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愛情怎樣才能長久?

情感導師 809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01 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是伴侶關係

在家庭系統中,一條關於愛的序位的重要法則,那就是:伴侶關於優先於親子關係,它是一個家庭中最為重要的關係。即:一對夫妻如果把對方放在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而不是相反,那麼這對夫妻、這個家庭以及他們的孩子獲得幸福的幾率便大大增加了。

伴侶關係是家庭系統中最為重要的關係。為什麼?因為它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都產生於伴侶關係,它和生命過程的聯接最為緊密。同時,伴侶關係卻也是我們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最為艱難的生命任務。

「當伴侶結合在一起,初始是因為感覺到可以從對方那裡獲得自己沒有的東西。結合會帶來完整,可以使生命得以延續,但伴侶之間的差異性卻會讓我們的內在靈魂(孩子)感到害怕。因為我們人的潛意識有一種傾向,認為陌生的東西會給我們帶來威脅。於是在伴侶關係中我們是矛盾的,我們既渴望與對方連接,但我們內在靈魂中的孩子又會感到害怕」。

為何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愛情怎樣才能長久?

02 伴侶關係發展是有階段的

1980年,蘇珊坎貝爾博士在《伴侶的旅程》(又名《夫妻之路》)中提出了親密關係的不同發展階段(分別是激情期—權利爭鬥期—整合期—承諾期—創造期—永恆的浪漫期)。

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激情期」,當那些著名的戀愛激素多巴胺、苯基乙胺、去甲腎上腺素等褪去之後,我們的兩性關係就會進入艱難的第二階段:「權利爭鬥期」。沒有一對真正的情侶或夫妻是沒有經過這第二階段的而直接到達了第三階段「整合期」的,除非…這兩個人並不相愛。

沒有錯,我們和我們的伴侶之間,生活習慣不同、三觀不同(通常人們慣常認為自己從自己的原生家庭、生活經歷里繼承和習得來的那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正的,而對方的就是不正的三觀)、BVR系統不同,我們會和伴侶之間產生許許多多的衝突,這些衝突就像海浪一樣系,不斷地把我們推到自己的邊界,若想要平息它們,就要求我們在伴侶關係中不斷地去共情、開放和真誠。

03 愛,事實上是一種能力

共情、開放和真誠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以上這三種能力的。這樣的能力,需要不斷地被學習。從形式上的理解、到可以在生活的過程中用順它們,再到融入一個人的生命和骨骼里,這事實上是一個極為冗長的過程。

經過了這過程,才真正明白為何艾利希·弗洛姆(Fromm Erich,1900~1980)在他的著作《愛的藝術》中說:「愛,是一種能力。」弗洛姆所認為「愛的四要素」是: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而我認為,以上四個,均是能力。我們有的人,有的伴侶,有的家長,可能擁有關心人的能力,也有負責任的能力,但是卻缺乏尊重人和認識人的基本能力。

於是,事情常常這樣發生:

一位先生想吃一個梨,而妻子因為自己很喜歡吃蘋果,便買了一車蘋果,而且非常賢惠,全數洗淨切開,讓先生吃。這位先生覺得為難又不忍辜負,吃了幾口,實在沒法堅持,便說「不要了,我今天其實很飽,謝謝」。第二天,妻子又如數準備了一車蘋果,第三天,第四天一樣如是……到了第五天,丈夫終於忍不住直接說:我不要!!妻子感覺受到了傷害,她覺得自己沒有被珍惜,便開始懷疑自己的先生是否不愛自己。別忘了我們的事實真相其實很簡單,這位先生只是想吃一個梨,如此而已。

那事情為何會這樣發生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尊重意味着「接受」,而認識意味着「理解」。愛,除了關心和負責外,更是一種深深的理解。這就像開車、烹飪等技能,若要精通,神乎其技,都需要不斷地練習。很遺憾,有的人卻從未練過。譬如,有人從小被教育先人後己,被迫「孔融讓梨」,於是成年後也從沒真正學會過尊重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於是他並不明白,被尊重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許多人其實無法真正接受和理解自己,自然也就無法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他人,這裡面自然包括了…他的愛人和孩子。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怎麼給出去?!這就是我們說的,為何愛人,必先愛己。

04 熱戀,是一種可體驗的神話狀態

「二丫進入飯店,在熱戀中的二狗眼裡,以為見到了瑪麗蓮·夢露。二狗寫了一首順口溜,在熱戀中的二丫看來,似乎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深刻和有道理。王子終於到來,獲得了公主的青睞!熱戀中的情侶對於伴侶關係當中可能出現的痛苦此時還一無所知。只知道孩童時代的願望似乎終於變為了現實:「當我長大了,最終會有那樣一個人的到來,滿足我所有無法實現的渴望,然後一切就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這樣孩童時代的夢想註定了熱戀與失望必定形影相隨。這樣的失望來自於我們童年的經歷,在那時,我們曾經失望的對象,是我們的父母。他們沒有能夠兌現對孩子的承諾:永遠的愛、無時無刻的關照、永不停止的理解……我們甚至覺得,在我們對這些願望表達之前,父母就應該去滿足它們。」

熱戀中的情侶多少都有一點點瘋狂,而瘋狂,就意味着對現實世界的錯誤解讀。

這種來自於童年的神話期待,註定了一個結局:在童話中,公主親吻了青蛙,然後青蛙變成了王子,而在現實生活中,公主親吻了王子,而王子,變成了…青蛙。

05 伴侶關係的影響因素

為何那些曾經的愛情,如此美好的開端,卻常常難有一個美滿的結局,究竟是什麼在影響我們伴侶關係的幸福?在多年婚姻諮詢的過程中,我認為如果想要擁有美好的兩性關係,那麼就要儘量避開以下這些因素的影響,那樣幸福才有了可能。

第一個影響因素:孩子

開篇已經提到過,家庭系統的重要法則是:伴侶關係大於親子關係。孩子,不能成為一個家庭的中心,親子關係,不能凌駕於伴侶關係而存在,否則,家庭系統中愛的流動就會出現凝固甚至中斷,每個家庭成員也會因此而承擔這樣那樣的命運。

因為伴侶系統的邊界是封閉的,作為一個封閉性的系統,它的邊界不能被入侵。這個入侵,既不能是人們慣常能想到的「小三」,也不能是許多中國家庭之中那些隱形的「第三者」——孩子。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媽媽的兒子和爸爸的女兒。多少家庭中的先生或太太,在兒子或女兒出生後,感覺到婚姻關係中仿佛多了一個第三者,這個時候,伴侶關係的邊界事實上被孩子入侵,夫妻雙方至少有一方把孩子的重要性放在了伴侶之前,此時的婚姻關係已經出現了危機。若未能覺察並任之發展,俗話中的「七年之癢」就正在不遠處熱情的向你招手。

伴侶關係一旦出現外遇,往往是雙方關係長期疏遠的結果。出軌的一方,事實上通常感覺自己在伴侶關係中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或許對於伴侶一方而言,孩子和工作的重要性大過了伴侶關係本身。

第二個影響因素:前度伴侶

在伴侶關係相關的婚姻諮詢中最常遇到的就是「性格不合」和「溝通不良」,這幾乎放之四海而皆準。而如若再問一問,那結婚之前就是這樣嗎?通常會有「是啊」和「不是」兩種答案。如果答案是「不是」,那麼我們可以借鑑拉可黎·班德勒描述的人們從互相吸引到分離所經歷的一般過程:吸引—欣賞—習慣—期望—失望—幻滅—接近門檻—知覺轉向—證實—關係破裂,大致判斷這對伴侶目前處於一個怎樣的階段,只要是在接近「門檻」的階段,我們都有機會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讓伴侶們重新記起當初「吸引」的感覺,或者獲得一些新的溝通方式,從而讓伴侶關係出現新的轉機。但如果一方已在「證實」或「破裂」的階段,這項工作的難度就會劇增,結果也不一定是「重圓」,婚姻諮詢的重點就轉變為為如何以成熟的心態去經歷一段伴侶關係的結束。

而如果「婚前不是這樣的」,那通常發生了什麼呢?有的人,並不是因為喜歡目前這個伴侶才和對方在一起的,有的是因為「覺得時間到了,該結婚了」或者「經過上一段,心死了」,還有「父母逼婚,找誰都一樣過」的,我們要說的,是那些經歷曾經滄海的前度伴侶們對後來伴侶關係的影響。

有時,人們會把對前度伴侶那些能做到的、能滿足自己需求的那些事,無意識的放到現任伴侶的身上去,內在有個聲音是「為什麼你就不能做到像他那樣」;也有的時候,當事人把當下的那個伴侶當作曾經去世的那個前度伴侶來愛,而忘了他們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更有的人,雖然結了婚,但是希望和自己真正躺在一起的,是心裏面念念不忘的那個前度伴侶……這些,在完形心理學上稱為「未完成事件」,無論當代積極心理學再怎樣發展,產生了多少值得讓我們借鑑學習、能繞過「過去」的因應技術,在現實的諮詢和治療工作中,只要這些unfinished business足夠強烈到霸占住當事人們的情緒記憶點,那麼當事人「一碰就痛」、「一想就碎」的狀態,足可以造成現任伴侶關係之間的誤會、冷漠、攻擊和出軌。

第三個因素:原生家庭

家庭治療理論所描述的原生家庭中的「黃金三角」,即: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父母之間的關係,對個體成年後的伴侶關係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第一,原生家族中那些和祖先命運的連結。我們的基因刻錄着祖輩們認為的最重要的信息,在生命的開始就儲存在我們的身體裡,和我們的成長經歷相結合,使得在我們的無意識中,存在着大量的關於家庭家族的濃縮的命運的圖像。譬如有個女士,她的外婆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就算這位女士出生後從未曾見過自己的外婆,她也會對「車禍」有着強烈的恐懼,並且可能在她的孩子開車時呈現出異常的驚恐。這樣的家庭和家族命運與故事,是我們每個人潛意識中的重要的生命體驗,而這些圖像和故事往往在危機的時候,才會被激發和提取到我們的「前意識」層面,然後在我們覺得危險的時候,無論我們的意識是否願意,這些體驗都會被我們帶入伴侶關係中,造成困擾而不自知。

這樣的當事人在這次兩性關係的工作坊中也有遇見,兄弟姐妹、奶奶的經歷和症狀,在無意識中被當事人記得。我們對祖先、手足的愛,和與親人命運的連結往往就以「症狀」的方式被呈現出來:一個後代無意識中認同了一個先輩的命運(不自覺的被吸引和跟隨、感興趣往往是「認同」的表現),從而使得當事人無法從原生家庭中真正脫離出來,擁有幸福的兩性關係。

第二,精神分析所言的「俄狄浦斯情結」,系統排列中所說的「俄狄浦斯糾纏」。對於一個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而言,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或者男人,不該是自己的母親或者父親,而應該是自己的伴侶。未能做到這一點的,即處於「俄狄浦斯糾纏」中,這是孩子對異性父母的不涉及倫理的愛的表現。這糾纏常常對當事人的伴侶關係有着看不見但體會得到的重要影響,比如陷入糾纏的當事人伴侶常會覺得自己無論多麼被贈予各種物質,但還是感覺沒有被真正尊重。這一糾纏因為很符合中國人所言的「孝道」而常常在生活中被忽視。我也看到過一些專家所言稱西方的心理學理論不能照搬照抄至中國的家庭系統治療中,因為中國是比任何國家都注重「孝道」的國家,有深厚的「孝道」文化。

漢代有位經學家叫趙歧對《孟子·離婁上》孟子論不孝進行了注釋,說:「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我們真正好好理解一下傳統文化,從來也沒有那一個深厚的文化主張人們去「愚孝」,中國文化「孝道」的精華本就在於讓成年的孩子有獨立的見解、思維;能為自己負責,照顧老邁的父母;並將祖先家族父母的生命傳承下去。跟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也在工作中發展了的對「無後」的解釋,我們尊重當事人的生命走向和需求,不結婚不生子都可以,不意味着不孝,但卻不可以不傳承。就算不是通過生孩子,也還可以通過你的產品或者你事業去傳承那些父母給予你的,然後你可以給予這個世界的一切東西,這就是「後」。

因此,一個人在成年之後,在心理上卻仍是「媽媽的小王子」和「父親的小公主」,這就算確實是出於對父母的愛,值得被尊重,但卻並不是一件符合生命自然進程的事情。無論從西方的心理學,還是東方的傳統文化來說,它都基本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它會破壞這個人的兩性關係,讓兩性關係偏離主要的「成年男人和女人」的狀態,而逐漸演變為「父母與孩子」狀態,然後在與伴侶關係的糾纏中,再一次呈現和體驗原生家庭中曾經有過的、與父母之間的那些創傷,心理學上也稱之為「強迫性重複」。

最後總結一下:

女人想要男人,首先要自己是女人女人內在真正是女人了外在世界的男人就會出現然後相愛男人想要女人,首先要自己是男人男人內在真正是男人了外在世界的女人就會出現然後相愛你們彼此相愛就是為民除害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29 17:02:46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3-10-28 18:10:01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