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路上看到許久沒見的表妹,我有一瞬間認不出來。
原本是個挺有肉感的小姑娘,變成了現在的纖腰長腿。
她跟我打招呼的時候,我懷疑是被路邊的美女搭訕,因為她跟我剛剛看到不停拍照打卡的小姐姐們,差不多是一個樣的。
我認得她身上的衣服,緊身短上衣、包臀格紋裙。
已經不止一次在小紅書看到,也幾乎看到吐,身材超好的美少女,扭着胯凹造型,為這股傳說中的「BM風」做野生代言。
也許工作日的通勤路上比較少見,可是休息日的打卡點幾乎放眼全都是這種「BM女孩」。
BM是意大利小眾品牌Brandy Melville的首字母縮寫,這個品牌主打美式復古甜酷少女風,總體設計就是「短」、「緊」、「露」,因此對身材要求也很高。
它的品牌理念是「one size fits all」,就是一個尺碼適合大多數人。
可是,它的官網卻只賣S碼!
四捨五入,就是S碼適合大多數女孩子,如果你穿不進,那一定是你的問題。
想要把BM風穿得好看,你一定必須絕對要夠瘦、有腰,能把自己塞進那小小的衣服中。
於是有經驗的網友提醒大家:不是瘦子,請別輕易嘗試BM風。
不合理的肩寬和袖口,讓我覺得它在侮辱我的智商,這是均碼嗎?這明顯是童裝吧!
哦對了,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優衣庫童裝被撐大跟BM風不無關係吧。
雖然條件極其苛刻,但是「能否穿進BM」毫不意外的引起女孩們的熱議。
蹭着這股熱度,擅長社交媒體營銷的BM,也有意無意開始宣傳「BM女孩」的概念,在其他媒體的推波助瀾下,BM女孩也和「瘦子」掛鈎。
這種風氣的快速增長,增加了女孩們的身材焦慮,也為品牌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穿得下的,一邊曬照沾沾自喜,一邊diss別人「穿不下就別酸」。
穿不下的,默默咬牙發誓一定要用盡方法減肥,把自己塞進那件小小的衣服中。
甚至有人發明了「BM女孩身高體重對照表」,用死板的數字來衡量女性的「完美身材」標準。
因為身材而產生優越感我能理解,但可怕的是居然有女生因為達不到所謂的「BM女孩標準」而感到自卑。
「寧願胖得精緻,也不願瘦得雷同」
其實BM在歐美一直業績平平,不少消費者因為所謂的「one size fits all」而投訴其歧視女性、身材羞辱,還憤怒地要求它下架關店。
可是在東南亞國家,一模一樣的品牌理念,卻神奇的收割大批粉絲。
原因無他,就是瞅准了女孩們過度追求「白瘦幼」的畸形審美。
它的營銷技巧大家都看得分明,無非是瘋狂暗示「穿得進BM的女性才是有魅力的少女」,掀起一場外貌歧視的狂歡,最終引爆銷量。
可是仍然有人買賬,因為女孩們「審美不自信」,它便可以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隨意定製並不合理的標準。
「one size fits all」的潛台詞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纖瘦的身材,那你就是「不夠好」的。
它並沒有尊重女性,卻反而收到追捧,歸根結底,是因為社會風氣造成的身材焦慮。
最近有位朋友結婚,帶着姐妹們去試穿美美的伴娘裝。
大家挑選的都是小碼,看上去對自己的身材都自信滿滿,姐妹之間也自然開啟了身材這個話題。
有一個微胖的女孩,猶豫了一下,還是挑選了同樣的碼數。
可是在穿到一半的時候,她明顯有點吃力了。
大家似乎也注意到她的情況,都停下來為她打氣。
最後,她硬是吸着肚子,一點一點地把衣服穿上,同時也收穫了姐妹們的鼓勵。
我們在為她心酸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身邊也有很多人一樣,咬着牙勉強自己去迎合其他人的審美?
更可怕的是,這種審美不僅高度統一,而且對人們價值觀的侵蝕是潛移默化的。
就像前幾天某內衣品牌官宣了周冬雨為代言人,下面的留言一大片都在調侃她的身材。
就像某個女明星胖了,網友也一邊倒的說「發福了」、「仙氣消失了」。
更別提那些因為自己穿得下BM就狠狠嘲笑其他人的女孩。
而那些被這種輿論分為包裹的女孩們,也因此感到自己低人一等,所以她們強迫自己節食、使用沒有安全保障的催吐管,把自己的身體健康拋諸腦後。
所有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當BM還信奉着「以瘦為美」可以圈錢時,大部分女生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她們直言:「我懷疑BM的營銷是對女性的PUA。」
美應該是千姿百態的,穿BM的女孩當然有自己的美,但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成為「BM女孩」。
買衣服是想讓衣服襯托出你的美,而不是讓你去遷就一件衣服。
在學會打扮之前,更重要的是學會接納自己。
評論列表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