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們提出了一個經典的約會理論:三板斧約會法,通過三次約會,逐步建立安全感,熟悉感和親密感,讓男女生在三次約會之內,成功的吸引到對方,最後確定關係。
三板斧約會法男生版:來自老司機的分享:三板斧約會技巧
三板斧約會法女生版:如何三次約會搞定你的男神?
但這個方法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我收到了很多人的反饋:第一次約會時往往是最不知所措的時候,也是最難邁過的坎,而三板斧約會法只着重講了話題聊天的破冰,在很多細節上沒有詳細闡述,導致很多人不會處理三次約會中最重要的一環。
沒錯,三次約會中,最重要的並不是第三次的親密感建立和確立關係,因為在第三次約會前你們已經有了足夠的熟悉感,一對單身男女三次出來約會基本上已經默認了對對方的好感,我們只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而第一次約會是三板斧中最重要的一次: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決定了對方對你的整體印象如何,對兩個人合適程度的評估,甚至決定了對方還會不會給你第二次第三次約她的機會。
因此我們今天就來系統的講一講,如何處理好第一次約會的細節問題,給三板斧開一個好頭。
1.讓你的「買家秀」別差的太遠——避免一致性斷裂
有多少網戀,因一句「小哥哥網戀嗎,我蘿莉音」而起,死於見面發現小姐姐的自拍P的連親媽都不認識。
當然,也不是黑女生,畢竟我的一位導師也曾經在年少無知時把自己P的太狠,結果見面女生扭頭就走,只留他在風中凌亂。
笑話歸笑話,但是這背後隱藏着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一致性斷裂。
在這裡,我要再着重強調一下——很多所謂的「戀愛培訓機構」鼓吹的模式:第一次見面就拉手擁抱接吻一次性搞定千萬不要當真,這種的模式第一算不上單純約會,第二可複製性太低。
永遠記住我們第一次約會只需要完成一件事就算成功:建立安全感,保持一致性。
在社交軟件上我們的優點往往會被我們展示出的一面和我們無意識的形容而變得誇大,畢竟隔着屏幕你什麼牛都敢吹,但是牛吹多了,展示的太好就很容易導致問題的產生:對方對你心理預期過高,見面後由於一致性斷裂產生失望感,就是所謂的「見光死」。
而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降低對方心理預期
理由很簡單:①心理預期的形成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②單次的調整,無論對心理預期的形成和削弱起到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
說直白一點就是:你是宋小寶的顏值,妹子以為你是宋仲基,哪怕你說你照騙,別人最多能想到你是路人甲宋兵乙,怎麼也想不到真實的你是宋小寶的水平。
所以削弱心理預期這個事要一點一點的做,間接的告訴對方:不好意思上次修圖手抖了。
比如不經意的一句「哎呀我最近熬夜熬多了,滿臉爆痘」,比如突然放飛自我的一張素顏,配文:XXX這個貨居然偷拍我!塑料情!絕交!
這種做法,第一要讓對方意識到:這個人實際沒有照片上那麼好看;第二(非常重要!):不過他可能也沒那麼丑,你看他素顏雖說差了點,但是這不是被抓拍嗎,收拾收拾絕對精神。
給對方一個預防針,也給對方的心理預期一個台階下。
2.別讓尷尬的氛圍疊加——應對冷場時,你應該怎麼破冰
任何約會尷尬的問題,從本質上都是可以用一個核心思路破解的——怕冷場,你就給它捂熱了。
其實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到現在已經無數次的和人相遇,每次見面都有尷尬和冷場的風險,但是總會有人能成功的化解這些,讓你覺得特別自然——他們的方法無非是兩種:1.不當回事 2.主動找話
什麼意思?先說不當回事——尷尬是可以傳染並且疊加的,你尷尬,對方也尷尬,你們發現彼此尷尬後,就會變得愈發尷尬。所以說,破解尷尬的第一件事,就是態度表現的輕鬆一些,帶領對方漸漸放鬆情緒。
告訴你一個幾乎無腦的破冰模型:
詢問簡單問題+切入自己的信息
比如「這一路過來擠不擠呀?」(你別告訴我你能卡殼的這句話都忘了問)——對方回覆你的問題,不管對方說什麼,直接切入自己的信息——「你知道嘛,13號線今天還算好的呢,等到下班的晚高峰,我的天,你敢信嗎我那天生生在站台等了20多分鐘才上去,賊恐怖。」
比如「還沒來得及吃飯吧」(您吃了嘛這句寒暄都想不起來???)——對方回覆你的問題,不管對方說什麼,直接切入自己的信息——「這裡好吃的還是挺多的,我記得你不是說過你特別愛吃XXX嘛,我那天還專門去考察了一下,環境特別好,我吃東西其實更看環境,尤其是和人一起吃飯,你說再好吃的東西,如果周圍人聲嘈雜的,你也覺得心煩吃不下去對不對?」
你看,說自己的事,比強行找話題強多了吧。
這是基礎操作,接下來我們看進階操作——抓關鍵詞聊天。
抓對方話中哪怕最簡短的詞彙,不停地切換擴充話題,並且在回覆中給對方足夠多的可以接話的話題——
A:「還沒來得及吃飯吧」
B:「嗯,沒呢」
A:「這裡好吃的還是挺多的,我記得你不是說過你特別愛吃XXX嘛,我那天還專門去考察了一下,環境特別好,我吃東西其實更看環境,尤其是和人一起吃飯,你說再好吃的東西,如果周圍人聲嘈雜的,你也覺得心煩吃不下去對不對?」(對方的愛好+自己的想法)
B:「你還真去了?挺有心的啊。」(關鍵詞:有心)
A:「對呀,你喜歡的東西肯定要好好了解呀,像什麼寵物店,網紅餐廳,甚至抓娃娃機我都偵查了,我估計我現在沒準能抓出來一個呢….我那天還試了試,費老鼻子勁才弄出來一個小豬佩奇。」(關鍵詞:寵物店、網紅餐廳、抓娃娃機、抓娃娃的經歷、小豬佩奇娃娃)
前三個她感興趣的話會繼續追問,倒數第二個方便人家開口和你聊抓娃娃,最後一個一般她如果接茬,你就拿出來手機給她看照片,然後開始講小時候你特別膽小死活不敢一個人睡,你爸媽費了多大勁才讓你妥協和娃娃們同床共枕的趣事…..你看,直接切童年經歷,有又是一個關鍵詞
3.讓對方還想約你第二次——如何吊胃口,讓對方對你感興趣
「讓對方對你感興趣,想約你第二次」需要你能完成兩個任務:
1.你要保證這次的約會很愉快
2.你要給對方留一個下一次彌補的小遺憾
而愉快的約會氛圍是這幾個因素構成的
周圍環境這個不細說,你們自己可以在大眾點評上查到大概的信息;完美的個人表現我也沒有必要贅述,只需要提醒各位:對服務生的態度也反映了你的教養;我們重點來講什麼才是積極地互動。
我們過去講過聊天不要查戶口,但在約會中,其實你可以放心的進一步詢問對方的信息,因為這個人都願意和你出來約會,說明已經不會在意這些小事了。
而你要問的問題,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快速拉近關係的36個問題》
實驗結果發現:有30%參與實驗的人,在聊完36個問題後,表示他們和一起參與實驗人的關係已經超過了他們人生中和其他人的任何一段;一段時間之後,有37%的實驗者,在上課的時候坐在了一起;而有35%的實驗者,在問答過後,已經開始約會。還有一對實驗者,在六個月後就結婚了,他們邀請了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去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我們可以透過片段去了解為什麼這36個故事有如此的魔力,不用照搬問題,但是你們的交流可以參考這當中涉及的四個層面:
第一層:個人的興趣、愛好等
如果可以跟世上任何人共進晚餐,你會選擇誰?
你心中最完美的一天是做哪些事呢?
第二層:個人的態度
一段友情中你最珍視的是什麼?
愛與喜歡在你的人生中有着什麼樣的地位?
第三層:自我人際關係及自我評價;
你覺得你跟你的母親的關係怎麼樣呢?
你的家庭親密溫暖嗎?你覺得你的童年有比別人幸福點嗎?
第四層:最高層,主要涉及個人隱私,不為社會所接受的念頭、行為等
如果你將在今晚死去,沒有任何再與他人交流的機會,你最後悔沒有把什麼事情跟別人說?
分享一個你私人的問題,並想你對面的人詢問ta會怎麼處理、之後再請ta回答,對於你選這個問題,ta有什麼看法?
在每一次交流後,當對方說完他的狀態,你再補充你的狀態,增加對對方的了解,慢慢的建立起安全感和熟悉感。
而建立聯繫的交流,是一定要有「共謀」在的,隨便舉兩個例子:
「你喜歡做飯啊,那有機會邀請你來嘗嘗我的手藝,或者下次轟趴我叫上你,咱倆一起比一下。」
「我一直想健身但是沒機會,你能帶我去你經常去的健身房感受一下環境嗎?」
這樣,你們彼此之間的話題是產生關聯的,產生關聯的話題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下一次約會的藉口。
接下來我們再說留遺憾的操作,一般來說我們習慣把什麼事情都做的十分完美,我們聊天不要出岔子,我們約會要一口氣做到底......但實際上我教學時會要求學員反其道而行之:我要你們聊天的時候,在興趣盎然時離場;我要你們在約會時,在興趣正濃時結束。
本來可以繼續聊的,但是你去工作了,去敷面膜了;本來吃完飯可以繼續看電影的,約會完了可以送你回家的,但是你說時間太晚了下次再說吧,你說自己回家就行了。
這麼做是因為,有一個心理現象:蔡格尼克效應。
我比較接地氣,我給它起了個很樸實的名字——貓撓心。
興趣正濃,卻戛然而止,這種不過癮的狀態簡直就像小時候每周末看電視的那3個小時——每次家長把你從電視機前薅走的時候,你都渾身難受:我沒看過癮!我還想看!大魔王到了最後到底咋樣了?
但是很遺憾,就是不讓你過癮,就是要你貓撓心。
那個不經意的離場,那個淡淡的「再說吧」,宛如童年時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一樣,讓他魂牽夢繞,忍不住的想再約你一次。
看,第一次約會就這樣在風輕雲淡中,成功的完成了自己建立安全感,過渡第二約會的偉大使命。
評論列表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