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女人們:這裡沒有宮斗劇,只有錦繡牢籠里的人生

情感導師 733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為了愛情,為了榮華,為了爭奪皇帝難測的君心恩寵,後宮的嬪妃們將青春和美好都虛耗在了這場無休無止的鬥爭中,而後宮,就是那鬥爭的慘烈陣地。華庭錦帳中的陰謀背叛,雕樑畫棟下的爾虞我詐。以所謂「宮斗」為主題的小說和影視劇,展現給讀者和觀眾的紫禁城,正是這樣一座後宮女性殘酷鬥爭的舞台。

熱映宮斗劇《如懿傳》中的鏡頭,遭到皇帝一再猜忌的皇后如懿,決定不再忍受,憤而斷髮

但所謂「宮斗劇」的本質,不過是現代職場中的心思算計披上了一件古裝外衣而已。歷史中真實的禁宮內苑,森嚴宮規織成的細密羅網,將每個人禁錮其中,絕容不下「宮斗劇」中那些貌似華麗實則拙劣的陰謀詭計。

紫禁城中上演的誠然不是「宮斗劇」,但數百年來,生活在後宮中的嬪妃們,所經歷的人生,卻仍然是另一座殘酷的牢籠。「宮斗劇」只說對了一點,專制皇朝,帝王絕對的權力意志主宰一切,因此後宮的權位高低,完全取決於莫測的君心。

紫禁城的女人們:這裡沒有宮斗劇,只有錦繡牢籠里的人生

在這金瓦紅牆連稱的權力迷宮中,每個被囚禁在裡面的人,都不得不在皇權下匍匐跪拜,喪失自我,成為帝王掌中精緻牢籠中的囚徒。脂粉塗飾着後宮囚徒的面容,金翠裝飾着手上的沉重鐐銬,溫婉恭順的背後是人性的自我壓抑,哪怕椒房專寵,熾焰熏天,也會一朝喪失,只落得黃土一抔。這才是宮中女性的生存真相。

帝制時代,紫禁城是皇權絕對意志搭建的完美牢籠,讓人艷羨的富麗堂皇背後,是人心壓抑和權力腐朽滋生的霉斑。一如鐐銬戴久了就會嵌進皮肉,鎖進骨髓,困在其中的人既無法逃脫也無法自知。

唯有後世史家透過檔案史料,才能真正一窺背後的真相。歷史的作用之一,正在於揭開華麗錦繡偽裝的假象,露出下面蚤虱滿布的真實。隨着帝制時代的終結,閉鎖人心、扭曲人性的朱紅色宮門終於向世人敞開,那些昔日深宮中的悲劇,也如陽光下的黴菌,展露在世人面前。

本期專題《宮:紫禁城六百年》,將通過這些禁宮女性的真實故事,講述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紫禁城。那些禁錮在金瓦紅牆中平白凋零的生命,理應洗去謊言鉛華,獲得講述的權利。

2020年10月31日《新京報書評周刊》

紫禁城·六百年

B01版~B08版

「主題」B01丨宮:紫禁城·六百年

「主題」B02-B03丨帝王 九重宮闕朝天開

「主題」B04-B05丨后妃 宮門一入深似海

「主題」B06-B07 |宮人 纖腰不忍教扳著

「文學」B08丨《苔莉絲的一生》 出身與環境無法決定的人格

撰文 | 李夏恩

乾隆帝御筆硃批「皇后瘋了」,出自《十五阿哥請安折》,現藏南京博物院。

「皇后瘋了。」

石青色的裙袍裹着一具空蕩蕩的軀殼,在一眾宮女和太監緊張地扈從之下,來到蒼震門前。如果這具軀殼能夠駐足忖思片刻,她一定會意識到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站在這扇門前是多麼的意味深長。

這扇門似乎總是與哀慟聯繫在一起。55年前,當今皇帝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為一表孝子孺慕之情,在蒼震門內搭設幃幄,侍奉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太后直至去世,又在這裡悲不自勝地守靈一月,以展哀思。皇帝的父親雍正帝也效法其父,在這裡搭設幃幄,為自己的生母孝恭仁皇太后守孝。而而最近一次聯繫則是在17年前,皇帝的髮妻孝賢皇后在山東濟南行宮溘然崩逝後,她的遺體就是從這扇門運入內廷,停厝在她生前居住的長春宮。

她理應會記得這件事。因為她就是這位皇帝不時作詩炫耀自己思戀情深的孝賢皇后的繼任,乾隆帝的現任皇后輝發那拉氏。但她站在這裡,並非皇帝向她致以最後的敬意或是哀思。相反,她之所以站在這扇門前,是因為皇帝龍顏震怒。

43天前,1765年4月7日,乾隆三十年閏二月十八日,她突然剪斷頭髮,表示自己要出家。此時,景色秀美的杭州蕉石鳴琴行宮,沉醉於巡幸江南的鶯柳春光之中,他全然意想不到,數刻之前還與他共進早膳的皇后,竟會突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剪掉自己的頭髮。震怒之下,皇帝令人將皇后兼程送回紫禁城中。在給親信太監潘鳳的密諭中,皇帝寫道:

「皇后瘋了。」

這份乾隆十三年閏二月十八日(1765年4月7日)《江南節次照常膳底檔》透露出一個細節,這天早膳時,皇后還得到皇帝的賞賜,但到晚膳時,「皇后」二字卻被蓋住,代以「令貴妃」三個字。就在這一天,發生了皇后剪髮事件。

如今,她終於再次走進這座她已經居住了三十年的紫禁城中。她或許已經知曉,自己在宮中的每一步,業已被皇帝精心指定明白。在朝陽門迎接皇后車駕一行的福隆安,就是皇帝密旨的執行人。而蒼震門,就是皇帝在密旨中指定的宮中路線的第一步。

想到這一點,讓她走進這扇門的寓意,就不再是致敬或是哀思,而是這位以蹂躪人心為樂事的皇帝對這位「瘋了」的皇后精心籌劃的羞辱。這扇門應承除了后妃凶喪之事外,也是宮外福晉命婦們奉命參加乾清宮皇室家宴時進宮出入的門。但皇帝的用意並不止於將皇后貶低為宮外命婦。這道門平日最常出入的,是那些宮中地位最卑賤的宮女和太監們。但這些太監宮女邁過這道門後,便會各奔西東。只有兩位特殊來客,跨過這道門後,會沿着指定的路線,前往指定的地方。

蒼震門是紫禁城中宮女太監出入的重要門戶,進入後右側會路過延禧宮,如今,這座宮院以熱播宮斗劇《延禧攻略》名著於世,但它其實是紫禁城最荒僻的宮院之一。清代的太監宮女迷信這座宮院鬼魅出沒,在這裡釘有符籙和鎮物以求鎮壓邪祟。根據一個傳聞,據說今天的故宮工作人員在開啟蒼震門時,都會高喊一聲:「我進來了」。

這兩位來客,是兩頭豬。每天清晨,它們都會在光祿寺派來的豬倌的驅趕下,從蒼震門進入,順着宮中甬道,儘可能避人耳目,從坤寧宮東北角偏僻的側門基化門悄無聲息地從後面繞進坤寧宮。在坤寧宮前的神廚里,這兩頭豬將被迅速宰殺,送進宮中湯水沸騰的大鍋中燉煮,成為敬獻給皇家祖先神靈的犧牲。

皇帝親自指定的皇后進宮路線,正是這條犧牲用豬的趕豬路線。只是皇后在進入基化門後,不必前往祖先神靈所在的坤寧宮,而是徑直從宮後的甬道走過,出西北角的另一道側門端則門,從大成右門進入西宮後,從一扇只有宮女太監走的無名小門進入皇帝給她指定的終點:翊坤宮。

翊坤宮匾額

紫禁城中的宮殿名稱,一如這座巨大的宮殿,用殿宇樓閣和廣場甬道構建起一座隱喻的迷宮。翊,顧形識義,本意為鳥兒羽翼豎起、振翅欲飛,故而引申為輔佐之意;而坤,乃是《易經》中的卦象,象徵着大地與女性。翊坤二字,毫無疑問,寓意住在此宮中的女性,將得輔助,如飛鳥振翅,平步青雲。

然而,吉慶的祝福不過是它炫目惑人的皮相。一如雕樑畫棟的華麗藻飾,掩蓋着粗陋灰暗磚石土木——它們才是支撐起整座宮殿的基礎,也是這副華美皮囊之下的真正本質。翊坤宮的華美錦繡下,隱藏着的,不僅是土木磚石,對居住在這裡的後宮嬪妃來說,那是一團炙烤着她們命運的熾烈火焰。這火焰既可以輔助她們變得炙手可熱,也可以將她們焚成灰燼。

乾隆帝下旨張掛在這裡的宮訓圖《昭容評詩圖》就奇巧地暗合了這一隱喻。圖畫的主人唐中宗時代的昭容上官婉兒雖然如圖中所繪一般,才華灼然,足以品評天下詩文。但這般才女,卻最終在宮廷政變中喪身殞命。這多少暗示着,宮禁之中的后妃命運,自古即是如此。這多少暗示着,宮禁之中的后妃命運,自古即是如此,在享受片刻榮寵之後,輝煌的光芒旋即變成兇險的烈火,焚盡這一身榮華,只剩下一團冰冷的餘燼,隨風飄散。

1930年代拍攝的翊坤宮體和殿照片。體和殿原為翊坤宮後殿,即當年乾隆帝下旨幽禁皇后輝發那拉氏之所。光緒十年(1884年)時為慶祝慈禧太后五十壽誕而被改造成穿堂殿堂。

歷數這座宮殿昔日的主人,命運亦復如是。翊坤宮中的榮枯遭際,幾乎可以說是紫禁城中后妃命運的縮影:明代主位此宮的鄭貴妃,在萬曆一朝獨得皇帝椒房專寵,一時無二,但萬曆帝一朝崩亡,她就被迫遷出別居,在孤寂中度過餘生,最終也未如願與皇帝合葬。不過她已經算是這座宮殿中結局最好的主人了。在她之後居住此宮的袁貴妃,也深受崇禎帝恩寵,但代價是,1644年北京城破前夜,她被皇帝逼迫懸樑殉死。然而,袁貴妃氣絕久時竟然又甦醒過來,心意未遂的皇帝見她死裡逃生,於是「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人」。最終,袁貴妃帶着亡國之君留給她的創痕在新朝又苟延殘喘了十年才脫離苦海。

進入新朝後,這座宮殿自然要繼續燒煉它的新主人,康熙帝的宜妃郭絡羅氏。宜妃被康熙帝「眷顧最深」,她也成為了這座宮殿居住時間最長的主人。但韶光再長,終有盡時。康熙帝崩逝後,新君雍正帝在即位第三日就頒布旨意,怒斥這位深受先帝恩寵的庶母居喪時「甚屬僭越」「全然不知國體」。侍奉翊坤宮的太監也被冠以罪名,流放邊徼,籍沒家產。為了進一步侮辱這位庶母,雍正帝頒布了即位以來第一道彰顯其施虐狂本性的諭旨,他聲稱這幫宜妃信重的太監「俱系極惡,盡皆富饒。如不肯遠去,即令自盡。護送人員報明所在地方官員眼看燒竣,仍將骨頭送至發遣之處」。

皇帝之所以如此羞辱這位庶母,真正原因是宜妃的兒子,他的九弟允禟是當初奪嫡大戰中競爭對手之一。幾個月後,宜妃被遷出翊坤宮,同時,他的兒子允禟被發配西北,改名「塞思黑」(意為惡棍),最終在保定囚所被折磨致死。失去愛子的母親,不得不強忍喪子之痛和新君的羞辱,苟活殘年。

諷刺的是,繼宜妃之後搬入翊坤宮的敦肅皇貴妃年氏,命運甚至還不如這位「壽則多辱」的前任,年氏正是如今在熒幕上頗富傳奇色彩的大將軍年羹堯之妹。年羹堯被雍正帝贊為「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而她本人也兄貴妹榮,寵冠六宮。但就像歷史所演義的那樣,年氏香消玉殞不足一月,她的兄長年羹堯也被雍正帝賜令自盡。

在熱播宮斗劇《甄嬛傳》中,年羹堯的妹妹華妃,在得知皇帝為了防範年氏一族外戚專權,故意在賜給她的歡宜香中加入損害子宮的麝香後,悲憤自盡。但歷史中的華妃則誕有一子,只是年幼夭折。她也未被打入冷宮,而是因病去世。她的去世讓皇帝決定暫緩將她的兄長年羹堯置於死地。

從炙手可熱到墮入冰淵,甚至不用行差踏錯,只需命運無常,便可轉榮為枯。命運誠然無常,難以把握,但在這座宮禁中,命運卻有它的絕對支配者。那就是這座宮殿的獨一無二的主人,皇帝本人。皇帝的喜怒哀樂是左右這些后妃命運齒輪如何運轉的發條。在紫禁城中,命運無常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君心難測。

輝發那拉氏皇后,不可能不理解這個道理,這可以說是紫禁城中后妃的生存法則。她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得恩寵,用皇帝的龍心歡悅來換取自己的位階榮華。但她恰恰用最直接、最決絕的方式,無可挽回地觸怒了皇帝,讓這些前任們的不幸命運,即將在她身上再度上演。只是那些人是拼命抓住君心來挽留榮寵,卻仍不得不看着它從指縫間流走,而她卻主動鬆開手掌,任由手中的榮華富貴與皇帝的恩寵化作一把落地散沙。

皇帝錯訛之處正在於此,作為後宮絕對的支配者,他已經習慣了這些後宮女子屈膝跪拜向他乞求恩澤榮寵。一如他在翊坤宮題寫的匾額「懿恭婉順」,恭順,或者說是聽話,才是宮中后妃對皇帝唯一應有的態度。他自然無法容忍有人膽敢拂逆他的絕對權威。

因此,乾隆帝為這位不知恭順的皇后精心設計了比那些前任更羞辱的懲罰:阿哥、公主和福晉都被奉命招來翊坤宮,當着眾人面宣讀皇帝對她羞辱痛斥的諭旨。她本來想要保住三位貼身宮女,因為剪髮時特意下令她們出去以免牽連。但皇帝卻給這些她一心保護的宮女扣上未能阻攔的罪名,下旨「每人重責六十板,發打牲烏喇」。她身邊隨侍的太監、宮女和雜役被遣散各處,「屋裡只許跟去的兩個女子扶侍,也不許出門。」——這座曾經炙烤過多位前任舊主的宮殿,終於成了囚禁她的清冷牢獄。

無人知道看着站在清冷的宮牆之內,看着自己貼身的三名宮女在面前血肉飛濺、哀痛叫嚎時,皇后的內心究竟在想什麼。周圍的人或許也不關心,畢竟她已經失去君心恩寵,是皇帝欽定的「瘋子」。但皇帝在密旨中的一句話,卻或許多少點破了他內心所想:

「她平日恨我必深。」

恨,可能是紫禁城中女子心中最普遍的心態。這種本應強烈爆發的情感,在宮禁的規訓和壓抑之下,成功地扭曲成了溫文爾雅的「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成為紫禁城中一種變態的女性美德。但它的本質就是將恨的情緒掩藏心底,甚至轉化為某種深明大義的德行。就像這句深得朝野內外眾口稱讚的宮訓懿言:

「女子入宮,無生人樂。飲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以後選女入宮,毋下江南。此我留大恩於江南女子者也。江南人家亦幸無以丐恩澤,送女子入宮。」

當邵太后說出這番話時,她已垂垂老矣,雙目失明,當她年輕的孫兒朱厚熜登基為君,成為嘉靖帝時,她只能用顫抖的雙手從頭一直摸到腳踵來表達自己的喜悅。

嘉靖帝的祖母,孝惠皇太后邵氏,成化朝宮廷慘劇的目睹者

縱然衰朽殘年,她仍然盡力阻止新君選江南女子充實後宮。這位身歷四朝的女性,十分清楚這座宏麗奢華的紫禁城,不過是女性的錦繡囚籠。她自己就出身江南地區浙江昌化,父親是一名貧苦的淘沙軍士。因為貧窮,年僅十四歲的邵氏被賣給當地的鎮守太監,由此被選入宮廷,因緣巧合得到成化帝的臨幸,躋身妃嬪之列,由此開始了噩夢般的后妃生涯。

成化帝最寵愛的妃嬪是一位名叫萬貞兒的女子,她被封為貴妃之位,在宮中權勢熏天,甚至威脅到皇后的安危。成化帝的第一任皇后吳氏就因為厭惡萬貴妃「譎智善媚,上寵專宮」,對她加以詰責,就被萬貴妃在皇帝面前譖毀廢黜後位;繼任的皇后王氏不得不小心謹慎,才得以保全後位。

至於那些地位低於皇后的普通妃嬪,更是難以自安。因為萬貴妃自己難以生育,因此她對那些有孕妃嬪異常仇恨,只要聞聽哪位妃嬪懷有身孕,便會派親信強行給她灌下墮胎藥。多年後,邵氏仍然記得那些最兇險的歲月,一位和她一樣地位微賤的低級嬪妃紀氏,為了隱藏身孕,在善良的太監張敏的幫助下,以患有痞病為藉口將紀氏送到病廢宮人等死的安樂堂,悄悄產下孩子。

或許是因為同情紀氏的遭遇,但更有可能心懷對萬貴妃的仇恨,廢后吳氏協助紀氏隱匿了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兒,把他撫養到六歲,張敏才找到機會向哀嘆年老無子的皇帝告知他已有子。當欣喜若狂的皇帝急不可耐宣召這個孩子時,孩子的母親紀氏已經預想到自己的結局,她抱緊自己的兒子,泣下沾襟:

「兒去,吾不得活!」

僅僅一個月後,紀氏暴亡,藏匿男孩的太監張敏也被迫吞金自殺。

這一紫禁城中的人倫慘事,正是邵氏所親眼目睹。而她本人也被迫成為萬貴妃制衡這個男孩的籌碼。在男孩的身份公開並被成化帝屬意為皇位繼承人後,萬貴妃停止了墮胎計劃,開始鼓勵妃嬪生育,企圖用紛至沓來的孩子來動搖這個男孩的儲君之位。之後,十名皇子紛紛出生,其中就包括邵氏在次年生下的嘉靖帝的父親朱祐杬。

縱然如此,只要萬貴妃依然在宮中龍寵不怠,邵氏和其他嬪妃就只能在恐懼中僥倖求生。直到11年後,萬貴妃在毆打一名宮婢時氣怒攻心,猝然暴斃,從皇后到妃嬪才終於長出一口氣。

《明憲宗(成化帝)元宵行樂圖》中的手持宮燈的嬪妃和宮女形象

走過錦繡地獄的邵氏回顧往事,自然會追悔年少被送入宮中的那一天,因此才會將「選女入宮,毋下江南」作為她給予江南女子的莫大恩澤。而她想不到的是,這位被她給予厚望的孫兒,在他長達四十五年的統治中,後宮成為了帝王恣睢欲望的人間地獄。

第一任皇后陳氏僅僅因為不願皇帝當眾輕佻地握住自己的手,遭到皇帝摔杯喝罵,受驚流產身亡;第二任皇后張氏則因為替太后的親眷求情,被皇帝褫去冠服,拳腳相加,慘遭廢黜;第三位皇后方氏因為藉故處死了皇帝的一位寵妃,被皇帝記恨,在宮中大火時故意見死不救,致其被燒死。嘉靖帝更廣采民間女子充實後宮。而在這樣一位喜怒不定的皇帝手下,她們的命運可想而知。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萬依在查閱嘉靖朝實錄時,發現了一個令人寒毛倒豎的細節:從1550年到嘉靖帝死亡的1566年的十六年間,除去1562年之外,「每年均有一至三名未封妃、未封宮嬪或未封宮御死亡」。這些在如花年齡的嬪妃,紛次凋零的真實原因,恐怕正如一位同時文人在宮詞中所隱約揭露的那樣:

「只緣身作延年藥,憔悴春風雨露中」。

誠然,並非所有的帝王都像嘉靖帝那樣性格乖戾,反覆無常。但即使是性格相對正常的皇帝,對他們而言,后妃最關鍵的作用,仍然是為皇家綿延子嗣。紫禁城妃嬪居住的後宮有四座重要的宮門,分別位於宮中行走最頻繁的主道東二長街和西二長街的南北兩端。分別叫做:麟趾門、千嬰門、百子門和螽斯門。它們的寓意非常明確:時刻提醒從宮門下走過的后妃們恪盡作為皇帝生育機器的職守。

理性來看,歷朝史事都不斷證明,子嗣,特別是男性子嗣眾多,對皇帝來說並非善事。在權力高於親情的皇宮中,每個皇室男性都是潛在的皇位覬覦者,並視其他兄弟為競爭者。手足相殘、弒父殺子的血腥宮變史不絕書。

用至親鮮血鋪就通往皇位之路,可以說是帝制時代權力繼承的幽暗傳統。盤踞紫禁城的明清兩代帝王,自然也不能免俗。遷都北京營建紫禁城的永樂帝,就是篡奪了侄兒的合法皇位,他的子孫自然不憚於「重蹈父轍」,永樂帝之後,又發生過兩次叔侄相殘的慘劇。永樂帝的孫子宣德帝甚至將謀反的二叔倒扣在銅缸中生生炙死,並殺掉了他的數位堂兄。清代康熙朝則發生了九子奪嫡的慘劇,最終勝出即位的雍正帝更對當初與他競爭的親弟痛下辣手。儘管雍正創立了秘密建儲的方式試圖中止這一手足相殘的慘劇再度發生,但以這一方式和平即位的乾隆帝,卻仍然因為懷疑自己的兩個兒子覬覦皇位而對他們大加貶斥,拳腳相加,逼得他們鬱鬱而終。

縱然如此,多子多孫依然是讓皇家趨之若鶩的詛咒。皇帝寵幸妃嬪的正當理由和終極目的應該是繁衍子嗣,妃嬪也靠懷上龍裔來獲得更多的榮寵和更高的地位。儘管也有像萬貴妃這樣沒有子嗣也能得到皇帝恩寵的真愛,但總體上說,子嗣幾乎可以說是後宮進階的唯一正途。即使是不受皇帝寵愛的妃嬪,也能靠產下龍種獲得地位。就像產下成化帝長子的紀氏,儘管她最後還是被受寵的萬貴妃暗害,但在死之前,她終於從專供老病宮人等死的安樂堂被皇帝下旨移居舒適的永壽宮,並得到皇帝數度召幸。死後被追封為淑妃,在她的兒子即位為弘治帝後,又被追尊為皇后。

但對那些沒有誕育子嗣的嬪妃來說,隨着年長色衰,留給她們的就只有清冷宮中一個個寂寞的晨昏。恩寵斷絕,晉升無望。

婉嬪陳氏像,本幅沒有題名,只有畫後貼有黃簽上書「婉嬪」二字。這幅畫像被認為很可能是由乾隆朝著名的宮廷洋畫師郎世寧所繪。

婉嬪陳佳氏就是個典型的個例,她早在雍正朝就被賜給四皇子弘曆為妾侍,她似乎一直不受寵,弘曆登基成為乾隆帝後,僅僅將她封為常在,又過了數月才晉封為貴人。但直到十四年後,她才被晉為嬪位,而就在同一天,皇帝又封輝發那拉氏為皇貴妃,嘉妃金氏為貴妃,又將另外兩位嬪位晉升為妃位,所以她的這次晉升只是沾了他人的光而已。之後,她在嬪位上一待就是四十五年,直到乾隆帝以明年為即位六十周年,將準備舉行內禪大典,她才再一次沾光冊封為婉妃。她一生沒有子女,孤苦伶仃地在乾隆帝死後的第八年去世。

但婉嬪還算是幸運的,她去世時已經92歲,是有清一代最長壽的嬪妃,因此儘管她的生平無甚可述,還是被載諸官方史冊。但其他那些沒有生育子嗣也沒有她那樣高壽的嬪妃來說,她們的一生被徹底地湮沒了,甚至連名字都不配留下。

研究清代宮廷史的漢學家羅友枝發現,記載皇室成員的《大清玉牒》中的后妃人數,遠遠低於后妃墓園中安葬的人數。乾隆帝的后妃墓園中共埋葬了41位嬪妃,但僅有27位記載於玉牒中;他的父親雍正帝的后妃墓園裡埋葬了24人,但玉牒中卻僅有8人,遺漏比例達到67%。這些姓名被湮沒者的共同特徵,是他們沒有為皇帝誕下子嗣,因此不僅生前被拋棄,死後也被擦除,成了這座宮禁中一個不曾存在過的人。

后妃的榮寵生死,完全握於皇帝一人掌中。這些在當時看似身份最尊貴的女子,也不過是禁宮中的囚徒。

清代畫家孫溫繪《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情節。雖然排場鋪張,但元妃對賈家人說的第一句話是:「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可見入宮對她來說是何等苦痛和悲傷。

禁宮牢籠,如此險象環生,女子入宮,等於踏上死路。因此,每當傳出皇帝徵選妃嬪的消息時,民間就會擾動不安。明末市井小說《初刻拍案驚奇》中就描述了一場徵選民女入宮引起的荒誕鬧劇,而這場鬧劇發生的時間,正是嘉靖帝登基之初,而發生的地點,就是口諭「選女入宮,毋下江南」邵太后的故鄉浙江:

「嘉靖爺爺就藩邸召入登基,年方一十五歲。妙選良家子女,充實掖庭。那浙江紛紛的訛傳道:『朝廷要到浙江各處點繡女。』那些愚民,一個個信了,一時間嫁女兒的,討媳婦的,慌慌張張,不成禮體……趕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但見十三四的男兒,討着二十四五的女子。十二三 的女子,嫁着三四十的男兒。粗蠡黑的面孔,還恐怕認做了絕世芳姿;寬定宕的東西,還恐怕認做了含花嫩蕊。自言節操凜如霜,做不得二夫烈女;不久形軀將就木,再拚個一度春風。」

民間將女子入宮視為畏途死路的恐懼心態,直到明朝覆滅才告一段落。繼之而起的清朝用嚴令徹底斷絕了前朝徵選民間女子入宮的秕政。但這一切並非全然出於新統治者的善念,而是為了防止所謂血統遭到玷污,自入關之初,便嚴格規定「宮中不蓄漢女」。納入宮廷的后妃,也只能從八旗中遴選。

《甄嬛傳》中選秀女的場景,這部影視劇給人留下一種印象,仿佛每個秀女都希望被皇帝挑選入宮成為妃嬪一樣。但事實上,入宮對這些秀女來說,就等於終身監禁。

雖然這一範圍可以說已經縮小到了核心統治集團內部,但對那些八旗女子來說,在二十歲前,她們的童貞只能屬於八旗共同的旗主皇帝所有,未經皇帝閱選,「雖至二十餘歲,亦不准私行聘嫁」。只有被皇帝挑剩下的旗人女子,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即使經過皇帝一再下旨縮減規模,遴選秀女仍是一項浩大工程。1740年,正在北京出使的朝鮮使團成員洪昌漢就目睹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選秀。那天清晨,他聽到「轟然之聲殷殷到晚,似是地動」,這讓他倍感訝怪。詢問譯官才知道原來那天「十三省入擇之女,其數為三萬人」齊聚京師,等候皇帝、太后揀選。

揀選秀女,總是在初春二月,寒風料峭之時。這些未滿二十的少女,從各地奔赴而來,等待着皇帝決定自己的去留。柔柳輕紅,憔悴冷風之中,朱紅色的宮門中是未知的命運,眼淚與鼻涕一如希冀和沮喪,一同流露在臉上。但在帝王面前,她們還是要強作笑靨。

清末揀選秀女的情景

1853年選秀中一位端氏少女的仗義執言,恐怕是這座宮廷中表達真情沒有受到懲罰的唯一一次。那時正值洪楊之亂,咸豐帝與軍機大臣議事,一時無暇顧及這群站在坤寧宮外等候揀選的秀女。自晨至昏,她們饑渴難耐,站立疲乏,許多人「相向而泣」。但眼淚沒有得到寬慰,反而遭到看守太監的責罵,恐嚇她們「聖駕行且至,何敢若此,不畏鞭笞耶?」

恐嚇與凍餓讓許多人噤若寒蟬,只有這位端氏女子挺身而出,大聲說道:

「予等離家而至宮中,若被選中,即同幽禁,不能再與家人相見,稍有人心者,能不痛乎!今南京失陷,天下已失其半,皇上不於此時寤寐選求良將,以平禍亂,而反荒於女色,使一群無罪之女子永別其父母,而幽禁宮中,以供一人娛樂,不顧祖宗創業之艱難。予恐粵匪將入宮廷,宗廟不血食矣!予死且不畏,豈懼鞭責哉!」

端氏少女的慷慨陳詞剛好被路過的咸豐帝聽到,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反而誇獎她「可謂巾幗中之英雄矣」。特旨將這批秀女全部遣還回家,允其自行婚配。

這是一個罕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在其他時候,這些秀女只能在寒風中默然等待。作為旗人,輝發那拉氏當年也會在這批待選的秀女中。當她被指給後來成為乾隆帝的四皇子弘曆時,她或許隱約意料到,面前這堵紅色的宮牆,將會成為了她一生的牢籠,也將成為她最終的歸宿。

歿

死於宮中,這是絕大多數后妃無法選擇的最終歸宿。只是走向死亡的道路各有不同而已。一位名叫韓氏的妃嬪,不久前才與死亡擦身而過,如今,死亡再次向她招手。

回首入宮數年,血雨腥風始終沒有停息。韓氏本是朝鮮人,因為永樂帝向朝鮮下旨所求美女充實後宮,畏懼明朝威勢的朝鮮國王只得下令「設進獻色提調,遣人於各道選處女」。韓氏就是1417年9月被朝鮮選送入明的女子之一。但僅僅四年後,她就遭遇了一場宮廷變亂。起因是永樂帝死去已經11年的寵妃權氏。權氏也是朝鮮進貢的少女,永樂帝對她寵愛異常,但入宮不到兩年便猝然香消。雖然失去所愛讓永樂帝深感悲慟,但很快,皇帝就沉溺於新納入宮的少女而忘記了悲慟。

直到1416年,兩名嬪妃吵架時,偶然帶出當年權氏死亡的內情,原來,她是被另一位朝鮮進貢的妃嬪呂氏出於嫉妒,派遣親信內官暗中下毒謀害致死。

「這幾個內官銀匠都殺了,呂家便着烙鐵,烙一個月殺了」,在頒給朝鮮的詔書中,永樂帝毫不隱晦地講述自己如何虐殺了這位認定的謀殺犯。但五年後,當初告發呂氏的另一名同樣姓呂的妃嬪,因為和小宦官私通敗露,畏罪自殺。被太監戴了綠帽子的皇帝,對呂氏侍婢嚴加拷問,不勝苦楚之下,呂氏侍婢被迫自誣「欲行弒逆」。暴怒的永樂帝在宮中進行了一場血腥清洗,共有兩千八百人被連坐處死。為了泄恨,皇帝親臨刑場觀看這些所謂的「謀逆犯」被千刀萬剮。《李朝實錄》中如此描述這場慘酷的清洗,當時因為雷火擊毀前朝奉天、謹身、華蓋三殿,宮中皆以為「帝必懼天變,止誅戮。」意想不到的是,「帝不以為戒,恣行誅戮,無異平日」。

韓氏本來也難逃一死,她被幽閉在空室,數日不給飲食,打算將其生生餓死。多虧守門太監可憐,不時在她提供飲食,才讓她苟延殘喘到1424年8月12日,永樂帝斃命的那一天。但她意想不到的是,明朝的一項殘忍的制度,恰在此時開動其死亡機器。她和其他三十餘名妃嬪,要作為皇帝的殉人,集體殉死。

她先是在庭院中吃了最後一頓餐飯,接着被帶到一個廳堂中,那裡已經排好了三十多張小木床,上面整齊地懸掛着繩索。只待她們將脖頸伸進繩套,下面就會撤去木床,讓她們自經而死。

在聲震殿閣的哭聲中,即位新君洪熙帝款步走來,特意與這些被迫隨侍父皇地下的殉葬人們一一訣別。這位皇帝在明朝的官方史書中以仁厚寬愛著稱於世——他的仁厚正表現在向朝鮮索求美女時特意密旨不要走漏風聲。當皇帝走到韓氏身邊時詢問她的遺願時,她只懇求明朝能將她年老的乳母金黑放歸朝鮮故土。

當皇帝走到韓氏身邊詢問她的遺願時,她只懇求明朝能將她年老的乳母金黑放歸朝鮮故土。

「娘!吾去!娘!吾去!」

話音未落,在旁的太監撤去了她腳下的木床。她就這樣死去了。而讓她想不到的是,她在家鄉的妹妹,不久之後,將會踏上她的腳印,作為新一批貢品送入紫禁城中。

明朝的帝王殉葬制度,直到1464年2月23日,才被英宗皇帝在遺詔中下旨廢除。而在此之前,已有數百名妃嬪殉死。她們的遺體大都被成批合葬在天壽山皇陵附近簡陋的墳墓中。唯一的尊榮,就是追封的諡號。這諡號一如紫禁城宮殿的匾額上的宮名,將殘忍悲苦的事實,裝點成懿言嘉行。

但對皇后輝發那拉氏來說,她或許早已看透了這宮禁中的虛偽矯飾,她剪斷頭髮的那把剪刀,同時也剪開了皇帝和他的手下精心編織的華麗謊言。

《如懿傳》中皇后揭露乾隆帝虛偽自私的本質

憤怒的乾隆帝接連懲處了兩名冒險為皇后分辯說情的官員阿永阿和李玉鳴,將他們捆上鎖鏈,發配伊犁。但皇帝嚴厲懲處的結果,只是讓這兩人成為了朝野上下交口稱讚的忠良。皇帝除了憤怒和痛斥皇后剃髮之外,似乎也找不到任何指摘皇后的藉口,只能將礙眼的皇后肖像一一塗抹銷毀,一如他篡改焚毀對自己不利的史料檔案一般。

《塞宴四事圖》局部,前排簇擁的一名身着明黃色袍服的女子面部明顯有遭到塗改的痕跡,歷史學者王志偉在《誰識當年真面貌——藏於清宮紀實畫中的秘密》一文中指出,這名面部遭到塗改的后妃,正是遭到乾隆帝廢棄的輝發那拉氏皇后。

而皇后,只是在洗淨謊言鉛華的翊坤宮後殿中,安靜地等待着自己的死亡。

1766年8月19日,皇后輝發那拉氏在翊坤宮後殿去世。消息傳到皇帝耳中時,他正暢樂於木蘭秋獮。沒人知道他心中究竟作何感想。皇后的遺體被草草裝殮,與早年去世的另一位妃嬪純惠皇貴妃合葬一處。215年後,清東陵文物保護所決定打開她的陵寢。她質量低劣的棺槨早已散亂一地,陪葬的首飾,也在半個世紀前的那場盜墓浩劫中被洗劫一空。

但對一個主動放棄皇后榮華尊位的人來說,這一切或許不重要。考古人員在棺槨中找到了她的頭骨。沒有塗脂抹粉,沒有喜怒悲傷,只是一個沁潤了塵土的髑髏,安靜地看着世人。

右圖,1981年11月30日,清東陵文保所開啟純惠皇貴妃陵墓地宮,在棺槨中發現了被乾隆廢棄的皇后輝發那拉氏的頭骨。左圖《如懿傳》中皇后由周迅飾演。

*作為一個補充,乾隆帝的裕陵同樣遭到盜掘,盜墓賊為了搜刮屍骨上的珠寶,將骸骨拋散墓外溝渠之中。之後又被趕來撿漏的附近鄉民在溝渠中反覆淘洗,支離四散,無法拼合。這位在世時不可一世、掌控生死的帝王,終究想不到自己死後會被掘墓拋屍。

本文特別感謝豆瓣博主杜九幀先生在輝發那拉氏皇后的史料上提供的大力幫助。

本文原載於8月22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4-B05版。撰文:李夏恩;編輯:羅東;校對:劉越。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10月31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1版~B08版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07 15:09:32

太感謝你了,我們現在都已經和好了,謝謝!

頭像
2024-09-02 14:09:04

求助

頭像
2024-06-07 04:06:50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5-21 05:05:18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