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周揚青分手,時間管理解釋兩性關係,醜人不配擁有愛情?

情感導師 587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地中海螃蟹

男人們真的都該好好學習一下男德了,越來越多的髒男人被扯下羞恥布遊行示眾。為了重塑社會風氣,藉此機會,給大家用科學的角度來聊一下真愛。

全文13235字,謹慎閱讀。

我們從一段老少戀的故事說起。1966年7月26日,時年27歲的胡友松與75歲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結婚。3年後,李宗仁病逝。

羅志祥周揚青分手,時間管理解釋兩性關係,醜人不配擁有愛情?

第一次踏入李公館的那天,胡友松說:我不管錢,所有存摺、鑰匙都不管,也不繼承財產,我只照顧李先生的起居。

李宗仁去世後,胡遵守了自己的諾言,僅憑自己微薄的工資維持自己貧瘠的生活。在隨後的歲月里,她終身未嫁,並於1995年出家為尼,直至去世。

李宗仁的長子李幼齡對這位後媽的評價是:我感謝她,她是李家的人。

在李宗仁剛回國那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李為此悵然若失。出於對他晚年生活的關心,周總理為他物色了60多位女子,而當這些女子的資料和照片放到李宗仁眼前時,均被他一一婉拒,直到年輕貌美的胡友松出現。

年齡、身份、外貌等各方面的差異讓這段老少戀並不被世人看好,但愛情的發展卻偏離了世俗原先認定軌跡:它並沒有像世人認為的那樣迅速走向終結,相反,隨着李宗仁的去世,這份愛情獲得了永恆的保質期。

用「老少戀」來概括這段戀情,好像不是很尊重這對名人夫婦,根據李宗仁的條件,我們可以把這段戀情粗暴地歸為「大叔控」。據說,有70%的女性都是大叔控。今天,我們從流行的『大叔控』入手,從看似無跡可尋的愛情里抽絲剝繭,尋得一絲背後的邏輯,來談一下究竟是什麼影響着我們在愛情中的選擇。

本質:選社會關係經營能力強的人

為了驗證大叔在生活中是否真的流行,我問了身邊的女性朋友,倘若非要在在上面兩個金城武里選一個,選誰。她選了『大叔』版金城武,原因是很喜歡他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喜歡你》。

為了排除干擾因素,我又找了另一位女性朋友。

答案是:如果結婚,她會選大叔版金城武,如果談戀愛的話,應該會選年輕時的金城武。

但沒隔幾分鐘,她又突然和我說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和年輕的金城武談戀愛,理由是怕不安全。

於是我又換了另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對比照給她選。

而這次,她表示對兩邊都沒感覺,但一定要選的話,選右邊那個:左邊的看上去太小了(年齡),而且,自己也hold不住。

相較於大叔,小鮮肉難免會讓人產生hold不住的感覺,而大叔則相對更能讓人產生一種「這人有安全感」的直觀感受。

那麼同小鮮肉相比,大叔更具安全感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愛情里,是什麼決定了安全感。

1938年,哈佛大學開展了史上對成人發展研究最長的一次研究項目。在這個長達75年的研究過程里,他們跟蹤記錄了724位男性,從少年到老年,年復一年地詢問和記載他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狀況等。

2015年11月,第四任負責此項目的主管、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良好的社會關係才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愛情的本質是兩性之間良好的親密關係,親密關係也是社會關係的一種,結合哈佛的研究結論『良好的社會關係才是人生幸福的關鍵』,真愛是對良好親密關係的追求進而獲得人生的幸福。

安全感的定義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在愛情中,安全感指的就是能滿足靠愛情獲得人生幸福的心理,這中間的紐帶,其實是親密關係。用公式表達就是:安全感——良好的親密關係——人生幸福。

那麼,在自身社會關係處理能力不變的前提下,在愛情中,能滿足安全感的選擇就成了:選一位看上去對社會關係經營能力更強的人,更能滿足我們的安全感,因為更容易同他(她)建立良好穩定的親密關係,進而更穩妥地獲得人生幸福。

那麼什麼樣的人看起來擁有更強的社會關係經營能力?

理想:

選同時滿足好看、社會資源豐富、成熟(年齡大)三項指標的

從最理想的角度出發,在愛情里,安全感的強弱取決於對方對社會關係經營能力的強弱。而大叔更容易讓人產生安全感正是因為大叔對社會關係的處理能力更強。

這並不是出於感性的直觀感受,而是基於理性判斷後得出的結論。一般來說,大叔指的是那種長相不錯,身材標準,衣着有品位,社會地位高且具有較高經濟能力的30~35歲的男性。

與傳統意義上面臨擇偶選擇的25~30歲的年輕男子相比,大叔主要具備這三個優勢:好看、社會資源豐富、年齡大(閱歷廣)。

然後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三點同社會關係處理能力的關係。

首先是好看。北大經濟學院曾對中國家庭進行過一次追蹤調查,他們基於2014年和2016年的數據,分析了相貌對於個人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的影響。

個人認知能力普遍意義上指的是能通過教育獲得的個人能力,比如語言能力、計算能力、記憶力等;非認知能力則是相對於認知能力而言的另一種更難量化衡量的能力,通常衡量指標有:情緒穩定性、開放性、盡責性等。

最後,北大的研究結果表明:相貌出眾的人在個人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上,都比普通長相的人更高。

而這些人也因此,在成年後獲得更高收入的概率比普通長相的人高。

他們可能更容易獲得老師的關注, 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交活動、談判, 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 從而使得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都更高, 進而在勞動力市場中也表現更好, 更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及更高的工資。(相貌對個人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的影響——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的研究)

出眾的外貌大大增加了獲得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而無數次外在的正面激勵(比如經常被人夸長得好)則會帶來更大的自信。

擁有更多社交機會的外貌出眾者,在社會關係的處理上也得到了更多的錘鍊機會,因而,跟長相普通的人相比,長得更好看的對社會關係的經營能力更強,丑的人不配擁有愛情是有道理的。

接着是社會資源。倘若不具備較強的社會關係處理能力,那麼獲取社會資源的難度無疑會更大。反過來說也一樣:社會資源更豐富的,對社會關係的經營能力更強。

最後是閱歷。經歷更豐富的大叔往往會比愣頭青的小鮮肉更善於經營社會關係。換句話就是: 年齡越大的,對社會關係的經營能力更強(大概率,非絕對)。你爺爺會讓你覺得慈祥或者安全,而你早戀的對象只會讓你大喊大豬蹄子,很大部分也是因為二者對社會關係的經營能力不一樣。

和普通人相比,大叔大概率上的確會更善於經營社會關係,那麼他們看起來更有安全感也就說得通了。

到這,其實已經可以解釋一部分胡友松為何選李宗仁了:他同時滿足了上述兩點標準,除了和年輕人比起來沒那麼好看外,做為歷史偉人,他的資源超豐富,另外,他的年齡也超大……

不過細心的人也會發現,上述三點優勢對社會關係的影響好像對女性也一樣適用,比如林志玲和新垣結衣,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標準:好看、資源豐富、另外,她們也比25~3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年齡更大,那麼在男性擇偶標準里,他們應該也是比不知名的校花更具競爭力的。

在最理想的環境下,女的選大叔,男的選知性熟女其實並沒有錯。但事實情況卻並不是這樣。

2009年,華東師範大學在對該校大學生的追蹤調研後表明:

女生的戀愛對象資源顯著大於同校的男生,男生的戀愛對象外貌顯著大於同校的女生,驗證了進化心理學「男人要找年輕漂亮的,女人要找資源豐富的」觀點。(《大學生愛情體驗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高燕.2009)

為何進化心理學要說男人要找年輕漂亮的,女人要找資源豐富的?而且,它還得到了擁有廣泛調研數據作為支撐?難道新垣結衣至今單身不是因為她們在等我,而是因為她比不過那些更年輕的妖艷賤貨嗎?

在實際生活中,大家往往會基於進化心理學的觀點進行選擇也是有原因的。

現實:只能三選二,甚至三選一

在講述諾貝爾獎獲得主,著名經濟學家納什的電影《美麗心靈》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酒吧里,4個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當時還正在大學讀書的納什卻在朦朧的「博弈論」思維邏輯引導下喃喃自語:

「如果他們4個人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會擺足架子,誰也不睬。然後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別人也不會接受,因為沒人願意當『次品』。

但如果他們先追其他女生,那麼漂亮女生就會感到被孤立,這時再追她就會容易得多。」

在納什眼裡,追求女生就是一場「博弈」,而「博弈」是要遵循一定規則的,是需要「博弈」策略的。

還記得愛情的本質是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進而獲得人生幸福嗎?選擇那些具備更強社會關係經營能力的大叔或知性熟女更容易獲得幸福,這一點並沒有錯。但在真正做選擇的時候,就不得基於「愛情博弈論」做出相應的博弈策略了。

接着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進化心理學的結論。

首先,男人找年輕漂亮的。滿足長得好看的人擁有更強的社會關係處理能力;然後我們再和上文總結出的那三點(好看、資源豐富、年齡大)比一下,發現這裡面少了資源豐富和年齡大的標準。

其次,女人找資源豐富的。我們還是再和上文總結出的那三點(好看、資源豐富、年齡大)比一下,發現這裡面少了長得好看和年齡大這兩個標準。

換而言之,所謂的符合進化心理學『男人要找年輕漂亮的,女人要找資源豐富的』的擇偶標準是一種不願意做「次品」,退而求其次的博弈選擇。

從安全感出發,我們優先考慮社會關係處理能力強的進行擇偶選擇,但跳脫出自身條件,進行癩蛤蟆吃天鵝肉般的選擇往往會淪為『次品』,也就是備胎。

男的找年輕漂亮的,但會保養的窮光蛋比新垣結衣看上去更加年輕漂亮;女性找資源豐富的,蔡徐坤的資源比絕大多數二婚地中海煤老闆更豐富。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就算是窮鬼,擁有閱歷的新垣結衣選我的可能性還是比村花選我的可能性小,而缺少人生閱歷的蔡徐坤選你的可能性又比煤老闆選你的可能性小。

不過既然都是退而求其次的博弈選擇,在只能三選一的前提下,為何女的偏偏要選資源豐富的,男的偏偏只選長得好看?

理性:女的選有錢的,男的選好看的

2018年,中國離婚率高達38%。有人說離婚率上升代表了女性意識的崛起。那麼我們以離婚率最高的東北為例。

民政部近日公布的2018年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1萬對,離結比為38%。在黑龍江,每100對新人結婚,同時就有63對夫妻離婚。

很多人對民政部的這個數據感到不解:離婚率最高的,為何是東北的黑龍江,而不是經濟更為發達、婚姻觀念更為開放北上廣?

因為不是北上廣,首先,我們可以把女性意識的崛起排除掉。

接着,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是東北。

美國學者帕森斯指出,家庭的現代化使得家庭內部原有的宗教,娛樂功能變得單一。工業化造成了人口的流動,現代社會也從熟人變得陌生,婚姻的脆弱與不穩定性也隨之而來。

家庭現代化普及度最高的是北上廣,東北離婚率最高同家庭的現代化關係也沒太大關係。

真正的問題在於工業化帶來的人口流動。

90年代,國企改制讓東北帶產生了大量下崗職工。

2006年,吉林大學一個團隊走訪了200多位東北下崗職工,他們說:

「我們現在要求不高,能買米能買油,粗茶淡飯餓不死,就行了。」

經濟發展的衰退導致人口自然往東部沿海地區流動和傾斜,但無論是夫妻分隔兩地還是一起外出務工(亦或者留在當地),為了生存疲於奔命的人自然無暇兼顧對社會關係的維護,它的優先級被排到了最後。

只談過去沒有意義。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雖然現在吃不起飯的還是少數,但在物質匱乏的上世紀,婚姻形式大多是基於生存條件的交換進行的包辦婚姻,多數個體在擇偶時更注重考量對方的生存能力而對社會經營能力的要求不高。

缺乏對親密關係的經營能力是維持長久婚姻最大的挑戰,也是日後離婚率高的根本原因。這是老一輩在婚姻中要面對的問題。

其次,作為曾經經歷過下崗潮的東北,外部環境的巨變無疑加大了東北同胞對生存的焦慮感,這是他們缺乏安全感的根本原因。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父輩們,無疑會在擇偶觀中將生存能力的考量優先級放在首位。

這種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即使現在的子女單方面就能滿足生存標準,在做選擇時,擇偶標準可能會改為:對社會關係處理能力的考量大於對生存能力的考量。

這種同父輩在三觀上的新舊衝突無疑加大了家庭因素對擇偶選擇的干擾,家庭因素的干擾在下文還會提到。

總之,追求良好的親密關係從而獲得人生幸福是最理想的擇偶標準,但在加入了家庭因素的干擾後,會讓一切變得更加複雜,也加大了日後婚姻的不確定性。這是新一輩人需要面對的問題。

無論如何,東北離婚率高的根本原因還是:下崗潮帶來的外部環境劇變加劇了個體對生存問題的焦慮。此時,安全感的來源與愛情無關,與能緩解生存焦慮的物質基礎有關。

活下去比活得好更重要。在生存面前,愛與不愛顯得沒那麼重要。接受了這個原則後,我們才能解釋,為何在三選一的前提下,女性傾向於選資源豐富的才安全,可男性卻不需要做這樣的選擇。

在央視的《遇見大咖》節目中,郭廣昌那期曾描述過這樣一個現象: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因為家境貧寒,兩個姐姐為了能讓郭廣昌順利進行學業,都早早輟學,曾經在5天內編了50雙草鞋只為給郭廣昌籌集學費。

無論過往還是現在,男性相較於女性,始終優先享有受教育及其他獲取生存資源的權利,即使在教育水平影響較小、更注重體力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男性也具有先天生理優勢。就算是今天,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還是很普遍。

女性對生存問題的焦慮感無疑更大。追求安全感的女性在愛情中選擇資源豐富的,本質上是為了緩解男權社會裡,女性生存壓力帶來的不安全感。

如果不接受當代社會的經濟結構仍然是以男性為主導的觀點,我們從男女權利愈加平等的今天分析,家庭因素的影響讓那些更認同男權的父輩從小灌輸自己的觀念,女性對生存問題擔憂還是會大於男性。

而那些生存能力更強的女性,通常人格也更加獨立,就算不需要男方的物質支持,但跟那些更聽長輩話的女性相比,新舊兩代人三觀上的差異衝突會更加突出,要面對不確定性更大的家庭環境(比如不管能力多強,女性還是會比男性更難獲得長輩的認可),這其實還是加大了女性的不安全感,只是這時影響安全感的關鍵因素從生存問題轉移到了家庭問題。

但無論是生存壓力還是家庭因素帶來的不安全感,本質上還是幾千年來的男權社會讓女性的不安全感相比於男性來得更強,而以金錢為代表的物質基礎最容易緩解不安全感。

在這種大環境下,選擇資源豐富的無疑是最優選擇。

首先,資源豐富解決了暫時的生存壓力。

其次,僅從追求人生幸福的角度出發,前文說過,資源豐富的比同等條件下資源不豐富的更擅長社會關係的處理。

然後,我們還需要明確兩點:

1、就算只能在一限定年齡段內進行選擇,因為長得好看的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往往會更強,日後獲取更多社會資源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僅從資源豐富這點出發,還是會優先選擇長得好看的。進一步說明了醜人不配擁有愛情。

2、拋開年齡限定只在同等顏值的範圍內選擇,還是僅從資源角度考慮,長得好看的小主管可能會比同齡長相一般的職員資源豐富,但跟年過40的二婚地中海煤老闆比,在社會資源上還是不具可比性。這時候,還是會選到年齡大的。

大概率上,資源豐富的人往往還滿足了好看和年齡大中的一項。

換而言之,只需遵循進化心理選資源豐富的,女性就能在解決生存問題的同時,還能額滿足長得好看或者年齡大的標準,符合社會關係處理能力更強的原則。這樣一看,女人還真的挺雞賊的,因為男人選年輕漂亮的已經斷絕了滿足年齡大的可能性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資源豐富這一項的附帶優勢這麼多,男性卻不選它作為第一標準?

答案當然不是因為男人不雞賊,歸根結底還是男權社會。在幾千年的男權思想主導下,從古至今,女性擁有豐富資源的難度無疑會更大,硬要按這個標準出發,男性能選的就不多了。

鄧超選擇了孫儷後,同時還占有了如懿和羋月;毫不示弱的李晨也同時得到了范冰冰、武則天和巴清。他們兩個一下子就搶走了六個資源豐富的女性。這進一步加大了資源豐富女性的競爭難度。

此外,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經濟結構讓男性的生存壓力沒女性那麼大,工作更好找。靠自己就能緩解生存壓力,無需女性倒貼。

而大男子主義也潛移默化認可了男性就該是家庭頂樑柱的思想,吃軟飯也有損尊嚴。

最後,我們還需要解釋一下為啥男人壽命普遍比女人短:男性天生更具冒險意識和野心,意外死亡的概率比女性高。

熱衷冒險的男性可能會有辛苦幾年努力一下新垣結衣的想法。即使到時還是追不到新垣結衣,但隨着時間推移,也逐漸具備了閱歷和資源的優勢,有條件做更好的選擇。而天生缺少冒險精神的女性在男權社會下則並沒有這種時間成本上的優勢。

到這兒,我們解決了在愛情博弈策略驅使下,只進行三選一(好看、資源豐富、年齡大)的時候,女的為何要選資源豐富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男的為何不選資源豐富的。

接下來就是在剩下來的好看和年齡大裡面,男的為啥只選好看這一項作為最優博弈策略,直接拒絕了年齡大帶來的閱歷優勢。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生理層面來看一下,愛情究竟是什麼。

理性:愛情講直覺更要講科學

紐約州立大學斯托尼布魯克分校研究團隊研究過愛情能否「永恆久遠」。

研究人員向這兩組實驗對象展示他或她愛人的照片,同時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他們的腦部。

掃描圖像顯示,共度20年的伴侶中,大約十分之一的人看到愛人照片後,腦部會迅速分泌大量化學物質多巴胺。

科研人員用多巴胺作為衡量愛情是否還存在的指標,因為愛情的產生便是因為多巴胺。

在互相看對眼的前提下(丑的人不配擁有愛情是有道理的),雙方會在1/5秒內讓大腦釋放相關化學物質——多巴胺,那種感覺就像可卡因一樣。這便是所謂的一見鍾情。

處於戀愛期的兩個人,多巴胺的分泌始終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線上。而多巴胺會製造欲望和激情來驅使人的行動(下文會解釋),讓人們進行追求或者其他戀愛活動,以便維持兩人間的親密關係。

但身體的自我調節功能卻會讓體內多巴胺的分泌指標最終回歸正常。

一般來說,多巴胺的濃度高峰可以持續6個月到4年左右的時間,平均不到30個月。這一般也是一段愛情的保質期。

但多巴胺的分泌回歸正常後並不意味着愛情的終結。

許多步入婚姻多年仍然能相濡以沫可能靠的是在相處磨合過程中,大腦分泌的另一種物質——內啡肽。

它能填補多巴胺過後的激情,讓人產生對穩定關係的依戀、溫暖、安逸、平靜和幸福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真愛指的是良好的親密關係而不是單純的欲望:內咖肽才能讓人產生幸福感。

因此,內啡肽也經常被稱為「婚姻物質」。

但內啡肽的分泌尤為吝嗇——它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和汗水。

為了更好解釋地內咖肽,我們可以用食物為例:

民國時期,蔣介石曾帶宋慶齡前往以甜糯為主的無錫品嘗川菜。當時,無錫的川菜在全國都赫赫有名。

無論什麼菜系,在飲食口味上,人類對辣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因為辣本質上是一種痛覺而不是味覺,它會在舌頭上製造痛的感覺,為了平衡這種痛楚,人體會分泌內啡肽,消除舌上痛楚的同時,在人體內製造了類似於快樂的感覺,而我們把這種感覺誤認為來自辣味本身,所以,很多人喜歡吃辣。

所以,某種程度上(非絕對),喜愛吃辣的人比喜歡甜食的人更具韌性。因為他們更明白不經歷風雨就看不到彩虹的道理。

失敗無數次的創業者在成功簽下第一單的那一刻,體內內啡肽的分泌一定會超標;歷經種種磨難最終走到一起的情侶會比一帆風順的兩人更容易獲得內啡肽的青睞,從而也更能體會到幸福的真諦。

換句話說,「愛」的內容有一大部分是要陪伴你愛的人度過人生的災難(布萊恩莫頓)。

這個人生的災難,指的就是在愛情里,通過重重磨難的考驗,讓我們順利獲取內咖肽。

多巴胺讓愛情得以發生,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但愛情的維繫需要來之不易的內咖肽分泌。

想要獲得真愛(良好的親密關係)極其困難,在排除了生存問題的干擾後,在擇偶里,我們會不自覺地選擇那些看起來社會關係處理能力更強的人(愛情中安全感的本質)。

同時,我們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巴胺影響,選擇能更容易讓我們分泌多巴胺的人從而讓愛情發生。

基因決定了我們活着的第一任務便是生育繁衍,你是想和鳳姐生孩子還是和新垣結衣?更容易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的人,其實就是指的長得更好看的人,這是自然進化的選擇。丑的人不配擁有愛情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理清了這個,我們再來更全面地分析一下「大叔控」:長得好看,更容易產生多巴胺的分泌從而讓愛情得以發生;其次,資源豐富在解決了生存問題的前提下還有條件在親密關係的經營上投入更多精力;閱歷豐富則具備更多社會關係的處理經驗(前兩點也具備這個優勢)。

當然,這些優勢同樣適用於知性熟女。

只是為了避免做備胎,實際生活中我們會被博弈策略驅使做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在三選一的前提下,男的優先選擇好看的而不是年齡大的,答案正是因為長得好看的更容易在初次見面時讓大腦產生多巴胺的分泌,從而讓愛情得以發生。

而單純的年齡大在愛情里並沒有太大優勢,沒有另外兩項的加成,既不能解決生存問題,也難以帶來多巴胺的分泌產生愛情。門口的保安大爺,除了他的孫女,無論男女,都不會給他展現自己安全感的機會。

長得好看抵消了年齡大(閱歷多)帶來的社會關係處理能力的優勢,而長得好看則更容易讓產生愛情。

但這並不是說優先選擇資源豐富的女性沒有考慮愛情。女性雖然選擇資源豐富的,但在同一年齡段內,長得好看的更容易獲得資源,所以,選資源豐富的最終還是會選到長得好看的,進而讓愛情得以產生。

至於那些選擇二婚禿頂煤老闆的,在最初做選擇時,往往的確不是出於愛情。這類群體會在最後部分進行補充說明。

總之,到這為止,我們從理論角度再一次驗證了符合進化心理學擇偶觀『男的選年輕漂亮的,女的選資源豐富的』的合理性。

2009年,華東師範大學用數據驗證過了一次,10年過去了,這個觀點看上去好像還是挺適用的,並沒有繼續往前進化。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愛情博弈論按理說也會隨之升級,從之前的三選一進化到三選二甚至全選才能證明我們的社會在不斷進步。

但這十年,進化心理學的擇偶觀並沒有往最理想的結論『男的選長得好看的知性熟女,女的選長得好看的大叔』進化,呈現出了以『男的選年輕漂亮的,女的選資源豐富的』為主的一超多強的局面:離婚率攀升、不婚族、鮮肉文化、大叔控、給女朋友選口紅過60大壽……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生活的社會同上個時代相比,本質上並無太大變化,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真相: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報道發表於2009年,10年過去了,我們逐漸淘汰了基於生存資源互換的包辦婚姻,男性依靠生理優勢帶來更多社會資源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小,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經濟結構的升級也極大地縮小了男女差異。

北上廣的離婚率和不婚族數量都在上升,部分原因可以歸於:女性對生存的焦慮感不再比男性更為緊迫了,靠自己和靠男人並無太大差別,擇偶的博弈策略自然也跟着發生了變化。但相對應的,男性的生存壓力開始衝出天際。

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製造業危機,房地產和互聯網順勢成為救市主。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男人們在勞動市場中要面對的問題無疑比女性更為嚴峻。

勞動密集型行業升級換代,在新的糊口崗位上,男性逐漸失去了生理優勢,許多工作崗位女性也能勝任,加大了男性的競爭壓力。

房價的高歌猛進帶來了全民的生存焦慮。而在傳統男權觀念的束縛下,男性順理成章成了背負高額房價的主力軍。

租房和回原戶籍所在地緩解了部分極少部分的生存焦慮,但互聯網的崛起又大大加深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又進一步加劇了生存焦慮。

芬蘭前總理埃斯科·阿霍表示諾基亞的衰落根本原因在於:歐洲的軟件開發落後於美國,數字化內容或多或少都是美國生產、美國驅動。這是諾基亞最終失去了競爭力的核心原因。

網魚網咖鼎盛時期邀請Angelababy做代言人,但隨着移動手遊的興起,LOL玩家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導致了網吧的大規模關門。

諾基亞的程序員和網吧老闆面對的問題同90年代東北的下崗職工並無不同。

信息高速化時代帶來的外部不確定性使得每天都有企業因為跟不上時代步伐倒閉。我們不知道在這個快速變化發展的時代,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失業。

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去年的騰訊年會上對中國人的需求進行剖析:現在國人面臨的並不是存在感的需求,而是更低一級的生存感的需求。

這句話並不是他隨口胡說的,十年前的擇偶標準『男的找年輕漂亮的,女的找資源豐富的』仍是主流,因為外部社會環境並沒有隨着經濟發展對個體的心理需求產生更進一步的正影響,提升個體對未來的信心。

生存焦慮沒有得到緩解,這是主流擇偶觀沒有往更合理的方向進化的原因。

此外,擇偶觀在『男的找年輕漂亮的,女的找資源豐富的』的主流觀念引導下,還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有些還成了無法忽略的存在,原因是房價和頻繁更新換代的互聯網時代讓男性對生存問題的焦慮不亞於曾經在男性經濟結構下處於弱勢的女性。

生存感的壓力讓部分窮小子給過60大壽的女朋友選口紅變得可以理解了,女性越來越自信不怕做備胎也讓「大叔控」也有了一席之地……

男權社會結構的坍塌是擇偶多元化的原因。察覺不到這種社會結構的坍塌還傻樂呵的,多半就是中了多巴胺的毒。

解答:你與真愛的距離

在我常去的茶樓,每天中午,都會有幾位快遞員坐在我身後的隔間裡吃飯。

在午餐過後的休息時間裡,這幾位快遞小哥就會掏出自己的手機,幾個人之間進行一會兒賭博遊戲。

每當經濟下行,人們對生存感產生焦慮時,就會迎來「口紅經濟」。

買一支相對便宜的口紅是最容易獲取快樂的方式。同理,影視娛樂行業也會在這一階段顯得尤為繁盛。

而在這個時代,就變成了抖音、手遊……

背後都是讓用戶在付出最低成本的前提下,更容易地獲得短暫的快感:分泌多巴胺。這讓我們覺得生活依然美好,緩解了國民的生存焦慮感。

而多巴胺帶來的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2001年,斯坦福神經科學家布萊恩.克努森(Brian Knutson)發表了一份具有決定意義的實驗報告,證明了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望得到獎勵,但不能感覺到獲得獎勵時的快樂。

在實驗中,克努森告訴被試者,當屏幕上出現某個符號時就期待自己可以贏錢,而想要贏錢,就按一個按鈕。

他在這個過程中掃描受試者大腦,發現只要這個符號一出現,大腦中釋放多巴胺的區域就會發生反應,而被試者真正按下按鈕贏錢的時候,另一個區域產生了反應,而釋放多巴胺的區域卻沒有反應。

這就說明了多巴胺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感,它只是能控制人的行動而已。

當釋放多巴胺的區域活躍後,它會指引你下一步的行動,帶來的只是欲望、期待,而不是快樂,滿足。這兒解釋完了問題C:多巴胺會製造欲望和激情來驅使人的行動。

一遍遍刷着抖音和微博,多巴胺控制的大腦獎勵機制不斷提醒我們下一條會更精彩,耗掉半天時間刷完抖音後,得到的卻只有更深層次的空虛。

同樣,那幾位快遞小哥每天的賭博活動也是出自對多巴胺的追求 :賭博能很快讓多巴胺分泌到500%甚至1000%(毒品也只能帶來500%的多巴胺分泌,正常情況下,人類能獲得快感的極限是性高潮帶來的200%的多巴胺分泌)。

而最高級的賭博則是金融衍生產品(資本),隨着金錢額度的上升,多巴胺也會急速上升,沒有上限。這兒解釋完了問題B:以金錢為代表的物質基礎最容易緩解不安全感。因為它最容易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覺得生活好像還是很美好,暫時忘卻了生存壓力。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結合現狀對:良好的社會關係才是人生幸福的關鍵,進行一個更詳細地闡述。

在這個充滿外部不確定性的互聯網時代,高額房價和隨時都能被淘汰的壓力讓每一個人都面臨着生存焦慮,那些能活下來的企業都是精準地抓住了全民痛點,用多巴胺帶來的短暫快感緩解了國民生存的焦慮。這些代表有:手遊、抖音、無腦流量偶像劇、網紅奶茶店……

在多巴胺的支配下,對生存的焦慮被巧妙轉嫁到了對多巴胺產生的上癮戒斷反應上。讓人察覺不到生存的危機感,但它卻又真實存在,無形地壓在每個人頭上。

解決生存問題的工作因為有外部壓力的驅使成了獲取內咖肽的唯一途徑,工作讓我們暫時得以擺脫多巴胺的奴役,KPI讓員工不斷突破自我,獲得內咖肽帶來的成就感,規律的996還滿足了人對穩定性的追求……

但疲於工作,在僅有的自由支配時間裡又陷入對多巴胺的沉溺,讓用在維繫純粹社會關係的時間和精力都大幅減少。

抽出時間和精力用於純粹社會關係的經營變得十分奢侈,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多巴胺帶來的短暫滿足又讓人誤以為純粹的社會關係好像並不重要。

這是影響社會關係的外部干擾因素。

人類基因讓我們只對感受到的變化敏感,對絕對水平值更適應。這就決定了在人際關係的維護上,我們習慣用曾經的相處模式繼續用來進行和多年未見的朋友相處。

但人是會變的。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我們的三觀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衝擊和變化。除了對方,我們自己也在變。社會關係的經營需要隨着時間推移和人的變化情況不斷調整策略,重新找到更合適的相處模式。這是一件很費心思的事。

這是社會關係的內在干擾因素。

維繫純粹的社會關係需要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克服外部因素的干擾,還需要通過不求回報的持續付出和自我犧牲來克服內在因素的干擾。

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是不含欲望的,即沒有多巴胺帶來的激情和動力來驅使我們的行動,全靠自覺……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最終獲得的是來之不易的內咖肽,而所謂的『事業』和『理想』,大多還是基於對金錢和欲望的追求,在獲得大筆財富後,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吃喝玩樂或者繼續進行對物質的追求以便獲得多巴胺的分泌,而不是像苦行僧一樣去突破自我極限,自然無法獲得內咖肽的垂涎,與真正的幸福無關。

到這兒,我們解釋了為什麼說良好的社會關係才是人生幸福的關鍵。

接下來,我們再把以愛為基石的親密關係從社會關係中抽離出來。

高曉松說,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這個欲望指的就是多巴胺。

多數人對愛情的追求其實是對原始欲望,也就是多巴胺的追求。

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讓『愛情』成為長期穩定地獲得快感的捷徑,從而讓人產生依賴。依賴就是上癮,譬如每天在睡前對伴侶說一聲晚安會讓對方在多巴胺的控制下對「晚安」產生期待,哪天忘說了,對方就會產生焦慮,懷疑愛情是否還存在。

本質上,這也是一種戒斷反應。

親密關係不同於社會關係的一點在於:前期欲望會讓人輕易相愛,它能通過大量多巴胺的分泌使人產生依賴感,但只有克服了多巴胺帶來的成癮性才能獲得內咖肽的青睞。否則,待到多巴胺分泌趨於正常後,自然就沒了繼續經營愛情的激情和動力,而對多巴胺的上癮又會讓人不斷尋找另一個更容易產生欲望的年輕漂亮的人。

這也是現在愛情的保質期越來越短的原因:享受多巴胺帶來的短暫歡愉,卻無暇或不願花費精力,來經營長久的愛情從而獲取內咖肽。

男人選年輕漂亮的,說明男人沒幾個好東西也是有道理的。做紅燒肉的王石應該就是一個多巴胺上癮的大豬蹄。

同時,女人也沒幾個好東西,在男權社會結構坍塌的今天,女性生存焦慮也許還沒有徹底解決,但和更焦慮的男人比起來,已經沒那麼嚴重了。在生存問題對擇偶選擇的影響沒那麼大後,女人也開始敢於接受長得好看了,蔡徐坤C位出道便是證據。

在欲望和人生浪潮的衝擊下,愛與不愛變得不那麼重要。

真愛永遠只屬於少數人,你離真愛的距離,取決於在這個充滿外部不確定性的多巴胺時代,是否仍然具備追求真愛的勇氣。

end

一種選擇:

胡友松表示,因為自己是國民黨高官之後,選擇李宗仁首要原因是為了擺脫外部環境的政治迫害,其次則是出於對他的敬仰。

做出這類選擇的人,最開始往往的確不是出於愛情。

首先,會做這種選擇的女性,一般來說面對的生存壓力更大,無論什麼時候,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而有些生存問題沒那麼緊迫的,會做這種選擇,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們跳過了生理需求,拒絕了多巴胺的誘惑,直接奔着內咖肽去了。而這類人群中,單親家庭出生的人占比更大。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安全感會更大,長得好看雖然可以抵消年齡小、閱歷少的缺陷,但長得好看帶來的社會關係處理能力的優勢,更多源於他們外貌帶來的性吸引力,那些通過外表獲得的社交與談判機會參雜了太多的欲望。而單親家庭出身的人不安全感來源更多的是家庭親密關係的缺失。

他們更能意識到人生幸福的本質是良好的社會關係,而不是欲望的滿足。

在擇偶中,他們往往會習慣性忽略生理需求,長得好看的附加社交優勢容易被順帶忽略。

不過選擇地中海煤老闆也並不意味着就比選蔡徐坤更安全。

叔本華在《論意識與表象的世界》中提到,年紀越大,越難適應變化。因為歲數越大,越難改變自己觀念——每次推翻自己的三觀去適應世界的新變化都意味着一次涅槃重生。

年齡越大應付外界不確定性的能力就越弱。

而想要獲得大叔的真愛,就得讓大叔做超出自身現有條件的付出,這對思維定式了的大叔來說,難度係數就像從90分往91分努力。吳秀波就是個完美的演繹。

擇偶標準本質上是不可避免地被一雙無形的手,根據時代變化,做出最符合現實現狀的基於生存需求、生理需求、情感需求做出的博弈策略。

博弈策略會不自覺地順應時代和個體思想的變化不斷調整,唯一不變的是,無論在哪個年代做出哪種選擇,選擇真愛都意味着迎接無數苦難。因為唯有熬過苦難才能獲得內咖肽的青睞。如果說硬要有個標準,那麼性格堅毅的人更能經受磨難,自然更容易陪你一起面對人生的災難。

那麼什麼樣的人性格更堅毅?

一般來說,性格都是從小養成的,成年後就很難改了。但也還是有跡可循的。

開篇時我們說過,根據北大的調研報道,長得好看的人非認知能力也更強,因為他們從小獲得的關注和迎接挑戰的機會更多。而非認知能力剛好也包括了更強的抗壓能力,在有得選的前提下,選一個長得好看的總沒有錯。再一次驗證了丑的人不配擁有愛情是有道理的。

此外,人的飲食口味大多也是從小培養的,前文也提過,愛吃辣的比愛吃甜的更能忍受磨難,因為辣是痛覺不是味覺,正是在一次次痛楚的錘鍊下,才能養成愛吃辣的習慣。而為了緩解痛覺,大腦會分泌內咖肽讓人產生真正的快樂,愛吃辣的人更能分辨是真愛的感覺還是欲望的躁動。

因此,選一個愛吃辣的長得好看的人才是基於真愛本身做出的最優選擇。愛吃甜食的丑東西則是最差選擇,儘量不要選。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24 21:01:13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頭像
2024-01-05 20:01:31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2-11 18:12:20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11-19 02:11:27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