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博士的腦洞|搶人才:有建章立制的深刻規劃才能吸引人才

情感導師 545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新時代,20多個城市和地區吹響了「打造人才高地」的集結號。 新華網 圖

2017年底以來,全國掀起一陣「人才爭奪」的「龍捲風」。

中國從來重視人才

Z博士的腦洞|搶人才:有建章立制的深刻規劃才能吸引人才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人才,有「得人者昌」,「失賢者亡」之說。

對人才的重視是全方位的。從幼年和家庭開始,就有「孟母三遷」的懇切望子成才之心,也有「岳母刺字」的諄諄一定要成為國家棟樑之教導;對於個人而言,更是有各種「頭懸樑錐刺股」「十年寒窗」的激勵,孟子也給出千古傳唱的雞血+雞湯「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最後就會知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對於用人,劉備「三顧茅廬」,終能三分天下中露臉。君可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終使得「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此外,我國的科舉制度也可謂是世界人才選拔制度的模範,通過公開報名、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等原則,徹底打破了官僚貴族世家依仗門蔭資歷對選官的壟斷,在較大社會範圍中開闢了入仕途徑,產生出一大批善於治國安邦的政治家、思想家等。

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方針政策培養和吸引大批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才投身祖國建設,為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廣泛的人才支持。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技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人才思想,我國以更大力度實施人才戰略,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

在此大背景下,20多個城市和地區吹響了「打造人才高地」的集結號,「憑畢業證落戶」「租房就可落戶」「先就業再落戶」「發放購房補貼」等政策頻出。

人口紅利退去,人才紅利才是新時代的核心資源。

人才對國家發展的意義幾何?

美國是個最好的例子。

愛因斯坦在1933年從歐洲前往美國,當時法國科學家朗之萬感嘆道:「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當代物理學之父遷到了美國,現在美國成為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了。」所言不虛。

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名人實際上都是移民,遍布各個領域和各個年齡層。普利策獎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辦人約瑟夫·普利策是匈牙利人,經常在全球「搞事」的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也是匈牙利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國務卿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來自捷克,Google的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出自戰鬥民族,正紅極一時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出生在南非。

二戰前,美國科技人才的供給主要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美國高校的培養。二戰爆發後,美國的人才供給鏈被切斷。一方面,隆隆炮火使大西洋上持續百年的移民潮跌至谷底。另一方面,戰時美軍人數的暴漲消耗了高校生源。美國出現了「人才赤字」概念。接下來的冷戰使「人才赤字」問題趨於常態化。但這直接催生了美國人才吸引機制的形成,《1952年移民法》設立了吸引人才的雙軌制。到60年代中期,美國迎來了其歷史上的首次科技移民潮。

移民對美國創新與經濟的重要性大幅增加。從1901年到1959年,美國只有25名移民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而此後,移民為美國貢獻了超過70名諾貝爾獎得主。1980年前,美國由風險資本投資的上市公司只有8家是移民創建或共同創建的,在同期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只有7%。但在最近十年間,所占比例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知名例子包括谷歌、億貝與特斯拉汽車公司等。

通過一系列措施,美國確立了一整套人才吸引機制,奠定了20世紀後期人才吸引政策的基礎,也為美國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他國家的崛起也和人才息息相關

二戰後日本經濟逐漸恢復,進入高速增長期,主要靠技術進步,與人才培養關係密切。

在戰後經濟受到重創、財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日本堅持實行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免費為其提供餐點和教科書,每年撥出國民生產總值的6%作為教育經費。5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中,工科畢業生的短缺已經影響了日本工業化的進程,1961年日本開始設立五年制高等專門學校,涵蓋各工業領域。鑑於此,其產業結構得以優化,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急速增加,從1955年的28.7%提高到1973年42.5%,產業結構趨於合理。

基於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需要而調整人才結構,日本的人才政策也隨着自己經濟發展不斷改正。當日本經濟陷入增長停滯,而出生率持續低迷,日本政府主導實施的引才計劃明顯多於其他國家,其移民政策也逐漸開放。

新加坡小國寡民,自然資源奇缺,人才為新加坡的騰飛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新加坡的經驗,首先是政府強力主導,堅持人才為本的興國理念,採取開放式的人才選拔和獨特的人才管理制度;其次是「捨得花錢」。從1960年到1985年,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12.9倍,而同期的教育投資增加了15.7倍;並且注重國情,實行普通教育和技術教育雙軌制分流教育,保證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需求;政府也倡導市場競爭,甚至與私人機構競爭優秀人才,並且破格錄用及提升,比如王鼎昌1967年從英國學成歸國,1972年便提升成交通部長。

20世紀60年代起,印度政府就開始投資創建「科學人才庫」,吸引並接納海歸人才。並不斷用各種方式促進海外印度裔人才的回流與環流。

新世紀之爭就是人才之爭

進入新世紀,也進入了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

美國一直貫徹人才資本是經濟增長核心要素的理念,把人才戰略的重點放在培養和爭奪創新型高科技人才上,將「造就21世紀最好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隊伍」作為人才戰略的主要目標,制定並實施了「軍民共舉」的高科技發展戰略和人才戰略,為新世紀知識經濟的新競爭提供了充分的人才資源儲備。

日本1995年就確立了「科技立國」戰略。2013年,日本開始計劃建設「國家戰略特區」,吸引和留住海外人才,並計劃實行留學生畢業包分配政策。此外,日本也一直反思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等,希望進行改革,加強人才的流動性和競爭性。

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典等發達國家都打開國門,放寬對高級人才及其家屬永久性居留權許可證條件,爭奪世界高科技人才為本國服務。發展中國家巴西、印度也不甘落後。

各國都在形成政界、商界、學術界三位一體的人才互動機制。德國人才管理部門建立了信息豐富的人才信息系統,尤其是高級人才信息系統;阿根廷改革體制,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研究人員在企業和科研單位之間可自由選擇;英國建立了技術戰略委員會,將企業界、學術界和英國創新體系中的其他各界主要元素聯合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人才戰略除了行政手段,還要立法規範。

美國多次修改《移民法》,規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論國籍、資歷和年齡,只要具有美國需要的一技之長都可優先入籍;俄羅斯也通過法規,對完善科技領域幹部政策,提高科技人員物質待遇和社會保障,防止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尖端技術人才流失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措施。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當風起雲湧的人才「大戰」硝煙四起。首先,爭奪人才的各地方政府,是否明確「人才」究竟是什麼?

過去,我們在計劃經濟時期,常常給人以固有身份,如「幹部」「工人」等,因此,這種思路或給了我們一些桎梏。從當前的人才引進導向看,大家青睞的都是「大學生」「研究生」等。

其實,人才是一個綜合的概念。

所謂「人才」有層次。高科技人才、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等,當然是人才,但是,從產業發展層面看,每個層級都有其「人才」。基礎研究或者需要研究功力深厚的學者,工廠實務也需要高等技術工人。只要經濟發展中不能缺少這道流程,此流程中就有脫穎而出的人才,而且被強烈的需要着。

所謂「人才」有針對。每個省市地區的經濟發展歷史、背景、現狀、比較優勢都不盡相同,未來發展目標不可能完全一樣,有的是向着國際金融中心進發,有的準備成為中國「硅谷」,有的是資源型城市轉型,所需要的人才側重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所謂「人才」有變化。當前,互聯網、AI讓大家意識到技術的力量是社會進步的核心推動力,技術人才炙手可熱。同時,經濟增長、消費升級,讓我們對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務人才也供不應求。比如「保姆」,也需要更加專業化、精準化的「人才」。

人才說到底是一種社會需求,一個領域被需要,而這個人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達到別人難以企及的水平,工作的效率越高,對經濟、社會的貢獻越大,被需求越強烈,就具有了稀缺性。

即使對照歷史和國際經驗,也能夠看到,許多國家都是參照自己當前的發展階段、下一步的發展方略來進行人才引進和培養戰略的。人才戰略的大思路趨同,但細節卻應時而動,以便人才結構時刻能夠與經濟結構需求相適應。

人才政策需要系統性建設和法律保障

有人說,別說保姆了,我們說的人才,就是高層次人才。好,那就說高層次人才。

吸引人才,是要留住人才,核心是使用人才。那麼,人才需要什麼?

高層次人才需要好條件。這仿佛是一個共識。但是,過往政策所給予的條件也是相當不錯的,政府也是相當給力的。但結果未必都皆大歡喜。「人才」留不住,人才很不忿,用人單位很不忿,行政機構也很不忿。

這還是因為人才評估、選擇、支持和流動的系統性機制並沒有真正建成。

從選拔機制上看,什麼人是人才?最終需要市場檢驗。行政過於大包大攬,不一定能夠有效評估誰是真正有用的人才。而且還會形成資源過度傾斜不公,人才只願意靠近行政而不願意靠近市場,得到資源的無心努力,得不到資源的無法努力。結果一定是,名義上的人才政策投入不小,但最終能夠起到的作用和滿意程度很小,大量人才或潛在人才外流。

從人才應用機制上看,沒有較為完善的法規支撐,人才為太多不確定因素所困,無法進行較為長期的事業規劃,難以出成果,甚至懼怕出成果。當前,關於產學研一體的精神、政策已經很多,但法規保障卻完全沒有跟上。這些年,像褚健、付林的例子並不罕見,因科研成果成功運用而一飛沖天又身陷囹圄,在兜兜轉轉中說不清道不明的領了罪與罰。法規的漏洞,因了行政的熱情促進反而變成更大的「坑」,最後都要讓個人承擔。讓人才卻步。

人才需要物質,更需要機會。對於人才而言,要有產、學、研、市場良好的流通機制,人才、資本、知識、機會能夠充分接觸、有效溝通,從而互相選擇,達到市場要素的最優配置。對於人才而言,最有吸引力的,是政策,更是生態,必須要有好的人才環境,讓物質和機會能夠良性轉化、互相促進。

加強人才建設,必須不斷建立和完善包括人才培養、引進、流動、使用、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規體系,並及時將實踐證明正確、成熟的人才政策轉化為國家法律法規。

後記

人才戰略是崛起的關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時期。人才就顯得更為珍貴了。

但是,求賢若渴的心情誠然非常可貴,其中細節,是否可以多加推敲,讓人才戰略和政策的實施更加有效、高效?

對人才的需求,本來就是為了能夠高效化、精細化,但如果人才戰略本身就粗放化、表面化,精神相悖,目標何能達成?

能否擁有大批高層次人才,關係到國家國際競爭的成敗、經濟的繁榮、國家的昌盛和安全。能否擁有多方位、多層次的人才結構,關係到國家經濟和社會轉型中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

我們的愛才之心縱然赤誠,但要有與時俱進的思路,有體察入微的社會觀察,有理性冷靜的經濟分析,有清醒務實的戰略目標,有建章立制的深刻規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激勵人才,讓人才戰略為國家戰略服務。

(作者萬喆系經濟學家,澎湃新聞特約評論員。)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04 17:04:37

我一直有關注,真的很有幫助

頭像
2024-02-16 17:02:46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1-01 23:01:05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3-11-05 22:11:31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