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你的,但你不是你的情緒

情感導師 556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來源:十堰廣播電台 遠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鷂奇

遠方: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想跟大家聊的話題 - 情緒波動——情緒波形。

坦率的說,我不但敏銳,而且還是極易焦慮,同時我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越來越弱。

所以,在過去一些年裡,我的情緒時常跌宕起伏,有時一天之內就能做個「過山車」。

情緒是你的,但你不是你的情緒

曲鷂奇:這個比喻很恰當,把情緒的不恆定性表現出來的。非心理學專業的朋友可能聽到情緒、情感這個兩個詞就會覺得都是心理感受,而且兩個詞是差不多的,其實情緒和情感有着明顯的不同。 情緒具有不穩定性,而情感則相對穩定。例如我們談到對孩子的喜歡、對一個愛好的喜歡、對家鄉的熱愛,這就是情感。 一個人對家長、對孩子的喜愛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變,這是具有穩定性的。 而情緒則不然,情緒就像小孩子的臉,上一秒小孩子找不見媽媽,於是開始恐懼大哭,但是媽媽過一會來到孩子身邊,孩子又露出笑容。這個哭和笑背後的情緒就是驚恐和開心。不同的情緒幾乎在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轉換。這就好比像坐「過山車」一樣。

所以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情緒不會一直不變,所以在感到難受時,先別慌着迴避這個情緒,說不定過了幾分鐘、幾小時,我篤信的某個感受可能會發生變化。 例如有的民政局工作人員明白這個道理,當她看到有些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要鬧離婚的小夫妻,讓他們先回去考慮考慮,過段時間再過來,往往就是這個時間段,小夫妻的情緒平緩了,也就不會考慮離婚了。

客體關係理論 英國心理學家 溫尼科特

遠方: 相信你一定聽到過「我們總是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這句話。

為什麼?

每當在外面受氣,在工作中受委屈後,我們都會暫時將自己的情緒壓抑下來,但其實,它並未消失也沒有被解決。

回到家後,這種被壓抑的情緒只要遇到一丁點兒煩心事,就會像爆竹一樣被點着,而受害者往往就是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就是家人。

這就是情緒的宣洩,一種錯誤的處理情緒方式,而我們宣洩情緒的主要對象往往就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曲鷂奇:這個想象還是挺常見的,每個人的情緒在不同關係中呈現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就像你剛才說的,一個人在外面對同事朋友更加溫和,但是回到家卻對家人冷言冷語、甚至發生口角。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可能。

我曾經說過,一個人當下的關係模式,有一部分是源自於早期童年關係的重現。比如一個人早年和父母構建了什麼樣的關係,長大後可能把這個關係模式複製到當下的關係中。在客體關係理論中,如果一個嬰兒得到媽媽很好的養育、嬰兒一哭,媽媽就過來照顧,而且每次都能準備的猜出嬰兒想要什麼?是要換尿片、還是冷了熱了、還是餓了。並且媽媽還能同嬰兒一起玩耍。嬰兒就會覺得媽媽很好、自己也很好、嬰兒成長後,就會覺得社會上其他人也挺好。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總是得不到爸媽的回應和陪伴,孩子就會把自己需求關係的需要收回來,長大以後就不會和別人交往,甚至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那麼我們可以反推一下,總是對親人宣洩負性情緒的人,內心發生了什麼?

1、這個人可能從小經歷了父母或者重要監護人的分離,這個人就一直生活在患得患失的親密關係中,這個分離焦慮會形成內心的創傷,那麼這個人後來有了家庭,但是他內心裡早年被迫分離的記憶還壓抑在深處。於是他可能會下意識的試探家人,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無理取鬧來試驗家人還會不會像自己早期的親人一樣離開自己。

2、這個人可能從小被父母嚴格的控制,父母潛意識中為了讓孩子永遠和自己在一起,於是父母會下意識的找一些冠冕堂皇理由,壓抑孩子的交際能力,比如對孩子過度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交朋友、出去玩不重要。以後比的是學習成績,而不是玩的水平。

或者過度的強調社會的危險,告訴孩子外面的人不值得信任、充滿危險,不要和別人過多的交往,只有爸爸媽媽才是安全的。

這樣的強化可以會使孩子一直被置於父母的控制之下,當孩子逐漸長大,需要和外界交際時,才發現自己無法和別人正常的構建關係。於是就會退回到家裡,之和父母互動,同時還會把自己交際不良的挫敗感投注到父母身上,於是就只能和家人吵吵鬧鬧。 過去有句俗語: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可能是,一個人在童年時總是被家人粗暴對待過,於是他長大後會理所當然的覺得粗暴的互動是構建親密關係的一種方式。

但是大家還是會疑惑,為什麼這樣的人,對待同事朋友會溫和,而只有對待親人會粗暴。用心理學的解釋就是,一個人早期在親密關係中形成的互動方式,長大後還會在親密關係中重現出來,而同事和朋友關係不一定達到親密的程度。

我在心理諮詢中,總是遇到這樣的現象,來訪者對諮詢師彬彬有禮,但回到家對待親人,則變了另一幅面孔。開始我還以為來訪者家人的形容不客觀,後來才明白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遠方:

除了發泄情緒,我們還喜歡控制情緒。

但是,情緒真能被控制嗎?

控制情緒不但極其困難,而且也幾乎不可能。

而我們所說的控制,代表的其實是壓抑。

但是,有一件事你要知道:凡是被控制的,終有一日會爆發。

哪裡有控制,哪裡就有反抗;如果暫時沒有看到反抗,或者關係還在維持,那它也是在悄無聲息的醞釀中,終有一日會爆發出來。

曲鷂奇:最近幾年在網上有很多關於管理情緒的文章,這些文章中說的最多的一種方法就是壓抑住這些情緒。後來又有一些文章中說,長期壓抑情緒是造成心理疾病、行為失控的原因。無論是壓抑還是不壓抑情緒,我覺得都是片面的說法。 例如當你早上遲到了,剛好被老闆遇到,於是老闆口氣嚴肅的批評了你,你此時心裡可能有一萬個不高興,甚至恨不得和老闆爭吵起來,但是想到經濟收、想到家人,你壓抑了這個憤怒的情緒。

或者是你和愛人因為一個爭執吵得不可開交,你已經默不作聲了,愛人還在責罵你。你狠狠地握緊了拳頭,但是始終隱忍,沒有爆發肢體衝突。

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的壓抑是有積極的意義,否則會激發更嚴重的衝突。

但是如果長期壓抑情緒,又會使情緒積壓過多,然後導致心理出現異常,我們知道,如果把情緒比成水,那麼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容器,如果容器中的水超出了容器可容納的範圍,情緒就會以異常的方式釋放出來。

我在諮詢中見過一個來訪者,30多歲,男性,性格柔弱、很老實。他在交際中的行為包括: 不懂得拒絕,別人對他有請求,他既是不情願,也會礙於面子答應別人; 不敢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因為某些事,別人和他發生了矛盾,一般都是他最後退讓,因為他覺得不能因為爭執破壞關係;在被別人傷害時,他往往沒有力量保護自己,只能隱忍在自己的內心中。而且他內心的不舒服,他從來不和別人談起,哪怕是親人。我們知道,即使有的問題解決不了。但是能找個傾聽者述說一下,那麼這個情緒就會有一定的緩解,但是這位來訪者選擇了封閉內心。

後來這個來訪者出現了嚴重的抑鬱情緒。他就是只積壓情緒,而不疏導、也沒有力量來抵禦外界的壓力。最終使得釋放不掉的負性情緒最終反噬了自己。

所以情緒只能適度地壓抑,還有適度地釋放。

關於情緒的疏導我們以前說了很多,在這裡我再把這些辦法介紹一下:

1、最好的辦法是以言語方式述說出來。

例如常見的抱怨,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見到一些人喜歡抱怨,例如抱怨工作的壓力、抱怨愛人對自己不夠好、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公等等。但是抱怨者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總是不斷的述說這些事情,但從不見他們有什麼行動。奇怪的是,他們在和一個朋友抱怨了一大通之後,在一段時間內,情緒好像平緩了一些。過一段時間,他如果再感到心裡不舒服,又會找個人去抱怨一下。

從這個現象來看,抱怨者好像並不想從行為改變,他們只是通過言語把自己的內心不滿和委屈講出來,他們的情緒就得到一定程度的流動,於是他會感覺舒服了一些。即使什麼問題也沒解決。

還有一個言語是最好的情緒釋放的辦法的證據是:心理諮詢就是通過讓來訪者講出內心的很少和別人談及的委屈和痛苦,經過諮詢師的傾聽和安慰、還有理解,這個來訪者的痛苦情緒好像沒那麼嚴重了。

遠方:

如果不去宣洩,也不控制,我們還能做的是: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可怎麼相處呢?

相處第一步就是覺知:你要覺知你的情緒,而且越敏銳越精微就越好。

回顧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反應模式,可能你很快就會發現:當被老闆批評時,我們會立即陷入憤怒或焦慮;當被女朋友責備時,我們會馬上變得鬱悶;當把一件事做砸了時,我們會立刻責備自己。

曲鷂奇:覺知和相處也是比較好的辦法。情緒是一種內心的主觀感受,看不摸不着,甚至感覺到了,人們也不一定能形容的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例如當有人說自己內心很難受,這個難受就是一個很籠統的詞彙,焦慮、緊張、恐懼、哀傷、生氣、不安、無聊、壓抑都會造成難受的感覺,如果想緩解情緒,就需要我們能儘可能準確的形容出這個情緒感受。這就相當於,我們看到了這個情緒,「看到」和「覺察」就會讓情緒得到釋放和緩解。因為已知的問題與未知原因的問題相比起來,已知的問題給自己的影響要稍微小一些。其次是我看到了這個情緒,就相當於我知道了這個情緒產生的原因,這樣就把一個未知的問題變成了可見的問題。

我的一位女性來訪者,有一天諮詢時,告訴我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自己十多年前喜歡過的一個男人。 她說自己當時很頭暈,感覺內心被抽空了一樣,當時已經無法進行工作了,於是直接預約了諮詢。這是一位35歲的未婚女性,這兩年一直在為找不到合適的對象而困擾。也很擔心年齡的增長,以後會不會更難找了。

我對她的分析是,她在十幾年前就遇到了這個喜歡的男人,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兩人沒有走到一起,時隔十幾年後,再次看到這個男人,可能會讓這個女士產生一種失落、羞愧、激動的混合情緒。 當她時隔十幾年看到自己喜歡過的男人時,第一感受可能是激動,這是一種下意識的本能反應。 之後她得知喜歡的男人都已經有了兩個孩子,而自己還是單身一人,這又有些失落和羞愧的情緒。這次相遇把她又拉回到現實面前,是她不得不面對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但是感情還是很迷茫的焦急情緒。

當我把這些分析講給她,她愣了幾秒鐘,然後又有些激動的說:她當時的被抽空的感覺這就是這種情緒。

那麼看到和覺知是緩解情緒的辦法之一,接下來就是和情緒相處,

和情緒相處的辦法主要是用在,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事情上,例如高考壓力和親人離世後的哀傷, 如果是小問題,人們只要改變事情就可以改善情緒,但是有的事情已經發生或者將要發生,迴避不了,也改變不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和情緒相處。

例如,我在諮詢中遇到過一位遭遇到愛人感情背叛的女士,她的丈夫在婚後一直出軌,後來這位女士知道後雖然生氣但是還不想離婚,因為她一直是全職媽媽,家庭的收入全靠丈夫,後來丈夫非要離婚,並且要爭奪唯一兒子的監護權,並要求這位女士淨身出戶。僅僅留給她一套小房子。可能也是法律意識不高,這位女士最後失去了孩子和婚姻還有大部分財產。她說自己不好意思面對娘家人和培養,自己就在房子裡躺了一個月,以淚洗面,有時候幾天才吃一頓飯,也感覺不到餓。一個多月後的某一天,她忽然內心中泛起一個想法:生活已經如此不堪了,難道真的要悲悲戚戚的去死嗎? 後來她從新收拾起來,去找了一份工作,開始和家人和朋友聯繫,兩年以後,她重新組建了新的家庭。 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從絕望到適應用了一個月,而這一個月的痛苦讓她有了適應,事情還是那個事情,雖然改變不了,痛苦也還在,但是她誤打誤撞的適應了這個痛苦。

遠方:

覺知是與情緒相處的最關鍵一步,它說的是我們要從「自我」中抽身出來,成為一名旁觀者,然後再來觀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緒。

這裡有兩種視角,一種是當事人,一種是旁觀者。如果你一直處於「當事人」的視角中,你就是在「自動導航模式」里;但假如你能及時跳脫出來,抽離出來,從「當事人」視角進入「旁觀者」視角,你就能夠清晰的、客觀的、毫無遺漏的看到正發生在「當事人」,也就是自己身上的一切。

曲鷂奇:我們從自我中抽離出來,說的再直接一點,是我們把自己從情緒中抽離出來。 讓我們說: 我感覺我現在很開心。! 這句話, 我們會發現這句話中有兩個我,但是我只應該有一個,為什麼這句話中有兩個人我呢? 這是因為第二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是指情緒。 情緒是我的,但我不是我的情緒。 我們如果有這樣的認識,就會發現此時不是我在緊張,是我的情緒在緊張、在悲哀、在恐懼、在憤怒。 當你這樣想時,你就會發現,我們可以與自己的情緒分離開。這樣我們被情緒控制的程度會有所減輕。

例如我常會對自己說:我看到我的情緒此時有點緊張,但是我全然接受這個緊張。 這樣說,就會有一種感覺,我不會去迴避情緒,也不會裝着自己不緊張,我就是完完全全的承認 我有點緊張, 那又怎麼樣呢:? 這個緊張反而對你的影響減少了

遠方:

覺知之後,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雖然變弱了,但依然沒有消失,你就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干預。關於情緒有非常多值得一講的內容,但因篇幅有限,這裡就講一個最容易做到的:ABC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曲鷂奇:情緒ABC理論是由心理學家埃利斯所提出的理論,這是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

A代表事件, B代表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或觀念 C觀念所造成的結果。

例如我在諮詢中,遇到一個案例,一位女士總在因為在幾個孩子中,自己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苦惱,她幾乎在兄妹中是最努力的一個,年紀輕輕就開了自己的公司,一路白手起家,而且她把掙來的錢的大部分貼補哥哥、弟弟、還有父母,但是父母總是更喜歡哥哥和弟弟,在她記憶力,小時候爸媽會把好吃的先滿足哥哥弟弟,而她沒什麼份,哥哥弟弟有繼續上學的機會,而父母讓她十六歲就出去打工。她會很苦惱,因為哥哥弟弟幾乎不為家裡做貢獻,但是會贏得父母的偏愛,而她很努力的貼補家庭,爸媽好像並不關注她。後來她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所以父母才忽視她。後來女孩有些抑鬱狀態。

這個被父母嚴重偏愛的女孩經歷的事件就是A, 而女孩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不被父母重視就是觀念B, 女孩經歷到的失落、彷徨、和抑鬱就是結果C

通過認知療法,我們無法改變A,我們只能改變B,那麼結果C就可以發生改變。

我告訴她:你無論怎麼討好,他們可能只會關注男孩子,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父母的問題。你可能永遠也討好不了父母,還不如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自己對自己好一些。

女士聽完這個解釋,釋然了很多,她說過去三十年來,她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做的不好,才不招喜歡。 這麼多年來,一直背負着巨大心理壓力。 現在才覺得真的是父母有問題,自己是無辜的。 之後這位女士不再太好,只是很平常的定期回去看看父母,對父母也不再有更高的期待,她覺得自己忽然間輕鬆了很多

遠方

可見,你的情緒(C)並不是由事件或人(A)直接導致,而是由你對這件事的看法(B)所導致。當你對一件事或一個人有不同認識時,你對這件事或這個人的看法就會變化,從而影響到你的感受和行為,以及一系列的決策和選擇。所以,在你無法改變事和人的時候,改變你自己的看法吧!

END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27 13:09:15

我一直有關注,真的很有幫助

頭像
2024-08-28 18:08:18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17 04:11:19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