用一系列相輔相成的小技巧來戒煙了。

生活需要儀式感,而儀式感能讓我們所做的事情充滿意義,更能帶來堅持下去的動力。因此,戒煙的第一步,便是為自己選擇一個戒煙日。你需要在日曆上明確地畫出這個日子,鄭重其事地告訴自己,從戒煙日開始,你將不再吸煙,一口也不行。

為了強化戒煙日所樹立的信念,你可以把戒煙這件事向所有人大聲宣布,一來可以獲得身邊的人如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二來可以在自己意志薄弱的時候藉此來激勵自己。

戒煙的第二步是找到香煙的替代品。這點很好理解,比如嚼口香糖、做運動等。其中一個很有趣的行為,吸煙的人習慣手指間夾支煙,如果手空出來了就覺得很難受,無法適應。這時就可以用替代品來解決,比如夾支鉛筆或鋼筆之類的。除此之外,你還要有意識地遠離吸煙場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選擇非吸煙區。

戒煙的第三步是多吃東西。讓很多戒煙者深有體會的是,戒煙的前期特別愛吃東西,他們通常會買一大堆零食備用,這和找到香煙的替代品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下去體重的增加是在所難免的,但你也不用自責,因為,當戒煙扛過四周後,你便會發現,自己對香煙的需求感大幅度減少,你也不需要再像開始一樣用大量攝入零食來轉移注意力了。

成功戒煙一段時間後,你的體重自然會穩定下來,甚至恢復到以前。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處在戒煙的哪個階段,你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保持好心情,多和不吸煙的人交往,戒煙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戒網癮

剛才我們解決了煙癮的問題,大都出現在成年人身上,而當下有一種成癮行為,孩子們也屢屢中招,那就是網癮。

如果孩子玩遊戲能把控好時間,不耽誤其他事情,並不會涉及自己的利益,那就是正常的娛樂。可如果他們無法控制遊戲的頻率、強度和時長等,並把遊戲放在所有需要做的事情的首位,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遭受損害,那就是典型的網絡成癮了。

想要成功戒掉網癮,就需要從成癮原因下手,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戒癮也就容易得多。

如果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包括網吧的出現、網絡遊戲的流行以及同學之間的攀比等,建議你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去抵禦社會環境的誘惑。

抵禦誘惑的關鍵因素是親子關係,當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緊張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到網絡上尋找其他的親密關係來進行彌補。因此,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抵禦社會環境誘惑的最佳良藥。

如果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家庭因素,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包括父母忙於工作導致孩子沒有得到全面的照顧,以及家長不懂得分辨成癮行為,對孩子使用過多的暴力制止他上網,導致他們越來越牴觸家長,同時越來越依賴網絡。

建議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們體會到愛和溫暖,並採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和孩子簽訂上網規則。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用共同商討上網規則的形式來引導他們的行為,等孩子長大後就可以把上網的管理權力和責任完整地還給孩子,一來鍛煉他們的自控力,二來讓他們感受到信任,戒癮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如果網絡成癮的原因是滿足感缺失,包括學業失敗、人際障礙等,孩子就會跑到虛擬世界中去尋找成就感。建議父母在生活中多給予孩子肯定、尊重和賞識,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重建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就不用再去網絡世界尋求認可了。

對待孩子的網絡成癮需要家長積極的干預,玩網絡遊戲與學習生活並非是對立的兩方,只要足夠合理,且沒有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它們就可以是並存的。

綜上所述,戒除網絡成癮的重點是滿足成癮者在現實中的合理需求,如果可以兼顧遊戲和學習,又何樂而不為呢。

戒癮過程中的誤區和解決方法

剛剛只是列舉了比較常見的兩個成癮例子,可能在生活中困擾你的癮並不是這兩種,但底層邏輯是一樣的,你可以嘗試替換代入。作者提出,在戒癮過程中遇到困難是肯定的,因為很多人對戒癮過程還存在誤區,要想真正停止成癮行為,就必須要弄清這些誤區。

誤區:意志力足以對抗上癮、一定要徹底永久地遠離成癮行為、上癮是自己的道德有問題、戒癮不需要心理諮詢、戒癮的過程需要加入嚴厲的懲罰才能更成功以及戒癮的過程必須要藉助家人的監控和控制,我們具體來說說其中大家最容易誤入的兩個「陷阱」。

第一個是認為戒癮的過程需要加入嚴厲的懲罰才能更成功。比如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父母杜絕他們接觸一切電子產品,把沒收手機和電腦等作為懲罰手段,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樣只會讓成癮者孤立無助,更加需要通過成癮的方式來獲得對親密關係的需求。

與其懲罰倒不如給予關愛,要知道越是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為他們走出成癮提供的幫助也就越大。

第二個是認為戒癮的過程必須要藉助家人的監控和控制。之前我們已經提到過「癮」的一大特點是無法控制,如果全靠家人的管控,就像孩子上學父母督促他們寫作業一樣,他們將永遠也學不會對自己負責。

當戒癮完全成了家人的任務,戒癮者就更不會努力應對這件事了,還會為自己的戒癮失敗找到藉口,完全賴在家人身上。

總結

我們講了面對生活中兩大常見又難辦的癮時究竟該注意些什麼?到底用什麼樣的策略效率才會更高?遠離那些成癮物質、成癮同伴,減少復發的概率,戒癮將不再是問題。

從「根本停不下來」到「停下來」其實沒那麼難,真正運用到生活中,改變自己,就從這第一步開始

時間

不一定要證明許多東西,但一定能看透許多東西。一片葉子,寒來暑往,櫛風沐雨,讓人悟透生命的真諦,一段情愫

從無到有,從有到無,讓人感受愛的甜蜜。愛的酸楚,時間,讓人活得更明白

讓心滌盪得更乾淨,讓愛歷練得更清澈

擁有的,要珍惜,追求的,要努力

因為活着,一切就要繼續。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9 11:08:50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頭像
2024-02-19 18:02:13

求助

頭像
2024-02-11 20:02:57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