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若在魯迅看來,一定乏味得無可救藥

情感導師 630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魯迅,1881 年 9 月25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

擔心魯迅被遺忘大體是件多餘的事。他是教科書里的人物,每個學生都不得不搖頭晃腦地朗讀過他的文章;他是社交媒體上的紅人,b 站上的 up 主紛紛從他身上攫取素材,利用他形象的搞怪貼圖被製作了一張又一張;他是校園裡的研究對象,一再被闡釋、解讀,研究者們出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反覆確認着他的位置。

我們這個時代若在魯迅看來,一定乏味得無可救藥

魯迅的遺言是「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今天,恐怕他又要在另一個世界惱怒一次。今天的推文,與其說是出於喜愛、尊敬的紀念,更是一次通過魯迅對我們時代的檢視。如今很多對魯迅的感情和認識是值得懷疑的,他常常淪為一個重要的符號,除此之外,魯迅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和今人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卻鮮少被述說。單讀製作了一份「魯迅問卷」,將以下問題拋給了朋友們:

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比如在 bilibili 嗶哩嗶哩網站上,他是 up 主最喜歡拿來做視頻的作家;魯迅的表情包也經常被使用),你怎麼看?

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請詳細談談你被魯迅吸引的情境,以及他怎麼影響了你的寫作、為人和思考。

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接下來是他們的回答。

止庵

學者、作家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到今天為止,現代文學大部分作家都沒有聲音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作品可能只留在中學課本上,在大學中文系的文學史課堂上,但在社會上不大被注意了,他們喪失了讀者。然而魯迅還是一個有聲音的人。

第一,我覺得他現在還有聲音、還被關注是一件好事。除去魯迅作品本身的魅力,這裡有一部分政治原因。他被持續神化這個事情,可能也會造成很多人不願意談他。魯迅成於此,也毀於此;得益於此,也受害於此。我覺得,其實魯迅還有好多地方沒有被人真正了解,我們常看到的那個魯迅可能是被片面化的、被歪曲了的。

這樣一個符號性的作家的形象,在世界文學史上可能都是少有的。比如蘇聯當年推崇的作家,現在那地方都很少人閱讀了,但魯迅一直跟着我們,仍然與我們的歷史有關係。魯迅是官方話語的一部分,同時又是民間話語的一部分,這兩個話語之間互有衝突、各說各話,這是奇妙的現象。我覺得魯迅被娛樂化可以說是正常現象,某種意義上,這是對官方話語神化魯迅的一種反駁,你神化他,我就娛樂他,網上很多生造的魯迅語錄、魯迅表情包都跟這個有關係。

第二點,可能這現象也不全部違背魯迅的意願,因為他的性格中本身就有這一面。他喜歡熱鬧、愛出風頭,跟五四同時代不少人都不同,這也是他不能與那些人相容的原因之一。當時廢名還曾批評過魯迅:你本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怎麼歸入多數黨了呢?

魯迅確實喜歡引人注目,但他這樣做也不僅僅是為了名聲,更多來自他性格的根底。他有非常強烈的反叛意識,挑戰很多社會規範,如果你讓他沉默寡言,他就偏要發聲。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在 20 世紀 20 年代,魯迅已經非常有名了,他的作品那時候就開始被翻譯成外文,這在當時的中國作家中幾乎沒有。他的名聲早已奠定,他又喜歡擴大自己的名聲,所以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的這一幕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反了,不是我們願不願意跟魯迅做朋友,而是魯迅願意不願意跟我們做朋友。他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很念舊,中國人傳統的好習慣他都有,他又喜歡和老百姓、普通人打交道。他也特別嫉惡如仇,特別討厭兩種人,第一種是「偽先知」,第二種是「庸眾」,他這一生主要反對的還不是做官的,他更討厭這兩種人。

他是一個有大愛、有大恨,而且把愛和恨都表達得超出限度的人,可能他只願意和少部分人做朋友,比如他和許壽裳一輩子都是朋友。他也結交過很多年輕朋友,但是又認為其中很多人不懷善意,把他得罪了,對這些人他就會加倍打擊。在他生命的中期和早期,他結下的一些友誼延續終生,也有很多半途而廢。他在晚年喜歡馮雪峰、胡風、蕭軍、蕭紅等人。

魯迅對人的態度是捉摸不定的,甚至難以把握。在《兩地書》中,他說自己的老朋友錢玄同「胖滑有加,嘮叨如故,時光可惜,默不與談」。對此錢玄同說,在關係好的時候,我嘮叨他愛聽,現在還是那些話,他就不愛聽了。

魯迅對那種投機取巧的人抱有很大的憤怒。舉個典型的例子,比如葉靈鳳曾經為上海的雜誌畫插圖,剽竊了日本插畫家蕗谷虹兒的作品。魯迅和葉靈鳳都是在內山書店購買的蕗谷虹兒的原版畫冊,他發現了葉靈鳳的剽竊。魯迅對此的揭發的辦法是他自己出錢出版了一本《蕗谷虹兒畫選》,讓大家看看,他說出這本書就是為了戳穿葉靈鳳。

魯迅的好惡常常是過度表達的。最早出版的《吶喊》有 15 篇小說,創造社的成仿吾寫文章評論說:《吶喊》中只有一篇《不周山》好,其餘都不好,魯迅就在《吶喊》再版時刪去《不周山》,並說,這回留下的都是「不好」的了。

他處事的方法是:矯枉一定過正,報復一定要加倍。周作人曾經轉述過魯迅的一句話,很能見他的特色:「人有怒目而視者,報之以罵,罵者報之以打,打者報之以殺。」

有人說過「勿罵不如己者」,意思是你不要罵不如你的人,因為把自己降低了。但是魯迅是專門罵不如自己的人,因為他看不起這些人——他也確實有資本看不起這些人,他曾經罵過的葉靈鳳、梁實秋、章士釗,都是他看不起的。魯迅就是這樣的性格,可愛的時候非常可愛,可怕的時候又很可怕。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其實魯迅最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做人方面。

我個人的性格中有好多傳統的因素。我嚮往的大概接近於儒家,孔子的「仁」,你把別人當人,別人也把你當人。我平常行事的風格大概接近於莊子,儘量散淡一些。但我骨子裡其實接近於法家,也有一種硬的東西,這是從老子、韓非子那裡來的,中間的媒介就是魯迅。魯迅對我的性格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這個人對我有一種特別大的誘惑。我和魯迅研究界的一些人不大說得到一塊兒去,因為我喜歡的魯迅身上的東西,他們不大留意,或者有意迴避;他們留意的東西我又覺得不重要。

首先是他的文化根底,有傲視天下的本事。然後就是他的性格和行為,反應起來不計成本。比如晚年他的身體很不好了,有人勸他集中精力寫些傳世之作,這反而刺激他偏去寫雜文。他才不管你們期待我如何呢,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一個對身後事沒有太大期待,或者說絕不擔心的人。

我很喜歡這個人的骨子裡那種很黑暗的東西,但現在不少人把他整個給看反了,以為他很光明似的。其實黑到極致就是光,冷到極致就是熱。做什麼事情他都不相信這件事能做成,然後才去做。實際上他不是一個像胡適那樣很「合格」的啟蒙者。魯迅一邊啟蒙,一邊疑惑這有用麼;一邊說話,一邊質疑自己的話沒人會聽。

所以魯迅能寫出《野草》,這種作品胡適、周作人都寫不了。《野草》真正揭示了人的精神世界最黑暗、最深邃的那一面,在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都是少有的。揭示靈魂暗處所達到的這種深度,在他的小說里也有很多表現。我覺得魯迅被誤讀為一個專說正面的話的作家了,變成一個很光明的作家了,其實他最瞧不上這種專說正面的話的人。他是個拆台的人,不是建構的人,所以他沒有什麼「信」的意見,基本都是「疑」的。他喜歡貓頭鷹,他是那種給這個世界說真實卻不好聽的話的人。

但是到了晚年,30 年代後在上海,魯迅的思想轉變了。這時他喪失了之前自己的一些東西,有些偏信了,比如對蘇聯、對無產階級的看法。當然這時他仍然有很多真知灼見。他從來都在質疑,然後質疑這種質疑,然後質疑對質疑的質疑,這樣一直質疑下去。但同時,他寫文章、做事又是非常認真的。

提到魯迅,我常舉一個例子:葉靈鳳在一九二九年十一月《現代小說》第三卷第二期發表小說《窮愁的自傳》,主人公魏日青說:「照着老例,起身後我便將十二枚銅元從舊貨攤上買來的一冊《吶喊》撕下三頁到露台上去大便。」魯迅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日在社會科學研究會的講演《上海文藝之一瞥》有云:「……還有最徹底的革命文學家葉靈鳳先生,他描寫革命家,徹底到每次上茅廁時候都用我的《吶喊》去揩屁股,現在卻竟會莫名其妙的跟在所謂民族主義文學家屁股後面了。」及至《中華日報》的副刊《戲》於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九日創刊,開始連載袁梅(即袁牧之)所編「大眾語的實驗劇本」《阿 Q 正傳》,十一月四日第十二期登出葉靈鳳畫的插圖,並有題詞:「如果生在今天,阿 Q 決不會是這種模樣。」魯迅十一月十四日作《答〈戲〉周刊編者信》(載十一月二十五日第十五期),順手寫道:「葉先生還畫了一幅阿 Q 像,好像我那一本《吶喊》還沒有在上茅廁時候用盡,倘不是多年便秘,那一定是又買了一本新的了。」我覺得這裡的魯迅太可愛了。

電影《黃金時代》,復刻了一代文人,中間的是「魯迅」。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我最不喜歡的是「假如魯迅現在還活着會怎麼樣」這個話題。第一,這是個偽話題,他活不了這麼大歲數;第二,你不能老指望他活着發出反應,你幹什麼去了呢?說實話,魯迅反對的就是這個,所以臨死的時候他說,死了趕緊埋掉,拉倒。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假設:如果他活着,他會怎麼說。人們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上,不知寫了多少篇文章,這可以說是知識界的怪現象了。但同時也是令人悲哀的,因為說明魯迅關心的問題,現在都還存在。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現在來看,魯迅、胡適他們那一代人關心的問題一件都沒解決。我現在覺得,可能根本上來說,改造國民性的想法就是錯的,國民性這個東西改不了,啟蒙半天還是老樣子。魯迅批判過的東西,無論是深層的,表層的,現在幾乎全部存在。

在我看來,思想本身就是一種存在,不需要通過改變現實來證實它的存在。假如沒有這些思想,我們的現實更黑暗了。不要把效果作為衡量思想的標準。中外先賢們說的話,絕大部分都沒實現。譬如你讀《論語》,就會覺得孔子講的道理很簡單,但就是迄今也實現不了。我常引用《莊子》裡的一句話:「昔者舜問於堯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堯曰:『吾不敖無告,不廢窮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覺得這裡借堯之口說的幾件事要是真能實現,就是一個理想的社會了。但這些話讓我們知道世上有「好」和「壞」這兩種區別,即使現狀並非我們知道之後就能改變。我覺得孔子是這樣的存在:大家都順着一個斜坡往下走,回頭一看,有個人與所有人背道而行,只留下一個背影,那就是孔子。魯迅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個背影,但是他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方向,這就是他的意義。

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其實也無所謂。周作人在《燈下讀書論》中說:「蓋據我多年雜覽的經驗,從書里看出來的結論只是這兩句話,好思想寫在書本上,一點兒都未實現過,壞事情在人世間全已做了,書本上記着一小部分。」魯迅以及他同時代人的價值,就在於他們為我們的世界增加了一部分東西,這部分並不能改變其餘的部分,但讓我們——尤其是知識界的人——不那麼心安理得。看到什麼問題,大家還能想起魯迅曾經說過的話,這就是魯迅的價值。至於這事是否得到解決,那不是魯迅或其他任何思想者所能左右的。嚴格來說,知識界只能貢獻思想,不能開藥方,這麼多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靠你說兩句話就能解決了?所謂的國民性,是那麼多年的歷史讓大家養成的一種慣性,不那麼容易解決。

李靜

文學評論家、劇作家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社交媒體上的「魯迅」有多可愛,就可以知道魯迅消費者們對他有多擔心。你看那些魯迅表情包,嚴肅肖像和逗比言語之間的反差,將毒舌迅哥成功地反轉成無害的喜劇人物。短視頻里,博主們關注他是怎麼活的,重於他是怎麼寫的。出於社交禮儀,重在揭示他的「正能量」,對他的「惡聲」儘量消音處理。我們這個時代若在魯迅看來,一定乏味得無可救藥——一句重話都受不了。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當然,我願意。即使他多疑、記仇、腹黑,沒問題,我願意。

「朋友」二字的意思就是深刻的相交,是捨得讓自己走出精神的舒適區,向那個不同於「我」的「你」深深走去。還有比魯迅更值得走去的人嗎?

但關鍵是,與其想我「願不願意和魯迅做朋友」,不如想想,魯迅願不願意和我做朋友?我是這麼愚蠢、怯懦、脆弱、自私,害怕承擔責任,魯迅憑什麼願意和我做朋友呢?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這問題值得三萬字。簡言之,他影響了我的心腸。

初被魯迅吸引,是大學讀他的《野草》時。但真正與他相交,還是醞釀《大先生》劇本的三年間,日夜讀他。這時期讀《死火》會哭,念《故鄉》和《社戲》會哭,翻《寫於深夜裡》會哭,看他給曹白、蕭軍、山本初枝的信,更會哭……當然也笑,他的雜文和信,常常是很逗的,但我覺得笑不如哭來勁。

他對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寫了一部以他為主人公的戲,不由自主吸取了他的《野草》風格。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不喜歡聖化魯迅,亦不喜歡俗化魯迅,更不喜歡將他變為「它」,成為無關心靈人格、冰冷無害的學術消費品。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幾乎魯迅關心的所有問題,今天都被關心着,甚至危機更迫切。

他首要關心「立人」問題,至今我們的「人」依然需立而未立。由此他關心「國民性」問題,自由與奴役的問題,今天我們依然受此問題的捆綁,對甚囂塵上的威權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我們只有無力的沉默。

他主張並寫作「為人生」的文學,他的文字成為人心的磁石。今天的文學依然在探尋自己的出路,卻已成為營養貧乏的精神贅物。

他關心科學、信仰與人性整全的關係,至今我們卻更困惑於科學帶來的人性破碎,將超越性和非理性的信仰等同於迷信。

他關心公義、公正、平等問題,主張幼者、弱者為本位。今天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無論知識者還是行動者,都高舉平等和公正的旗幟,卻日益感到生存和人道危機的迫近,並無能為力。

他做富有溫度、關懷和創見的一流的漢文學史、中國小說史,至今無人能寫出同等水平的中國文學史來。

他致力中國古代和東西方現代美術遺產的收藏、整理和印製,領導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為中國現代美術注入活水。今天中國的當代藝術依然能從他的取徑和美學中,受到啟發。

……

不再列舉了。我不想說,魯迅是至高點,後人永遠不可企及。我只想說,我們需要與他真實地相遇,好好端詳我們自己的心腸肺腑、言語行動,配不配與他為友。

孔亞雷

小說家、翻譯家,出版有長篇小說《李美真》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這只是再次表明了一點:這個時代熱衷並擅長於將一切深刻的、高貴的、有意義的東西符號化、低俗化、娛樂化。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我很懷疑。我寧願與所有偉大作家的作品做朋友,而不是偉大作家本人。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我最尊崇魯迅的地方,也是他最吸引我的一點(也是我視為目標的一點),就是他的作品體現出了文學所獨有的超越性。讀《祝福》《孔乙己》《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你會驚詫並着迷於其語調的鮮活、靈敏與力度,用博爾赫斯形容王爾德的話說,「就像寫於今天上午」。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脫離作品的解讀。局限於政治性的解讀。人云亦云的解讀。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我也許可以讓我的小說《李美真》裡的一個人物替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在談到《孔乙己》時說:「孔乙己。魯迅為什麼要取這麼個有點怪異的名字?是的,小說里說了,這是個外號,來自學書法的描紅紙上幾個毫無意義的連字:上大人孔乙己。但真的毫無意義嗎?在我看來,它不僅有意義,而且是那種弗洛伊德式的,深藏於下意識中的隱秘意義。……孔-乙-己。孔就不用說了。孔子。孔孟之道。一個幾乎可以代表整個中國文化的姓。已顯然就是自己。自我。再就是這個奇妙的乙字。從字義上,甲乙丙丁,意味着大家、眾人。乙己,即群體與自我。從發音上,乙類同一個的一和壓抑的抑。一個自我。壓抑自我。從字形上,乙己兩個字極為相近,而且組合起來令人想到中國古代天干地支的紀年法。你知道,就是那種乙亥,丁卯,戊戌——戊戌變法。事實上,乙和己本身就都屬於十大天干。所以你看,僅僅用一個人名,魯迅就指出了中國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那就是自我。那就是對自我的壓制。忽視。拋棄。孔乙己。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密碼。一個謎語。一個詛咒。」

賈行家

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塵土》、《潦草》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眼下的年輕人的一個不同:種種原因,他們是真正擺脫了對「啟蒙」的執念,喜歡自我定義、自建經驗的一代。他們對傳統的概念,和上一代讀書的人完全不同;他們眼中的魯迅也不一樣,依然和魯迅關係不大——140 年來,談論中的魯迅日益和魯迅關係不大。你會覺得他「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的遺言簡直是一種拜託。我想,既然每一代都在打擾魯迅,他們當然可以,當然也難免。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假定前提是魯迅瞧得起我對吧?那麼要看我遇到他的年紀和我們關係的基礎。

如果是從小長起來的鄉親,只要不談論學問,大概會做朋友,他日常的一面是好相處、很有趣的,東北話叫「敞亮人」。我想,我和他對時事的態度、對人的判斷也許沒有太大分歧。

如果是同行,年紀相仿,很難做朋友。他身邊的人里有很多我不大喜歡的;同時,又難免要和他的論敵有隔閡,而那些論敵里有一些我挺喜歡。所以應該是真正字面上的「敬而遠之」。

魯迅這種朋友是一把尺子,總是要拿來量自己,中年以上的人不願意被這麼丈量。

我如果是年輕人,會很渴望見到魯迅,但是這關係稱不上是「朋友」了,我只盼着私下得到他的幾句話就好,不需要他在什麼雜誌上寫一篇序,我不希望做他身邊的一個什麼派系中的一個什麼積極分子。

我更不敢放肆地以什麼名義強迫他,年輕人往往不懂這是朋友之間的必要分寸。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的「魯迅」(右)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很幸運,我最早讀魯迅是從《故事新編》和《野草》開始的,這形成了一種語言上的見識,那時候我家裡其他的中國文學讀物分兩類,一類是剛剛開始時髦的文藝腔、翻譯腔寫成的小說,一類是父母年輕時候讀的小說,比如浩然的短篇小說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後來「影響」到我的還不是原文,是錢理群的幾本講課稿。我想魯迅影響不到我的思考,我在思考上不可能接近魯迅,他對我最寶貴的影響是:無論如何,無論什麼時候,我可以去思考。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只要擺出一副「只有我懂魯迅」、「只有我可以解讀魯迅」的姿態,就一定是值得嘲笑的。話說,爭做解釋別人隻言片語的權威,這有什麼可驕傲的?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首先是我們精神上的「得救」或者說「得解脫」這類問題。要承認它是個問題,這個問題總要各自解決,然而苦難又不應該總是從頭開始。

然後還有那些我們可以知道的基本道理。魯迅一直嘗試講基本道理,有些人自以為高明,也據此說魯迅「無甚高論」,魯迅的至誠在於放棄了他們覺得孤高的事情,選擇和眾人在一起,去寫雜文這種速朽的東西。說基本道理,在他那個年代困難,今天好像也不容易,所以值得接着講。

我想,魯迅表現出天真的那些時候,不是他沒有看到,而是他沒法放下那些愛恨,這些愛恨是值得我們繼續體會的,去想「人不可以對人做的什麼」,人們喜歡說魯迅的「硬」,我總覺得那是無奈,實在是他愛得強烈,恨得不妥協。

郭爽

作家,小說集《月球》即將出版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真實的憤怒是種稀缺的情緒,背後往往是發現問題的銳利目光和指出問題的勇氣,用嘻哈文化的詞來說,就是很 real,年輕人共鳴、喜歡是自然的。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他很懂得吃(魯迅日記里記錄了許多他住在北京和上海時期每天吃的館子、叫的外賣),我跟懂得吃的人比較處得來。他喜歡吃辣,喜歡吃點心,從北京稻香村吃到廣東順德的倫教糕,這些都很合我的口味。我覺得朋友無非兩種,有話可聊、吃得到一塊兒。

《覺醒年代》中的「魯迅」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我最早讀魯迅是入學前,我們家有本《故事新編》,還是個孩子的我,並不在意書名和作者,只喜愛那一個個故事,一遍遍地讀。巧的是,家裡還有一本《中國神話故事》。兩本並讀,我的記憶就混雜了不同的故事版本以及自己的想象。所以魯迅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奇想。

後來,我讀魯迅有一個重要的「醒來」時刻,是大學一年級時,我獨自在公教里讀錢理群等先生所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第三章《魯迅》。那個晚上,我體會到納博科夫所說「用脊椎骨讀」的激動,全身的血液沖向大腦。一直讀到公教要熄燈了,我卻根本放不下手裡的書。燈「啪」一聲全滅了後,我在暗中坐了一會兒,感覺一扇門開啟了,一路幾乎是跑着回宿舍。我太高興了,一些開闊、古老又跟我的存在息息相關的秘密洞開了。

這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讀魯迅是需要有所準備的,經驗的準備、知識的準備、能量的準備。

我喜歡魯迅,但若認真考量,這種喜歡,跟對現代文學其他大家比如張愛玲、沈從文的喜歡是不同的。對張愛玲、沈從文的閱讀、研究和體察,更近「人「。而魯迅,至今我不能說了解了。加在魯迅身上的東西太多。回到魯迅的作品本身,誰不喜歡《鑄劍》,誰不喜歡《野草》呢?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空)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就說一個吧,「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孫一聖

小說家,小說集《夜遊神》即將出版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魯迅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已經不僅僅是一名作家,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了。所以,在當下的環境很難不被作為符號二度傳播。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可能不太願意。因為太有壓力了,在他身邊,我肯定戰戰兢兢,話也不敢說一個。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從上學起就不喜歡魯迅,很長一段時間別說吸引我,甚至討厭魯迅。就一個原因,我是從課本里讀到魯迅的。真正理解魯迅的小說是在讀了余華寫的關於魯迅的隨筆以後,才去重讀魯迅,並且逐步發現魯迅小說里很多好的地方的。在那篇隨筆里,余華舉出了《孔乙己》這篇小說里孔乙己雙腿被打斷以後魯迅寫他是怎樣離開酒店的例子,當時深受震撼,原來魯迅是需要這樣理解的。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課本里的所有解讀。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比較為人熟知的應該是人們的看客心理。還有魯迅小說里對人物的精準把握,比如阿 Q 的「精神勝利法」,到現在依然盛行。

電影《阿 Q 正傳》

沈律君

單讀編輯

Q1:魯迅是社交媒體上一個很熱的符號,你怎麼看?

魯迅變成切·格瓦拉一樣的精神符號,這很好,但不完全好。

好在魯迅在青年人那裡重新被提起、被注視。80 到 90 一代人是不大關心魯迅的。

文學方面,大家比較認張愛玲,或者沈從文、周作人,總體上沿襲着 80 年代重寫文學史的那套邏輯,輕視「魯郭茅巴老曹」這套意識形態加持下的文學傳統,要反對老經典,創造新經典。那些去政治化,或者說所謂「文學性」更強的作品成為更能被審美的對象。比如《傾城之戀》這種,大家就分析技法和人物心理;《邊城》這種更成為公認的美文。魯迅戰鬥式的文字或者那些能讓我們回想起被教科書支配的散文就相對「不重要」了。但其實魯迅也有《野草》《故事新編》這種「非常文學」的作品,其實直到今天也沒太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思想方面,那時候流行的是胡適,當時有好多新聞是主張在北大給胡適塑像的。這裡不談學術造詣,單從思想方面看,他和魯迅的主張完全是兩個脈絡。前者是用漸進啟蒙、學習西方的方式來反封建。而魯迅主張的是反封建和反帝,一個也不放過。晚年他的大量雜文都在猛烈抨擊「洋場小開」和「買辦」,罵當局,而胡適從來是相信正義和公理,主張心平氣和地辯論。聯繫十多年前的社會整體思潮,可想而知,80 到 90 這代人是擁護胡適的,因為主流的思想都是「破除落後,學習先進」。至於「反帝」,後冷戰的背景下,昔日的敵人已不存在,「普適價值」大行其道,實則是無帝可反。

在這兩重意義上,十多年前的魯迅註定不被重視。

再看今天,年輕人關心魯迅,我們先說好的一點,就是我們至少開始讀魯迅了,或者通過 up 主的科普視頻讀魯迅。套用《革命者》裡的一句話,就是「要相信」,一種灌輸式簡單粗暴的「要相信」,包括表情包和文創,愛魯迅和貼格瓦拉的貼紙一樣,是某種姿態。這背後有多少是粉絲心理,有多少是相對嚴肅的閱讀,我悲觀地覺得,至少是 7/3 開。不過,這種「魯迅熱」在傳播的意義上總還是積極的,這種愛也是真誠的。從「民族魂」的高高在上下降到形而下的位置上,經過——官方魯迅-反魯迅-愛魯迅——這兩個反覆,魯迅從跌下神壇,到還原為人,至少青年們得到了比之前兩個階段都更真實的魯迅,在背《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時候也不用那麼哭天搶地了。

但有一點最重要的沒說,就是為什麼魯迅突然火了?原因不分清,再說結果也無意義。我認為,今天的愛魯迅和十多年的拋棄魯迅,在邏輯上是完全一樣的。很悲觀,對嗎?把魯迅說得像個工具人,愛時便拿來,厭了就拋棄。這一點,詳見問題 4 的回答。

Q2:如果魯迅生活在你的身邊,你會願意和他做朋友嗎?

會,今天他肯定會被罵成是精日分子,自己躲起來,任何東西都不能發表和出版。我想陪他一起等待那個晦暗的終點。

Q3:魯迅如何影響了你?

大學的時候,我旁聽中文系的課,然後接觸了《魯迅十五講》以及《且介亭文集》《野草》和《故事新編》,後來幾乎看了他所有雜文。那時候叛逆,總想懟我的本學科——社會學,也想懟社會上任何看不慣的事情。所以看他雜文真的太過癮了,一篇雜文頂得上好幾份《南方周末》,考中文系研究生的時候,複習一會兒就要拿出來讀一會兒,處於一種持續上癮狀態。

他的文風很特殊。民國現代文學的語法、詞彙和現在不太一樣,陳獨秀的語言比較歐化,張愛玲是歐化加一些「鴛鴦蝴蝶派」,魯迅的語言則是帶點日語語法,看多了就喜歡模仿,這是假裝有文化的表現,內容不咋地,拼命凹語言。後來有一些進步,能夠欣賞魯迅行文中的那種簡潔,這是他同時代任何作家都沒有的特質。經過新文化運動洗禮,大家作起白話文來,全是能長不短,寫景寫心情都連篇累牘,比如什麼《莎菲女士日記》我就很看不上。能把白話文寫精確,寫短,沒人能超過魯迅。在連打字都輸給口播的時代,這方面確乎該再學學了。(然後等待被新白話文運動推翻)

我理解魯迅是因為理解了他的人生狀態。新文化運動結束以後,同伴們做官的做官,革命的革命,他寫「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我看哭了。那種 outsider 的心境無疑在小遭挫折的我這裡,感同身受。更進階的是他的悲觀和愛。這是魯迅的兩大基調,捫心自問,俺也一樣。

當然沒有達到所謂悲憫的深度,但我很容易,從魯迅這裡,辨認出了自己的:

世界觀——對世界和人可持續悲觀和永恆的愛;

人生觀——反抗絕望;

這個可以再說到尼采和非理性哲學,這個認知方面的東西,我其實是從魯迅這裡入門的。就是這樣。

Q4:你最不喜歡現在對魯迅的哪種解讀?

先說「文學/政治」這個參照系。必須要清楚,今天魯迅的各種文本、周邊的廣泛傳播得益於官方的默許。這一點足可以說明,此時的「魯迅熱」和 30 年代彼時的「魯迅熱」有根本的不同,彼時,書是要禁的,人是要抓的。而此時,更類似一種共振和共鳴。這背後的政治意圖越強,越有利於鞏固 50 年代建立的文學正統(這不代表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不應該被重視),以及這正統之上的主流意識形態。至於魯迅的文學怎麼樣,反對誰,擁護誰,批判了什麼,那都是過去式了,魯迅批評了舊時代,我們銘記他,擁抱新時代。新時代里沒有那些東西了。如果誰要更進一步,借古諷今,那是不能允許這種「原教旨主義」死忠粉存在的。至於純文本意義上的文學價值,至今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些 quote 和斷章取義的廉價雞湯,沒人有興趣了解一下「死火」「求乞者」或者「鑄劍」背後的隱喻和意象。換言之,我們依然沒有重視哪怕任何一種魯迅文學的價值。

再說思想上 「胡適/魯迅」這個坐標。你會發現它在今天依然有效,只是相比十幾年前,沒有更深的辨析,而是直接把天平兩邊做了 180 度的翻轉,更糟的是,當年的魯迅被無視,如今的胡適被打倒了。這裡要「感謝」《覺醒年代》的推波助瀾,成功塑造出了一個令人憎惡的胡適形象。對我們這代人,也就是 80 到 90 一代,魯迅變身叛逆先鋒,胡適淪為「臭公知」,如此顛覆一時難以接受,但在更年輕一代里,此中全無困難。奉勸任何想真的了解魯迅和胡適其人的,請遠離 B 站,去圖書館老老實實讀些一手材料。在上述這個二元對比的參照系裡愛上魯迅是有問題的。彼時,抱有樸素左翼立場的魯迅並不站在任何一派的對立面,他只是站在他要批判的那邊,對任何權力都抱有警惕。把魯迅收編到某一邊來,把人造的褊狹包裝成現代語境中的叛逆,是一種很高明的宣傳辦法。任何懂一點魯迅的人,都應該自動對此保持審慎。

Q5:魯迅當時關心的哪些問題,今天還在被關心?

沒有了。恐怕只有學外語的問題。記得魯迅說過他是怎麼學德語的,是拿一本德語書加一本字典,硬看,學會的。這個方法很苦,但其實最有效。

以及衣服穿搭問題。他曾評價蕭紅的穿搭,說紅上衣不能配咖啡色裙子,要配黑色或者紅色。但我覺得他說得不對。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17 05:03:39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頭像
2024-01-15 11:01:19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