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時代,如何平衡多子女關係?中國家庭面臨「成長新煩惱」

情感導師 819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生育,與中國的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實施新政策: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

三孩時代悄然而至。生育政策的改變,重塑了家庭結構和親子關係,這其中,當一些大齡獨生子女的世界被新生命打破時,開始爭寵妒忌,惆悵失落,甚至有人以極端的方式去阻止父母生育。他們成長中所遭遇的問題,儘管不足以成為反映現實社會中的普遍情形,但卻透露着這一代特殊 「獨生子女」的現實焦慮和情感困境,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社會問題。而伴隨着三胎的放開,家庭成員增加到5位,家庭關係網也由此變得複雜,如何平衡多子女之間的關係,成為當下很多家庭面臨的「新課題」。

三孩時代,如何平衡多子女關係?中國家庭面臨「成長新煩惱」

生弟妹,需要老大的批准嗎?

生?不生?

無數的中國家庭在天平的兩端徘徊,難做決定。

有那麼幾年時間,「二胎」成為了80後機關職員孟芳芳和丈夫日常討論的關鍵詞。每一次家庭大聚會的時候,也總是被人問起「生不生二胎」。可孟芳芳始終下不了決心,她覺得,多生一個孩子,需要考慮的現實因素實在太多。

「也許還是因為內心深處真的喜歡孩子吧。」反覆糾結了幾年,孟芳芳終於在40歲「高齡」懷上了二胎,但當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13歲的女兒可可時,正在吃飯的女兒立刻扔下了筷子,冷着臉躲進了房間。「要二胎為什麼沒有徵求我的意見?」女兒隔着門鬥氣地喊道。

冷戰了幾天,女兒拿出了一份《二胎合同》,規定了甲乙丙丁(父、母、自己、未來二胎)四方的權利與責任,確保自己今後的財產和利益不會受損。孟芳芳明白,女兒的擔心是有了弟弟或妹妹,會分走父母的愛,自己的生活質量會降低。為了安撫女兒,孟芳芳和丈夫趕緊簽了字,並向女兒保證:今後有了二娃,也許生活上會多照顧一點小的,但絕對不會冷落大女兒,要讓她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愛沒有改變。

新生命的來臨,帶來的不僅僅是焦灼和喜悅,對於本已有穩定結構和相處模式的家庭來說,仿佛是在逐漸平衡的天平中加上了一個砝碼,讓一切推倒重來。

可可的反應還不是最激烈的,在百度貼吧和豆瓣小組裡,很多10多歲甚至20歲的大齡獨生子女因為二胎弟妹的到來,分享着自己的焦慮、失落、緊張,甚至是憤恨。「我上大學了,爸媽要生二胎怎麼辦?」「怎麼才能阻止父母生二胎」。部分言辭激烈者甚至發明了一系列專屬詞語來宣洩對二胎的怨憎——二胎稱為「二狗」,「扶弟魔」是像奴婢一樣服侍弟弟的姐姐,「魚鷹女」指被原生家庭壓榨的女孩。而生二胎,究竟要不要得到老大批准這個話題,也成為了很多人爭論的焦點。

「老二對於老大來說,就像是生命中突然闖進的第三者。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的丈夫抱住你說,親愛的,我愛你愛得一塌糊塗,但我決定要再找一個和你一樣的妻子,你會不會很生氣?」80後媒體人付圓圓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穿用度、學習娛樂都離不開爸媽的精心安排,「我想吃什麼、喝什麼、去哪玩,只要不過分,爸媽基本都會答應我。高考前我數學不好,媽媽還找了名校大學生來給我一對一輔導。」 付圓圓明確表示反對父母生二胎,兩年前,付圓圓有了自己的小孩,也堅決表示不會「再要一個」。「我自己就是獨生子女的受益者,如果沒有這項政策,自己不可能擁有這麼好的物質條件。」這幾年,看到父母和兄弟姐妹因為分家產的事情吵架,付圓圓更加慶幸自己是獨生子女,「為了家產撕破臉皮的兄弟姐妹,真的不在少數,不和睦的兄弟姐妹還不如不要。」

「生不生二胎,是每對夫妻的選擇,父母考慮子女的感受與子女商量,是出於對子女的重視和尊重。但是子女要明白,生不生,何時生,那都是父母的權利。」90後外企職員薛萊卻持有不同意見,她認為子女無權干涉父母的選擇,「現在的年輕人一直喊着不希望父母逼婚逼孕,要有個人自由,但是反過來卻不允許父母生二胎,這不是雙標嘛。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應當保留了彼此的邊界感。」

為什麼有如此多的獨生子女激烈地反對父母生二胎?「心理學上叫做手足競爭,兩個或是兩個以上孩子,為了爭奪父母的愛和成長資源,之間必然會有比較和競爭,這種嫉妒心是自然界的一種天性。」南京心理諮詢師廖祥慧用心理諮詢的從業經歷來解釋這個問題,「一些初高中的大孩子來做學習和社交方面心理諮詢,我們反過來追溯他們成長經歷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他們的改變往往發生在弟弟妹妹進入家庭的這段時間,而他們本身並沒有很好地消化和理解這個事情。」

在廖祥慧看來,新生命的誕生,對老大的生活和心理會形成一定衝擊,曾獨占父母所有愛的老大會感到不安和恐懼,父母有責任和義務做好解釋、安撫和心理引導,幫助他們平穩度過這段心理波動期。對於生二孩,究竟要不要徵得老大的同意,廖祥慧認為:「父母的義務是說服老大接受老二的到來,而不是讓老大來做生不生二胎的決定。」

獨生子女文化中的「焦慮心理」

這一代獨生子女產生的「愛的焦慮」,令上一輩人感到疑惑:以往每家都是好幾個孩子,為什麼那時候的老大卻沒有這樣的困擾?

事實上,獨生子女群體自誕生之後,「小皇帝」「無法承擔起歷史的重擔」等標籤就一直伴隨着他們的成長。這一代人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環境下長大,缺少兄弟姐妹的「競爭」,得到了父母的全部關愛,也「理所當然」地享受着家庭的全部資源。

95後的獨生女王瑜今年剛剛在南京找到工作,穩定下來後,買房等問題也很快提上議事日程,她一貫不能接受父母生二胎,此前只是不能接受「愛被分掉了」,如今步入社會,她又有了新的考量。「如今大城市房價上漲,年輕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沒有父母的支持是很難的。就算買了房,父母還需要繼續參與到子女結婚生子的投資中,除了財力上的支持,996的年輕人很有可能還需要父母帶小孩。但如果自己不是獨生子女呢?」當父母需要支持多個子女在大城市購房、結婚、帶小孩時,這樣的壓力讓王瑜不敢想象。

在一部分獨生子女看來,有了兄弟姐妹,就意味着家庭資源要被分配。王瑜同說,和她年紀相仿的同事,也打算在南京買房,但當生於多子女家庭的同事和家人商議時,父母表示,若要是給她買,那可能意味着也要出錢給其他孩子買,這無形中增添了全家人的負擔。王瑜也曾問過60後的媽媽,在他們那個的年代,為何沒有如此焦慮?媽媽表示,那個年代全家老小住在一起,孩子成家,也很難買得起房子。生活除了吃飽穿暖外,補課班、旅行等等並不是那個年代大多數家庭需要操心的事情。

父母費心讓自己學的樂器、為培養英語口語的外教課、中學的各種補課、留學規劃……90後銀行職員張可涵細細盤算了一下,發現父母為自己花費的教育成本十分可觀,「如果我有一個兄弟姐妹,我還能擁有這些教育資源麼?父母經濟和心理還能承受麼?」張可涵認為,隨着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學歷門檻也在日益水漲船高,導致「學歷通脹」。為了能找到符合內心期待的更好的工作,就更需要謀求高階教育,加大教育的時間與資金投入,這無疑加深了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生存焦慮。張可涵甚至表示,如今有兄弟姐妹的人,在婚戀市場上都是很不「討喜」的,「如果是姐姐+弟弟的家庭,別人聽到了,總是要猶豫和掂量的,因為很多人會擔心姐姐是『扶弟魔』。」

沒有兄弟姐妹、不懂得分享和互助,獨生子女一度被認為是自私和虛榮的一代人。但其實,為獨生子女鳴不平的聲音也一直存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風笑天教授,研究獨生子女問題已有20多年,他表示,早期的很多研究,都把獨生子女停留在「小皇帝」的評價上,這是對獨生子女群體的「妖魔化」,實際上,學界在上世紀90年代後的研究成果並不支持這種負面評價,他通過調查認為,其實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間並沒有什麼差異,「他們都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巨大變革中塑造出的一代。」

「就像40多年前,一些父母在『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面前,倉促上陣,缺少終身只養育一個孩子的心理準備,對於今天的家長和獨生子女來說,在面對突然放開的生育政策,同樣是倉促上陣,缺少相應的心理準備和經驗實踐。這些家中老大的孩子,早已習慣了從小成長的『獨生子女環境』,對多子女家庭的認識,態度會不自覺地發生偏差。而特定的文化和家庭環境帶給他們一種意識:在所有的家庭成員中,他們是最小的,因而總是最受保護的、最受照顧的,最受重視的,然而,突然之間,要讓他們去面臨一種還有一個比他更小的、比他看起來更需要受保護照顧的弟弟妹妹的家庭生活現實,他們的心理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現象。」風笑天說。

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福利」,也意味着這一代獨生子女需要承擔更多責任。80後於惠直到父親患上癌症的那一刻,才深刻體會到獨生子女的艱難。父親生病的日子,於惠在醫院沒日沒夜地忙着,生理和心理都達到了極限。老公工作很忙,又承擔着賺錢養家的重任,於惠也不忍心讓原本就很辛苦的老公,再負擔家庭瑣事的壓力。所以,很多事情都由她一個人拿主意——病情進展、治療方案,甚至是墓地的選擇。那段時間,於惠突然希望,如果此時有個兄弟姐妹,能夠幫她共同分擔、或者共同商量,該多好啊。「可是世上哪有那麼好的事呢,小時候你獨享了大人所有的愛,長大了卻想有人分擔責任。怎麼可能呢。享多少福,就要吃多少苦。」於惠苦笑着說。

父親病逝後,於惠在35歲那年為女兒添了一個弟弟,「我們這代人雖然孤獨,但總算還有表兄妹吧。可我們的下一代連這層關係都沒有了,太可憐了。現在最起碼的是,我曾經經歷的,不會再降臨到我的孩子身上。」看着兩個孩子慢慢長大,於惠時常覺得幸福,但卻又越來越懼怕死亡,她總是半開玩笑地說:「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病,不敢死,不敢老。」

多子女家庭,你知道如何去愛孩子嗎?

步入三孩時代,對於從小習慣獨占父母眾多寵愛於一身的「獨生子女」,必須要適應一個新的變化——學會與弟弟妹妹分享大人的愛。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挑戰,更對本身也缺乏兄弟姐妹相處經驗的父母們,提出了家庭教育理念的新課題——身處多子女家庭,你真的知道如何去愛孩子們嗎?

「弟弟總是未經我的允許,就亂拿我的東西,有一次,他撕壞了我特別喜歡的一個筆記本,可當我把這事告訴爸媽時,他們卻反過來說我不夠寬容。」今年上初中的方依然,和妹妹的年齡相差15歲。身為姐姐的她,對長輩偶爾流露出的偏愛感到失落。方依然抱怨說:「在爸媽的觀念里,年紀小的,犯了錯就應該被原諒。」即使當着眾人的面,爸爸還是毫不留情地說了一句:「她小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

每當碰到三姑六婆對大女兒說:「你媽媽現在有小妹妹,不喜歡你了。」39歲的二胎媽媽於女士總是會毫不猶豫地懟回去,對女兒說:「媽媽當然會喜歡你,我也會喜歡妹妹,你們都是我最親的寶貝。」在平常的生活中,於女士也儘量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時間和愛。每個周末,她依然會帶大女兒去公園、動物園、博物館,只不過手上多了個妹妹。而當兩個小孩有爭執的時候,她也總是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小孩子嘛,往往前一秒還吵到不可開交,下一秒又和好如初了。」

「在三口之家中,家庭成員之間只存在着三種關係,即夫妻關係、父子關係和母子關係。而多添一個孩子,即有四個家庭成員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數量一下子增加到了六種,即夫妻關係、父子關係一、父子關係二、母子關係一、母子關係二以及兄弟姐妹關係。因此,多生一個孩子,其家庭關係網將會變得複雜,也更為多樣化。」風笑天建議,在家庭中,當父母決定再生育一個弟弟妹妹時,父母有責任教給他有關「哥哥姐姐」角色的各種規範和行為方式,使他在與弟弟妹妹的互動中,逐漸學會謙讓、學會承擔、學會愛護、也學會幫助,當然,父母也要教給第二個孩子關於「弟弟妹妹」角色的各種規範和行為方式,對於大孩來說,要學會面對一種被分散了的或者被稀釋了的親子關係,學會理解和接受父母在處理親子關係方面的某些「不公平」,學會適應被父母暫時的忽視。風笑天特別強調,「不要以為這些方面對老大的影響是消極的,從社會化角度來看,正是第二個孩子的出現,讓第一個孩子學習到了許多只有一個孩子條件下學不到的角色規範和行為方式,實際上為他更加全面的發展提供了一種不可替代的積極環境。」

「沒有天生就會抗拒弟妹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如果提到二胎弟妹時,孩子的腦子裡閃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會搶奪我的財產』,那家長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作家祁智剛剛出版了一本新書——《二寶駕到》,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二寶家庭的生活百態。寫作過程中,祁智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採訪了四百多個有二寶的家庭。祁智發現,這些二胎家庭有過慌張、忙亂、糾結,大寶也曾有過疑惑、驚詫、茫然,但經過磨合和調整,大寶們無一不是好奇、期待、祝福,並且以最大的熱情和最深的愛意,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在祁智看來,迎接二寶對於老大來說,是一次極佳的生命教育和親情教育,養育二孩中讓大孩一起參與進來,體驗新生命的喜悅,學習表達手足之情的愛,這比什麼形式的親情教育都來得真實。

今年9月,孟芳芳家的二寶就要出生了。從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家裡每位成員的角色都在轉變,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調適,女兒開始期待弟弟妹妹的來臨,並為二寶起好了小名——卡卡,「如果是弟弟,我希望他像卡卡一樣帥氣,如果女生嘛,這個名字也挺酷的。」對於自己生二胎這個決定,芳芳從沒覺得後悔,在她看來,生二胎不是因為有時間,有金錢,也不是因為一定要生個男孩或女孩,只是想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給孩子留下一個相互扶持、相伴一生的親人。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慧 姚依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交匯點客戶端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16 06:06:40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頭像
2024-05-21 20:05:03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3-21 02:03:09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1-07 03:11:51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