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丨坐滿NBA賽場的觀眾,與只顧遊戲的老公一樣,沒見過世面

情感導師 550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前兩天在路上走着,迎面遇見了一個挺久沒見的朋友,就站在路邊寒暄了幾句,「好長時間沒見你了,是又出差了麼?」

「現在已經不出差了,就只是放假的時候也都在家忙而已。」

「在這個年齡段變宅了可不好,得有點愛好和社交呀。」

心理學丨坐滿NBA賽場的觀眾,與只顧遊戲的老公一樣,沒見過世面

可能在他看來在家裡一直忙就是比較宅、就是興趣愛好比較少吧。不過我也理解,在很多人眼裡,每天就只是在不斷重複的做着工作、答疑、輔導、寫文章,不旅遊、不看電影、不唱K、不聚會、遊戲不怎麼玩、小說不怎麼看,連抖音都放在手機里落灰的生活,確實是毫無生趣的,十分清淡的。

但我覺得在這裡有一個明顯的誤解是,活在清淡的狀態里未必就是沒有趣味,或者不存在趣味的。

雖然確實有挺長一段時間沒有參與過什麼娛樂活動,並不代表我對這些是排斥的,也不代表我並沒有什麼愛好。

或者用這樣的描述比較合適,在需要有什麼樣的愛好的時候,我都可以重新拿起來過去的愛好或者融入一些新的愛好中。

是的。對於過去來說我有兩個非常大的積澱,第一個是大大小小的遊戲玩過一千多款,第二個是各式各樣的小說看過很多很多部。

這用很多人的標準來看,應該是屬於遊戲成癮、小說成癮吧。

但現在我覺得,愛好這個東西,和衣食住行一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它存在,可以調理人生,但沒有它生活也可以照樣前行,畢竟能當做愛好的東西有很多,愛好也可以培養,而帶來生活調劑的也不單單是只有愛好。

當然,我知道很多朋友並不這麼看。

前兩天還需要這樣一位朋友。她和男朋友在大學的時候認識,快畢業的時候確定關係,然後像很多大學生情侶一樣,畢業就各奔了東西。

但兩個人並沒有因此放棄。

雖然聯繫不如在學校的時候頻繁,但也每天都會說上幾句話。偶爾要忙各自的生活了,也不會少了問候。

就這樣熬過了幾年異地戀的打磨,他們也終於有了機會重新在一起。雖然女孩的父母極力反對她去上海工作,但還是拗不過姑娘對愛情的追逐。

兩年前,他們拋開原來的生活相約上海。一切從零開始謀生、謀愛。雖然一開始的日子有些清苦,但兩個人同心的樣子也羨煞旁人。

只是慢慢的一些很俗套的問題也出現在了他們的日子裡。

平時生活的高壓壓着兩個人,女孩漸漸的更依賴男孩,男孩漸漸的更依賴遊戲。生活從之前的有說有笑,變成了女孩找男孩說話,男孩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着、女孩想膩歪在男孩懷裡,男孩忙着玩遊戲,輕輕的把女孩推開。

你說,這能不吵架嘛,於是那個充滿哲學意味的問題就出現了:你到底愛我還是愛遊戲。

男孩覺得不被理解,「我天天那麼忙,終於得空玩玩遊戲怎麼了,我又不賭博又不亂聊,你還想我怎麼樣」。

女孩頓時語塞,只得默默的流着眼淚,而曾經會抱着她,用手替她擦眼淚的男孩,現在正雙手在鍵盤上跳躍,顧不得她了。

「他不愛我了麼?」她問我。

我不確定他是否不愛了,因為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很多,並且她有追求他跟她多說說話的權利,而他也同樣有追求自己愛好的權利,所以我這麼回答她:

「我理解你的失望,但單單以此來衡量判斷他是否愛你,確實有些草率。我們都需要各自的空間,也都希望用自己期待的形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你選擇和他共度、他選擇獨自承擔,並用遊戲排解,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們也都是平等的。只是眼前唯一不合適的地方是,他對遊戲確實有一些拿得起放不下。」

是的,我不覺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期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給自己舒壓有什麼錯。但我覺得從期待變成必須用自己的方式來舒壓,不然放鬆不下來,這未必是一件好事;我們有權利追求自己的愛好,但被愛好控制,只能去追求自己的愛好,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就像最近出現的NBA事件,即便NBA官方並沒有給出合適的答覆、即便傳出抵制和禁播的消息,可這兩天在上海的NBA比賽還是座無虛席。

這讓我想起來了10年前的大使館,很多人群情激憤,但聽到的只是敦促。可現在不同了,堅定有力的聲音將敦促變為「停止轉播」,而「依舊座無虛席」刷屏外媒卻真真的讓很多人失望。

有人說,這是心疼門票錢、是跪久了腿軟、是缺乏愛國主義教育,真的是這樣麼?

我覺得還有一些不充分。

這件事情再加上一開始的案例,我們就放在一起看看吧,也許你能夠發現它們身上的一些共性,比如:

1、案例中愛人在旁邊,卻只顧自己的遊戲,選擇繼續遊戲;

2、大形勢在眼前,卻放不下自己的愛好,選擇愛好。

在大眾認知中,我們的決策過程是完全由自己把控、是自己分析過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的。

就比如,我感覺到我的愛人對我有期待、情緒不好這兩個現實;基於對現實的解讀,我知道自己需要做一些東西,比如擁抱她,跟她說說話;但我又轉念一想,都老夫老妻了,經歷這點事兒沒什麼,眼前馬上就要輸了我得做點什麼,即便我不跟她說話,她也能理解我的;然後我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選擇「繼續遊戲」。

這也看起來合情合理,並且如果兩個人關係確實非常好、另一半是特別成熟的人,那可能會變成現實。但事實總不如人所願。

這裡有很有趣的兩個問題:

1、為什麼我們會對人生有所願;

2、為什麼明明知道生活往往不會如我們的願,也還是有這樣的期待。

如果你有接觸過心理學的話,對安全區、舒適區這樣的詞一定不陌生。

看起來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但每個人卻有自己的舒適區,這個舒適區裡有他生活的絕大部分,而我們一生所做的努力,其中很多就是在讓這個舒適區更舒適、更符合我們的期待。就比如,我們去買房、去按照自己的喜好裝修、去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和喜歡的人交往等。

從前的小城鎮變成了現在高樓林立的城區,這並不是單單的為了發展經濟,裡面也有基於生存本能,希望將環境改造的更加利於我們生存的因素。同時呢,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比夜晚需要面對樹木背後的未知,我們會有更多的確定感、掌控感、安全感。

對人生有所願的本質,也還是基於希望對生活有更多的把控,來讓生活完全適應我們自己的訴求。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明明知道不能所願還是會有這樣的期待,一方面確實跟生存本能相關,另一方面跟這一點相關:

有調查顯示,高學歷人群易犯罪的原因在於,學歷的提升增加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超越法律之上。

身心雖然看起來是獨立的,但如果我們再往歷史的源頭追溯,會發現古代的我們是非常崇敬自然和神明,並且十分相信卜卦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那時候我們還不能利用科技的力量來干預自然,還需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生存依舊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用那麼擔心生存問題的時代里,生活變得容易了,小時候的訴求父母也大都會滿足我們。這使我們產生了:自己是這個世界的核心,周圍人都要圍着我們,哪怕世界也要按照我們的所想去發展這樣的錯覺。

當然,事實層面來說,世界肯定不會按照我們所想去發展,但這個想法的背後是更加膨脹的自我效能感:以為我們可以超脫現實客觀規律的約束、可以不顧當前的主要形勢、以為生活中的一切就應該服務於我們自己。

可能你覺得這兩個問題跟我們一開始的問題沒有多大的聯繫,可如果你稍微耐心一下。你會發現:

我不去關心另一半,只顧着玩遊戲,這就是「以為生活中的一切就應該服務我們自己」的表現;我也可以不用管NBA究竟觸碰了什麼,我只管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喜好,這是只想生活在自己的安全區裡的表現。

誠然,他有不管另一半真實訴求的權利、有隻顧自己玩遊戲的權利、他們也有去現場看NBA的權利。

但權利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或者說有了一定的基礎,權利才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還像之前一樣積貧積弱,需要為了一口飯逃難到別的地方,我想他也不會有心去只顧着遊戲、他們也不會有心去看NBA究竟怎麼樣。

生存需求作為最底層需求,一般在它滿足之後我們才有條件去追求高層次的需求。現在環境變好了,生存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但也帶來了相應的副作用。

那就是,沒有經歷過生存窘境打磨的精神世界,會被盲目的自我效能感充斥,會看不到世界和人生究竟是什麼樣,接着演變為「把自己的世界當作整個世界」這種狀況。

對於個人來說,自己的世界確實是自己的全部,但如果個人把自己基於自己經歷、原生家庭影響、認知能力影響等建立起來的世界等同於整個世界的話,他就總會遇到基於真實世界與個人世界之間矛盾、不同而出現的挫折、失望,甚至折磨。

就好比案例中的男孩,覺得兩個人在一起很久了,即便忽略對方一些也沒事兒,可這只是他自己這麼認為,現實中女孩已經生氣了,並且萌生了分開的念頭;去看NBA的男孩,如果女朋友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女孩,那就可能因此鬧矛盾,甚至離開男孩。

男孩期待玩遊戲,女孩期待另一半能給自己一些關懷,而現實要求他們必須達成共識,才能更好讓這段感情存續。

所以你看,男孩的世界這是一個世界,女孩的世界這是一個世界,而真實世界又是一個世界。而真實世界包括了男孩的世界和女孩的世界。

兩個人在一起、戀愛、同居,甚至未來走向婚姻都是存在於真實世界的,那自然要符合真實世界對感情存續的要求。

這時候男孩有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女孩有自己的想法和期待,現實世界有自己的要求。既然明確了要更多的符真實世界的要求,那也就需要男孩找到自己想法和期待與現實世界要求之間的交集、女孩同樣這樣做,並且兩個人都不是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而是也考慮真實世界和對方的世界,才能儘可能的保證這段感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在另一個層面也是界限感(看到不同的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世界覆蓋所有)與同理心(看到對方的世界,與對方世界中的對方)的表現。只是這裡也要特別提醒的是,生活不是只有自己的世界、對方的世界,還有真實世界。

當然,這裡你可能會有一些奇怪了。生活中確實有一些走出外界對自己期待、走出自己對外界期待,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但是他們好像過的還挺好,這不就跟這裡你講的要在過個世界中找到交集、兼顧多個世界的訴求相反麼?

在上面我提到了這樣一句話「我又轉念一想,都老夫老妻了,經歷這點事兒沒什麼,眼前馬上就要輸了我得做點什麼,即便我不跟她說話,她也能理解我的」。

這樣的想法確實是沒有在意另一半的期待,也確實是把自己的世界(想法)強加到對方的身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他們的關係真的已經濃烈到另一半可以絕對的理解他麼?

從事實層面來說並沒有。而他這種想法的產生,只是為「我知道你需要一些關懷,但我沒有這麼做,我還是被遊戲吸引」來找的藉口。

是的,有時候愛好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甚至會幹預我們的決定,並且在內在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下,會讓我們認為自己是基於慎重考慮才這麼做的,比如為自己編造一個,此刻只有玩遊戲才能開心的理由,又會為了讓自己能夠開心的遊戲,沒有什麼負罪感,再給自己編造類似這都是小事兒,她肯定不會不開心、她肯定能理解、她肯定能自己好起來這樣的藉口,並且在膨脹的自我效能感之下心安理得的認為這就是對的。

這不是單純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是純粹的自我沒有經過困難的打磨,所以約束不了自己的行為,極易被欲望、愛好等控制,還不自知的自私。

有時候我們太忙了,忙着賺錢、忙着感嘆、忙着焦慮。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們沒經歷打磨,而是我們看不到這些。

這兩天看到了這樣一個新聞,某網紅利用自己的身份欺騙、拐賣自己的粉絲,甚至裡面還有不滿16歲的小姑娘。

很多人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在感慨這個人實在是太可惡了,但因為他有幾百萬粉絲而降低心理防禦選擇信任他的女孩們,是不是和只顧着玩遊戲的他、坐在NBA賽場的他們一樣,太缺乏理性、太容易被愛好和訴求驅使?

這種活在自己世界的形式,並沒有剛剛提到的那麼好。

那種活在自己世界,又過的挺好的人,他們並不是膨脹到把自己的世界當作真實世界,他們與他人的世界、真實世界保持着深刻的聯繫、他們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權利,但是卻不會被愛好和訴求驅使,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去進行判斷,是否行使自己的權利。

這樣,雖然他只滿足了自己訴求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滿足了真實世界對他的要求,實現了共贏。可能剛開始他只滿足了自己訴求的一小部分、世界要求的一小部分,但只要這個模式一直存在,他就能越來越多的滿足自身訴求、越來越多的滿足世界對他的要求,而世界對他的要求被滿足後,自然會為他提供很多東西。

同時,因為真實自我逐漸站在愛好和訴求之上,我們就能逐漸把自己從愛好與訴求之上解放出來,讓自己不至於演變成網癮、賭癮、煙癮、運動成癮,有足夠的精力與動力來發展更能給自己帶來價值的方面,從而讓自己更能滿足自己的訴求與世界的要求。

你看,這兩個方面從這個層面來說還真是相輔相成的。

我想你也會有一些好奇這樣的狀態是如何逐漸實現的。我想用另外的一個側面來向你展示:

在剛剛我們着重描述了因為現在大家都不用很擔心生存問題,所以相對於原始社會,現在的生活起點要高很多。

而在過去的社會裡,因為我們沒有現在科技的便利,所以總是要面對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要面對戰爭、欺壓等現實問題,生活對我們來說非常的艱難。在這種生活狀態里,我們自然不敢奢求既要升職加薪,還要迎娶白富美,平日裡能夠果腹,下一頓能有着落便已是安心了。

這時候的心態要更崇敬自然、更敬畏現實和生命。

身體經過一些磨練所以變得精粹,自我也需要苦難的打磨,才能真正的破繭成蝶,不被欲望、訴求、愛好等控制,才能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真正的與現實建立深刻的聯繫、達成合作,並最終過好夾縫裡的生活、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存夾縫。

現在的我們,往往都缺乏了打磨內在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才容易浮躁和膨脹。

而要實現這種狀態首先就需要我們能看到:

1、權利是我們擁有的,但行使權利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

2、我們都生活在現實世界,而現實世界有現實世界的規律,我們需要遵守和利用、現實世界也會對我們有一些要求,我們要嘗試去達到要求;

3、我們要在自身訴求與現實規律、要求之間找到契合點,這樣自己的努力,就不僅是滿足自己,也滿足現實,才能走的更長久;

4、我們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除了自己的世界,還有他人的世界、真實的世界。要在真實世界生存,就需要滿足真實世界的規律;要與他人產生聯繫,就需要讓兩個人的世界有關聯的地方,就比如我們平時所說的共同愛好;

5、和諧,其實就是多個世界的訴求,在某種程度達成一致,並同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6、我們總是很容易被一些東西左右,比如自己的愛好、訴求、欲望,在被這些左右的時候,我們也就被這些消耗、束縛,看似獲得了因滿足產生的短時愉悅,但人生其實沒有什麼進步;

7、當下並不是只有自己的訴求,還有其他需要我們去做的,比如女朋友希望得到關心,而現實層面,這份關心如果得不到,關係就難以存續,而這時候如何抉擇並不能單憑自己想如何;

8、生活不是只有舒適區、自己想看到的方面,生活是完整的,要看到那些我們沒看到的、不想看到的。

我知道可能你會覺得這些有些耳熟、是泛泛之談,所以不以為意,但那些覺得這些不重要,只想活在自己世界的朋友,大都沒成長起來,只能被愛好、訴求、欲望束縛。是啊,這些雖然是泛泛之談,但卻是世界真實的樣子,而我們需要看到這份真實,而不是活在沒見過世面只能被束縛的狀態里。

而至於具體怎麼做,也一如既往的只是提供一些方向供你思考,希望你能夠在文章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歷誕生屬於自己的想法和考慮:

1、增加學習,但學習的目的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並不單純的把書本、課程的內容印刷到腦子裡,更多的是思考為什麼要這樣,並嘗試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話來闡述和解釋書本中的結論性東西;

2、進行「自我觀察」的練習,跳出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狀態、解釋自己的行為、分析當下的整體狀況,如果同時有其他人存在,也思考其他人現在的狀態和訴求;

3、做選擇和決定的時候,要考慮到自己是否符合選擇、決定對我們的硬性要求,而不是單純的考慮自己是否想要去這麼做、喜歡去這麼做;

4、並不只做自己想要、喜歡做的事情,而同時也需要去嘗試一些自己不那麼喜歡,但也不違背底線的事情,以此來增加自己對世界整體的了解,如果可以,在此基礎上享受做不喜歡事情的過程,也會讓我們具備無論做什麼都能有所收穫、做的輕鬆的能力;

5、在努力、生活的時候,嘗試一定程度的以客觀世界的硬性要求約束我們自己,比如合理的飲食、規律的作息。如果可以的話,也要鍛煉和深化自己看到世界客觀方面、對方客觀方面的能力,就比如,女孩看到男孩只是玩遊戲,這是一個客觀事實,還可以再更深入一些的看到男孩把負面狀態都放在遊戲裡,這樣就不會把負面情緒發泄到自己身上這個客觀方面、男孩可能確實缺乏成長這個客觀方面,這會讓我們對對方、對眼前的狀態有更多的理解,從而知曉接下來可以怎麼做,以及弱化自己的負面情緒;

6、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嘗試摘掉文明中的倫理、道德、道理等部分,以及摘除自己的期待、自己基於某種目的做的牽強解讀(如上面案例中男孩自認為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女孩會理解)、情緒部分等,去嘗試看清楚剝離這些之後的世界、問題究竟是什麼樣的。

世界有它真實的樣子、我們也有自己真實的樣子,這份真實是建立在既有好又有壞、既有能做到又有做不到、既有想做又有不能做這樣完整的基礎上。

在生存本能作用下的不斷改造周圍環境的努力,確實會給我們帶來便利,但如果認識不到世界真實的樣子、蘊含的客觀規律,我們也就利用不了規律、改變不了世界;如果看不到自己真實的樣子,也就永遠只是活在欲望、訴求、愛好之下,並慢慢成癮。

就像從敦促到解除合作,這種轉變並不是建立在「我想解除」、「我有權利解除」上,而是建立在「我有能力和實力」解除。而有能力和實力不就是自己現在真實的樣子、有能力做到才能真的做到,不就是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真實的樣子)?

是的,我覺得見過世面是指看到自己和世界真實的樣子,而且不僅看到好的一面,還看到壞的一面。而現在的你,是否看到過世界真實的那面呢?

感謝你的閱讀。

評論列表

頭像
2023-12-20 06:12:55

寫的東西感觸很深,對情感上幫助很大

頭像
2023-10-02 08:10:48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