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廣汽集團、海爾集團、360等8家公司兩會代表、委員最新建議來了!

情感導師 639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

汽車強國先「強芯」 建設關鍵零部件產業鏈迫在眉睫

「汽車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而關鍵零部件則是汽車之本,強國之本。關鍵零部件不強,則整車不強,汽車產業更不強。」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呼籲汽車產業要加強對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的建設。在他看來,中國要實現汽車強國,首先要先「強芯」,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解決芯片供需矛盾,圍繞汽車產業的核心零部件進行「補鏈強鏈」。

「聚焦兩會」廣汽集團、海爾集團、360等8家公司兩會代表、委員最新建議來了!

據曾慶洪透露,他將結合汽車行業焦點及民生熱點提交5項建議,

包括: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強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完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發展、建立自動駕駛汽車保險制度及救助基金體系,覆蓋了汽車從生產、使用到報廢的生命周期。

汽車強國要先「強芯」

「最近一段時間的芯片緊缺,主要是由於新冠疫情及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芯片等核心電子零部件企業開工不足。同時,2020年中國汽車發展速度超出國際預期,包括家電、手機在內的各個領域對芯片的需求均在增長。」曾慶洪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近期的芯片供需矛盾,是多重因素所致,目前全球芯片供應短缺,已嚴重影響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僅約70億元,占比小於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領域。與此同時,包括新能源三電系統、底盤電控、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關鍵零部件開發及主要芯片生產也被國外企業壟斷。

曾慶洪分析道,雖然汽車半導體及零部件市場前景廣闊,政府重視程度高,產業鏈自主可控意識強,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國內芯片投資不積極,存在「上熱下冷」現象;供應鏈投資保守,汽車芯片產能被擠占等等。

「關鍵零部件不強,則整車不強,汽車產業更不強。」曾慶洪表示,我國要實現汽車強國目標首先要先「強芯」,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解決芯片問題,加強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

因此,他建議要加大對汽車電子產業鏈的精準扶持,制定並落實汽車半導體及關鍵電子零部件的專項激勵措施。同時,要加快國內車規半導體標準體系建設及汽車關鍵電子零部件產業路線圖的實施;加強和完善汽車半導體行業的監管機制;加強基礎民生領域的反壟斷執法,引導平台企業等相關社會資本流轉投入芯片及關鍵汽車電子零部件等需要長期投入的國家戰略科技領域。

此外,建議國家層面加大國際合作,探索合資合作或者深度戰略合作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

曾慶洪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20年9月,廣汽資本通過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資了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隨後。廣汽研究院又與地平線達成了戰略合作。除了在汽車芯片上加強布局外,近年來,廣汽集團一直在致力於核心零部件的補鏈強鏈。

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

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可以說,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前景非常樂觀。」曾慶洪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雖然產業發展趨勢大好,但從現狀來看,仍存在一些客觀問題。包括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難、充電慢;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未互認;技術研發缺乏資源共享、缺乏標準統籌;對補貼仍然存在依賴性等等。在他看來,這些問題均給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因此,他建議為實現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劃目標,在基礎設施建設、法律法規、研發測試、技術推進、道路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做相應的協調和匹配。

曾慶洪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20年,中國汽車行業在疫情衝擊下強勢復甦,但車市的回暖,並不意味着「普惠式」紅利的到來。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大勢下,中國汽車品牌更需要緊跟市場需求,同時結合自身發展戰略提高自身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

建設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企業界的代表,五年來我一直關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今年兩會我提的建議內容之一就是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體系,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兩會他共帶來《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於加快建設膠、遼半島經濟帶的建議》、《關於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議》、《關於進一步拓寬國產醫療器械應用場景的建議》4份建議,以及1份議案,即《關於修改疫苗管理法的議案》。

建設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抓手。

近期,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實際和技術產業演進趨勢,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勢在必行。

周雲傑認為,從緊迫性看,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處於爆發期,但還沒有出現絕對引領的平台。中國的工業互聯網起步早、起點高,但要大規模應用、落地並產生引領效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抓住全球引領機遇的窗口期只有2-3年。

從重要性看,供應鏈安全關乎國家戰略,如何快速解決「卡脖子」技術、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體系是當務之急。工業互聯網有助於推動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發展,並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為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支撐。

從必要性看,雙循環的重要支點是激活市場需求,重點是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而中國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建設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為中小企業賦能勢在必行。

因此,周雲傑建議:建設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從中國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到數據安全,從新技術融合創新到工業體系升級,再到今年提出建設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體系。這已經是周雲傑連續第5年建言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

周雲傑的具體建議為,第一,建立國家工業互聯網平台開源聯盟,鼓勵開發者參與開源貢獻代碼和應用開源系統,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第二,推動平台、網絡、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的建設,實現各平台間數據互聯互通以及工業APP跨平台調用和訂閱;第三,推動行業、領域、解決方案等工業應用標準的建設,為企業提供個性化、集成化服務,發揮工業互聯網平台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第四,鼓勵已經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本土化複製,鼓勵平台在當地國建立服務機構,支持通過平台出口的軟硬件在當地國開展服務化延伸。

加快建設膠、遼半島經濟帶

周雲傑的第二個建議是站在國家經濟建設的角度,提出關於加快建設膠、遼半島經濟帶的建議。

他建議,將膠東半島的日照、濰坊、青島、煙臺、威海這五個城市加遼東半島七個城市形成國家級經濟帶,打造國家第五個區域協同發展增長極,通過工業互聯網加快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融合發展,構建中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區域生態,儘快立項推動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

周雲傑同時關注到物聯網時代人們生活工作愈加便利,但老年人卻面臨一道「數字鴻溝」的問題,對此,他提出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以老年人體驗的便利化為創新方向,加強老年人場景化生活體驗,減緩老年人對網絡參與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具體建議包括研究編制面向老年群體的智慧家庭場景的產品和服務標準、融合智慧家庭與適老化的多樣化需求等。

另外,周雲傑還關注到,儘管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正快速成長,但國產醫療器械仍面臨眾多問題,如創新醫療器械招標採購目錄缺失,醫院對於國產醫療器械仍存顧慮,進口醫療設備和國產醫療設備存在較大使用價格差異,對國產醫療器械的推廣應用帶來阻力等。

因此,周雲傑建議:進一步拓寬國產醫療器械應用場景。他建議,從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着手,提升醫療器械國產化的戰略高度;繼續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的研發和技術升級,掌握核心技術,加速相關專項規劃,擴大國產醫療器械應用推廣。

此外,周雲傑認為,我國尚未專門為疫苗制定關於其儲存、運輸的全國性技術標準,僅部分地區做了地方性的專項技術要求,這將不利於保障疫苗的質量以及疫苗接種的安全性,對此,他提出關於修改疫苗管理法的議案。

具體內容包括建議實行疫苗供給信息公開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疫苗接種預約系統;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疫苗存儲及運輸技術標準,藉助物聯網技術對當前疫苗存儲及運輸進行智能化升級;充分保障偏遠地區居民的免疫規劃疫苗接種。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

守護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網絡安全 「民間高手」亦可貢獻力量

「建議國家加大鼓勵和引導汽車企業,把網絡安全系統像『安全帶』一樣列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再次將網絡安全相關提案帶入公眾視野。周鴻禕着重強調了智能汽車、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的網絡安全問題,並提出應完善對行業特殊人才的認定與激勵政策。

網絡安全系統應作為智能汽車標配

汽車智能化漸行漸近,業內預計,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將占當年汽車銷量50%,智能汽車聯網化將成為新一代汽車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智能汽車的網絡安全隱患也引發關注。

「智能網聯汽車就像是一台四個輪子上的『大手機』,集成了大量的攝像頭、雷達、測速儀、導航儀等各類傳感器,由此導致過去智能終端存在的遠程控制、數據竊取、信息欺騙等安全問題已經陸續出現在智能汽車上,這些問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周鴻禕表示。

據周鴻禕介紹,360的安全專家已經在實驗環境下發現了多個品牌智能汽車的安全漏洞,利用這些漏洞可以對智能汽車實施轉向控制、關閉引擎、突然制動、開關車門等操控,嚴重威脅智能汽車安全駕駛。

此外,周鴻禕還強調,智能汽車供應商的安全問題也可能殃及池魚,智能汽車中的各類數據採集泄露風險巨大。

對此,周鴻禕建議國家加大鼓勵和引導汽車企業,將智能汽車的聯網安全防護體系納入車輛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中,並逐步形成強制性要求,「像汽車安全帶一樣,列為汽車安全的標配。」

他還建議推進智能汽車聯網安全測試成為新的、常規的「汽車碰撞測試」,甚至適時建立強制測試;加強智能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數據採集的監管,禁止採集用戶不知情數據,禁止過度採集超出滿足智能汽車功能的地理環境數據。

加快構建智慧城市安全基座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另一大落地場景,目前國內已經有大約500座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但是智慧城市可能並不像想象得那麼美好,由於街道照明、能源、水務、電網、交通甚至每個垃圾桶都聯網了,每個傳感器都可能有漏洞,都可能被攻擊,再加上專業級黑客組織登場,智慧城市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越來越大。」周鴻禕提醒。

然而,國內城市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十分缺乏、不成體系。周鴻禕指出,現有的網絡安全系統大多數是針對特定應用場景和特定用戶建設的,自建自用、功能單一,不具有公共服務屬性,難以實現城市級的網絡安全整體運營和協同聯防,更無法形成安全能力的持續積累。

因此,他建議在「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設等重大戰略規劃中,把城市級網絡安全基礎設施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必備內容,並保證其建設經費投入占比不低於建設總經費的20%;並且通過城市級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將城市各類用戶網絡與終端連接起來,由安全專家進行統一安全運營,統一指揮、協同聯動。

「民間高手」需要認定與激勵支持

網絡安全的維護需要人才支持。近年來,國家成立了眾多網絡安全學院,用來加快人才培養步伐,但人才缺口仍然巨大,特別是網絡安全頂尖人才依舊匱乏。

周鴻禕表示,有必要重視頂尖人才群體的社會價值。「這些頂尖人才就是俗稱的『黑客』,他們通常具有過人的網絡安全天賦和能力,在網絡安全對抗、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中能夠發揮特殊作用。但這些人往往由於學歷不高,難以通過正常職業發展途徑、成為主流價值觀所認同的專業人才。」

通過多年從業的觀察,周鴻禕發現,這些高手多數都在民間,不在傳統體制內服務,「但他們就像數字時代的俠客,同樣可以為網絡安全行業做出重要貢獻。」

去年底,人社部和公安部正式頒布了首個網絡安全行業職業技能國家標準——「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填補了職業空白。然而,在人才培養路徑和頂尖人才認定等方面仍存在空缺。

周鴻禕建議,採取特殊人才認定和激勵政策,提高社會對這個群體的理解和認可,也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更多吸引他們為網絡強國建設做貢獻,在重大國家網絡安全事件的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

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

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水平 發展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成果

在近期剛舉辦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在今年兩會上,楊國強將提交4份提案,分別涉及提升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推動建築業數字化轉型和發展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成果。

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水平

農業是楊國強今年兩會提案中重點關注的話題。他指出,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續工作重心將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要興旺。近年來我國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農村地區產業門類不全、規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強,再加上缺乏城鄉流通的橋樑,導致農產品「出村進城」困難,農村產業發展亟需加強引導和扶持。

「要幫助農村和農民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聯動企業等社會力量,幫助農民穩定生產、提高產業質量效益、打通城鄉流通渠道,讓農民、產業與市場緊密銜接,從而實現一頭助力鄉村產業經濟發展,另一頭助力城市居民打造品質生活。」

對此,楊國強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加強政府引導,推廣「公司+農戶」模式,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引進優質企業參與,為農民提供品種、技術、培訓、銷售等全方位服務,打造一批高質量的農產品種養殖基地。二是打通農產品進城產業鏈,搭建城鄉現代商業橋樑。完善農產品進城的冷鏈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從鄉村到城市的農產品配送體系,大大簡化中間環節,讓利農民和消費者。三是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建立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形成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楊國強的另一項《關於積極布局海外大農業 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的提案》中也聚焦農業。他認為,我國糧食需求總量大且呈剛性增長趨勢,但現階段國內土地資源有限,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廣闊的可耕土地,蘊藏着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中國農業企業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國外農業投資市場,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整體不夠高,且種植業、養殖業領域許多高端品種大量依賴國外進口,不利於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走出去」還涉及到出國人員的海外安全和成本問題,海外國家也普遍不希望有大量外來人員入境。在這種情況下,加快布局「無人化農場」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自動駕駛農機設備等新技術,推進種源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將成為占據全球農業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對此,楊國強提議,應當支持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並試點打造大規模的無人化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此外,還應加快推進種業研發應用,打造我國「農業芯片」,組織相關研究機構、高校、龍頭企業等開展聯合研發攻關,逐步突破國外種業資源的壟斷,讓我國擁有屬於自己的「農業芯片」。

發展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成果

「職業教育」也是今年楊國強兩會提案中的重點話題。他認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面臨嚴重短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解決產業發展需求與人才供給脫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三農」人才,夯實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學讀本科的觀念,特別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還存在寧願讓孩子打工也不願讀職校的現象。另外,我國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適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

近年來,碧桂園一直在探索職業教育發展,在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教扶貧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對此,楊國強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國家應立法讓年輕人滿二十周歲才能出來工作。「如果年輕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到了20周歲再出來工作,那我們國家的國民素質將是世界一流的。這就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廣大年輕人提供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在脫貧鞏固期,國家為相對貧困的學生就讀職業學校提供無息助學貸款,讓他們能無壓力地學習成才,找到穩定工作,等到有能力的時候再償還,也能鞏固脫貧成果。」

第二,營造全社會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視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應當持續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生動的案例講好職教扶貧故事,逐步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讓大家認識到職業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同時,表彰在職業教育發展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加強對技能型人才的就業服務、職業認定和榮譽評選等,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獲得社會尊重,在全社會形成重視職業教育的氛圍。

第三,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相銜接,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議持續對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予以資金、資源等方面的適度傾斜,根據欠發達地區的產業幫扶成果,針對性設置職業教育專業,整合周邊優勢力量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職業院校,成為欠發達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基地。

第四,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支持及鼓勵行業領先企業創辦職業學校,並加快落實關於企業辦學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辦學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明確企業和學校在產教融合課程設計、教學組織、教育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合作規則,充分發揮企業更加了解各類職業崗位人才要求和標準的優勢,推動勞動力市場實現供需平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總經理馬永生:

加快氫能產業發展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馬永生準備了2份提案,主要涉及氫能產業發展、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話題。

馬永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加快氫能產業發展,在頂層設計、核心技術攻關、標準體系制定和產業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針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話題,他認為,應多措並舉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

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據介紹,氫能具有來源多樣、終端零排、用途廣泛等優勢。國際氫能理事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滿足全球18%的終端用能需求,減少CO2排放60億噸。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5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減排7億噸CO2。

2020年以來,國家先後印發《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各地積極出台配套規劃和政策,推動氫能研發、製備、儲運和應用鏈條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7352輛,建成加氫站128座,投入運營101座,僅次於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在馬永生看來,目前,我國在副產氫純化等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供氫規模和燃料電池汽車總量仍然很小。我國氫能產業長遠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

具體來看,一是缺乏國家層面總體統籌和頂層設計,已出現產業雷同、低水平重複建設的苗頭。二是在液態儲氫等核心技術、高端材料、裝備製造方面存在「卡脖子」風險。三是氫能管理體系尚未建立,行業標準、技術路線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四是當前「綠氫」(風光水核電等非化石能源制氫)成本高,經濟性利用較為困難。

對此,馬永生建議:一是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堅持綠氫原則,重點圍繞氫能交通、綠氫化工產業,超前加大高純氫製備、加氫站、氫氣儲運設施、氫燃料電池等基礎設施布局。

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氫能全產業鏈產學研聯合攻關,探索並推動氫能從製取、儲運到應用全產業鏈技術提升和突破,儘快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加強標準體系制定。氫能全產業鏈管理涉及國家11個部委,需統籌推動,建立完整、先進的全產業鏈氫能規範標準。

四是加強產業政策扶持。明確財政、稅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標準和支持時限,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

據介紹,當前,我國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超過四成企業開展了技術創新活動。其中,2020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明顯增長,研發投入強度提高,有力支撐了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北斗組網、頁岩油氣勘探開發等系列科技創新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過,馬永生指出,需要高度重視的是,我國目前仍存在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還不夠突出、企業研發投入不及發達國家、企業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不及高校院所、在國家科技創新平台設置和項目立項上企業參與度相對較低且話語權較小、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等問題。

鑑於此,為了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馬永生建議:一是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針對行業特點,提出指導性研發投入強度意見;持續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並加大落實力度;以允許一次性計提折舊、配套支持資金、稅收優惠等方式,支持工業試驗裝置建設;依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平台,鼓勵企業研究院所牽頭承擔基礎研究項目,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

二是支持企業牽頭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針對涉及產業應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牽頭提出指南建議,以企業為項目決策和組織主體,打造若干行業創新領軍企業;鼓勵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吸納更多企業參與,提高大科學實驗裝置與產業需求的結合度;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創新聯合體、實體型創新聯盟等國家級創新平台,加快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鼓勵企業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三是完善科技人才引進、評價和激勵政策。拓寬企業高端人才引進渠道,支持企業自建高端人才引進平台,在薪酬、落戶、子女就學就業等方面給予政策便利和傾斜;研究制定容錯規定,讓科技管理幹部、科技人員大膽搞創新;建立以市場為主要導向、質量為主要標準、符合創新規律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基礎研究以同行評價為主,應用型成果主要採用市場評定方式並適當延長報獎成果的應用年限;加大對國有企業科研機構薪酬總額傾斜力度,對國有企業研究院放寬工資總額限制,實施市場化薪酬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李寅:

優化資本市場制度安排 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供暖企業IPO

「能源在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方向轉型至關重要,我國在能源轉型、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促進清潔低碳等方面已經取得較大進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已經成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駕馬車,實現『30·60'碳目標的實現是離不開生物質能。」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300040)董事長李寅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有鑑於此,我今年向全國兩會提交的6條建議,主要是以生物質發電行業的發展為核心展開的。」

建議政策護航生物質能行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近90%,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已經成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駕馬車」,成為能源向低碳轉型的十分重要手段。質能不僅能實現碳中和,還可以實現負碳排放(BECCS),「30·60」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生物質能。

我國發展生物質能解決了我國城鄉各類有機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問題,還實現了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生物質能的環境、民生、零碳等社會價值更大於其能源價值。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自然循環、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李寅看來,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30·60」碳目標的制定,為我國生物質能產業本應迎來的第二個發展「窗口期」,給深陷困局的生物質能產業帶來了希望。「但是,當前我國生物質能產業還沒有達到預期規模,產業還不夠成熟,仍需的政策繼續支持,談退坡還為時過早。相對於蓬勃發展的風電、光伏產業,生物質能產業投資熱情日漸衰退,這與技術、原料收集等問題關係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支持的穩定性和力度不夠。」李寅說,2020年以來,出台的有關非水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質能有關的政策,引起了本行業及其上下游、金融機構的高度關注。

「作為行業的從業者,為了生物質能行業能夠健康發展,我將會在提交的建議當中就相關政策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李寅說,「我懇請全面恢復農林生物發電補貼的優先支付、保持農林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的長期穩定、保持上網電量全額收購、緩收未收到補貼電價部分的所得稅。同時,建議儘快恢復農林生物質發電補貼發放優先級、企業所得稅按實際補貼到賬金額結算繳納、已投運項目儘快列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目錄等。」

發展生物質能事關環境、能源和糧食安全

「發展生物質能事關我國環境安全、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李寅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說,隨着當前這個「小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未來「巨人」將有力促進縣域、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形成縣域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新業態,將大力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和碳中和目標儘早實現。

據李寅介紹,從「十三五」治理霧霾、防治大氣污染經驗來看,最難的環節是散煤替代。中國每年7.5億噸散煤消費量中,約2億多噸集中在縣域和農村地區。從現有各類替代散煤(生活和冬季取暖)手段的經濟性來看,生物質能供暖成本是最接近燃煤的,在生物質富集地區,生物質能取暖成本甚至低於用煤成本。供熱是關係民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問題。縣域、農村供暖一直是難題,縣域、農村地區採用生物質能供暖可就地取材,利用秸稈、畜禽糞污和有機生活垃圾,以產業化項目為依託,通過生物質熱電聯產、厭氧發酵生產沼氣及生物天然氣,可以很好地解決解決縣域、農村清潔供暖難題。

李寅建議有關部門制定專項財政支持政策。支持生物質發電企業進行熱電聯產改造,對改造企業給予投資支持,將供熱管網建設納入中央預算投資。

保障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的發電量補貼資金及時到位。給予生物質熱電聯產以及成型燃料生產和供熱等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將原料收集加工機械納入國家農機具補貼範圍。

建議對生物質供熱項目建設用地,按照社會公益事業劃撥使用。通過取消公用事業附加費、免稅等方式,降低清潔供暖成本。出台差別化獎補政策,對積極滿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改造任務重、改造成效明顯、嚴格遵守環保標準等的地區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建議積極探索融資模式。將生物質供熱等清潔供暖項目列為政策性低息貸款的重點支持項目,對於為實施生物質供熱項目貸款的企業,適當延長相應項目貸款年限,下調貸款利息。支持生物質供熱項目通過綠色債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清潔取暖項目的技術研發。

李寅還特別提出建議優化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供暖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鼓勵已上市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支持已上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併購重組實現整體上市。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及由證券交易所備案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多種債務融資工具,擴大融資規模。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電池回收「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 建議支持電池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進一步支持動力鋰電池再生利用,促進循環經濟;進一步支持鉛蓄電池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綜合高效利用;完善鉛蓄電池消費稅徵收或減免政策。」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他提交了4項議案和22項建議,內容涉及循環經濟、制定《個人破產法》和《社會信用法》、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推進長三角產業合作區建設、加強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等。

鋰電池回收「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

作為天能動力(0819.HK)和天能股份(688819.SH)兩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從事電池行業多年的張天任,此次全國兩會中提交的多項建議涉及循環經濟。

在張天任看來,新能源動力鋰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為5-8年,有效壽命為4-6年,目前第一批投入市場的動力鋰電池已經進入了退役期。

張天任援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將超20萬噸(約25GWh),未來幾年,這一數字還會呈現指數級增長,預計到2025年累計退役量約為78萬噸(約116GWh)。

而加強對廢舊動力電池的綜合利用、再生利用,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利於保障資源安全。國家也非常重視動力鋰電池的再生利用,工信部此前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即業界俗稱的「白名單」,截止目前,共有兩個批次27家企業進入了「白名單」。

但張天任調研發現,進入回收處置「白名單」的規範企業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收不到舊電池,工信部網站顯示,截至2021年1月25日,全國共有13145家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但實際上,很多退役的廢舊動力電池,並未完全進入規範回收網點,而是流向了非正規渠道,甚至是個人手中,「正規回收企業收不到電池」。

第二是拿不到進項票。由於廢舊電池掌握在個人手中,回收企業在收購時,無法取得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在出售給再生企業時,無法進行增值稅抵扣,致使回收企業稅負過重。不規範的回收企業通過「無票交易」的方式,將電池出售給了小作坊、小煉廠,哄抬廢電池價格,這又進一步削弱了正規企業的競爭力,出現了「正規軍」干不過「游擊隊」的局面。

第三則是賺不回成本錢。廢舊動力電池中,三元鋰電池的殘值相對較高,而磷酸鐵鋰電池的再生利用價值低。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退役磷酸鐵鋰電池,再生企業處置這類電池後,所得到的產品銷售價格有時會低於處理費用,甚至連成本價都收不回來。

為此,張天任建議,嚴格回收再生企業的准入門檻,支持「白名單」企業做大做強;針對規範回收企業缺少進項票的問題,建議給予稅收抵扣,具體的稅收抵扣辦法為,在終端產品銷售上給予8%的增值稅抵扣,緩解合規企業因採購無票電池帶來的處理成本壓力;建議向合規的磷酸鐵鋰再生利用企業提供政策補貼,針對磷酸鐵鋰電池處理「成本倒掛」的問題,可按1500元/噸至2000元/噸的標準給予回收處置補貼或稅收優惠,以提高處置企業處理磷酸鐵鋰電池的積極性。

支持鉛蓄電池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對於鉛蓄電池而言,鉛蓄電池中70%的成分是鉛,具有極高的回收再利用價值,我國的回收再利用率已達到90%以上。但是,鋰動力電池領域在回收和再生利用環節出現的問題,在鉛蓄電池領域同樣存在。

張天任表示,鉛蓄電池領域有着回收環節票貨分離、再生環節成本倒掛、稅收優惠標準不一等問題。

比如說,回收企業主要從電池售賣維修網點或個人手中收集廢舊電池,業務過程中不可能獲得增值稅發票,但是,在和再生企業進行交易時,需要按一般納稅人標準繳納13%的增值稅,由於缺少進項票進行抵扣,造成負擔過重。有些回收企業「化整為零」,變成多個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稅率繳納增值稅;有些回收企業變為個體經營,按0.5%-1.5%扣繳個人所得稅;還有些回收企業以「無票銷售」的方式,將電池出售給非正規企業或地下冶煉廠,不僅偷逃稅收,更是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使得正規企業「吃不飽」,產能閒置,地下煉廠屢禁不止,浪費能源資源,破壞生態環境。

對此,張天任建議,回收環節統一繳稅標準。考慮到回收環節的經營主體無法獲得進項票的實際情況,建議回收企業的增值稅繳稅標準,按小規模納稅人3%的標準進行徵收;對個體經營者銷售再生資源予以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的核定徵收率統一為0.5%,以體現稅收政策的公平性。同時,他建議再生環節提高稅返比例,並加強監管維護公平秩序。

張天任在另一項建議中指出,鉛蓄電池企業利潤率較低,主營業務利潤率多年來一直在2%-4%低位區間。建議完善消費稅徵收政策,順應減稅降負的大勢,充分利用消費稅稅收法定時間窗口,不再將鉛蓄電池列入徵收範圍,或優化調整現行的消費稅徵收政策,可將稅率降低1到2個百分點,也可對符合條件的高性能密封免維護動力鉛酸蓄電池與傳統鉛蓄電池區別徵收;建議設立消費稅減免政策,實施鉛蓄電池消費稅差異化徵收,對投資社會化回收的生產企業實行減免政策;建議調整消費稅分成比例,將消費稅由中央稅調整為中央地方共享稅,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徵收管理的積極性,更好地落實生產者責任制度延伸。

全國人大代表、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

建議減輕產業稅負 提升中國葡萄酒文化自信

「在行業努力達成『十四五』目標的過程中,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稅收上給予公平的待遇,希望能借鑑葡萄酒發達國家的做法,在消費稅的減免上出台相關政策,或者將葡萄酒行業稅收政策按照農產品的標準執行。當然,在多方面的發力過程中,企業應當承擔主體責任。」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張裕公司董事長周洪江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張裕一直致力於聚合政府、協會、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產業。今年兩會上,董事長周洪江的建議也將繼續聚焦減輕葡萄酒產業稅收負擔,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呼籲減稅振興葡萄酒產業

近年呼籲為葡萄酒產業減負的聲音不斷。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周洪江也曾提出減免葡萄酒產品消費稅的建議。受疫情影響,2020年國產葡萄酒產業進一步萎縮,業界對取消該稅種的需求更加強烈。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納入統計局範疇的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130家,其中虧損企業40家,百萬以上利潤的葡萄酒企業僅餘張裕公司一家,整個葡萄酒行業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

行業持續低迷的原因不一而足。周洪江認為,疫情下聚餐場景大幅度減少,而國產葡萄酒距離進入家庭日常消費還有些距離,另外前幾年進口葡萄酒的衝擊,特別是進口葡萄酒良莠不齊的現象,給國內葡萄酒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干擾。

此外,國內葡萄酒產業的稅收負擔影響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力。相較之下,進口葡萄酒由於關稅的降低甚至歸零,更具價格優勢,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也逐年提升,現已由2015年的32%上升至2020年的60%左右。

據周洪江介紹,歐盟將葡萄酒列為農產品,享受農產品補貼及稅收政策,而中國將葡萄酒按照工業品管理,因此在葡萄種植環節沒有補貼及扶持,並依據工業品標準徵收13%的增值稅,再加上10%的消費稅,企業綜合稅負較高。

「葡萄酒產業的前端是葡萄的種植,而葡萄的種植不需要良田,往往肥沃的土地種植的葡萄不適合釀酒,更需要丘陵這樣的貧瘠土地。最近幾年,我國西部寧夏、新疆等地區的葡萄種植就為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葡萄酒產業做好了,會拉動當地農民致富,甚至帶動機械、包裝等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談及為何提出減負建議,周洪江還補充道。

練好內功危中求機

「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我們對每個業務板塊都明確了目標,會繼續走在前列。其中,在中低端產品上,我們會繼續研究推出適合中國人口感的適口性強的產品,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葡萄酒,如不再與酸、澀聯繫起來;對於中高端產品,如張裕解百納和酒莊酒,將按照國際標準提高品質競爭力;在高端白蘭地上,未來會繼續發揮我們的競爭優勢;另外對於國外收購的酒莊,也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品牌引領。」周洪江表示。

根據中國酒業「十四五」規劃 ,預計2025年,葡萄酒行業產量達到70萬千升,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實現利潤40億元。

就張裕在「十四五」期間如何發揮好引領作用,周洪江認為,首先企業要練好內功,在產品品質上要有匠心精神,其次是關注消費者對葡萄酒產業的了解程度,提升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接受度。由於行業不太景氣,國內葡萄酒企發聲較少,應該加強對葡萄酒的宣傳投入力度。

「十四五」規劃還明確提出,要建立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讓葡萄酒成為消費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周洪江認為,消費者應該對中國葡萄酒產品充滿信心。以張裕為例,僅在2020年,張裕旗下產品在各類國際權威大賽中斬獲的金獎數量就達30餘項。

在加強葡萄酒教育方面,張裕正在推動「中國葡萄酒國家館」的建設,以進一步宣傳中國葡萄酒的發展史,普及中國葡萄酒消費文化。公司還逐步完善提升「工業+旅遊」項目,並且聯動國內各地的酒莊、博物館資源,通過沉浸式的葡萄酒文化、消費體驗,為中國葡萄酒培育更多的用戶及超級粉絲。另外,張裕先鋒學院作為中國酒業協會的核心授權機構,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培訓課程等等。

疫情雖然加劇了葡萄酒產業的低迷,但危中有機。Wine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2020年大多數葡萄酒生產國都轉向購買國產葡萄酒,中國市場表現最為明顯。在其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54%的中國受訪者表示,目前購買中國葡萄酒數量高於疫情爆發前的水平。而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人購物車裡裝着的,八成都是國貨。上述調研結果也反映出,疫情正在改變國人的消費理念,國貨崛起已成為新趨勢,而文化自信帶來的消費自信,對國產葡萄酒來說無疑也是積極的信號。

周洪江也呼籲,「行業企業要『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在練好內功的同時,大家也要積極發聲,普及中國葡萄酒文化,培育消費者,讓消費者更多地了解行業種植、釀造技術、品鑑知識等。從國際發展的態勢來看,高度酒向低度酒轉化,蒸餾酒向發酵酒轉化是大趨勢,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崛起、國內循環為主的宏觀環境等,都為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我們全行業應該達成共識,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16 04:03:02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4-01-03 15:01:21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