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諮詢師:離婚冷靜期冷靜下來後,還要做什麼?

情感導師 517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今年1月1日,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一直被熱議的離婚冷靜期落地。也就是說,如今夫妻兩人到民政局去離婚,是不能馬上拿到離婚證的,而是給這對夫妻最後一個月(30天)的考慮期。這一個月的冷靜期內,夫妻雙方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都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或者,離婚冷靜期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沒有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的,也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離婚冷靜期制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有人認為,這項制度讓一部分衝動離婚的夫妻能夠真正思考婚姻的意義。

婚姻諮詢師:離婚冷靜期冷靜下來後,還要做什麼?

距離離婚冷靜期制度實施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這三個多月里,這項制度讓離婚的人冷靜下來了嗎?效果明顯嗎?錢江晚報記者和杭州幾位駐點在民政婚姻登記機構的婚姻諮詢師聊了聊。

十三年夫妻因為孩子管教要離婚

30天後,他們沒有再來

杭州江干區雅歌婚姻家庭諮詢中心諮詢師俞麗莉從業多年,她認為婚姻家庭輔導與調解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雙方儘量不要因為衝動而離婚。

俞麗莉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婚姻家庭諮詢中心長期在江干區婚姻登記處志願服務,工作人員除了在現場諮詢,從今年開始特別為「冷靜期」提供了後續諮詢的預約卡。如果夫妻想在冷靜期進行深度諮詢,可以預約相關服務。

「離婚冷靜期開始實施後,辦理離婚申請流程後的取走諮詢預約卡的市民不少,從2月開始陸續就有預約諮詢的夫妻。」

上個月中旬,有一對中年夫妻因為家庭教育問題來到江干婚登處提出離婚申請。

這對夫妻結婚十三年,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學習成績一般,經常玩遊戲到深夜,讓父母很是焦慮。對於孩子的管教兩人產生分歧。妻子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了,有些時候說話會稍微注意點方式,而丈夫認為對孩子就需要嚴厲,孩子今天變成這樣就是被寵壞的。一來二去,衝動的情緒之下又牽扯到家裡的其他一些瑣事,最終以感情不合提出離婚。

俞麗莉表示,家庭出現衝突是很普遍的,如何經營婚姻,主要在於處理衝突的方式。正如上面的案例,夫妻二人其實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婚姻家庭輔導與調解人介入後,可以從系統、開放、樂觀、積極的角度引導夫妻雙方發現彼此的優勢,認識到彼此的差異,以合作的方式共同面對挑戰。

俞老師還從青春期發展的知識層面給這對夫妻做了些指導,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更好地溝通,再與孩子溝通。「後來30天的離婚冷靜期滿了,這對夫妻並沒有來婚登處辦理離婚證。」

「夫妻在婚姻中不斷學習成長是非常關鍵的。」俞老師表示。

因媳婦和公公之間的矛盾

打算離婚,最終和好如初

杭州市西湖區綠葉婚姻家庭服務指導中心負責人孫蔚向記者表示,「對於夫妻雙方來說,離婚冷靜期並不是讓兩個人回家面對面坐一個月,關鍵在於,這一個月內,需要做些什麼,來找到解決婚姻矛盾和衝突的辦法。」

前不久,一對三十多歲的年輕夫妻找到了孫蔚。「夫妻倆都是外地來杭州打拼的『新杭州人』,結婚五六年,在杭州買了兩套房,還沒有孩子。」

他們是因為男生的父親而鬧翻的。

男生家庭是在農村,早年母親過世,父親經歷了二婚又離異,家裡條件一般。相比之下,女生的家庭後來搬到城市生活,條件要富裕一些,而且整個家庭氛圍比較積極要強。前兩年,男生把獨自在老家的父親接到杭州,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由於兩個家庭生活習慣和一些價值觀上的不同,讓女生對自己的公公有了一些抱怨。

男生夾在中間,也不好過,但自己的父親,肯定還是要維護的。女生曾提出,和丈夫搬到另外一套房子住,公公單獨住一套。男生不肯,認為這是妻子變相要趕走父親。久而久之,夫妻倆把矛盾牽扯到一些生活瑣事,後來實在忍無可忍,就產生了離婚的想法。

本月初,這對夫妻走入民政局婚登處提出離婚,經工作人員推薦,他們找到了孫蔚做婚姻輔導。

「女生向我傾訴說,『每天起床看到公公就會不舒服,一直到辦公室上班以後,整個人才緩過來』。」孫蔚仔細了解了夫妻兩人的家庭和成長背景後發現,其實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內心並不想真正和老人分開生活。「兩個人的家庭成長環境不同,有時候不能用自己曾經的生活標準來要求對方。」經過長時間的溝通交流,女生表示,回去後會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而男生也說,要多關注女生的情緒狀況。孫蔚還給這對夫妻下了一份「作業」,定期檢查。

十多天後,夫妻倆告訴孫蔚,他們決定撤回離婚申請。

(原標題《離婚冷靜期實施至今效果如何?本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婚姻諮詢師,聽他們分析——冷靜下來以後,還要做什麼》。)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12 19:05:30

每次有疑惑都會請教,你們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

頭像
2024-01-21 15:01:36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