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智庫丨如何深化職教改革,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湖湘工匠」?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情感導師 6322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導讀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湖南作為教育部確定的全國7個部省共建職教高地省份之一,如何深化職教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和弘揚楚怡職教精神,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湖湘工匠」?湖南日報《理論·智庫》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理論智庫丨如何深化職教改革,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湖湘工匠」?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以立德樹人築牢新時代職業院校發展之本

蔣曉明

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不僅明確了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更為新時代職業院校加快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立德樹人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新時代職業院校須以立德樹人築牢發展之本。

以立德樹人為旗幟,引領職業院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廣大職業院校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牢牢掌握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發展、黨管幹部」原則,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事關辦學方向的問題上站穩立場,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院校。

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準確把握新時代對職業院校的新要求,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職業院校工作各方面,紮根中國大地辦職業教育,堅定走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之路,始終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大力推進職業院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和諧發展,優化和完善其內部治理體系,不斷增強職業院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新時代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建強黨的基層組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體黨員,加強師生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突出政治標準,提升幹部的精氣神,增強幹部的適應性。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落實「五化」標準,建設校、院、系三級黨組織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鑄就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之魂

堅定人才培養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德才兼備的育人標準。堅持育人和育才相統一,落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努力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着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把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教育更有溫度、服務更為貼心。堅持「為人民發展教育」「依靠人民發展教育」「教育發展成效由人民評判」,最大限度調動教師、學生、家長等參與教育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讓14億人民享有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的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以立德樹人為抓手,推進職業院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打造高素質育人隊伍。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理論基礎深厚、政治信仰堅定、專業水準精深的思政課骨幹教師。跨界匯聚高素質育人力量,汲取企業行業中的大國工匠、勞動模範、道德楷模等組成兼職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一方面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立德樹人教學內容,加強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立職業教育所特有的「德」;另一方面,依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立德樹人教學形式,滿足職業教育對象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

以高質量教育支撐高質量發展。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按照社會發展需求強化自身建設、培養人才,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促進教育與社會、經濟的循環,實現教育體系與科技體系、產業體系、社會體系有機銜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作者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職教時代新人

李科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高等職業院校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見行動,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培養具有良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職教時代新人。

延續文化基因,將人文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而校園文化是校園的DNA,是校園的靈魂。將中華人文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在制度設計、景觀布局、網絡空間上下功夫。

打造以「完備」為內核的制度文化。探索職業教育的特點規律,設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整體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並進行統籌安排。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章程、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中,建立高效規範運行機制,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制度化。

構建以「和諧」為內核的景觀文化。從文化傳統、整體布局入手,建造校史館、紅色文化專題館、非遺展覽館等場館,充分利用教室、公寓、走廊、櫥窗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校園場館使用、審美、教育功能的統一,讓師生置身其中,自覺接受傳統文化薰陶。

創設以「創新」為內核的網絡文化。充分尊重職教學生的信息接受習慣,使用新科技、新媒體創新表達方式,推進主題網站、公眾號、短視頻等平台建設,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感、親和力和關注度,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文化認同。

萃取思想精華,將傳統先進理念融入教育教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意識,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社會主張,這些先進思想理念是高等職業院校文化育人的精神寶藏。

融合傳統先進理念推進專業建設。在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開設中華武術、文物修復等相關專業,用「觀象制器、制器尚象」理念指導「理實一體」專業教育路徑;在專業建設目標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如裝備製造大類專業貫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傳統理念。

融合傳統先進理念構建課程體系。開設傳統文化類通識課程;挖掘院系專業課程育人資源,開設經典選讀等課程供全校學生選修;推出文化類慕課,構建線上文化育人載體。

融合傳統先進理念優化教學資源。組織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增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標準,涵蓋修身、愛崗、敬業等方面知識,發掘與專業特色、行業精神、崗位需求相契合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展現精神魅力,將傳統美德融入育人實踐活動

將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與職業教育育人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活動中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魅力,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開展「傳承文脈」的主題活動。開展國學主題教育活動,包括「讀、講、演、賽、秀」等重點和常規活動;培育支持傳統文化類學生社團持續開展太極、武術等傳統體育活動和戲曲、相聲等傳統藝術展演,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抓住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唱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

創建「禮敬傳統」的實踐平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志願服務,與社區、福利機構和公益組織等構建服務長效機制;利用假期組織學生以尋訪紅色舊址、深入基層走訪、進行田野調查等方式開展社會實踐,營造「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濃厚氛圍。

打造「彰顯特色」的育人品牌。立足地域傳統文化特色,發揮高校自身資源優勢,傳承國家和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統工藝和民族傳統體育,協同行業、企業、高校力量,創建大師工作室、非遺工作室等,邀請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同參與,引入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科研協作、產教融合中打造獨具職業院校特色的育人品牌。

(作者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

善用職教資源 上好新時代「大思政課」

羅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辦好思政課的重要論述,是貫穿新時代思政課的邏輯主線。職業教育不斷發展所書寫的絢麗篇章,本身就是鮮活的教育素材,是守正創新上好新時代「大思政課」的寶貴資源。

善用全局視野,在講好職業教育「過去」與「現在」上下功夫

回溯職業教育百年歷史。在引導學生讀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的同時,職業院校思政課還要講好職業教育規模從小到大、層次從低到高、參與從少到多、能力由弱變強、貢獻由微到著的發展歷程,講好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從「小職教」走向「大職教」、職業教育體系結構從「分層」走向「分類」、職業教育發展方式從「管理」走向「治理」、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從「傳統學徒制」走向「現代學徒制」的發展過程,用可觸、可信、可敬的發展成就,增強學生的歷史自覺和職業自信。

展望職業教育時代圖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因此,思政課要講好「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職業教育新風尚,講好培育德技並修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新目標,講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奮圖強的職業教育新定位,引導學生以職業教育發展的美好時代圖景來定位自身發展,強化拼搏向上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善用系統思維,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上下功夫

保持理論大課的張力。職業院校思政課須詮釋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真理力量,立體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成就與發展大勢;詮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勞動觀和職業觀,在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的學思用貫通,強化職業素養、勞動素養教育;用動態跟進的教學供給有效回應學生關切,及時從學理依據、價值立場、思維方法等視角為學生解惑釋疑。

凸顯實踐大課的活力。構建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實踐課程體系:研修課堂注重「請進來」,邀請勞動模範、「大國工匠」、技術能手等進思政課堂,講述「技術賦能發展」「技術改變人生」故事,從情感上薰陶學生「我想學」;主題實踐強化「走出去」,開展「強國有我、技能成才」等主題活動,講好黨史故事、尋找身邊的成長榜樣、爭做奮進模範,以實踐引領學生「我要做」。

善用協同力量,在「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上下功夫

實施「思政小課堂」改革。一是優化資源體系。依託網絡學習空間,按「內容先進化、資源碎片化」原則開發微專題、微課、慕課、VR等信息化資源體系,實現資源集成共享,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即時學習需求。二是優化課程體系。構建必修課與選擇性必修課相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網絡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由「單課程」向「全課程」拓展。三是優化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理論闡釋、案例講解、沉浸體驗、討論分享等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實效;發揮信息化技術在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中的賦能作用,有效延展傳統思政課空間;緊密結合學生專業特點,積極利用校本特色、行業優勢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資源,開展體驗式教學。

推進「社會大課堂」創新。一是集萃資源。整合地域資源、爭取社會資源、完善校本資源,以優質教學資源豐富「社會大課堂」。二是整合力量。強化產學研鏈式協同,構建「雙師」課堂,保障「社會大課堂」的師資。三是拓展場域。以「共學—共研—共訓—共享」的育人體系提升「社會大課堂」的實效;將固定場域中的「思政小課堂」和開放場域中的「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在生動的社會實踐中把深奧的理論學深悟透、弄懂做實,自覺將職業理想貫穿個人發展全過程,在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背景下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體系

謝劍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禮讚工匠精神,精闢闡釋「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內涵,強調「做強實體經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職業院校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大國工匠」的重任。在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入、厚植工匠精神,是新時代職業院校的歷史擔當和重大使命。

營造良好文化生態環境,鑄造「匠心」風骨

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宗旨、傳統、教風、學風、校風等構成的文化生態環境,對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學生「匠心」風骨形成的重要基礎。

整合文化生態資源。有效整合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將工匠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化傳統、企業文化和高職院校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優化工匠精神的育人功能;整合教師和學生的文化價值體驗,不斷完善教師的工匠文化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工匠文化素養結構。

開展文化實踐活動。在大學生學習、實踐、創新創業、文化娛樂等領域開展不同形式的「弘揚工匠精神,爭做技能人才」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信念。

打造文化傳播平台。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文化交流平台,組建學生文化社團、學習小組等,探討工匠精神的傳承發展。可對工匠精神進行細化分類,形成「尚技」「崇德」「道技合一」「重義輕利」等文化專題,用持之以恆、勇於擔當、誠實守信等工匠精神特質滋養學生心靈。

落實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鍛造「匠技」本領

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須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制定實施科學系統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創新工匠精神培育方式。

加強頂層設計。對接科技和產業發展需求,優化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和結構,構建縱向貫通中職、高職專科、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橫向銜接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多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統籌協調,不斷完善「工匠」人才培養、評價、激勵等方面政策制度體系,健全就業准入制度,出台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辦法等推進校企合作的具體政策措施。

深化產教融合。深化政、校、企等協同合作,一方面優化專業設置,推進教學改革,將產業新技術、 新發明、新規則融入人才培養過程,構建現代「工匠」培養課程體系,將培育工匠精神貫穿於專業課程設置及課程建設各環節;另一方面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構建產教融合新模式,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探索對接產業鏈建立職業教育集團或產教聯盟、利用大數據建設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工匠引路人」

建設一支具備「工匠」教育理念、綜合素質優良、專業教學能力強、樂於成為「工匠引路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培養「工匠」人才的必要條件。

堅持定期培訓。在常態化開展師德師風教育的同時,推動校企合作共建聯合培訓機制,學校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到國內國外研修,結合產業需求建設教師培訓基地。

優化隊伍結構。建立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制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改善教師知識與能力結構。

拓寬提升渠道。引導和激勵教師參與企業崗位實踐,將其與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掛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技能大賽,提升技能指導能力;改革評價辦法,把職業道德、技能水平等納入評價體系,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

建立導師制度。設立「名師工作室」「專家工作室」等,定期開展活動,引導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專業能力,適應「工匠」培育需求,積極主動開展教學改革實踐。

創新人才評價體系,鑑定「工匠培育效果」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應以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邏輯起點,遵循「德技並修」、動態發展等原則,充分考慮各方需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評價。鼓勵引進專業評價機構和社會監測組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科學、嚴謹的評價標準,增強評價過程和結果的信度、效度和社會認可度。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

聚焦特色 煉就職業院校課程思政示範「金課」

張曉琳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高校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並開展全國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建設工作,推進不同類型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職業院校應遵循綱要指導,聚焦職業教育特色,抓好課程建設「主戰場」,煉就課程思政示範「金課」。

深入挖掘,變「乾巴巴的說教」為「熱乎乎的教學」

職業院校教師須以「培養什麼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為根本導向,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課程、專業及學科實際,挖掘其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

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對學生開展「四個自信」教育的生動教材。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蘊含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培植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

結合課程歸屬的學科和專業挖掘。着眼於培養複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確立價值觀塑造、技能培養、知識傳授、職業素養「四位一體」培養目標,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價值引領」「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勞動意識」「責任擔當」等思政資源。

結合崗位職業素養需求挖掘。打造「行業鏈—崗位鏈—教學鏈—人才鏈」四鏈貫通的職業素養培育模式,根據學生未來從事行業和崗位的職業要求,從職業素養養成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挖掘課程所蘊含的育人元素並融入教學,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學生職業發展能力。

有機融入,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應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融思政元素於無形,將「價值引領」貫穿於教育教學之中,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貴在自然融入。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錨定課程教學目標特別是能力和素質目標,梳理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進行系統化、重構化設計,實現自然巧妙融入。

重在嚴謹貼切。綜合考慮職業院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明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建設重點。比如公共管理與服務專業大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愛民」意識,提升學生「為民服務」能力,開設有特色的體育、美育類課程,促進學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在實習實訓、創新創業類實踐課程中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妙在畫龍點睛。思政元素在學科教學中運用恰當、適量,在緊要處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應基於課程特色和學校特色進行校本教材、輔助讀物、拓展資料的開發,將課程思政貫穿於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

協同推進,變「兩張皮」為「三全育人」

課程思政與「三全育人」在目標指向上有耦合性,都體現了協同育人理念,為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須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構建「整體聯動」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建議各職業院校由黨委書記、校長擔任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形成黨政齊抓共管、教務主要牽頭、各部門緊密配合、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度參與、各學院具體落實的校院兩級聯動工作機制;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構建集引領示範、研討培訓、教育教學、考核評價於一體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

培育「跨界協同」教師團隊。組建由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行業楷模等組成的課程思政教師團隊,完善評聘考核辦法,實施教師專題培訓、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教研、國家級名師帶頭集體備課等機制。分類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培訓,組織聽取師德楷模報告、觀摩課程思政示範課等活動,強化教師立德樹人使命意識和育人能力。

打造「校際協同」平台。依託全國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百校聯合行動,通過師資培養、學術交流、教學競賽、項目研究等方式凝聚課程思政建設共識,實現資源共建模式共享,共同開展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委託課題研究,通過理論創新指導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實踐。

(作者系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27 00:02:29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頭像
2023-12-16 21:12:31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