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朝,了解「詩仙」李白的朋友圈和詩

情感導師 825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1.出身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人稱「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關於李白的出身歷來主要有兩種聲音:

第一種說法是,李白生於當時唐朝安西四鎮中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托克馬克城西南),他的祖先是西涼武昭王李暠,這也就是說李白和李唐皇室五百年前是一家,和李隆基算得上親戚。當然,也有人藉此推測,李白很有可能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後人,因玄武門之變,舉家遠赴西域避難。鑑於這一推斷本身就如同一部偵探小說,極為複雜,就不詳述了。

穿越唐朝,了解「詩仙」李白的朋友圈和詩

至於第二說法,雖然不是特別傳奇,但在我看來,倒也極為勵志。在這種說法中,李白的家族是在隋末大亂期間,為躲避戰火遷居西域,在西域生活奮鬥了八十多年後,終於奮鬥成功,成為當地的富商,出於對祖國故土的懷念,這一家子不遠萬里又從西域遷回了故鄉,並恢復了原來的漢姓,於是李白就以大唐公民的身份降生在了鄉土——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

如果第一種說法成立,李白雖說是一個黑戶不能參加科舉,但對於李家後人入朝為官,大可不必到處托關係找門路,自報家門便可,很顯然他不是這麼做的。所以相比第一種說法來說第二種更加接近事實,而從他日後的作品中看,他也確實是將蜀地視作自己的家鄉。

2.李白一生最重要三位朋友

由於舉家從西域回蜀地之後還沒有戶口,所以李白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在同齡人都忙於應試的年紀,李白選擇了全國漫遊。一路下來,憑藉自己的真性情和無與倫比的文采,李白結識不少好友,在這些朋友中,最為重要的有三個。

第一個人叫孟浩然,相比初出茅廬的李白,那時的孟浩然早已名滿天下。正如武俠小說中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偶遇聞名遐邇的老前輩那樣,二十七歲的詩壇新秀李白初見三十九歲的詩界名家孟浩然,心中除了激動,就是激動。在他的眼中,孟浩然不僅是一個詩歌領域的前輩,更是全方位的偶像。不但詩文好,而且人品好,性格好,實在讓人欽佩得緊啊。更讓李白受寵若驚的是,浩然前輩在讀完自己的詩之後讚賞有加,於是欣喜若狂之下,李白一個勁的寫詩,猛夸偶像,而作為偶像的孟浩然也不含糊,每次看完,必定好評。就這樣兩人迅速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段友誼後來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且估計孟自己也沒有想到,中國文學史上由此至少誕生三個千古名句,他本人也成為了李白仰慕一聲的「孟夫子」,並間接的對李白的仰慕者,一位後世堪與李白齊名的偉大詩人—杜甫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不過接下來要講的不是杜甫,此時杜甫不過年芳十七,還在家中閉門苦讀。還不知道這世上有號叫李白的,且極大地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第二個要講的人,名聲沒有孟浩然大,但是上過中學的應該都認識,他叫元丹丘。「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其中丹丘生者,元丹丘也。

元丹丘不僅對李白創作黃金期的作品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李白的愛情和事業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那時候元丹丘作為玄宗朝聞名遐邇的道士,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力。當時李白對前宰相的女兒展開了愛情攻勢,雖然李白儀表堂堂,文采超群,可是在那個重農輕商的年代,有錢人是真的被瞧不起,更何況女方是名門望族。

眼看這事情要黃了,元丹丘和他的師父向惆悵中的李白伸出了援手。元丹丘師傅胡紫陽大師親自出面,並找到了安州都督馬正會陪同,兩人一道前往許家遊說,許家才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

蜜月期後的李白,自覺沒有正事的自己常被人看不起,有時就連老丈的家丁也對這個不務正業的新姑爺頗有議論,李白決定再次遠遊,這次主要是想討個正事,可是忙了一圈後沒有門路的李白一無所得,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李白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就在此時元丹丘來到了他的身邊,為他指了條出路「道友不妨去拜會持盈法師」

就這樣李白一生最為重要的女性朋友登場了,而她會真正實現李白人生的變軌

持盈法師是一位道士,還是位女道士,然而,她不僅僅是個道士。所謂持盈法師只是修道圈子裡的稱呼而已,在正史之中,她的正式稱呼是:玉真公主。玉真公主,閨名李玄玄,系唐睿宗李旦第九女,其母親為竇德妃,換句話說,她是李隆基的同胞妹妹。

李白拿着元丹丘的介紹信踏上了拜訪玉真公主的路,可他的運氣實在不好,幾次前往公主在終南山的別館拜碼頭,都撲了空。

元丹丘真是一個靠譜的人,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借着奉召入京的機會,他再次將李白隆重推介給了玉真公主,同時還成功奉上了李白多年前就寫好了的《玉真仙人詞》。

據說公主讀罷,讚不絕口,轉身就將李白推薦給了李隆基。

於是,天寶元年(742年)的那個秋天,四十二歲的李白終於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春天——自南陵奉詔入京。

3.李白京城的朋友圈

初入京城的李白,就因為豪爽的個性吸引了很多酒友。比如著名的詩人、書法家賀知章就對李白推崇備至,稱讚李白為「謫仙人」,甚至還和李白髮展為了酒友,找來了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這幾位,一起搞出了隨時出來喝酒、不醉不歸、盡興方回的酒友小團體。

李璡和李适之是親戚關係,但具體說來,他和當朝宰相的血緣遠不如跟當朝皇帝近,或者換個直白的說法,他本該是坐在金鑾殿的寶座上的那個人。這絕不是開玩笑,因為這位李璡乃大唐睿宗皇帝嫡孫,讓皇帝李憲之長子。如果不是當年他老爹過于謙讓,他現在就不僅僅是汝陽王,而應該是當朝天子了。在酒場之上,李璡則自稱釀部尚書,不僅愛喝酒,也善釀酒,是八人中的氣氛活躍者。

崔宗之,名成輔,系前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爵齊國公。這位兄台有多能喝不太清楚,倒是顏值過人,被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親口讚頌為「瀟灑美少年」,而我們所熟知的「玉樹臨風」這個形容帥哥的成語,最初就是用來描述他的,所以崔宗之稱得上是酒中八仙里絕對的顏值擔當。

蘇晉也是位天才詩人,他年齡還是個位數的時候就已經能寫文章了,被當時的人事部副部長房穎叔驚嘆為王粲在世。更厲害的是,這還是個考試能手,不但年紀輕輕就拿下了科舉,成了進士,還順道刷了個特科考試(大禮科),並拿到了不錯的名次。成績優異,文采出眾,所以蘇晉的仕途自然一帆風順,早在開元中期就做到了吏部侍郎,還專門負責人才的選拔,可謂位高而權重。而寬廣的交際圈子也使得他成為這個小團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下面要講的是一個勢必引發無數書法、收藏愛好者狂呼怒贊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張旭。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外號「張顛」。

我小時候還不會寫毛筆字,便已知道了此人的名字。因為他本人即是中國書法一種至高境界的代言,這種境界,人稱草書,而這位張旭,世稱草聖。張旭之所以會加入這個酒友的小團體,一是與他灑脫豪放的性格有關,二是和他特殊的體質有關,和李白一樣,張旭也是一個在酒精作用下能實現超長發揮的奇人

4.對於李白的誤解

關於李白辭職離京,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是高力士害的,還有就是李白做事高調,本人才華橫溢狂放不羈引來妒忌,後來經過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一一排除了這些原因。至於為什麼之前會有這樣的印象,還是由於「李太白醉酒草詔高力士」實在耳熟能詳。很快意,很李白。

但是從李白供職期間的詩作可以看出,看似狂放不羈,實際上一直小心翼翼。對待官員的態度都很謙恭,更何況是在皇帝旁邊紅了十多年的高力士。客觀的講,高力士人品不錯,用史書原話講「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重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而且高力士平素一向低調,從不搞出位,惹事情,這樣的一個人,李白不至於無端啟釁,給自己找麻煩。

至於權臣李林甫和楊國忠,李白到底是一介詞臣,沒成什麼政治氣候,也不至於這兩位出手。

還有一種說受到和李白同任翰林的張垍的妒忌,這一點倒是可以坐實。不過最終導致李白離開的還是因為李隆基,因為他是最終拍板讓李白走人的,他也不可能不清楚張垍的心思,如果李隆基本人想留下李白,我想其它的都不會成為理由。

與李白家族有着通家之好的范傳正,在他所寫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有這樣幾句話:「玄宗甚愛其才,或慮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恐掇後患。」 這番話可以說是委婉地道出了真相。李隆基開始嫌棄李白,完全是因為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

其實,所謂「溫室樹」並不是什麼暗語,而是一個典故。講的是漢代一個叫做孔光的大臣的故事。這位仁兄當年掌管機要,經常和皇帝、三公重臣一道議事,但嘴很嚴,以致家人打聽溫室殿(西漢君臣議事的地方)旁種的是哪種樹,孔光都保持緘默,並不回答。所以後世就用「口不言溫室樹」來形容人能嚴守紀律,守口如瓶。 這一點,以李白的性格,顯然做不到。而素來有着識人之明的李隆基也相信李白做不到,於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理所應當了。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27 20:04:10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1-27 03:01:49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