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情里,我們太容易恨,但不懂得對恨的節制,我們就得不到愛

情感導師 570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學乃身之寶

《教父》電影系列,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之一。無論從影片內容,還是教父形象,以及影片的思想寓意等方面,我們都能看出其為何被稱為偉大的經典、男人的聖經。

影片內容主要描述黑手黨全盛時期的家族恩怨,其格局龐大,人物眾多,且情節複雜,但觀眾感受到的是有條不紊,扣人心弦;影片中教父的形象,也顛覆了人們對黑幫大佬的傳統認知,他不再一臉橫肉、飛揚跋扈,而是可以體面優雅、溫和仁慈;影片的思想意義不僅僅限於犯罪和暴力,而是把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即權力與罪惡的關係。

但在我看來,影片中還有一個更好的主題,即對復仇或報復的節制。

在愛情里,我們太容易恨,但不懂得對恨的節制,我們就得不到愛

在《教父1》中,老教父得知兒子慘死後,並沒有馬上復仇,而是決定不再追究此事。

因為他知道,當時沒有對恨的節制,整個家族會毀於一旦。只是能這樣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愛的生存和人的生存一樣,都需要對恨有節制。

在愛情里,我們太容易恨,而沒有對恨的節制,我們不會得到愛。

對於那些相信愛情的人來說,從最初的相遇到相戀,他們更多的是在暢想愛情的美好。因為他們互相欣賞彼此的優點,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著名親密關係研究專家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指出,親密關係必然會從絢麗階段走到幻滅階段,它稱為「月暈現象」。也就是說,我們那些美好的期待,包含不真實的存在。

愛情中有不完美,不美好,我們會產生失望和傷感,甚至是憤怒和恨意。

有太多人在婚後感嘆「這樣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伴侶變得好像自己不認識的人」,這樣感嘆的背後,就是傷心和憤怒,而恨就此產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中的恨就是人的情緒本能,有其必然性。

愛情的不確定性,猶如人會變化一樣,不可避免。說好的相愛一輩子,極有可能被對方拋棄;說好的「請一定相信我,我不會辜負你」,很容易就背叛。

當我們確信自己的愛情堅不可摧時,美好夢想幻滅那一刻,恨意便從心中升起。常見的反應即是「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女人都是現實的愛錢鬼」、「哪有什麼真愛,都是騙人的!」,這樣,我們的恨就失去了節制。

有人說,恨就是恨,哪有什麼節制一說?主張這種說法的人,會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恨,不僅會走向極端,還會傷害到彼此。

前面提到的老教父,如果得知自己兒子慘死那一刻,沒有理性地去權衡利弊,衝動行事,看似痛快地報仇雪恨,但引來的結果便是失去家族產業。

衝動是魔鬼,在愛情中更是常見。

新聞中常有某男因女友提出分手,懷恨在心,殺死女友的報道,這種毀滅法就是不懂恨需要節制。

恨的節制,即我們的恨要有個度,這個度的判定標準就是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換句話說,對恨的釋放不可以違法,也不要影響自己的生活。

不可以違反法律,這個很好理解。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說的是如果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恨,那就是錯誤的。心中有不滿,有恨意是可以的,但不能因為這個而影響工作和生活,這就是對恨沒節制。

現在相聲界比較紅的岳雲鵬,多數人都知道。

在接受採訪時,他說起自己過往的經歷時,難掩傷感,特別是在飯店打工時被顧客羞辱三個小時這件事,多年之後仍然不能原諒那個人。他坦言自己「還恨他」,但是這個「恨」在我看來,是有節制的。

岳雲鵬並沒有因為這個「恨」去肆意報復那個人(憑他現在的實力,很有可能找到那個人),更沒有因此影響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把這個經歷作為自己發展的動力。

在愛情中亦是如此。如果我們總想着心中的恨—「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或「女人都是現實的愛錢鬼」,抑或「哪有什麼真愛,都是騙人的!」,那我們就不願再次相信愛情,自然無法得到愛。

愛情中有恨,我們需要節制,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可以有恨。敢愛敢恨,才是愛情該有的態度。

恨是愛的另一面,有愛就有恨,而恨是經營好愛情所需要的另一部分。

有些人在愛情中習慣逆來順受,像死肉一樣任人宰割,這時我們就需要恨那些施害的人和觀念。也就是說,我們要敢於活出自己的「攻擊性」,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電影《甲方乙方》中,傅彪飾演的大爺,因為妻子多年對自己逆來順受而感到好奇,於是想自己嘗嘗受氣的滋味。結果,他知道聽人擺布,任勞任怨並不會換來對方的好感,進而反思自己的行為,改變對妻子的態度。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討好型的人,他們不敢去恨,總是習慣服從和順從,這讓他們的生命缺乏力量。因為沒有活出「攻擊性」的人,就是軟弱無力的人。

更何況,不去恨,並不能解決問題,很可能換來的是對方變本加厲。不敢恨,也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身心健康問題。

對於那些不允許我們有想法的人,不可以擁有不同意見的人,我們要敢於恨,也應該恨,這樣我們才會更有力量。

其實,愛情中的恨,是讓我們更好地去愛。

在愛情里受過傷的人,更容易恨,且常常過界。因為他們會主觀臆斷、以偏概全,不去審核事實,更不願等待時間的沉澱,這樣就會成為恨的僕人。

我們容易恨傷害過自己的人、自己眼裡的「惡人」,以及和自己不同的人,但我們都不是某日審判者,沒有資格和權利去「審判」一個人應該死。

我們可以「知道」誰是好人還是壞人,是自己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的人,這樣即可。

懂得恨的節制,才能更好地去愛。在一定意義上,學會恨,更會愛。

首先,敢於在愛情中表達不滿,心存「恨意」,這是活出真實自己的必需經歷。

壓抑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不敢去表達恨意,並不會換來自己期待的愛情和平靜,更多時候,討好他人,沒有自己的界限意識,就是給對方越界的機會。

敢恨,就在表明自己具有「攻擊性」—「我是一個不好惹的人」,這樣的人更真實生動,也更有魅力和生命力。

其實,無論在愛情中,還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都要敢於表達「恨意」,這不僅表明自己的原則,還在提醒對方不要越界。

界限意識,是真正親密關係的基石。

其次,懂得恨的節制,更要看到恨的意義。

對於愛情中的恨,我們要節制,因為只有懂得不能恨的過度,我們才能再次得到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恨的意義。

恨會給我們帶來痛苦,而痛苦背後即是我們在意的東西,而這就是恨的意義。

我們因為對方欺騙自己而產生恨意,那就說明我們在意愛情中的信任;我們因為對方拋棄自己而產生恨意,那就說明我們在乎愛情里的忠誠。

其實,我們在進一步理解自己的恨時,就是在認識自己,即自己最在意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說,恨具有積極意義,即了解真實自己的機會。

再次,理解恨的節制,更要懂得愛的節制。因為太愛,會失去自我。

當我們懂得恨需要節制時,也要懂得愛同樣需要節制。因為我們太愛一個人時,會失去自我。

沒有自我的愛,會變成傷害。

當我們對愛沒有節制,認為對方一好百好,就會寄希望於對方,那麼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傷害自然更大。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付出全部的愛應該換來對方滿滿的愛,而對方根本沒有在意,反倒覺得我們愛的卑微。

要知道,先好好愛自己,才能好好愛對方。

沒有自我的愛,就是忘記了愛自己。

總之,在愛情里,我們要懂得恨的節制,才會更好地愛。愛是一種能力和藝術,需要實踐和總結。

正如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第一章指出的:

「正如生活是一門藝術一樣;如果我們想學會如何愛,就必須象我們想學習任何其它藝術—例如音樂、繪畫、雕刻、醫學或工程技術時一樣地着手。」

在愛的路上,我們都是學習者。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關注和轉發!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06 14:06:55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頭像
2024-03-10 01:03:00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2-28 10:12:41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10-18 02:10:09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