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別讓你的教育方式,「毀掉」你的孩子

情感導師 665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小豬媽

《非暴力溝通》一書,是總銷量超200萬冊的經典溝通力作,備受各大平台推薦,這種方法被聯合國譽為全球非暴力解決衝突的最佳實踐之一。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的教育方式,「毀掉」你的孩子

作者盧森堡博士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有突出成就,在2006年獲得和平之橋獎。

他發現的這種溝通方式,幾乎能解決各種溝通問題:大到國際間的衝突,小到家庭、個人,都能從非暴力溝通中獲益。

將非暴力溝通運用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很好的解決親子衝突,緩解親子矛盾,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作為父母,你是否對孩子說過這些話:

「你怎麼這麼蠢啊?說了多少次了還是做錯!」

「你看看隔壁家的XXX,比你優秀多了。」

「你怎麼這麼懶!」

這些話就如一把尖刀,刺向孩子的心。

或許父母認為自己沒有說錯,但是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整天被老闆指着罵,會有什麼感受?

因此,千萬別用習以為常的溝通方式,「毀掉」你的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01你的暴力「傾向」,正在降低你的幸福感

有時,父母會認為,我們既沒有打孩子,也沒有傷害孩子的身體,怎麼就「暴力」了呢?

在這裡,暴力並非指用武力傷害孩子,而是指暴力的溝通方式。

如果我們曾對孩子冷言冷語、隨意批評、指責、打壓、主觀判斷、不回應、貼標籤等,這都是「暴力」溝通的行為。

暴力溝通給人帶來的創傷比身體承受的傷害更讓人難受。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那麼,家長對孩子常見的「暴力」行為有哪些

1.傾向性評判

在生活中,我們習慣了這樣思考:對人和事都要加上自己的評論。

如果一件事不是按我們想要的方式發展,那麼就是這事不對。如果一個人的做法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麼他就是有問題。

父母們也喜歡對孩子的行為貼上各種標籤。

看到孩子放學回來就跟朋友跑出去玩,父母會說,「你一回來就想着玩,真是太懶了。」

孩子考試考砸了,父母會說「一定是你平時不夠認真,沒有好好複習。」

孩子考好了,父母又會說「按你的水平,怎麼可能考這麼好?是不是作弊了?」

這樣的父母渾身都是負能量,孩子整天籠罩在烏雲下,怎能茁壯成長?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2.進行比較

「你看隔壁小強,考試又得100分了,你呢?才95分!怎麼就比不上人家?」

「你看表哥小武,每頓吃2大碗飯,長得多壯實,你呢?瘦不拉幾的。」

「你看人家小李,小小年紀就會幫媽媽洗衣做飯了,你呢?整天就知道玩玩玩」

……

這些話的背後,父母看到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優點,而自己的孩子缺點一大籮。

如果父母總是放大鏡看孩子的缺點,用顯微鏡看孩子的優點,不僅孩子不會開心,父母過得也很難受。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3.迴避責任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人們通常會把責任歸於外部,以期規避自己的責任。

由於孩子與成人相比,有着天然劣勢,成人就習慣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

如:家裡某東西打翻了,家長一定會認為是孩子的錯。

某東西不見了,一定是孩子拿的。

某一天,家長在工作中不順心,回家看孩子更不順眼,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就破口大罵,如果問他為什麼要罵孩子?他一定會說,是孩子自己做錯事了,我當然要罵!

其實,是家長把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根本與孩子無關。

如果,孩子都做父母的「出氣筒」、做父母逃避責任的「背鍋俠」,孩子從父母中學到的也是推卸責任。

因此,父母的處事方式,一定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02 家長的處事態度,會成為孩子對待世界的態度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參加了研討班的女士終於認識到自己以前是一個「情感奴隸」: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對別人的要求不敢拒絕,如果別人不開心,自己就會感到很不安。

她對別人的態度也影響着她的女兒,女兒是個「有禮貌的小女孩」,對別人的要求,總是百依百順。她習慣於委屈自己來迎合他人。她害怕讓任何人失望。

當母親認識到真誠待人比委曲求全更為可貴,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後,女兒慢慢也發生了變化,能開始大膽地說出心裡話,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的需要。

非暴力溝通提倡我們既要考慮個人需求,又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也不能一味地損己利人,通過溝通和正確地表達達到雙贏才是我們所希望的。

因此,父母如何待人接物,孩子也會複製黏貼父母的行為。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03 以愛為前提,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任何時候都不要用愛作為條件威脅孩子。

例如「如果你不吃飯,我就不愛你了。」「你不聽話,就不要喊我媽媽」「你不做作業,你就不配做我的孩子。」

一旦愛是有條件的,孩子就會產生極大的恐懼,缺乏安全感,時刻擔心自己的行為會遭到父母的拋棄。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是愛他的,愛並不意味着縱容,在愛的基礎上,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那麼,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既感受到愛,又願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呢?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以非暴力溝通的原則,父母們可以做好以下3點:

1.說事實,不評論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深以為然。父母要把看到的事實說出來,不帶主觀評論。

例如,父母在看到孩子放學回家看電視這個事情時。

錯誤的說法是:「你總是一回來就看電視,能不能先把作業完成了再玩?」這句話的「總是」就是一個評論。

這樣很容易會引起孩子的反駁:「我明明昨天放學回來就是先完成作業再看電視的。」

正確的說法是:「孩子,媽媽看到你這個星期有3天是一回來就開始看電視的。」

父母說出來觀察的結果,沒有帶主觀評論,孩子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2.感受,不命令

父母看到了孩子的表現後,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不帶命令的口吻。

例如,當父母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時。

錯誤的說法是:「你怎麼老是把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家裡亂七八糟的,一點都不愛乾淨,現在立刻收拾乾淨!」

孩子正玩得開心,被父母這一聲吼,才發現自己的玩具真的滿屋子都是。孩子被父母一頓指責,心裡肯定是不開心的,這時孩子很有可能會拒絕父母的命令。

正確的說法是:「寶貝,你看一下你身邊的玩具,他們滿屋子都是哦,我不太喜歡這麼亂糟糟的環境,現在,我們把其他玩具收拾好了,你再繼續玩你喜歡的玩具好嗎?」

這時孩子沒有從媽媽的話里聽出指責、命令的意思,孩子一般就會跟着媽媽乖乖收拾玩具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3.用心聽,重需求

用心聽意味着父母要感受孩子的內在想法,傾聽孩子的言外之意,發現孩子背後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孩子不願意把水果分享給爺爺奶奶時。

錯誤的說法是:「你怎麼那麼自私,只顧自己吃,快分一點給爺爺奶奶。」

如果孩子是有其他原因,並不是不願意分享,那麼他們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感到很委屈。

正確的說法是:「寶貝,你為什麼不願意把水果分享給爺爺奶奶吃啊?」

孩子這時可能會說:「媽媽,上次爺爺奶奶吃了這個芒果會過敏的,我擔心他們,所以我就沒分給他們吃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04結語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對我的衝擊極大,讓我感受頗深。

我很慚愧,自己在有意無意中對孩子施加了那麼多「暴力」。

這本書既提供了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也讓父母反思自己的行為,對家庭教育、親子溝通極有幫助。

這不僅僅是一本溝通的指南書,更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愛自己,愛生活的書。

只有接納自己,感恩生活,世界才能更和諧美好。

作者| 小豬媽,分享育兒故事、探討育兒方法、育兒路上共成長。

圖片|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2-22 18:12:57

現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很多,需要這樣的情感諮詢師,很專業

頭像
2023-10-24 22:10:21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