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之前》我將永遠記得這一刻

情感導師 9081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如果還有明天

當曾寶儀穿着一身粉色套裝出現在某電影活動現場的時候,我一度很難想象這麼一個娛樂圈的紅人,會如此嚴肅而勇敢地面對人類最深層的情感與價值問題。

《明天之前》我將永遠記得這一刻

那天晚上曾寶儀有一場簡短的演講——《明天之前》,題目來自於她參與製作的一檔四集紀錄片。在她之前和之後,還有硅谷的創業家和斯坦福大學的腦科學家登台,相比於這些科技界的大咖,曾寶儀沒有大談AI技術和摩爾定律,而是把眼光收近,放在了正在悄悄發生改變的身邊事上。

明天之前,無疑指的是今天,但又不僅僅是今天。未來已來,「今天」在「明天」的召喚下正在加速進化。我們人類能否適應這種進化?這種進化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意味着什麼?我們的文化和價值體系將如何選擇和應對?我們的靈魂家園又將在何處安放?

01

曾寶儀在演講中,放映了兩張照片。

第一張照片上是兩個碩大的不鏽鋼罐,他們屬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阿爾科(ALCOR)生命延續基金會。在上百個這樣的金屬容器中,放置了110多人的軀體和大腦,還有不少寵物也安靜地待在裡面。

生命延續基金會實行會員制,會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一旦被宣布死亡,特護小組會立即趕到現場進行緊急冷凍處理。之後,這些「病人」將在24小時內被送到阿爾科。冷凍首先從心臟和肺開始,血液被抽出體外,同時注入甘油類溶劑以防止凍傷。藥物處理完畢後,「病人」被毯子包裹,頭向下倒置於這些充滿液態氮的不鏽鋼罐中,體溫被慢慢降到零下196℃。

基金會的創始人是一名叫琳達的老太太。1972年她和丈夫創立了這個機構,愛人弗雷德因病不治之後,也成為了阿爾科的「病人」。

照片上的弗雷德還是二三十歲的模樣,青春帥氣陽光。琳達介紹到他的時候,沒有任何傷感。在她和生命延續基金會的員工看來,這裡的人不是「死者」而是「患者」,他們並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只是暫時「睡着了」。

照片牆上還有很多「病人」的照片,其中一張是黃皮膚的東方面孔。她正是中國首例冷凍者——杜虹。

杜虹是《三體》的編審,她期待着未來某一天科幻小說中的假想能夠變為現實。作為科幻控,杜虹只冷凍了自己的大腦,她設想如果能夠「重生」可以拋棄易壞的「皮囊」,把意識移植到硅基介質上去,這樣就可以永遠年輕永遠生機勃勃了。

如果說為罹患絕症的人進行冷凍實驗是一種「未來」的寄託,那麼更多的人則夢想在「現世」實現永生。

古時候,中國的帝王訪仙求藥,企圖萬壽無疆。如今,也有很多人試圖用科學的辦法最大限度地延長生命。《未來簡史》裡甚至把它作為未來人類的三大新議題之一。

曾寶儀在做《明天之前》採訪的時候,參加了美國聖地亞哥舉辦的一場「反衰老與死亡大會」。大會聚集了一批激進生命延續主義者,台上的「領袖」們呼喊「要創造一個新世界」「要永無止境地活下去」,台下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歡騰,好像長生不老已經近在咫尺了。

激進生命延續主義除了迎合了人們對「永生」的夢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有一個貌似非常科學的外衣。

他們的領軍人物奧布里德格雷出版了多部對抗、逆轉衰老的理論著作,形成了一整套激進生命延續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理論。在格雷看來,人類的一切衰老疾病都源於細胞層面出了問題,只要適時進行細胞修復就能從根本上延緩衰老。

奧布里·德·格雷,劍橋大學生物學博士

格雷的理論備受爭議,在這裡我們不太好對他下一個是與非的定論。不過,那種對科學的瘋狂膜拜,把人體看做一架機器,指望科學可以解決包括生命在內的世間一切難題的思潮還是令人不寒而慄。

說到底,這也是一種宗教,與幾千年前秦始皇信的那一種並沒有本質區別。

還有一些人拿逆轉衰老實現永生作為總統競選的口號,谷歌、臉書也相繼投資進入抗衰老領域,據說有的專家在逆轉衰老的領域已經實現了突破。

如果奧布里德格雷們說的是對的,未來人類確實實現了「長生不老」,那麼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像激進生命延續主義者所想象的那樣進入了人間天堂?

答案很難說是肯定的。《明天之前》特地隨機採訪了一些路人,詢問他們對永生的看法。結果窮人與富人的看法大相徑庭。

在窮人或者不太富裕的人們的眼裡,不解決現在的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長壽無疑變成了「長受罪」。況且長壽技術肯定價格不菲,最終只能加劇貧富分化,甚至連「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這最後一道公平線也將不復存在。

即便人人都能平等地獲得永生,也還要面對一系列社會、家庭乃至心理問題。地球上是不是會出現人口爆炸?人們的職業選擇是不是需要重新調整?從一而終、白頭偕老會不會成為歷史?子女與父輩的關係要不要發生質變?還有如何能夠保證人們對這個世界始終充滿着好奇與依戀?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永生這個夢想或許只該是個夢想。

02

面對生命,有人拽住不放,有些人則急於解脫。曾寶儀在演講里呈現的第二張照片上是一個類似太空艙的模型。外表科幻炫酷的它其實是為人們提供「安樂死」的棺材。

設計者菲利普尼什克希望死亡成為一種有格調的優雅盛宴。他設想準備赴死的人躺進這個「太空艙」,戴上VR眼鏡,在廣闊的天空、沙漠、大海的陪伴下,平靜安詳地葉落歸根。

尼什克常年專注於安樂死,1996年澳大利亞安樂死合法化後,他成為第一個為病人執行安樂死的醫生。後來合法令取消,尼什克仍然在全世界為推動安樂死奔走呼號。

2018年,104歲的科學家大衛·古道爾教授,不遠千里從澳大利亞遠赴瑞士選擇接受注射死亡。為他提供服務的正是菲利普尼什克。

曾寶儀不能夠理解,無病無災的古道爾教授為什麼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什麼不能去養老院?為什麼不能安排24小時的陪護?她反覆地問對方:「你真的準備好了嗎?」老人反而非常淡然:「我的狀態每況愈下,我要明天就結束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該可以自主選擇,而這就是我當下的選擇。」

一個曾經建樹頗豐的老教授對於自己日漸老去的身體顯得無能為力,他好像失去了對命運和生活的掌控權、失去了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

除去古道爾這樣的耄耋老人,選擇安樂死的人,大多數是因為長期以來飽受疾病折磨、生不如死。有的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自己的鼻子癢了想撓一下都做不到。24小時被人監護,吃飯如廁靠人幫助,個人隱私喪失殆盡,每多活一天都要仰人鼻息。對於他們來說,活着太過艱難甚至毫無尊嚴。

這個時候,能夠自主地選擇是否繼續活下去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權利。

記得有位網友在評價電影《深海長眠》時說:去除了生命的自由誠然不是自由,沒有自由的生命也不是生命。生命是權利而不是義務。

尼什克應該會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作為一名成年人,他們應該可以選擇什麼時候離開、以什麼方式離開。

菲利普·尼什克展示3D打印的自殺膠囊「Sarco」

但是社會主流還沒有準備好接受自主生死,很多人把尼什克與死神劃上了等號。他們覺得安樂死很可能被濫用,導致不少只是暫時遭遇挫折的人輕易自殺。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政府和醫院對相關疾病的救治,既然死那麼容易那麼舒適,幹嘛還費那麼大勁搞醫學研究呢?

03

生與死這樣的終極命題註定難以抉擇,沒想到日常的情感在科技浪潮的沖刷之下也變得曖昧不清、莫衷一是。

紀錄片《明天之前》的第一集就談到了這個問題。當那個名叫哈莫尼的仿真機器人開口說話的時候,曾寶儀驚訝地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因為哈莫尼不僅能說話,還能進行情感交流,相比於「機器」,她更像是一個「人」。

在現今社會,孤獨和疏離好像成了很多人的通病。大家寧願自己抱着手機而不願同身邊的人交流,寧願宅在家裡而不願出去見老朋友老同事,寧願在虛擬世界裡滿足自己的情感而不願接觸活生生的異性。

前些年有一部科幻電影《她》就講述了在不遠的未來,人們與人工智能系統產生了感情,進而相互依戀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如今正在變為現實。

電影《她》中的人工智能系統,還沒有具體的身形,眼前的哈莫尼卻已經是有血有肉的仿生人了。從鼻子到嘴唇,從頭髮到耳朵都極富質感,說話的時候大眼睛還會忽閃忽閃的。

第一批嘗試與哈莫尼作伴的人與電影裡的失意男性差不多,他們都有過失敗的戀愛或婚姻,都對現實中的愛情抱有恐懼和懷疑。

仿生人不僅擁有天使面容、魔鬼身材和迷人聲線,還溫柔體貼幽默風趣。甚至她們的性格可以隨你的需求而改變。她們絕對不會耍性子與你爭吵不休,更不會「頭髮甩甩大步地走開」。 對於不善交際的現代人來說,哈莫尼真的是理想的伴侶。

反對的仍然大有人在。他們認為仿生人伴侶挑戰了人類倫理,毀滅了人性。如果人們不再互相在現實中交往,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將分崩離析。

仿生人到底有沒有人格?她可以被當做普通人對待嗎?未來的仿生人會有意識和感情嗎?顧客買一個仿生人回家是買回了一個玩具還是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有朝一日仿生人是否會代替人類?

這些複雜的問題非常難以回答,《明天之前》做不到,天才般的菲利普迪克(《仿生人能夢見電子羊嗎?》的作者)也不能夠。

04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那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與哈姆雷特一樣,對於迎面而來的未來我們很多人可能還沒有理清思緒、做好準備。

追求長生不老,自主選擇死亡,抑或是擁有與人工智能的愛情,看上去都是個人的權利。可是當這個個人的權利會影響到整體社會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存續時應該如何取捨?

還有,即便是個人的權利就該無限放大嗎?如果那樣吸毒該不該也是一種權利?

但是如果壓制了這種權利,是不是對個人自由的冒犯?那些處於孤獨中的、病痛中的人們,是不是只能逆來順受?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好像都有道理,但好像也都不能互相說服。我們要大膽面對、果斷行事,又怕行差踏錯斷送了明天、埋葬了人類。真的是左右為難!

感謝紀錄片《明日之前》及時地拋出了這些問題,讓我們在為着豬肉價格孩子學習操心的眼前苟且里,還能夠抬起頭看看周邊逐漸陌生的世界。

影片的結尾,曾寶儀拉着古道爾教授的手靜靜地坐在長椅上,第二天古德爾教授就將離開這個世界了。曾寶儀說:我將永遠記得這一刻。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7 06:08:20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頭像
2024-07-02 16:07:02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