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盜防小三防閨蜜防同學?古人教你如何交朋友

情感導師 585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今天把結交朋友稱為「結義」,這種友誼如金石,志同道合,堅不可摧﹔如蘭香,同氣相求,溫馨綿長所以又有「義結金蘭」一說。儒家經典《中庸》認為天下最重要的五種關係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和朋友,稱之為「五達道」,也就是傳統的「五倫」。

朋友之所以成為「五倫」之一,根本原因就在於能夠有無相濟,強弱相扶。《大戴禮記》說得特別形象,人與人之間交往就像出行坐船、乘車、騎馬,水陸相濟,才能最快到達目的地。先登岸的援手拉拉後面的人﹔走後面的不妨推推前面的人。所以,人不幫人不成功,馬不接力跑不快,土不相承壘不高,水不激水不成流。

有朋友,有社交圈,如何與朋友相處呢?這就是古人的親友之道。

有朋友可能會說,哪需要那麼複雜,朋友怎麼合得來就怎麼處。合得來就高高興興在一起,合不來立馬拉黑。但真正的朋友之間,偶然邂逅是機緣,是橋樑,但永恆的友誼才是基礎基座。友誼絕不是合得來就親如兄弟姐妹,合不來就一拍兩散,形同陌路,甚至拳腳相加、刀兵相見。更重要的是,既然是朋友,契合的基礎是什麼?以利相合?以義相合?以情趣性格相合?這些問題是群居社會的必選題,古往今來,毫無二致。

防火防盜防小三防閨蜜防同學?古人教你如何交朋友

閨蜜,是現代社會常見的一道人際風景。但這道風景如果缺乏恆定的價值訴求,比如仁愛寬恕、道義誠信、人倫大防,往往就會帶來意外和傷痛。隨便搜索一下,撬掉閨蜜男朋友或者互撬男朋友的,已經屢見不鮮。這種失去最基本倫理法則的任性、自私行為,不僅會嚴重摧毀對友誼的真情認知,挫敗失敗一方的人生激情,更會激發錯誤的行為模式選擇。要撬一起撬,今天你撬我的男朋友,明天我撬她的老公。撬來撬去,友情沒了,人倫也沒了,愛情也變味了,家庭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有經驗的母親會隨時勸誡乖乖女慎交閨蜜,弄不好她就是你最強勁的婚戀競爭對手。所以,以前家庭有三防:防火防盜、防小三,現在還得增加一防——閨蜜,因為閨蜜可能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小三」!網上還出現了大量的防範措施,建議女性戒備七種同性朋友,絕不能作為閨蜜:賢惠女、美女、才女、弱女、多金女、性感女、心機女。要這樣防備下來,天下之大,那女性同胞又到哪兒去找閨蜜?女性之間還有沒有真正的友誼可言?

男性朋友也是如此。同甘時豪言壯語,天地可鑑﹔共苦時利慾薰心,怒目相向。更嚴重的情形是,我們一般都選擇性格、脾性合得來的人交朋友,或者找那種對自己柔聲下氣的人交朋友。這類友情缺乏共同的志趣和價值共識,友誼無疾而終還算幸運,極端的還會老死不相往來甚至拔刀相向,釀成血案。

宋代著名哲學家張載評價過當時交友的不正常狀態——

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為氣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宋)朱熹:《小學嘉言》

現在的擇友標準和相處之道都互相掩蔽個性弱點,一味逢迎,柔媚取容,拍肩摟臂,看起來情投意合,但一言不合就會動粗耍狠,分道揚鑣。

所以,親友之道不單單是與朋友相處之道,還是一個認知、識別、篩選、鞏固的過程。通過相處,我們可以認知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識別真假朋友,淘汰劣質的損友、惡友,也才能鞏固、升華友誼。

根據歷代家訓、家規,我們可以從「五德」「三禁」兩個方面解讀親友之道。先看「五德」。

第一,敬。朋友之間應當相互尊敬、敬重,這是親友的前提。

親熱、親近不是敬。動不動喝老酒,吃大肉,甚至相互比賽逞強鬥狠,作奸犯科,這些都不是益友相助,而是惡友相損。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說:

近世淺薄,以相歡狎為相與,以無圭角為相歡愛。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須是恭敬。——(宋)朱熹:《小學嘉言》

所謂圭角,本來是建築用語,後來引申為稜角、原則。程頤譴責當時有人淺薄無知,以縱情適意為交友標準,以不講原則、不講底線為朋友相處之道。今天的話叫玩得到一塊兒,比酒K歌,鬨堂噓場,飆車把妹,老百姓通俗的表達把這類人叫「狐朋狗友」。程頤的觀點很明確:朋友之間必須以相互敬愛為本,否則,難以稱為真正的朋友。

諂媚阿附不是敬。如果有人對你恭敬有加,讚譽不停,還柔媚婉曲,看着順眼,聽着順耳,想着順心,這就千萬小心,這不是尊敬、禮敬,是另有所圖。《禮記》上說:

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禮記曲禮》

為了保全友誼,真正的君子不會做兩件事:不強求朋友違心迎合,讓自己高興﹔不強求朋友竭力奉獻忠誠。

這既是對人性的深刻總結,也是對世態的經典描述。試想,當一個人克制自己的人性,一心一意討好你,那就是想從你那兒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何尚之是南北朝劉宋時期的名人。他擔任吏部長官的時候,休假回家探望父母,滿朝文武紛紛送行,依依惜別。回家後,他叔父何叔度問他:你離開的時候,有多少人給你送行啊?何尚之高興地說:喲,人可多了,有幾百人吧,招呼都打不過來。言下之意,自己人緣很好,相知滿天下。但何叔度笑着告訴他:別人怎麼樣,我管不了。但你自己心裡要明白,別人送的是人事部部長,不是你何尚之!何尚之還不服氣。何叔度說:東晉的殷浩算是大明星吧?想當初,他當豫章太守的時候,前景一片光明,回家探望父母,送行的人成群結隊,能被他看上一眼都是幸運。等到他被貶時,停船江邊,荒江寒風,親朋故舊,一個人影都見不着!何叔度是想教諭侄兒:你身居高位,諂媚阿附的人不少,得擦亮眼睛看清楚,哪些是真友情,哪些是假仁義!

第二,直。朋友相處之道,不能一味遷就、庇護,特別是不能以私廢公,而應當正道而行,上不違天理人情,下不違法律例條。

東漢冀州刺史蘇章,他的故友擔任清河太守,貪贓枉法。哪知道朝廷偏偏派他去調查處理。蘇章設好酒宴,拜請朋友入席,觥籌交錯,暢談友誼。他朋友特別高興,說:按照規矩,我只有一天時間的自由,監察官一到,就該戴上枷鎖成為代罪之臣。還好是我的好朋友主管這案子,我應該就有兩天的自由了。言外之意,希望蘇章念及友情,法外施恩。蘇章直接告訴朋友說:今天晚上我以朋友身份請你把酒話平生,這是私恩私情,明天公堂相見,你是犯罪嫌疑人清河太守,我是受命查案的冀州刺史,我們只能走法律程序,這是公法公道。後來蘇章查明老友罪行並建議繩之以法,無私之名,不脛而走。

直,還表現在語言上。宋代李邦獻的《省心雜言》對四種語言表達有過精妙的論斷:

讒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宋)李邦獻:《省心雜言》

挑撥離間的語言都很巧妙﹔溜須拍馬的語言都很中聽﹔忠義之言直截了當﹔誠信之言寥寥無幾。一個人多言多語一般會違背道義,多心多欲則傷害生命。傳播別人的短處不能稱之為直,助人為惡不能稱之為義。

這段雜言是要教會子孫透過語言看人品。朋友之間應當直言不諱,善必揚,惡必勸。不能溫吞水,一味當老好人﹔更不能助惡濟非,陷朋友於不義。

第三,諒。就是誠信,就是不欺。唐代詩人陳子昂說——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唐)陳子昂:《座右銘》

兄弟之間應當強調和睦相處,朋友之間應當堅守誠信相待。

范仲淹被貶鄧州太守,鄧州人賈黯中狀元後拜謁范仲淹,討教立身處世之道。開始范仲淹並沒在意,以為只是禮節性拜訪。後來當賈黯第三次真誠求教的時候,范仲淹就將他視為朋友,直接告誡——

君不憂不顯,惟不欺二字,可終身行之。——(宋)張鎡:《仕學規範》卷十二

范仲淹以長者的態度向賈黯說出了為人處世的秘訣:你現在中了狀元,以後就不要擔心名氣大不大的問題了。但為人處世最重要且可終身持守的就兩個字:不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人。後來賈黯努力踐行,成為一代名臣。他逢人就說:范老先生「不欺」二字,終身受用不盡。

歷史上也有一些令人痛惜的反例。秦末的張耳、陳余,志氣相投,相互傾慕,雖有年齡差距,但結為刎頸之交。秦末大亂,兩人乘勢起兵,後來張耳被封為王,陳余僅封為侯。陳余心懷不滿,怨天怨地怨項羽,最後歸罪到自己的朋友張耳身上。以至於後來張耳歸漢,劉邦勸陳余歸漢,共謀大業還可與朋友朝夕相處。陳余提出的歸順條件是什麼呢?殺掉張耳,我就歸漢。後來兄弟之間刀兵相見,陳余最終被殺。司馬遷對此痛惜不已,認為兩人身為百姓,尚能相互傾慕,誠信相待。一旦爭權奪利,誠信俱喪,這是典型的勢利之交!

第四,諍。朋友之間不僅要同甘苦共患難,還要相互督促、勸誡,共同提高。孟子提出了一個觀點:

責善,朋友之道也。——《孟子離婁下》

孟子認為,朋友之間既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就應當相互督促、勸勉,共同進步,這才是親友的首要規則。

《菜根譚》具體闡述了孟子的學說——

處父兄骨肉之變,宜從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遊之失,宜剴(kǎi)切不宜優遊。——(明)洪應明《菜根譚》

處理父子兄弟之間的矛盾糾紛,一定要從容大氣忍耐,不能過激。但對於朋友的過失,則應當懇切規諫,不能漫不經心,拖延遲疑。

雖說對朋友可以不講情面,直言不諱規諫過失,但勸誡、批評畢竟涉及朋友的自尊,如果方法不當,效果會適得其反。換言之,責善得講方法和角度。王陽明教導弟子們,勸人為善得注意方法:第一,要讓他明白你是出於忠愛之心﹔第二,語言表達要委婉柔和,讓他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仔細思考後又可以改進。不激怒,但能感動,能感悟。如果一上來劈頭蓋臉一陣亂罵,揭人隱私,攻人短處,這不是親友之道,而是為了博取自己「諍友」的名聲,於事無補,反倒有害。朋友惱羞成怒後不僅不改正缺點,反而會走向極端。

必須要說明的是,有君子之過,有小人之過,所謂責善,只適用於君子。古人有小人不可諫的傳統,比如,孔子的學生子夏就說過:「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必然文過飾非,狡辯不聽勸告。好心勸告,反倒會招來嫉恨。最好的選擇是什麼呢?隨他去,不要試圖去勸誡、感化小人。

對一般的朋友,如果好話說盡,朋友不聽怎麼辦?孔子的態度很明確——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

這是子貢請教孔子的問題。孔子說:提出忠告,好好勸誡,盡到友道即可。實在不行,就不要再浪費口舌,自取其辱了。

第五,恕。就是要寬恕、理解朋友的過失,絕不能拿自己的長處去評價朋友的短處。《袁氏家范》中特別提道:

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人交遊,若常見其短而不見其長,則時日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而不顧其短,雖終身與之交遊可也。——(宋)袁寀:《袁氏家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和短板。和朋友交往,切忌只看短板不看長處,這樣的朋友交不長﹔但如果經常看到朋友的長處,理解他的短板,就可以成為終生的朋友。

晚清教育家吳汝綸用「大氣」和「大器」之間的關係教育子弟說:交友須有大氣——

凡出門交友,須廣取眾長。若喜同惡異,則量狹而多偏衷,非大器也。——《吳汝綸尺牘諭兒書》

出門交友,必須博採眾長。如果只喜歡稱讚自己的朋友,討厭責善的朋友,那一輩子都是氣量狹隘多偏見,難成大器。

敬、直、諒、諍、恕是古人親友之道的「五德」,那麼,什麼是「三禁」呢?

第一,禁交勢利無義之輩。勢利,勢指權位,利即利益。三國時期天下動盪不安,親友之道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魏國的阮武評價當時的交友之風——

或以利厚而比,或以名高相求,同則譽廣,異則毀深。——(三國)阮武:《阮子政論》

有人為謀求厚利而攀附權勢,有人為擴大影響而結交名流。欲望滿足了就四處稱譽,如有不滿就痛加詆毀。

和阮武同時代的鐘會也發現了勢利交友絕非正道,最終導致友情衰竭。

權以一時之術,取倉促之利。有貪其財而交,有慕其勢而交,有愛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三國)鍾會:《芻蕘論》

很多人交友,都是為了謀求利益而採用的權宜之計,有的為了財富,有的為了權力,有的為了美色。當錢、權、色都沒了,友誼的小船自然就翻掉了。

蘇東坡生性豪放不羈,特別喜歡交朋友,怕孤獨。葉夢得說他:

設一日無客,則歉然若有疾。——(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假如一天沒朋友和客人,蘇東坡就神色不樂,好像生病一樣。

因為名氣大,蘇東坡身邊從來不乏朋友。那些所謂朋友也紛紛以和蘇東坡交友為榮。假如能和蘇東坡和詩一首,立馬就名揚天下。但蘇東坡心知這些人心腹中的小算盤,卻毫不介意。烏台詩案一出,自己遭罪不說,和詩的朋友紛紛逃避遠揚,怨恨仇視,落井下石。蘇東坡呢?只剩下孤月獨賞、孤峰獨上。

第二,禁交浮浪無方之輩。有一類人,居無定所,習無常業,但是巧言佞色,最容易引誘子弟變壞。汪輝祖認為,家族子弟血氣未定或血氣方剛的時候,最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一句話,遠遠超過父兄、師長千萬言。所以要嚴密關切、防範子弟與浮浪無方的人交朋友,否則,傷身、敗家勢成必然。

曾國藩更是不斷告誡家中子弟萬萬不可與小人結緣,特別是江湖上的那些三姑六婆、遊方道士:

借鬼打鬼,或恐引鬼入室;用毒攻毒,或恐引毒入心。——《曾國藩家書》

和這些人交朋友,說起來是借鬼打鬼,卻引鬼入室﹔以毒攻毒,卻引毒攻心。輕則上當破財,重則謠言辱家,最嚴重的是會引誘家中子女走向邪門歪道。

第三,禁交奸邪無情之輩。《菜根譚》上說:

種田地須除草艾,教弟子嚴謹交遊。——《菜根譚》

農家種田地必須清除雜草,人家教育子弟必須嚴控交友。

清代的張習孔在家訓中說:家中防患的最緊要事項就是監督子孫輩交友。如果遭遇奸邪小人,整個家族都會受連累。這些人滑如油,甘如飴,但害人破家如毒藥,一口入喉,萬悔莫救。

中國古代有所謂「孝帽賬」——父母剛剛去世,孝子孝帽、孝服在身,債主就前來討債。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古代家法都禁止或限制卑幼處分財產,怕的就是貽害子孫,養成驕奢惡習,同時也防範奸邪小人誘惑破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奸邪小人千方百計和富家子弟交朋友,今天上酒樓,明天進妓院,後天再到賭場,還美其名曰要獨立創業,合夥經商,所有費用全由所謂「朋友」埋單、出資,富家子弟只需簽合同承認欠朋友多少錢就行了。當然,合同當中肯定還有這麼一條:當父母一死,就用家產抵債。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掙下的家業無形之間被敲詐一空,子女也最終墜入社會最底層。

時光流轉,人性永恆。無論是「五德」,還是「三禁」,古人的親友之道不僅讓我們能夠感知人性,體認友情,還傳導給子孫合於道德和理性的生存之道和應世方略,更為中華文明留下了可親可感的人倫溫情和高超智慧!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08 21:08:13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頭像
2024-01-28 08:01:41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