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一句話揭示婚姻真相:為什麼愛錯一次,還會愛錯無數次?

情感導師 768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最近,和一個諮詢了好久的情感困惑者K聊天,發現她這次離婚後的狀態好了許多。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其實很心疼K。

她大學時代開始喜歡第一任丈夫,畢業後她大膽地對他表白。經過幾輪曖昧不清的階段,她還是如願以償嫁給了他。

婚後,她過得非常不開心。老公是個極其狡猾有心機的男人,他的手機從來不給她碰,說要給彼此留點獨立空間。每次吵架,他從來不退讓。有些她看重的節假日,他也不回家陪伴。

蔣方舟一句話揭示婚姻真相:為什麼愛錯一次,還會愛錯無數次?

她後來發現他出軌了,跪下來求他不要離開自己。

她隱忍了幾年發現他還和小三糾纏不清,過得生不如死。

最終在小三大搖大擺公開挑釁下,她被逼離婚。

被拋棄後,她不甘心輸給處處不如自己的小三,無法從傷痛中走出來,很快她嫁給了一個離異男。

這個男人其實和前任是同款,終日風流倜儻,夜不歸宿。

K恨自己遇人不淑,想過自殺了斷痛苦。

所幸,她從一場療愈的旅程中舒醒過來,看清了愛的真相,挽回了自己的餘生。

為什麼愛錯一次,還會愛錯很多次?

K在小時候,父親出軌背叛婚姻,並且拋棄了她和母親。

她內在有個受傷的小孩,害怕被拋棄。

意大利醫學女博士蒙台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K就是受原生家庭影響,典型的缺愛型女人。

缺愛型人格特徵之一:缺乏安全感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的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從小缺愛的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他們既渴望被愛又害怕去愛,尤其對於愛情,既想要又拒絕。

他們會對親密關係有焦慮情緒,就像無形中有隻大手,會不自覺推開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塞林格在他《破碎故事之心》中寫道:「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

說到底,是對失去的恐懼,孤僻不好接近的內心是極度需要愛的關懷的,可是害怕被拋棄,害怕擁有再失去的痛苦襲來,所以不得不用偽裝掩蓋內心的真實。

放到愛情里,因為沒有安全感,急於從無愛的家庭中走出,希求用男人來解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所以這樣的女孩非常自卑,容易自我否定,進而形成自賤和自棄的性格,通俗點講就是「吸渣體質」。

「吸渣體質」典型的代表就是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松子小時候用扮鬼臉來博得父親的喜愛,長大後用不斷討好、委曲求全換來短暫而無望的愛情 。

心理學中有個理論叫「愛情移情作用」,就是把對過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轉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想從一些重要人物身上,獲得卻未能如願的情感需求,力求從目前的關係中得到滿足。

K被第一任丈夫出軌拋棄,因為自己身上的問題沒有解決,盲目去愛下一個男人,導致悲劇席捲重來。

奮不顧身去愛,只是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我們之所以忘乎所以,奮不顧身去愛,是因為我們對得到的愛不夠滿足。

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父母足夠的關愛,沒有看到過父母足夠的相愛,所以這部分人心裡會有個大的缺口,需要用大量的愛來填滿。

於是對愛的追逐,成了缺愛孩子人生的終極目標。

他們往往在生活中非常不自信,表現為「討好型人格」。

《奇葩大會》上,蔣方舟曾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原因是「我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不願拒絕、委曲求全、降低自我,不過是為了讓別人都來愛我。

未曾得到過愛的滿足,所以即使不快樂也要假裝很幸福。

《自卑與超越》一書里講到一個女孩的故事:

女孩從出生起因為是女兒身就被母親忽視、嫌棄,她得不到母親的關心和照顧,生活還被母親牢牢控制。

她背地裡還聽到母親對別人說,想要生個兒子來彌補缺憾。

母親對她的漠視,讓她深深感受到自己「不值得被愛」,這種感受讓她孤獨,痛苦,自卑。

長大後的她嚴重缺愛,自我價值感很低,變得喜歡勾引男人,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上床濫交,試圖從他們身上獲取愛和自我價值感。

她的瘋狂帶給自己一種母親無法給予的快感,但每次濫交之後剩下的只是更空虛,更寂寞,更孤獨。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一個經常被父母忽視的兒童,很容易過上扭曲的性生活,濫交是長大後對待性的常態模式。

因為原生家庭的創傷,我們會去愛很多人,和很多人發生關係,只有那樣我們才會感覺自己值得被愛。

所以,有些看起來已然發生的關係,其實根本不是愛,也不是為了在一起,而是把自己置身於眾多情人之間尋找自我價值感。

驗證一個事實:「我很有魅力,我值得很多人愛。」

而通常這種驗證方式,都以無效,傷害自己和他人為結果。

愛不需要證明,真正的愛是自我成長

心理學家巴塞洛繆(Bartholomew)提出,一個人的依戀模式主要由兩個命題來決定:

1. 我值不值得被愛?(自我價值認同)

2. 別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價值認同)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你是哪種依戀類型。

很明顯,從小缺愛的人屬於「自我價值認同」型依戀模式。

他們總是喜歡通過和別人發生愛情關係,來驗證自己值得被愛,這不是真正意義的愛。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的一個錯誤的愛情觀——人們認為愛是簡單的,困難的是尋找合適的對象。

而事實是:沒有絕對適合的對象,好的愛情和婚姻,都是慢慢經營出來的。

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提出了一個觀點: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自己的。

電影《革命之路》中,弗蘭克和愛波第一次相遇時,男方是高談闊論的有志青年,女方是嚮往成為名演員的未來之星。他們被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吸引,雙方都對理想充滿了熱情,帶着對未來的期待而生活在了一起。

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為了生活,弗蘭克做着和想象完全不同的乏味工作,而愛波的表演藝術也和理想中差距甚遠。他們開始不斷地爭吵,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逐步毀滅了二人最初的愛情與希望。

其實他倆各自都有自身的傷口,他們不願面對,不肯自己去解決,寄託於從對方身上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結果卻事與願違。

只有眼皮貼近地面,才能看見草根。所以在親密關係中的矛盾、爭吵和痛苦,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一個契機。一個可以讓雙方檢視自我,並發現愛情真相的機會。

只有無限接近真相,我們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平靜與滿足。最後我們會明白,我們的快樂源泉並不是完全建立在別人身上。

只有從「向外尋求愛」的錯誤思維中掙脫出來,向內求愛才是恆久的。

當你學會了自愛,縫補了自己的創傷,你就從關係中獲得了成長,這才是愛最大的意義。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6-02 23:06:42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5-24 18:05:46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09-25 01:09:3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