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負面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怎麼做?

情感導師 6375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齊舒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生活中,不管是從新聞報道中看到的、還是親身經歷的,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負面事件產生或大或小的心理波動。由此,我們可能產生憤怒、失望、悲傷、無意義感等負面情緒,也可能會產生消極、厭世、放棄、報復等負面行為。

緩解負面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相比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負面事件,離我們較遠的負面事件,比如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的速度變快等,對我們來帶的心理影響卻相對較小。

都是壞消息,為何我們受到的影響不同?反應不同?應對方式也不同呢?

這就要把視角拉回到事件本身與我們的心理距離上了——

事件與我們的心理距離越近,我們自身感知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越強,看問題更加片面局部,越容易受到負面情緒感染的作用。

什麼是心理距離?

所謂心理距離,是指大家以自我為中心參考點,所感知到的與客體或事件距離我們的遠近。

它包含了時間距離、空間距離、社會距離與真實性四個維度。具體來說:

從時間維度上看,過去或未來發生的事件(如後年年底、去年過年)屬於遠距離的事物,而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則是近距離。空間距離上看,遠方的事件(如國外、火星)屬於遠距離的事物,而此地發生的事情,則是近距離。從社會距離來看,他人或無關的人(如陌生人)屬於遠距離的事物,而自己或身邊的親人朋友發生的事情,則是近距離。從真實性來看,發生概率極小的事件(如彩票中獎)屬於遠距離的事物,而發生概率極大的事情,例如今天吃午飯,則是近距離事件。心理學上的解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認為,一方面,我們與事件的心理距離越近,所感知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更高。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煙民,你身邊同為煙民的親戚朋友患肺癌去世,相對於看到新聞報道中某煙民患肺癌去世,你感知到的吸煙的風險會更高,更可能戒煙。

換句話說,負性事件與我們感知到的相關度越高,我們越覺得自己可能會碰上類似的負性事件,越會受到它的影響,從而產生一些相關的反應。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另一方面,我們與事件的心理距離越近,我們會更多地關注具體的信息,看待問題更加片面、局部,更容易看到一些瑕疵,而往往無法看到整體,因此過度地糾結個別細節。

例如,在看待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時候,家長往往會陷入「數學考試只考了99分,竟然做錯了一道選擇題」上,而忽視孩子其實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內容這一整體信息。

再比如,部門領導看待下屬寫的代碼,可能總覺得他寫得不夠規整,因此感到生氣,卻可能忽視了這串代碼已經足以解決客戶提出的問題,且效率很高。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情緒感染?

除了對感知和態度上的影響外,當新聞中主人公距離我們更近時,我們也會受到新聞主人公所傳遞的情緒的影響,這被稱為情緒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 Theory,ECT)。情緒感染,是我們通過捕捉他人的情緒來感知周邊人的情感變化的過程。

我們在感受身邊人的情緒表達的時候,會下意識地給予回應,同時產生和對方相同的情緒體驗。

換句話說,如果感染我們的人是正性情緒,我們也會感到正性情緒,從而反饋正性情緒。例如,在遊樂園中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快樂;看完喜劇電影、參加完派對後,我們就會感到開心。

△遊樂園(圖片來源:Veer圖庫)

但另一方面,如果感染我們的人持有非常負面的情緒,例如焦慮、抑鬱、憤怒、悲傷,我們也會感受到它們並反饋出來。

舉例來說,領導今天心情不好,開會的時候語詞嚴厲,那我也可能心情不好,回家對我的孩子表現出一些負面的情緒;而我的孩子心情不好,就可能去踢家裡的小貓,這就是踢貓效應。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我們看完一些因為人生無望而跳樓、自殺的新聞或深度報道後,會感到壓抑、鬱悶、難受。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這種情緒感染,在群體內的個體間更容易傳播。這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對自己群體內的某些情緒更加敏感。相似性高會產生更強的共情和情緒感染。因此,大學生對高校的自殺事件的反應會格外激烈。

而那些注意力容易被他人吸引的人群更易受到情緒感染。當然,這也與年齡和性格特質都有相關,獨立性強、情緒穩定性強的人更不易受到他人影響。

同時,也有研究表明,女性相對於男性,更容易受到情緒感染,因為女性對他人的情緒展現更加敏感,同時更善於情緒的表達與回應。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我們該如何應對負面事件的影響?

作為社會中的一個分母,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無法避免地會接收到鋪天蓋地的新聞和熱點事件。既然無法避免,面對生活中,甚至是身邊的負面事件,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以下是我們的幾個建議:

提高對不確定性的忍受程度。接納生活中的不確定和風險,儘量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例如,練就一身強健的體魄、適當地攢錢、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掌控生活的能力,不畏懼負面事件的發生。同時,也要接納自己對於某些事情無能為力。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儘量避免過度沉浸於事件的細節中。從整體、全局的角度看待問題,不要「鑽牛角尖」。儘量理性地看待他人的情緒,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不要輕易被帶節奏,不要輕易義憤填膺,不了解真相前不要發表意見。遇事冷靜吃瓜,不做「鍵盤俠」,不做「網絡噴子」,不被人利用而去左右輿論的風向。可以嘗試將心理距離拉遠看問題。不糾結此時此刻此地的好友,而想想遠方的他會怎麼辦。例如,你最好的朋友工作不順,想要辭職,希望尋求你的幫助。此時,把他當成一個陌生人,或許能更理性地理清他在職場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給出更好的、更客觀的建議。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將負面事件帶來的威脅感升華為改善負面現狀的行動。以此為戒,預防為主,控制為輔。例如,面對高校學生自殺、猝死事件頻發的現象,一方面需要呼籲社會關注、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你可以更多地關心身邊的還在讀書的小夥伴,平時多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遇到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參考文獻:

1、王瀟, 李文忠, & 杜建剛. (2010). 情緒感染理論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18(8), 1236–1245.

2、黃俊, 李曄, & 張宏偉. (2015). 解釋水平理論的應用及發展. 心理科學進展, 23(1), 110-119.

3、Kim, K., & Kim, H.-S. (2018). Time matters: Framing antismoking messages using current smokers』 preexisting perceptions of temporal distance to smoking-related health risks. Health Communication, 33(3), 338-348.

4、Li, J. J., Chen, X.-P., Kotha, S., & Fisher, G. (2017). Catching fire and spreading it: A glimpse Into displayed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in crowdfunding campaig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2(7), 1075-1090.

5、Trope, Y., & Liberman, N. (2010). Construal-level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17(2), 440-463.

6、Wiesenfeld, B. M., Reyt, J.-N., Brockner, J., & Trope, Y. (2017). Construal level theory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 367-400.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3-28 09:03:36

在你們這裡學到很多愛情觀和人生觀。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頭像
2023-11-19 21:11:34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