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管是事業還是生活非常容易受影響

情感導師 7394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前幾天有條件新聞,一名29歲的程序員錄某未經公司許可,在離職當天,私自將即將上線的京東到家平台系統代碼全部刪除,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

雖然這家公司有不少問題,但這個程序員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之下刪除代碼,導致10個月的牢獄之災。在職場上那些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管是事業還是生活非常容易受影響。

那些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管是事業還是生活非常容易受影響

習慣1 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態

日常保持心態平和的方法,培養「避免情緒化的習慣」。

有時即便是熟悉這些成因和應對方法,也會在心情和身體狀態的影響下「身不由己地情緒激動」。

例如,「醉鬼」就是「情緒易衝動之人」的代名詞。

喝醉的人往往會情緒失控,給周圍的人造成麻煩。醉酒還經常引發家庭暴力。「酒後誤事」的情況不勝枚舉。

為什麼人在醉酒之後更容易「情緒激動」?這是因為在酒精的作用下,人的自控力下降,情緒和理智的平衡被打破。

我們通常不會赤裸裸地表現出自己的情緒,而會去考慮「這樣表達會不會讓對方不舒服」,在斟酌對方的立場和狀況之後再最終決定採用某種表達方式。

但是,喝酒會讓思維變得遲鈍,自控力降低,讓人陷入「情緒化思維」,情緒不斷高漲且無力自拔,變得更容易妄下論斷、口無遮攔。

疲勞也會引發同樣的情況。

想必很多人都有過晚上變得更加「情緒化」的經歷。腦海里湧上各種思緒,想得越多就越心灰意冷,甚至想一死了之。但是次日一覺醒來,又覺得豁然開朗。

這是因為到了晚上負責思維的大腦部分變得疲勞,控制力變弱,更加難以擺脫「情緒化思考」。

對於夜晚胡思亂想、想結束生命的人,哪怕使用一些藥物,也要保證睡眠。

因為一旦大腦進入疲勞階段,再堅持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可能有些人會把「擺脫控制、毫不掩飾情緒」稱為「吐露真情」,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我們都是情緒和理智的複合體,在表達或是克制情緒之前都要進行充分的思考。並非只有情緒才是「真性情」,這些思考同樣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個性。因此,經過深思熟慮的表達,才是「這個人的真心話」。

飲酒、疲勞等「情緒化」的重要誘因,除此以外,荷爾蒙不平衡也有可能造成「情緒激動」。

有些人會在月經前心煩意亂,如果這種情緒上的變化較為嚴重,就有可能被診斷為「經前焦慮症」,需要接受精神科的治療。即使沒有這麼嚴重,月經前後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飲酒只要沒有達到酒精依賴症的程度,就還可以自我控制(如果控制不住,務必要參加戒酒互助小組)。但是疲勞和月經周期有時會令人束手無策。

從「調整身體狀態來避免情緒激動」的角度而言,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在疲勞的時候或是月經前容易情緒激動,那麼就會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另外,提醒身邊的人「自己現在格外敏感」,同樣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當思維的控制力下降時,自己要有所察覺。

習慣2 轉換視角看問題

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地因為某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發火。因此,只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就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個情緒平和的人。

【案例】

有人在地鐵里踩了我的腳,卻連一句道歉都沒有,於是我就發火了。

首先,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說,被人踩腳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而對方連句道歉都沒有,更是讓人非常不爽。

這時心生不悅是一種正常情緒。因為這既是心理層面的「計劃被打亂的憤怒」,又是施加在自己身體上的暴力行為。

然而,如果當事人的情緒沒有就此打住,而是怒氣沖沖,就會導致一些附加問題。

如果糾結於「連句道歉都沒有」,那麼很可能會陷入「別人看不起我」「別人不尊重我」等「情緒化思考」,把單純的某種情緒抬升至「情緒激動」。

尤其是那些平素就認為「自己不被人尊重」、自我肯定程度低的人,更會因此放大「總是自己吃虧」之類的「受害者心態」,更要格外引起注意。

這時我們要學會轉換視角,把這個問題看作是對方「領域」的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不要把思維聚焦在自己身上,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倒霉」「(自己)被人瞧不起」,而是要試着把目光投向對方,「這人踩了別人的腳還不道歉,估計是沒有意識到吧」「可能是不習慣擠地鐵,慌裡慌張的吧」。

其實,如果我們不親口問一問,就無從知曉那個人為什麼不道歉,是不是從一開始他就沒注意到自己踩到了別人的腳。

易於「情緒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具有強烈的「受害者心態」。

每次發火的時候,一定不要陷入「為什麼總是我」之類的「受害者心態」,而要養成轉換視角的習慣——「雖然我的腳被踩得很疼,但是他道不道歉是他的事。他可能是沒有意識到吧。」把問題放在與己無關的對方的「領域」里,有助於擺脫「受害者心態」。

要點

避免陷入「為什麼總是我」的「受害者心態」。

習慣3 寫「好友筆記」

提升自我肯定程度,是「避免『情緒激動』的習慣」的一個關鍵。

簡單地探討一下提升自我肯定程度的訓練方法。

這種日常訓練首先是要認可當前狀態的自己。一個有效的自我認可的方法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緒。

生氣也好,煩悶也罷,只要某種情緒產生,就把它寫在筆記本上。

【案例】

在快餐店吃炸牡蠣的時候,發現牡蠣是臭的。我向店員反映情況,結果對方毫不客氣地說:「大家吃着都沒事啊!」我一口也沒吃就走了,但是越想越來氣。

以下2個步驟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步驟① 在筆記本上如實寫下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這樣寫:

·滿懷期待的炸牡蠣是臭的,很難過。

·店員不相信我說的話,很窩火。

·反而被認為是在胡攪蠻纏,很生氣。

步驟② 寫下自己的好朋友可能會說的話

從自己好朋友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然後寫下好朋友安慰自己的話。

·什麼?真的假的啊。哪家店?這也太過分了吧。

·彆氣着自己了,下次我帶你去另一家店,那家店的炸牡蠣可棒了。

我把這個方法稱為「好友筆記」,推薦給很多人使用。

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記錄情緒」→「模仿好友安慰自己」的習慣,所以無須特意準備,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就好。

這個方法可以讓情況明顯改觀。

寫筆記可以重拾之前幾乎沒有被意識到的「初始情緒」,最終提高自我肯定程度。

要點

重視「初始情緒」,提高自我肯定程度。

習慣4 從「我」出發看問題

以「我」為主語提建議,更易於保護彼此的「領域」。如果將這個方法延伸出去,養成從「我」出發看問題的習慣,那麼就可以有效避免「情緒激動」。

例如,當別人對自己惡言惡語的時候,想着「(我)受傷了」,會比想着「(他)看不起我」更容易走出負面情緒。

「遇到麻煩時,與其把自己看成受害者,不如把問題看成是對方的」,但是對於「初始情緒」而言,從「我」出發,實實在在地把它看作是自己「領域」的問題,效果會更好。

最佳方法就是把情緒「寫下來」。

也可以製作一個以「我」為主語的筆記模板。

養成從「我」出發看問題的習慣之後,就可以很輕鬆地區分「受傷」和「受害者心態」。

他人的惡語相向會讓自己「受傷」,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它有別於「受害者心態」。

首先要認識到「(我)受傷了」只是一種「傷害」,在其發展為「為什麼總是我」的「受害者心態」之前,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然後再加上「好友的評論」:「我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這樣你就會發現「為什麼總是我」完全是子虛烏有,那只不過是人在遭受衝擊時的一種感受罷了。

從「我」出發看問題,意味着在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對自己的「領域」負責。這樣不僅能夠建立成熟的人際關係,還能避免自己在「受害者心態」里越陷越深。

「受傷」時有發生,但關鍵是要將這種「受傷」與會讓人變得軟弱無力的「受害者心態」區別開來。

了解實實在在的「傷害」,捨棄「受害者心態」。

希望讀者能夠反覆練習,培養這個意識。

要點

「受傷」是正常的,時有發生,但不能陷入「受害者心態」。

習慣5 放下「應該」,為「希望」而生活

「應該」思維是會讓人變得「情緒化」的思維方式之一。

「應該做這件事」「事情應該是那個樣子」等想法,會讓人變得更加「情緒激動」。

如果陷入「應該」思維,可能會把「所有人都應該這樣,但他卻沒有做到」之類的個人「正確」強加於他人。

「應該」思維的實質是一種「受害者心態」:「我自己千辛萬苦堅持了原則,結果卻是我自己吃虧……」

所以,不為「應該」生活,生活會舒服許多。

但也會有人這樣說:

「隨心所欲地生活,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亂丟垃圾,或是毫無顧忌地不遵守約定、隨便插隊了呢?」

當然不是這樣。

我們的行為準則不是「應該」,而是自己所期待的樣子。我們不亂丟垃圾、不隨意插隊,並不是為了做到百分之百的「應該」。大部分人之所以認為那些行為「不像話」,是因為他們懷揣着「讓生活更美好」的希望。

「因為我們希望生活環境更加乾淨,所以請不要亂扔垃圾。」

「因為我們希望在相互尊重、友愛的環境裡生活,所以請不要插隊。」

這些行為的出發點都是「希望」,而不是「應該」。

如果你平時把「應該」作為行為準則,那麼只需將其調整為「希望」,就能夠顯著提高自我肯定程度,更有效地避免「情緒化」。

要點 :

我們做事是為了「希望」,而不是「應該」。

習慣6 遠離讓人「情緒激動」的現場

在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保持物理距離同樣十分重要。

【案例】

和男朋友吵架,越吵越生氣,結果他向我提出了分手。

「對方提出分手」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尤其是在自己情緒激動、無法自控的狀態下,這個打擊會顯得更加猛烈。

就這個案例而言,當事人先不要去琢磨「和他分不分手」的問題,首要任務是馬上從「情緒激動」的現場離開,等冷靜下來之後再考慮如何處理自己和他的關係。

如果對方提出分手,自己又「情緒激動」地回敬說「要分手也是我甩了你」「你說的話太過分了」,事後也只能是追悔莫及。

頭腦冷靜的時候做決定還算馬馬虎虎,如若是「情緒激動」時做的決定,必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然而剛剛大吵一架,對方又提出了分手,兩個人也不可能就這樣冷靜下來。如果不從這個場景離開,那麼對方就會繼續刺激當事人,對方越是說「你不要激動」,當事人就會越激動。

這時應該說一句「讓我想想看」,而後馬上離開。

只要離開那個地方,就不會再受到他的刺激,人也能慢慢地冷靜下來。

當兩個人面對面情緒不斷碰撞,而且愈演愈烈的時候,只需要離開發生爭執的那個地方,人就能冷靜下來。

如果怒氣始終無法平息,而且不斷爆發出更強烈的情緒,那麼可以參考之前介紹的應對方法來保護自己,避免陷入情緒的泥沼。

以上介紹的是如何從物理層面遠離「情緒激動」,這個方法同樣也適用於心靈層面。

要點

某些時候走為上策。

習慣7 找到「自動開關」,關閉「心靈百葉窗」

很多時候,「情緒激動」的場景都會反映出一個人根深蒂固的自卑和深深的心靈創傷。因此如果一味地克制情緒,就會變相導致自我壓抑,引發更加嚴重的「情緒化」問題。

事實上,與其努力避免「情緒化」,不如去了解自己「情緒激動」的觸發條件。

我把「情緒激動」的觸發條件稱為「自動開關」。例如:

·別人打聽我的工作成果時,「自動開關」就會打開;

·看見插隊等「不道德」行為時,「自動開關」就會打開;

·被父母教訓,回想起童年陰影時,「自動開關」就會打開。

想必每個人「自動開關」打開的條件都各不相同。

首先,我們要掌握「自動開關」的觸發條件。而後在面對這些觸發條件時,我們要馬上「關閉心靈百葉窗」。

所謂「關閉心靈百葉窗」,簡而言之就是不聞不問。把觸發條件強行從意識里清理出去,讓它們從自己的世界消失。

其中「強行」加了着重號。

可能有人覺得這是一種逃避,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任何情況都從不「情緒激動」是不可能的。為了避免「情緒激動」,我們能做的唯有「可為之事,盡力為之;不可為之事,盡心從之」。

要點

把「自動開關」的觸發條件強行從意識里清理出去。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25 01:01:15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頭像
2023-12-14 12:12:54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0-06 11:10:52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