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先問男人:「三個問題」再考慮要不要結婚

情感導師 8318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為什麼有些男人談戀愛的時候對你不錯,結婚之後就變了?

這個問題很多 #情感#博主都聊過,通常他們會說男人的新鮮感消退,或者他本來就不夠愛你,只是婚前的征服欲作祟等等。

我想換個角度:

因為一個男人做男朋友的時候表現出的「好」,和做老公的時候表現出的「好」,是兩個維度的事情。

婚前先問男人:「三個問題」再考慮要不要結婚

談戀愛的核心是兩個人在一起要開心,一個男人戀愛期間對你好,通常等同於,他有讓你開心的能力。

結婚卻是要一起過日子,共同面對生活中不那麼開心的部分。

在婚姻里對你好的男人,要去解決那些繁瑣的,不開心的麻煩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婚前的情人節要記得買花,記得帶她去吃燭光晚餐,婚後的情人節,可能更重要的是記得買菜,給她下廚做飯然後洗碗,讓她別那麼累。

可以說,「男朋友」和「老公」本來就是兩個身份,需要的技能也不完全一樣。

有的男人,能勝任好「男朋友」這個身份,卻未必能勝任「老公」的新身份。

你很難說他就是渣男,或者他不愛你,但至少可以說,他沒法勝任老公的角色,「不適合結婚」。

當然,每個男人都不可能生下來就知道怎麼當好老公,或者更進一步說,知道怎麼當好父親,這就像一個女人從單身,到做女朋友,妻子,母親一樣,都有個循序漸進的轉變過程。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男人是不是「適合結婚」的時候,其實本質上是討論,他是不是能夠讓自己完成這個身份的轉換,勝任新的角色。

這個概念看起來有點玄,好像生活中很少有人特意去提這一點,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相當一部分人的認知里,婚姻是個保險箱,是個「終點」。

你看很多長輩催婚的時候都喜歡說,結了婚就好了,這話背後的潛台詞就是把結婚等同於是「穩了」,是某種「告一段落」的意思。

這是一種很嚴重的誤導。

要知道,人類平均壽命已經77歲了,就算30歲結婚,也要奔着和伴侶共度三四十年的餘生去。

難道這三四十年,我們的身份都不需要變化,不需要成長進步,只要把婚姻當保險箱,躲進去鎖上完事?

不可能的。

適應新的關係和身份,並且在其中成長,是婚姻中的必修課。

2、可是,沒有真的到婚後,真的面對婚姻生活中的種種具體情境,我們似乎很難確保一個人是不是有「轉換新身份」的能力。

那有沒有一些端倪能看出來,你選的男人適不適合婚姻中的角色呢?我提供三個點供參考:

首先,有沒有為了整體改變自我,讓渡一部分自我利益的「大局觀」。這是觀念層面的認知。

我之前講過,婚姻需要付出成本來維繫,除了時間和金錢成本,還有容納另一個人進入生活的「妥協成本」。

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不願意為了婚姻做出一點點妥協,或許就暗示着,他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進入婚姻。比如我們很少會見到一個男人結婚之後,突然說要離開老婆孩子,獨自去異國他鄉留學深造。

因為「出國留學」這種事情,對於單身的人來說,可能是不錯的自我提升,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更意味着男人通常需要辭職,家裡少一半的收入,同時他去了國外,和老婆孩子兩地相隔,也很難再照顧家庭。

從家庭這個「整體」來說,這不僅不是提升,反而是個挫折。

有責任心的已婚男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提升」,就把家庭陷入到挫折和低谷中去,因為他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旦結婚就不再可能嚴格地區分「你」和「我」,而是變成「我們」,從兩個個體,變成了一個整體。

家庭出了問題,他不可能視而不見,只管自己。這種把兩個人視作一心同體的心態,是婚姻里該有的「大局觀」。

第二,有沒有「知行合一」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道理懂了,能不能做得到,是行動力的層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男人下定決心結婚,有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會改變消費習慣,開始存錢。

結婚過日子養孩子,時時處處都要用錢,如果戀愛期間還可以說兩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男人沒有義務承擔女朋友的生活,那麼結婚之後,男人需要養家,需要承擔至少一半的經濟義務,幾乎不需要質疑。

這個道理我相信沒有哪個男人不懂,區別就在於能不能做得到。

所以我一直有個建議是,結婚之前適當地考察一下這個男人的存款,這並不是教你拜金,只是幫助你認清一個事實:

當一個男人的確有足夠的誠意結婚時,他多少會準備一點存款,這是給你的安全感,也是給他自己的底氣。

要是他不僅身無分文,還欠着一屁股債就敢跟你聊結婚,要麼他根本沒有誠意,要麼,他對婚姻和生活的本質就一無所知,壓根不知道做一個老公和父親應該承擔什麼。

這種男人,你敢放心嫁給他嗎?

第三,有沒有解決自己壓力的能力。最後這一部分,算是「善後」和「自我調節」的層面。

相當一部分人雖然儘量適應新身份,但他打從心裡不開心,壓力很大,覺得特別累。

就像很多男人下了班不想回家,寧願在公司加班,好不容易到了家門口,還要在車裡坐半個小時,抽兩根煙才肯上樓。

你說他是不愛老婆嗎?不一定。但他一定是覺得,「老公」這個身份給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於是能躲一會兒是一會兒。

其實這點不僅局限於男人,很多女生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有些女生承認,她們在生孩子之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產後抑鬱,除了激素變化的問題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們發現,「母親」這個新身份讓她們無所適從,隨之而來的育兒壓力也讓她們不堪重負。

所有解決不了的壓力,就都變成了負面情緒。反過來說,抗壓能力本來就比較強,能找到合理的排解,宣洩壓力途徑的人,面對新的身份,面對關係的變化也會更遊刃有餘一些。

在這方面,社交關係更豐富,愛好更多樣的人或許比較占優勢。

我圈子裡就有為人夫,為人父的朋友,他在壓力實在很大的時候,會約幾個哥們開車自駕兩天,放鬆一下心情。

情緒疏導開了,他就開着車買好菜帶回家做飯。

對他來說,這是最好的減壓途徑。

3、也許會有同學覺得,結婚真麻煩,還是一個人過比較舒服。

這麼理解也沒錯,對於未婚人士來說,單身是你持續了二三十年的舒適區,你不想邁出去,覺得「麻煩」,是很正常的。

而且事實上,結婚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你不僅要學會轉換身份,做別人的丈夫/妻子,做孩子的父母親,還要融入別人的家庭,去做兒媳/女婿,學着把另一半的家人當做自己的家人,把ta的朋友當做自己的朋友。

這些事情談戀愛的時候可以不面對,但結了婚,基本都逃不掉。

你因此覺得結婚的成本太高,不如一個人自在,你沒有錯。

這只能說明,至少對當下的你來說,還沒有到一個「適合結婚」的狀態。

多補充一句,「不適合結婚」本身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只是對一種狀態的客觀陳述——就像我也不介意承認,我自己現在都不是一個適合結婚的狀態。

糟糕的是,一個人明明當下的狀態不適合結婚,卻還因為某些客觀原因勉強步入婚姻。

這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另一半,都是一種折磨。

我們講過很多次,婚姻的本質是合作,是通過共同組建一個家庭來合作育兒,抱團規避風險。

這是婚姻能給普通人帶來最大的利好。

只不過同時,想要交換這個利好,前提就是我們自身得先是一個「能夠合作的人」。

你要適應一個合作者的新身份,要把一個人的利益擴大成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利益,看問題的角度,從「我」,變成「我們」。

也許婚後的多種身份確實會讓我們比較累,但是能勝任這些身份,能在身份轉換中遊刃有餘的,才是能把婚姻的好處發揮到最大化的人。

也就是,最好的伴侶。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02 19:05:05

我一閨蜜諮詢過,很專業也很靠譜,是一家權威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1-08 14:01:45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