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傷害女友,深仇大恨從何而來?

情感導師 905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兩個年輕的生命,在2020年11月的最後一天離開人世,他們沒有機會見到12月的曙光,也沒有機會描繪自己的未來。

21歲,還有一年就可以畢業,正在暢想自己的明天時,結束夢想的竟是千里之外的男朋友,比她小三歲的山東小伙兒馬同學,他的到來,令這個長相乖巧的女孩小李,永遠定格在21歲。

姑娘小李要分手,小伙兒馬同學不同意,打飛機來到錦江學院,希望挽回這段感情,他要見女孩兒,被拒絕了,他開始硬闖宿舍,卻被宿管阿姨得了個正着,情急之下,他喬裝成女生,混進宿舍,小李姑娘猝不及防,倆人就感情問題發生爭執,馬同學拿起12厘米的剪刀,捅死女生,自己也跳樓身亡。

走不出的陰影,逃不掉的結局

千里迢迢傷害女友,深仇大恨從何而來?

被戀人拋棄,被拒絕,被分手,被劈腿,被出軌……當你還沉浸在愛的海洋中不能自拔時,如遇以上情況,你會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恢復期,才能逐漸走出「被不喜歡」的心理陰影,我們本以為一路順遂的感情大道,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個程咬金可以是個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個物,或者是個抽象的概念,無論是什麼,結局都一樣,他們奪走了你的戀人。

此時,你會有極大的挫敗感:我對TA這麼好,TA為什麼要背着我愛別人,許志安的歌始終迴響在耳邊。

你無法控制的淚如雨下,這種挫敗感會帶來一種重要的情緒,它的名字叫「沮喪」。

當沮喪來臨的時候,我們一般會嘗試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於是,我們採取行動,想辦法,挽回感情。但是,當我們發現自己無能為力之時,就會產生「無力感」,對於「無力感」的逐步承認過程,需要時間,更需要情緒層面的接受。

有些人始終無法走出感情挫敗的陰影,大抵是因為不能接受這種「無力感」,他們雖然知道結局如此,卻在情感層面上接受不了,真正的接受是一場深刻的情感過程,而非事實層面的「知道」,因為,這需要我們的情緒腦參與其中。

於是,他們就會繼續想辦法改變。

怎麼改變「無力感」?

改變的方式有兩種,對內用力和對外用力。

1.對內:自我傷害,自殘,自虐甚至自殺。

如果改變不了別人,那麼,就改變自己,這看似是一句心靈雞湯,實則有「劇毒」。

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學會如何接受「無力感」,他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知道自己的「無能為力」,並且用眼淚作為「妥協」的代價和籌碼。

他們通過自我傷害,麻痹情感,因為他們從小就學會了關閉自己的情感通道,認為表達「無力」是「脆弱」的表現,他們鄙視那些向父母「告密」的孩子,「眼淚」是退出圈子的自裁方式。

2.對外:訴諸暴力,欺凌他人或者成為欺凌的「幫凶」。

原生依戀關係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占有和保持忠誠。

為了占有他人,需要絕對的控制權,而在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們眼裡,身體力量的強勢,就是「占有」的手段,由此也能滿足他們改變現實的企圖。

如果你不能打,那麼,看着也行,但絕不能向大人告密,因為,冷漠圍觀或者成為「幫凶」都是向依戀對象效忠的表現,也是融入「叛逆小團體」的入場券。

當他們的大腦習慣了用暴力解決問題,就關閉了自己的情感系統,逐漸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在打架鬥毆,甚至索人性命之時,腎上腺素每次飆升帶來的快感,也讓他無法處理複雜情緒。

我的依戀去哪兒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給予安全、有效的依戀關係,但那些始終無法走出感情陰影的孩子,常常由於父母的溺愛、偏愛,或者不愛,導致依戀關係的斷裂或者真空。

尤其是當他們12歲左右,大腦中的「雷達」系統急需方向感,原生依戀關係失效,他們就會自動尋找新的「依戀關係」,最切近的就是同學或者玩伴,兩者大多都是同齡人,此時,他們就會依戀「同桌的TA」,甚至社會上的「混混大哥」。

同學或者「混混」可以暫時滿足他們心理依戀的需要,但卻不能保證安全有效的依戀,因為同學會變卦,大哥會打架,他們都不能像父母那樣真正的包容你、愛護你,而是將你作為展示自己魅力和權力的工具,你在他們那裡得到的是:

A、不知道哪天就不帶我玩了

B、不知道何時你就會出賣我

C、不知道怎樣才能取悅你……

因此,用「同伴依戀」替代「原生家庭依戀」的孩子,常會內心缺乏安全感,否認「無力感」,遭遇挫敗感時,不會用眼淚適應和接受現實,而是訴諸控制感的無畏追求。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只是表象,深層原因是原生依戀關係的斷裂和被替代,當孩子將同伴選為依戀對象時,他們本該在原生依戀關係中獲得的安全和愛,被斷斷續續的「照顧」和不穩定的「喜歡」裹挾,包裝成看似成功的「如假包換」。

他們對父母的話語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為了裝「成熟」,否認「脆弱」,拒絕「哭泣」,衝動行事,常犯「學齡前綜合症」的毛病。

我的「依戀」既然去了同齡人那裡,那麼,為了確保TA對我的「眷顧」,我必須學會「低三下四」、「搖尾乞憐」,我必須掩藏我的真實情感,用假裝的「乖巧」,換來依戀的「滿足」。

如何拯救你,我的孩子?

18歲,還在青春期的末期,他無法接受被戀人遺棄,因為他已經將她視為內心依戀的對象,希望在她那裡得到父母般無微不至、不可替代、不容置疑的愛,可是,他錯了,她也才21歲,她有選擇的權利,再多的祈求與妥協,都換不來她的真心。

我們每一個人就像剛出廠的電池,有的人帶着家庭給予的滿格電,他們有豐富的情感、理性的思考,足以應對複雜世界的紛紛擾擾,有的人離開家就斷電了,因為家庭沒有給予他應有的關愛與安全,而決定你「帶電量」的就是原生依戀關係。

有的孩子雖然在家裡「缺電」,但是在老師以及其他長輩那裡得到了充電樁,一般而言,成年人給予的關愛比同齡人給予的更成熟、更安全。

但我們不能任由自己的孩子去外碰運氣,運氣好,碰到一個能充電的樁子,充電的質量我們也不得而知,因此,作為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孩子建立安全、有效的依戀關係,如果斷裂或者被替代,也要想辦法重建關係。

重建關係的三個重要環節:

1.空間上的切近,時間上的占據。

雖然「距離產生美」,但你和未成年的孩子之間,還是要保持切近的距離。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周離開母親的時間如果超過30個小時,就有17%的概率會變成欺凌者和搗蛋鬼。而這個時間縮短到10小時,孩子就只有6%的概率變成你不想看到的模樣。

電影《少年的你》中,魏萊害怕自己因為霸凌陳念的行為再次復讀,害怕父親對她發脾氣,主動找陳念祈求原諒。

2.做優秀的自己,拉近心理距離。

「優秀」不一定是高學歷、高智商,而是認真做事的精神,踏實做人的品質,即使身為父母的你只是一枚螺絲釘,也要讓孩子看到你努力的樣子。

孩子從內心裡認同你做人做事的風格,才能更好的拉近心理距離。

3.幫孩子梳理朋友圈,讓同伴依戀發揮正向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都懂,身為父母尤其重要,年幼的孩子不知道交友的重要性,但父母不能得過且過,幫助孩子認知積極的行為和消極的表現,潛移默化的讓孩子知道應該與誰成為同伴。

同伴依戀不是原生依戀的宿敵,而是不能占據或者動搖原生依戀的主導地位,讓孩子學會交益友,會為原生依戀錦上添花。

References:

1.Neufeld, Gordon, Ph.D./ Mate, Gabor, M.D,Hold on to your kids, Ballantine Books,2006

2.Lea Waters,The strength switch,2017, ISBN: 9781101983645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7 10:08:56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頭像
2023-12-04 15:12:14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10-15 13:10:09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