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
(ID:huangezishiba)
網易【看客inSight】前段時間刊載了一則來自豆瓣網友@秦言言的自述帖。
女孩在帖子裡,詳細回憶了自己在深圳當高端保姆兩個月的真實經歷。
2011年,女孩大專畢業,開始了深漂。
她嘗試過很多職業。
從公司職員,小工廠的銷售助理,到文案策劃,網站編輯......前前後後有10多個。
每一次,都是聽說某個朋友、哪個同學在什麼行業混得不錯,她就也跟着去干。
但每一次,她都在短暫的嘗試後,發現那些工作「不適合」自己。
最後,好像什麼都會了點,卻又什麼也沒做成。
甚至有次,她因為羨慕李子柒的生活,果斷回了農村老家,也想做個田園牧歌的博主。
可回去後才發現,看起來簡單的做飯視頻,需要投入各種材料和工具,成本高、變現周期又長。
又一次,她淺嘗輒止,乾脆放棄。
李子柒在拍攝視頻
女孩不得不再度回到深圳找機會。
去年,她在網上看到另一女生說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做家庭教師,月薪兩萬五。
女孩瞬間想到之前看過不少高材生做保姆年薪幾十萬的新聞。
立馬有了「思路」:這個我也能幹。
她當即去各種面試,入職了一家家政公司。
剛上崗,就接到了一單活:
給僱主5歲的小兒子當「英文老師」。
聽起來高端,但去了才知道,她的工作內容不止家教,還有幼兒園、輔導班接送,陪玩、餵飯。
僱主家只有80平米,跟她想象中差距不小。
工資,也只有每月7000,中介還要抽1000。
干多久,中介抽多久。
正式開干,她更失望。
吃飯,是僱主家先吃完,她最後吃——剩什麼吃什麼,剩多少吃多少。
睡覺,是和僱主小兒子共享一間狹小的臥室——屬於她的地方,只有一張摺疊床。
最讓她破防的是伺候僱主小兒子吃飯:
全程站在5歲的孩子身邊,在僱主的注視下,一口一口,畢恭畢敬,夾菜餵飯。
女孩再也無法忍受,沒幾天就離職走人。
第二單,如她所願是個大房子,200平。
僱主40歲才生下孩子,欣慰得不得了,乾脆雙雙辭職,還把岳父岳母接來。
4個大人圍着個孩子,請保姆專門打掃衛生、做飯。
圖源網絡
結果這家更麻煩。
因為家裡有寶寶,僱主要求房子絕對乾淨。
女孩去陽台拿抹布,要換「陽台拖鞋」;到客廳,換「客廳拖鞋」;進廚房、浴室,也都得換專門拖鞋。
清洗爬行墊,得用白色毛巾;擦主臥地面,用藍色毛巾;客廳、玄關也要分開,絲毫不得馬虎。
白天做飯、打掃200平的衛生。
晚上給寶寶燒洗澡水,端着滾燙的盆,從廚房換「客廳拖鞋」進入客廳,又換「臥室拖鞋」進入臥室,再換「浴室拖鞋」......
一切忙完,女孩汗流浹背。
結果僱主說寶寶睡了,怕水流聲太吵,不許她洗澡。
女孩一夜未眠。
第二天天一亮,她就告辭了。
第三單,條件更好。
大別墅,家中人口簡單,只有女主人和女兒,保姆還有單獨的房間,屬於「搶手」的僱主。
但女孩照樣沒幹下去。
原因,是覺得僱主的性格太強勢。
催促她做早餐、做家務的命令,讓她感到緊張。
女主人教育女兒的大聲斥責,也會讓她感到氣氛壓抑。
於是,她又一次匆匆離去。
女孩在帖子最後無奈地寫道:
「以前覺得再怎麼不行,做保姆總可以吧。可現在連退路都沒有了。
我再也不會踏入這個行業了,就算揭不開鍋了也不去。」
看起來,這個故事挺讓人唏噓。
仿佛揭開了某個神秘行業的面紗,頗有種獵奇的味道。
可仔細揣摩你會發現,這個女孩的遭遇,其實太正常了。
她為什麼屢屢受挫?
每份工作,總是低估了它的辛苦程度、實際問題,這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她的信息來源,太過匱乏而局限,聽聞哪個行業掙錢,想都不想就躬身入局。
看到有人名校畢業,做高端家政收入不菲,便去追趕「浪潮」。
卻從沒想過,這個世界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的。
當你自以為掌握了某種賺錢的一手信息,其實那不過是新聞、短視頻加工、傳播後早已落後的二、三手信息。
以為是一片藍海,其實行業早已飽和。
女孩秦言言在自述里也坦白:
2個月裡,她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是沒活干,因為保姆行業已經超乎想象地卷。
每天有大批人來找工作,可市場有限,於是僱主開的條件越來越高:
要40歲以下,要會開車,會英語,能輔導小朋友。
競爭激烈,好說話的僱主難求。
於是,要麼只能有單就上,僱主的要求再苛刻也得忍着。
要麼,只好走人。
實際上,這恰恰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困境。
零幾年的時候,是土木行業的黃金期,大學裡的土木行業無比吃香,到處流傳着「3年當總工,5年當項目經理」的故事。
於是,無數人紛紛報考,摩拳擦掌。
可如今,我們國家的基建到了成熟階段,土木人供大於求。
一批又一批的土木人畢業了,只能去各種偏遠工地吃灰,工資上不去,升職更難。
最後,只能「提桶跑路」。
正如知乎上那個問題:
「月薪一萬在辦公室上班和賣炸雞一個月賺三萬,你會選哪個?」
不少人看到高薪,想都不想就對後者心動。
但一條9千多贊的回答,狠狠揭開了真相:
「即便賣炸雞真的能月入3萬,這種好事,別人憑什麼免費告訴你?當你都知道了這樣一條「捷徑」,其他人怎麼會都不知道,不會和你競爭?當入行的人越來越多,你還得無限擴大成本,提高競爭力,蛋糕就這麼大,怎麼保證自己能分得多?」這邏輯說起來很簡單,卻總是被我們忽略。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管窺效應」。
當你的眼睛只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時,你只能看到那狹長的一道,看不到管子外面的風雲變幻。
一件事盛行了,我們就用有限的信息,將自己牢牢裹在繭里,相信這就是世界的全貌。
所見越是匱乏,越是固執。
可還是那句話:
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認知有缺陷的必然。
幾個月前,潤米諮詢公司創始人劉潤,在【進化的力量】演講中說了一個故事。
他認識一個姑娘,叫宋婷婷,19歲,剛剛上大二。
大一下學期,她成立了一家外貿電商公司,半年收入,500萬。
怎麼做到的?
2020年初,全球疫情爆發,中國大量海外訂單被取消,幾乎所有人都在唱衰出口。
但宋婷婷想得不一樣。
她發現,因為疫情,大家不出門、不逛街了,全球需求確實稍稍下降了。
可也是因為疫情,員工居家,工廠關門,全球的供給下降得更厲害。
這就意味着,還有很多需求,是供給跟不上的。
她又研究了一些數據。
菲律賓駐華貿易投資中心公布,2020年4月,菲律賓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了41.3%。
但一家跨境收款機構公布的數據,同一時期,中國外貿競爭力指數,陡升了77.9。
而且,我們因為疫情控制得當,正在快速復工復產。
這中間的「剪刀差」,就變成了外貿電商的機會。
圖源:公眾號【劉潤】
於是,宋婷婷在做了充足的考量後,開始面對海外採購商,做跨境直播。
從一場直播1萬多人在線觀看,現場就能收到300個意向諮詢。
到現在,每月有5000多條諮詢,很多客戶,問都不問,直接下單。
一個19歲的女孩,第一次創業,就大獲成功。
圖源:公眾號【劉潤】
這聽起來簡直是「天選之女」的幸運故事。
可在宋婷婷的「幸運」背後,藏着的是對世界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對想法的長遠規劃。
能飛起來的人少,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追趕那個風口,而是壓根不知道風口在哪裡。
別人早就開始梳理羽毛,鍛煉臂膀,風起之時,隨時展翅。
可當人家已經飛高飛遠,你才匆匆趕來,那陣風,早就已經停了。
就像《教父》中所言。
「用一秒鐘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人,註定是不一樣的命運。」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
不是天賦,不是運氣,而是對世界的認知。
永遠等待着別人告知的「捷徑」,那只是後知後覺的陷阱。
作家@霧滿攔江講過一句話:
「認知不足的人,必困於自己的心,舉目所見,只有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拼命求索,卻無改於自己的命運之分毫。」
很真實,也很扎心。
我們畢竟都是普通人,平時生活里能接收的信息有限,見過的市面也不算足。
那就沒有改命的機會了嗎?
未必。
兩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1.先堅持做好高複利的事。
很多人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在還沒有等到拐點的時候,就放棄了。
不要因為別人的結果,打亂了自己的步伐,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的。
普通人沒有資源,無法預知風口,那就靠知識、經驗、技能的累積,再加上堅定的耐心,一定會有出路。
我寫過在崗位上認真鑽研了5年,練就了一身高水準專業技能的快遞小哥,被杭州市認定為高層次人才。
也寫過光滅蚊這一件事,就研究了13年,成了「滅蚊專家」的大潤發阿姨,被贊上了熱搜。
人首先需要成長,然後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其實就是複利效應。
把每件小事做到極致,學習專業技能,看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演講......
在時間的加持下,你的積累,必會收穫驚喜。
2.別讓學校成為你教育的終點。
很多人畢了業,基本就停止了學習。
可正如樊登所說:
「只有讀書才能讓你跟過去的人交流,穿越時空,跟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國家的人展開思想上的交流。」
蜷縮在有限知識構築的信息繭房裡,如何擁抱時代的千變萬化。
唯有充盈了大腦,才能對未來有清晰的判斷,不會盲目踩坑。
我們普通人,與其總幻想走捷徑發財,不如老老實實給自己升個級。
能決定你過什麼樣的生活的,從來不是運氣。
而是眼界、認知、經歷所構成的實力。
這才是這世界,最大的公平。
參考資料:
看客inSight:豪宅里的年輕家政:不上桌、睡地下室,月薪6000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評論列表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