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原版存爭議!前者浪漫,後者狂妄,你怎麼看?

情感導師 761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敦煌文獻被發現之後,人們從唐人的詩稿中發現了一首叫《惜罇空》的詩,雖然也有多個不同版本,但詩句都與《將進酒》大同小異,因此產生了《惜罇空》與《將進酒》哪一個是李白原作的討論。

《將進酒》是宋人嚴羽收錄於《李太白詩集》,原文如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惜罇空》與1900年發現與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其原文如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 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賢聖皆死盡 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比對可知,敦煌殘卷中的《惜罇空》與我們如今的讀到的《將進酒·君不見》是不盡相同的。對比兩個版本,我們逐一進行比較探討:一《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惜樽空》「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差別一、「高堂」—「床頭」高堂有兩個意思,一是房屋的正室廳堂,二是父母敬稱,此處顯然是正室廳堂的意思,而床頭明顯說明是在臥室。而在唐朝,鏡子通常是放置在床頭(關於「床」的解釋有「井欄」「胡床」「井台」等多種),而非高堂之上。另外,李白有不少關於「床」的詩句,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禪床今暫歇,枕月臥青松」,很明顯,李白經常將床和月兩種意象放在一起,而這首詩中後面也提到了月,這會不會是一種偶然呢?只是「高堂」的表述,在韻律上顯得更上揚,更響亮。差別之二,「青絲」—「青雲」其實兩個說法,都是黑髮的意思。差別在於,「青絲」是直接比喻黑髮,絲和頭髮的形態,是非常接近,這個比喻非常形象。雲則是取了比喻義,耳熟能詳的溫庭筠名篇曾有這樣一句——「鬢雲欲度香腮雪」,古人用雲來形容頭髮是常態。但是聯繫整句的話,「朝如青絲暮成雪」,一頭烏絲,變成白雪。「絲」和「雪」之間,完全是兩種形態,相互轉換的畫面感不強。而「朝如青雲暮成雪」,一頭烏雲,變成白雪。「雲」和「雪」,在形態上就非常接近,相互轉換,就更具有畫面感。就像兩個電影鏡頭,上一秒還是一頭烏雲,下一秒化作一頭白雪,時間的流轉,觸目驚心。唐人顧況有首《行路難》裡面就有一句:「君不見,少年頭上如雲發,少壯如雲老如雪」,應該就是模仿的李太白的這首將進酒的,所以我認為青雲比青絲更有可能是李白的原意。二《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惜樽空》「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吾徒有俊才」兩個說法,意思接近。有人覺得「我材必有用」這種說法,顯得太實用主義,有點俗氣,不符合詩仙飄逸、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而「吾徒有俊才」就顯得清新脫俗多了。但如果深入了解李白,就會知道,其實李白一直都是一個對功名非常嚮往,非常追求實用主義的人。在功名這件事上,他一直都是很追求「學成文武藝,賣給帝王家」的實用主義。實際在那個年代,這種實用主義是文人的主流思想,跟今天考個好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的主流思想一樣,根本跟俗沒關係。《將進酒》的寫作時間,普遍認為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也就是他在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後,到長安混了幾年,得罪了一票官場上的人,被朝廷踢出長安後。「天生吾徒有俊才」的語氣,像是一個清醒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低調的顯示自己的自信,對未來充滿期望。這更像年輕時李白的語氣。而寫《將進酒》時的李白,五十來歲,事業挫敗,又喝得神魂顛倒,脫口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更像是他的真實狀態。他一直沒有被用,所以老強調自己有用。就像只有喝醉的人,才會老強調自己沒醉。這種直抒胸臆,看似是高度自信,其實是懷才不遇的悲憤。個人認為,結合李白的性格和人生際遇,《將進酒》版本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相較《惜樽空》版本的「天生吾徒有俊才」,情感更加真實,也更加強烈。三《將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惜樽空》「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這是差異最大的部分,因為《惜罇空》裡沒有,這也是引起了兩首詩意差別巨大的部分。「將進酒,杯莫停」也就意味着酒還有,繼續喝,不要停下來,看似沒問題,實際上 與後面那一段有巨大的語意衝突,因為後面用曹植舉例,還想讓主人再買酒,可見是已經喝完了。「耳聽」兩字更是可笑,因為「請君為我傾」里的「傾」,我覺得應該是全部倒出來的意思(例如傾盆大雨),到這裡酒就喝完了,李白喝着最後的酒說(唱)了之後那兩句,意興正濃,卻沒有酒了, 於是希望主人再買酒。黃永武先生在《敦煌的唐詩》一書中提出:「丹丘生」的「生」在庚韻,「傾」在青韻,在唐朝時是押韻的,而「杯莫停」的「停」在青韻,宋初青韻獨用,與庚韻不押, 所以加「耳聽」與「停」相押。由此可看出改動在宋初,是後人所加。黃永武先生觀點,《惜樽空》版的「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是李白原版。而加上「將進酒,杯莫停」,「耳聽」與「停」,實際是後人為了押韻而加上的。四《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惜樽空》「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饌玉」— 「玉帛」「饌玉」指珍美如玉的食品,「玉帛」指王室玉器。"鐘鼓"指的是禮器,而」饌玉「指的是食物,這兩者實際上是不對等的,相比之下」玉帛「也是泛指禮器,鐘鼓玉帛連在一起,就有了象徵意義,指代身居高位。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論語陽貨篇》結合李白的性格,和他被朝廷冷落的經歷,李白用「玉帛」借指朝廷王室的概率更大,更符合他的表達。「不足貴」— 「豈足貴」「不足貴」陳述句,「豈足貴」是反問句。語法上,反問句感情色彩更強。按李白的強烈個性,用「豈足貴」概率更大。《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翻譯後,大意是:享用美食的豪門生活,也不算什麼稀罕。《惜樽空》「鐘鼓玉帛豈足貴」,翻譯後,大意是:享用美食的帝王權貴們的生活,算什麼東西!後者摻雜了對朝廷的蔑視,更貼切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情感和形象。「但願長醉不復醒」— 「但願長醉不用醒」「復」— 「用」兩版意思都是說,但願一直醉去,不再醒來。「復」和「用」兩個字微妙的差別在於,「不復醒」好像在陳述客觀事實,像在追求至極的浪漫。而「不用醒」好像在表達主觀上的沉淪,有點「喝醉了,就不用想起那些煩心事了」的消極色彩。這二者差別並不大,大家見仁見智吧,私以為「不用醒」的主觀意念更強一些,有豪邁之氣,而「不願醒」似有不得不醒的無奈在其中五《將進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惜樽空》「古來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聖賢皆寂寞」— 「賢聖皆死盡」這一處是兩個版本,最突出的差別。「寂寞」文雅,「死盡」粗放甚至狂妄。詩仙用文雅之語是常態,但用起粗放之語,就像是斯文的先生突然爆粗口一樣,嚇人一跳。但最主要爭議點在於:「聖賢」—「賢聖」一是指孔孟,也符合李白的價值觀。他一直以來,都很崇拜道家的人物,如莊子、趙蕤,而很瞧不上那些像孔孟一樣的儒生。二是指清酒與濁酒。李白《月下獨酌四首之二》曾提到,「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那麼,「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就應當翻譯成「自古以來的美酒都是寂寞無人理解的,唯有喝酒的人使它們的美名流傳」,也是講得通的。三是在《惜樽空》版本裡,「古來賢聖皆死盡」,這裡的「賢聖」區別於「賢聖」,就不再是指像孔孟這樣的聖賢之人里,而指的是指帝王。結合李白當時被朝廷踢出局的憤懣來看,喝高了之後,說幾句狠話泄憤,也在情理之中。總結李白至今被無限神化,人們很容易先入為主,覺得他的手筆,定是好到一字都不能改。其實即便是詩仙,也不是所有詩都寫得一流。即便是一流的詩,也不是每一句都無懈可擊,沒有修改的空間。遺憾的是,無論是今天通行版的《將進酒》,還是敦煌版的《惜樽空》,其實都不一定就是李白的原稿,甚至哪個更接近李白的原稿,也存在爭議。或者兩個版本都出自李白,他寫了一版,又改了一版,也不是沒有可能。百分百出自李白之手的《將進酒》,已經隨着時間模糊,難以復原,無從斷論。《將進酒》和《惜樽空》,其實各有優劣。或者說並不存在優劣,只在於讀的人更喜歡,更願意理解、接受哪個版本。《惜罇空》屬於壯年失意,四海漂泊的窮文人。《將進酒》屬於逍遙灑脫,放浪不羈的謫仙人。你喜歡哪個版本呢,歡迎留言評論

《將進酒》原版存爭議!前者浪漫,後者狂妄,你怎麼看?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6 19:08:11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頭像
2024-07-03 03:07:32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