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遍《捫心問診》,不如看這一本《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

情感導師 514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這幾年,心理健康、心理治療這幾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生活。人們抱怨時使用的口頭禪也從「你神經病啊」慢慢變成「你是不是要去找心理諮詢師?」

雖然常常這麼說,但是多少人真的諮詢過心理醫生?

丁香醫生聯合KnowYourslef等品牌,曾經聯合發起一項調查。公布的《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統計出:「84.77%被訪認為,自己可能患有或曾經患有一種或多種心理疾病,占比最高的是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但選擇就醫者則不足兩成。」。

從報告中可以得知,雖然大家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但心理治療是什麼?我需要心理治療嗎?心理治療有用嗎?大家還是持觀望的態度。我其實也有同樣的困惑。

看十遍《捫心問診》,不如看這一本《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

直到我看了《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才了解到:

改變的過程有自身的規律,有的規律甚至反直覺。

改變不是諮詢師單方面的輸出,永遠需要與來訪者合作。

改變建立在允許不改變的基礎上。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的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博士莫妮卡.布里永,女性,居住在魁北克省,用法語寫作,這是她從業40年的沉澱之作,目前正投入對心理治療師的培訓工作。作者介紹自己這一生也曾多次接受心理諮詢。

作者年輕時接受過人本主義的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開始執業時又接受了兩個階段的精神分析治療,每一段都長達數年之久。當她決定終止心理治療師的執業生涯後,又接受了短程的心理諮詢,試圖更好的理解終止執業的前景在自己內心激發的矛盾情緒。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面,深度剖析心理治療的本質與精髓,但是寫的並不刻板。大眾可以了解心理治療的大概過程,專業人士也能當成非常重要的參考書。北大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松蔚用武俠小說打比方,評價這本書像是各門各派的武功秘籍之外的一本《九陰真經》式的內功總綱。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有可塑性,都有變得更好的潛能。跟着書的節奏走,嘗試代入自己困惑的點,你也許也能找到自己癥結所在,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一、 心理治療中的改變是一系列要素的相互交織和協同作用。

二、 心理治療需要來訪者向外發現的同時向內觀看。

三、 心理治療是一次雙人旅程。

1當改變不再自發出現,就有了心理治療的需求

簡單的改變其實每天都會發生,隨時都能列出超長清單:

「早晨路況擁堵,我們會改變作息,才能更早起床,避開擁堵按時上班。」

「單位新來了實習生,我們會改變交代事件的方式,以便新同事能明白。」

「為了完成脫產的學業,我們會改變下班時間的娛樂方式,才能準時上課互動討論。」

大多數日常生活中的改變都是正常的,自發的,流暢的現象。而有些時候,「我們為了適應而做出的努力,可能會引發消極的改變,反而讓我們更加無法適應。」

作者認為「為了走出這個困境,重新找回靈活的改變能力,人們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聆聽自體情緒傳遞的信息。」而聆聽自體情緒傳遞的信息會「喚醒長期被迴避的痛苦情緒,與自我的相遇會讓我們遭受更大的痛苦。」

當改變不再自發出現,就有了心理治療的需求。為了更好理解,我們來舉個例子。

書中提到一位來訪者因為失眠求助諮詢師,來訪者把失眠的原因歸咎於與母親的關係。諮詢師聽着來訪者講述自我針對失眠做的解釋,只用目光注視來訪者,讓她感受到被傾聽。慢慢的來訪者卸下防禦性的語言,淚如雨下。

諮詢師只是不去打擾,尊重了來訪者不斷走進自我的珍貴時刻,是來訪者生命動力被調動的時刻,也是她能窺見痛苦核心的時刻。她的失眠也許就源自她遠離自我的理性防禦。

我們也常常選擇隱藏真正的痛苦,而表現出憤怒和困擾。因為無意識被隱藏起來的痛苦,真的很難逾越,需要有人支持和被接納。從而產生自我接納。

心理治療需要專業醫生的引導,「心理治療的目的是啟動來訪者的改變進程,減少來訪者因缺失、缺陷、內心衝突、不安情緒等造成的困擾。」

那又是什麼阻礙了改變的發生呢?

2、正視自己的矛盾心理,向內觀

作者說:「儘管有人在痛苦的驅使下進行了心理治療,但改變的意志總是受制於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矛盾心理。「

《完美關係》中黃軒扮演的角色,在與心理諮詢時,心理諮詢師點出了他的問題。明明熱愛自己的事業,卻在為客戶公關服務後感到噁心;明明不相信愛情,卻因為劇中另外兩人不離婚而耿耿於懷。

《完美關係》

我們很難發現拒絕改變和逃避改變的源頭是恐懼和痛苦在作怪,痛苦和恐懼是次級情緒,它常常以憤怒、委屈、不甘心為掩護,是下意識的自我保護。

書中說,一位來訪者的老公總是在朋友面前忽略自己的感受和狀態時。

她的反應是:氣憤、開始抱怨。

但事實上,來訪者內心的恐懼是:

「他不愛我了」

「我要被拋棄了「

「心理治療並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幫助來訪者換個角度看待自己,學會與之共生。」

內心擁有「被拋棄」的恐懼,也許源於童年的經歷,來訪者做了錯誤的投射。在心理諮詢師帶領下更多的回顧丈夫對來訪者的照顧和細心,就能減緩這種不真實的判定,最終走出莫比烏斯環式的情感狀態。

作者指出,心理治療的訴求總是包含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來訪者常常把痛苦感知為一種缺失,因此產生對他者的呼喚和需要,把治療過程和治療師理想化。而心理治療不能替代心理缺失的部分。

改變存在着困難和多樣性,願意治療的來訪者,多少都抱着「我諮詢過就會得救的心態」但又擔心是不是會失去好不容易才達到的平衡。現實與理想產生了落差,導致有人中斷諮詢進程,有人否定諮詢效果。但改變的很大程度來自於來訪者。

「傾聽自己的內心,意味着停止與自己、與痛苦做鬥爭,接受痛苦的存在及其包含的意義。我們才能真正改變。」

3、一場雙人旅程,一段雙人舞

「病人和心理治療師到底是什麼關係?不管是誰都會經歷人生中的死亡、孤獨等一些黑暗的東西,心理治療師也不能避免,兩者之間更像是旅途中的伴侶。」——歐文.亞隆

《心靈捕手》中教授和數學天才說:「我不能靠任何書籍認識你,除非你想談自己,那我就着迷了,我願意加入。」教授又說:「但你不想這麼做對嗎?你怕被你說的話嚇到。現在該輪到你說了……」經過五次的見面,數學天才慢慢敞開心門,接納和信任,完成了自我的覺醒和重建。而教授也從妻子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

《心靈捕手》

對於諮詢師來說,每一次的來訪者都是全新的感覺,每一個來訪者都需要被看見和聽見,而不是分析和解讀。諮詢師會運用共情、移情、反移情和傾聽等方式,融合理論知識,捕獲來訪者未能察覺和表達的東西。

書中有個例子,來訪者越來越覺得自己對他人的不信任,但有時又會太輕信他人,從而被人利用,這是她人際關係中的矛盾,經過諮詢師一步步的和來訪者互動,諮詢師啟發來訪者,不願結束的關係也許是她不願打破一個美好關係的夢想。來訪者承認了年幼時父母分開對她造成的影響,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一個細微的改變,一次意識的覺醒。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的每一步都是一個雙人舞,幫助來訪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對自己經歷的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傾聽和共情的心理諮詢技巧也可以運用在人際交往中的溝通。當然這只是全書的一小部分技巧,其他內容需要大家閱讀和內化。但這本書的意義並不只是了解心理諮詢的環節和框架。

更是告訴大家,心理治療後的舒適不是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產生的變化,其實是內心的自我被喚醒,被調諧,被悅納。

最後,送上張愛玲的一段話「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心理#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悅讀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3 21:08:14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頭像
2024-06-16 07:06:29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