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男孩同車》每份追尋夢想的堅定背後,都是咬緊牙關的孤獨靈魂

情感導師 678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你以為年輕是好事麼?青春如同化凍中的沼澤。——莫里亞克

200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與男孩同車》,明面上看是描述15歲就懷孕生子的叛逆少女貝弗莉追尋作家夢的電影,實際上導演潘妮·馬歇爾想通過「少女媽媽」這個外殼,着重表現萬千女性掙扎在俗世喧囂中孤獨追夢的靈魂。通過警長父親、無業游民丈夫和從天真到成熟的兒子這三個女主角生命中曾經「同車」的關鍵人物,展現他們的生活互動,配合光與影的襯托,藉此折射被年少的浪漫遮住雙眼的生命現實。

本片導演彭妮·馬歇爾與主人公貝弗莉的經歷如出一轍,也是在十幾歲便早早結婚生子的「少女媽媽」,因此,對她來說,用鏡頭展現貝弗莉的內心世界和人生經歷可謂得心應手。在這部改編自女作家貝弗莉·德歐諾弗里奧1990年出版的同名自傳小說的電影中,她用含蓄克制的敘事、細膩唯美的鏡頭以及充滿隱喻的思想為觀眾帶來充滿深度的影像文化內涵,又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悲涼和美感流淌其中,給人以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而扮演貝弗莉的德魯·巴里摩爾本身的經歷甚至比電影主角還要傳奇。出身美國演藝世家的德魯曾經是被比作「秀蘭·鄧波兒」的討喜童星。7歲時,她在斯皮爾伯格的名作《ET》(1982)中出鏡,湛藍的雙眸和可愛的嬰兒肥臉蛋兒,像個美麗的瓷娃娃。但過早踏入光怪陸離的娛樂圈,讓德魯一度迷失,飲酒、輟學甚至染上毒癮。

《與男孩同車》每份追尋夢想的堅定背後,都是咬緊牙關的孤獨靈魂

幸好,16歲的時候,她終於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藝術而不是頹廢的生活,用頑強的疫力戒掉了毒癮,並寫了一本名為《迷失的女孩》的自傳,因為情感真摯、語言質樸,一度成為暢銷書。

她飾演的影片主角貝弗莉是一個有着宏圖大志的聰明姑娘,卻因為年少的無知放縱,被家庭主婦的無望與無奈籠罩,在美國的鄉野小鎮漸漸淪為平庸。痞氣的無能丈夫比他表面上看起來還要智商欠奉,底層社會的癮君子可以輕易拖垮整個家庭。強顏歡笑的女主角還沒來得及享受婚後生活的浪漫,就陷入悲涼的現實當中,她甚至來不及為自己的青春和夢想惋惜。

這個看似平靜如水實則心力交瘁的靈魂,是選擇追尋夢想還是妥協於庸碌的現實?當我們在觀影過程中認真去體會時,會發現女主貝弗莉的感受是屬於每個人的,「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都是一個曾經咬緊牙關的靈魂」。

01、笑中帶淚的現實主義題材傳記電影,展示平凡人生命的軌跡與張力,藉由現實與夢想的巨大反差,凸顯女性個人成長主題

瑣碎沉重的現實生活被呈現在大銀幕上,「笑中帶淚」的喜劇色彩就這樣自然融入。影片開場就是女主貝弗莉跟妹妹珍妮特一邊塗口紅一邊科普「他站在海風吹拂的崖邊等待着,你夢想中的那個男人,他愛你勝過他生命中的一切,你們跑向對方,你們的身體和嘴唇靠得越來越近,一直到最後,接吻。」

用詩歌的唯美憧憬愛情的小姑娘,顯然有點過於早熟。有了這樣恰到好處的鋪墊,接下來貝弗莉跟父親索要聖誕禮物的情節就不再突兀。為了吸引班上最可愛男生的注意,她把原本渴望的自行車換成了展示女性魅力的文胸。而從這次談話開始,敏感的警長老爸給出了最明智的答覆:「把精力放在讀書上,別一心想着男孩子。」

貝弗莉記憶中和父親的這次聖誕節同車並不愉快,甚至可以用「委屈」來形容,她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不同意把禮物換成文胸,明明比自行車便宜很多。顯然這次拒絕給她的青春期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那些打不倒你的,會讓你痛不欲生」。

事實證明,大部分孩子的本性如此執拗,不是家長輕飄飄的一句指令就可以左右的。雖然父親是因為看到了貝弗莉身上的獨特天賦,「望女成鳳」,進而對她要求嚴格。但情竇初開的貝弗莉對愛情的渴望蓋過了她心中僅存的關於夢想和未來的理智。聰慧敏感的貝弗莉一生最大的錯誤或許就是愛上了帥氣的「自大狂」斯凱。

那些字斟句酌,充滿少女甜蜜心思的浪漫情詩,反過來變成插入心臟的尖刀,傲慢的金髮男孩當眾羞辱,成為她人生最大的轉折點,也促成了貝弗莉和未來丈夫雷的初次同車。

雷這個男孩顯然不是世俗意義上的「白馬王子」,甚至都算不上「門當戶對」。但他可以在貝弗莉自尊受傷,傷心欲絕的時候,誇她漂亮聰明,為她點煙,安慰她,教訓自大狂男孩,在充滿曖昧和情慾氣息的車裡,在那個圍着鐵柵欄的瀑布前,他們之間摻雜着新鮮感的愛情迸發,並且步入了一場註定悲劇的婚姻。

婚禮上,身着粉色華服的貝弗莉像個失魂落魄的洋娃娃,只有她最好的朋友費伊稱讚她美到發光。深愛她的父母在這場荒唐的婚宴上心不在焉,關係降至冰點。雷和朋友抱怨:「如果沒有你,我都不知如何謀生」,這個不懂夢想為何物的男孩一直按照墮落的準則肆意揮霍自己的生命,婚姻並不能給他帶來任何有益的改變。

婚後的雷撒謊、酗酒、不靠譜,甚至因為吸毒揮霍全家的積蓄。在貝弗莉夢想的路上提供的不是助力,反而是無窮無盡的阻力。吵架就躲在兒子傑森身後,懦弱又無能。最後,在戒毒失敗後,應貝弗莉的要求,為了不毀掉母子倆的生活,選擇離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有其父必有其子,當父母其實是一場修行。要想孩子變成什麼樣自己就要變成什麼樣,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給什麼樣的光,他就折射出什麼樣的彩!」

本身就是雲泥之別兩個世界的人,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能融合在一起。這也成為頭腦混沌的雷,一輩子做過最明智的決定。

兒子傑森當時不理解母親的決定,抓起小牙刷就要跟不靠譜的老爸騎着摩托去流浪,這件事也成為母子倆多年的隔閡。直到多年後因為母親的新書即將出版,高大帥氣又文質彬彬的傑森看到了年老頹唐,和鄙俗婦人住在垃圾堆一樣的房子裡,牙齒黃得像不曾刷過的父親,內心排山倒海的情緒襲來,讓他開始重新考量母親當年的意圖。

「女人喜歡原諒別人,即使一團糟,他們也想幫上忙,這是她們的天性。需要幫助時,你就要告訴她們,否則她們是不會幫你的。」這句話或許是雷作為父親,對兒子傑森說過最睿智且溫暖的話語,讓一路與貝弗莉同車的傑森在關鍵時刻完成了對母親的求助與和解。

就是那句「媽,我需要你的幫助」換來了貝弗莉作為母親的承諾「我會搞定一切」,還有解開母子倆多年心結的「沒有你我不會過得好,你不是我生命中的困擾,是你拯救了我。」兒子傑森追隨愛情去了印第安納州,回程路上的貝弗莉和自己的警長父親再次同車,看似隨意的抱怨換來父親飽含深意的沉默。

電光火石間,做了母親的貝弗莉終於理解影片開頭略顯嚴厲且不近人情的父親,兩人合唱《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復刻了影片伊始少女時期的父女倆狀態,仿佛時光倒流,一切傷害和滄桑不曾出現。

至此,貝弗莉生命中的三個男人,三段關係,成就了她笑中帶淚的完整歷程,展示出了平凡人生命的軌跡與張力,同時藉由現實與夢想的巨大反差,凸顯了堅持夢想的現代女性個人成長主題。

02、自我救贖後的光明之路,帶來內蘊深厚的社會反思,關於青春、夢想、親情和婚姻

1、青春並不總似詩人歌頌的那般美好。法國作家莫里亞克說:「你以為年輕是好事麼?青春如同化凍中的沼澤。」

沉浸在迷茫青春里的無知少女,以為有一張鮮嫩面容就可以把世界踩在腳下,才女貝弗莉除了顏值還有引以為豪的豐盈靈魂與深邃思想,可是在被帥氣的金髮運動員斯凱拒絕後,就找不到恰如其分的方式與出口來表達。

青春的荷爾蒙在體內肆虐得讓人發狂,過剩的精力又裹挾着尚且稚嫩的理智,狹小的汽車空間內,好友的行為讓兩個陌生人之間的曖昧萌生,激發了一場對生命中華彩篇章,燦爛青春的肆意揮霍。

貝弗莉的青春就像籠罩在粉紅色愛情柔光濾鏡中的殘酷物語。生理的巨大變化讓心理的成長無法同步,由潛意識誘導的無邏輯行為就先於大腦發生了,頭腦發昏的時候一腳踏進了錯誤的婚姻,把自己的本該專心追夢的青春消耗在家庭主婦的瑣碎里。

多年後因為三歲兒子的存在失去了進入大學的機會時,她或許有過懊惱;在毒癮發作的丈夫痛哭的嘶吼中,強顏歡笑給兒子跳歡快的舞蹈,她或許有過心酸;但這個堅強的女人一刻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青春期愚蠢的情慾成為「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敏感多情的姑娘為自己的衝動付出慘痛的代價。

發現自己懷孕的貝弗莉備受折磨。那個看起來傻乎乎,還不懂謀生的底層青年雷,在求婚的時候都能說「Shit」。一場本該甜美浪漫的婚禮,被呈現得就像個黑色荒誕劇。新婚之夜的小兩口回到了破敗空曠的新家,準備開啟他們荊棘密布的婚姻。美顏濾鏡下的青春頭一次撕開了柔和的面具,露出猙獰的獠牙。這,就是現實!

青春的殘酷在大明星身上也有所呈現。德普的舊愛,曾經憑藉美貌艷驚四座的薇諾娜·賴德在《怪奇物語》中飾演為生計奔波,飽經滄桑的單身母親,接受採訪時容顏和青春不再的她稱自己小時候就幻想着變老,「很多女人害怕變老。或者,社會在試圖讓你覺得變老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我正好相反。我享受着變老的過程。」

絕代佳人的青春像一場不受控制的噩夢,終於在人到中年的時候迎來了平靜與和解。這樣的命運和電影女主貝弗莉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2、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年少的貝弗莉對父親的嚴厲充滿叛逆和不解,或許還有莫名的恨意,不惜編造謊言和父親對峙。

對那些千篇一律,看似嘮叨的管教,即使沒有明面上的反抗,也是深深的不以為然,甚至不願意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多加思考。

長大後的貝弗莉在影片結尾和警長父親同車的時刻,內心終於有了感恩的情愫,這代表什麼呢?35歲的女主心智終於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發展成熟,具備了接納與感恩的能力。在她兵荒馬亂的情感世界中,還存在着美好的記憶體驗。

在貝弗莉乖巧地依偎在父親肩膀上的那一刻,她或許已經能夠從心底感恩自己的父母,同時也代表了她個體內部世界的創傷體驗已經徹底獲得理解與修復。成熟的心智讓她可以具備很好的同理心,接納生命中的缺失,理解父親的困難。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處在幸福感頂端的貝弗莉,終於蛻變為一個有能力感恩的人。

養育子女,環境營造和言傳身教比物質更重要。貝弗莉無疑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照顧孩子方面的疏忽在國內擅長培養「小皇帝」「小公主」的文化背景下,更是不可思議。物質的困窘沒有摧毀她的意志,她對夢想的執着和上進心,成為了兒子傑森最好的「言傳身教」,狠心斬斷和癮君子前夫的關係,也是貝弗莉在成長環境營造上做得最明智決定。

3、不合適的婚姻,及時止損才是唯一的出路。毀掉一段關係也比被某段關係毀掉要好得多。

貝弗莉警長父親在得知女婿雷是個癮君子的時候對女主說:「孩子需要父親」,大多數女性並沒有足夠的勇氣離開一段錯誤的關係,她們總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的懦弱開脫。

比如:孩子需要親生父親的愛;我都30歲了,離開他也沒人要;我沒有工作和房子,養不起孩子;離婚是天大的醜聞,我的父母會因此蒙羞;我對未來的生活沒有期許,不如這樣湊合下去……每個理由都重似千鈞,狠狠拖住女人試圖離開的腳踝,直到她整個身子沉沒在生活的泥潭裡,再無翻身之力。

《當尼采哭泣》裡有這麼一句話:「毀掉婚姻總好過被它所毀!」 睿智的馬克·吐溫也說:「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互相爭吵、道歉、發泄、責備,時間只夠用來去愛,可它又只有一瞬,令人惋惜!」

年少無知的貝弗莉和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雷,在那個混亂的派對上,在那個充滿情慾的汽車裡,肯定是有過一瞬間的愛意。甚至那個墮落懦弱的癮君子雖然沒有夢想,但起碼用自己決絕的離開,展現出了最後的溫柔與愛意。

貝弗莉用很長的時間才學會和自己相處,而不再向他人索取什麼。雷是自願為她的夢想簽字授權;兒子順從自己的本心追逐愛情,不因為親情困在原地;一向嚴厲的父親也在最後的同車中和這個叛逆又回歸的女兒唱起了童年的歌謠。一切都因為及時止損而重新變得美好。

「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我們只是利用他人作為對抗孤獨的一面擋箭牌而已。」

在這個漫長且孤獨的人生之旅中,唯有你自己才能挽救一切。對待婚姻的方法就是:你可以全心享受它,也可以果斷放棄它;你可以悉心維護它,也可以瞬間摧毀它;你可以無條件依賴它,但也可以極速遠離它。獨立的靈魂才能帶來生命的充實和幸福。

《與男孩同車》雖然描述了青春的迷茫與放縱,現實的無奈與妥協,但也肯定了女主貝弗莉為夢想所做的努力與堅持,不忘初心的靈魂能夠在麻木的重複中被喚醒,就必然能夠帶來生活的希望。

導演潘妮通過極盡寫實的手法,將美國小鎮普羅大眾真實的生活呈現在觀眾面前,就像那種可能發生在任何國家、任何人身邊的真實故事。他們的生活姿態、親子關係能毫不費力穿透屏幕,成功打動世界各地觀眾的內心。雖有痛苦和狼狽,但更多的是溫情和感動,還有關於生命的深刻思考。

我們都是掙扎在欲望和理智中間,既脆弱又堅強的個體,我們也曾面對青春期的恐懼和迷茫,面對無知任性不堪回首的過往。未來隱藏在無邊的暗夜中閃閃發光,支撐我們擺脫內心的失望與質疑,鼓起勇氣追尋夢想,找到最美好的自己。

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曾說過:「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只要夢想一天,只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在這部電影裡,女主貝弗莉堅持初心,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完成了與家人的和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要自己不放棄,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憑藉一往無前的堅持,實現生命的逆襲。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3 01:08:32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頭像
2024-03-30 10:03:3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