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愛控制我》如何避免在一段關係中被綁架?

情感導師 7816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相信很多人的生活中都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是為你好。」

你單身的時候,想趁着年輕把時間精力用在事業打拼上,闖下自己的一片天地,也不想隨便湊合,勉強自己去嫁一個不喜歡的人。可是你的父母、你的親戚們,每天都在你耳朵邊嘮嘮叨叨,讓你把條件放寬一點、要求降低一點,趕緊找個對象結婚,讓你覺得自己像是商店裡賣不出去的滯銷品,只要有人肯要就好。

《不要用愛控制我》如何避免在一段關係中被綁架?

你喜歡古典美,喜歡棉麻的舒適,喜歡民族風,可你的閨蜜一天到晚嘲笑你老土像個村姑。

你想學畫畫,可是你的父母說畫畫沒前途,一定要你報考名校理工科,說是大學畢業好找工作,甚至偷偷改了你的志願表……

當你向他們表達不滿的時候,他們都會理直氣壯地對你說:「我是為你好!」

從小到大,我們聽父母無數次這麼說,在單位我們會聽到領導、前輩、同事這麼說,談個戀愛結了婚,我們還會聽到自己一手選擇的戀人、愛人這麼說,不知不覺地,我們就陷入了以愛的名義實施的控制。

很客觀、很公平地說,那些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的人,多半都是真的相信自己是為了他人好,但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時刻,我們的所作作為其實是一種以愛的名義實施的控制。

當然適度的控制是好的,它能幫助我們隨時校對自己的行為。但是一旦控制過了度、越過了界,事情就會往相反的方向發展,愛也就變成了傷害。

也就是說,當我們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一味地覺得自己是對對方好的時候,我們有可能給別人帶來的是痛苦。最後反倒會導致婚姻失敗、親子關係破裂、人際關係緊張,自己也陷入無盡的懷疑和苦惱中。

《不要用愛控制我》這本書,通篇講的就是這件事,控制的邊界。我們都希望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掌控一切。

我們同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對別人指手畫腳、隨意評價。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強的控制欲望?為什麼有人想改變卻無法自控?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為代表你過了界,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怎麼樣避免?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習以為常不自覺的控制行為,揭示這些行為背後的實質,為我們有效識別、理解並妥善應對控制提供了非常有意義和實用的指導

這本書的作者是帕萃絲.埃文斯,埃文斯人際關係研究中心創始人,暢銷書作家。埃文斯在全美建立了許多工作室,資深媒體人,為大眾治療心理創傷。在這本書之前的一部作品《口頭辱罵關係》曾進入《商業周刊》、《新聞周刊》的暢銷書排行榜。《不要用愛控制我》這本書被《新聞周刊》譽為人際關係領域的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如果有人經常強迫你做這做那,根本不管你怎麼想,搞得你無可奈何,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者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控制別人的傾向,你想避免傷害他人,這本書就是你的答案之書。

接下來我就分別從「控制有哪些表現、人們喜歡控制的原因、脫控制」這三個方面為你解讀這本書。

(一)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控制大多是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說有些人習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自己卻一點也意識不到,這樣往往有多傷人。

與家人朋友同事相處的時候,你是否時常會遇到交流困難的情形無論你怎麼解釋,也無法使對方理解你的意思,甚至會發生誤會事情並不大,可卻讓雙方都很不愉快。

例如,我從意大利學習回來的時候,經常有人跟我說意大利男人如何花心,坦率講,這樣的態度對意大利男人真心不公平,這並非事實。可是當我試圖跟他們解釋,實際上意大利男人很戀家,他們只是習慣了恭維女生讓女孩子開心,那是意大利的文化。每次他們都會非常堅持意大利男人就是很花,根本不聽我的解釋,除非我改變態度認同他們的觀點,否則就會不歡而散。

很多時候,人們都習慣于堅持自己的個人意見,無論你與他們認識多久,無論你如何解釋,對方根本聽不到你的聲音,他們可能也覺得自己很關心你,但他們以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關心你,而不是真正地了解你,他們只需要你認同他們的觀點。

事實上,他們會對你說三道四,隨意下結論性的評語,隨意下定義。這就是控制。

我想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冷叫做你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做你媽媽覺得你餓。

春節大餐最明顯,明明你已經吃得很飽了,可是你的三姑六婆都會一直讓你再吃點再吃點,甚至夾菜到你碗裡,這些看似是愛的行為表現,實際上都是控制,他們根本不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吃飽了,他們只需要你繼續吃,證明他們的判斷和決策是如此正確,證明他們是愛你關心你的。

不溝通,不理解,是控制的明確標識,只要你看到某人的行為呈現出這樣的特徵,不用懷疑,TA在對你實施有害身心的控制。

(二)

好了,搞清楚什麼是控制後,接下來我們來回答這個關鍵問題,"這種控制行為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控制他人?"。

先來聊一聊控制產生的原因, 也就是書中所說的自我意識的喪失精神邊界的模糊。

自我意識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3歲左右,這是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第一次開始去了解我是誰?"這個要用一輩子去解讀的重大議題。

小孩子通過一次又一次不斷的各種嘗試,漸漸了解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是否被父母允許養成獨立人格,是否被允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存在,基本上就在這個讓媽媽們頭疼黏纏的時期

比如說,孩子一會兒跑過來要媽媽跟TA一起玩,一會兒又嫌媽媽煩,推到玩具一個人跑開,一會兒又跑過來纏着媽媽……如此往復,讓媽媽頭大,搞不清楚孩子到底想幹嘛,怎麼做都不對。其實,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幹啥,TA就是在這樣反反覆覆的過程中,一點點去澄清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去了解感受媽媽的需要媽媽是否允許TA離開或是留下,媽媽的態度,決定了這個孩子是否可以繼續關注自己的需求、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存在,而不是媽媽的依附。

如果媽媽的態度客觀中立,你來我歡迎,你想離開我真誠相送,孩子就會學習到,離開對媽媽是OK的,同時TA隨時都可以再回來,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了起來,就會有更多的嘗試,去獨立完成任務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有自主意識的健全完整的人。

這樣的人,既不會去控制他人,也不會被他人控制,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想法、需要,同時也願意去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要。反過來,如果孩子的行為總是被媽媽打斷或者否定,沒有建立起自我意識和精神邊界,就會容易控制別人或者被他人控制。

這本書里作者講了一個常見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母親是怎樣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有一天作者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館喝咖啡,一位女士貝蒂和她的女兒蘇茜一起走了進來,蘇茜大約在7歲左右,她們看着玻璃櫃裡的各種冰淇淋,媽媽問女兒:"你要哪種冰淇淋?"

女兒說:「我想要香草的。

媽媽說:"有巧克力的。"

女兒堅持自己的想法:"我要香草的。」

媽媽繼續說:"我覺得巧克力的更好一點。」

女兒再次堅持:"不,我就要香草的。"

媽媽也在堅持:"你怎麼會想到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歡巧克力的東西。

女兒繼續堅持:"我現在想吃香草的。"

媽媽開始生氣:"你怎麼這麼倔!真夠奇怪的。"

事實是,媽媽自己喜歡巧克力的冰激淋,覺得巧克力的味道最好她想給女兒她認為最好的冰激淋,媽媽的動機是好的,的確是出於。但實際上這種行為侵犯了女兒的精神邊界

我想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很熟悉

幸運的是,蘇茜最終堅持了自己的意見,阻止了媽媽的精神入侵,但是很多孩子都會屈服於父母的權威,最終妥協。

當父母認為他們可以在孩子的愛好選擇上拿主意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其他很多地方如法炮製,孩子會漸漸失去自己的判斷力,避免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要求有差異導致新的衝突,他們的精神邊界越來越模糊,他們不再是一個有思想、有感覺、有自己需求的獨立個體,而是父母的身體延伸,是父母的附屬品,這個時候,他們就失去了自我意識,很容易被他人控制,最糟糕的狀況就是,離開了控制他們已經無法正常生活。

我在諮詢工作中經常有大學生來問我:老師,我快畢業了,選什麼工作比較好?當我問他們興趣點在什麼方向,對什麼工作感興趣,想有一個怎樣的未來,我得到的最多答案就是「不知道。」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強大,如果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持續的肯定,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斷而放棄自我。如果沒有建立起自我意識、精神邊界,我們就會像滴進一池清水中的幾滴墨水一樣,很容易淹沒、迷失在眾人對我們的評價之中,會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等同於自己本身。

這些失去自我意識,精神邊界模糊的人,往往依賴於外界的觀點、他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他們需要用同樣的標準去套用其他人,當別人服從自己的時候,他們才不會覺得孤立,才能體會到關係的存在。

因此當他人提出異議的時候,他們只想令對方服從,根本不會去聽別人的解釋,也不想去了解別人的真實想法。被控制的人,去控制比自己更弱小的人。

(三)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控制產生的深層原因了,最後我們來看看到底該如何應對和擺脫控制。

我們之前說過喜歡控制別人的人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歡給別人下定義,他們對別人總是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點,他們習慣於以自己的認知去假設別人,就像那些我之前說的認為意大利男人很花心的人一樣。

這個時候建立良性、有效的溝通模式就很重要,我們來看看這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

你的好朋友小劉遇到一件需要做選擇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問他:"這件事你準備怎麼做呢?選哪個呢"你想了解小劉的想法。

可是小劉卻很不高興地質問你:"你什麼意思?你還不知道我要怎麼做啊?你還是不是我好朋友?!"

顯而易見,這個例子裡的小劉就是一個典型的控制者,他已經預設了一個必要條件:你是他的好朋友,你肯定知道他接下來要做什麼,要怎麼做。

生活中,很多人都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不由自主的就會期待別人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對自己的想法了如指掌,把自己幻想中那個無所不知的人,當作是了現實中的朋友愛人。

所以,他其實是在跟他假設中幻想中的這個人溝通,搞得現實生活中的這個人莫名其妙,甚至覺得被冒犯,無意中就在彼此之間豎起了一堵高牆,讓互動交流無法進行下去。

如果你是像小劉這樣的控制者,你可以時常提醒自己,你的朋友甚至是你的愛人,並沒有像你了解自己一樣了解你,你的朋友這麼問,是想為你提供幫助和支持,你可以問你的朋友:「你想了解我有什麼想法,我有沒有計劃,是嗎?"

打破那個假象中的人,向朋友敞開心扉,而不是用假象中的人築起高牆,把你的朋友拒之牆外。

如果你是小劉這樣的控制者的好朋友,你可以提醒自己

小劉其實是期待你非常了解他的想法,他是很重視你對他的看法的,然後清晰無誤地對小劉說:"我真的不知道你有什麼想法,所以才來問你,我想看看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

澄清,確認,是建立溝通的重要法則,這樣的溝通模式非常有效。

你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對方是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你假象中的人,他對你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可並非了如指掌,即使是最親密的人,所以你們之間的確認和溝通就十分重要。

這樣下次你的女朋友生病的時候,你就不要想當然跟她說"多喝熱水」,而是問她此時最需要什麼;如果你的男朋友在你生病的時候,對你說了「多喝熱水",你也不要因為他不了解你而發脾氣或者生問氣,而是直接跟他說自己的感受「謝謝,不過我想你抱我一下

通過這種良性溝通模式,你不僅知道該如何應對控制者,而且也能時刻提醒自己不隨便控制他人。

除了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想要擺脫控制的另外一個要點,就是要樹立自己的自我意識,明確自己的精神邊界,即使小時候沒有建立好也沒有關係,你是可以通過後天不斷地改變和自我提醒去重塑精神邊界的。

我有權力存在,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不能被抹殺。」

重複為自己樹立這個信念,你才能夠持續去探索、了解自己的感知、思想和需要,你才能學會尊重自己的感知和需要,不用他人的評價去定義自己的價值,走出控制的魔掌。

重塑自己的精神邊界,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感知力的訓練。

感知力是我們人對於外界的刺激給予的反應,比如表情神態感知力、肢體語言感知力、說話語氣感知力、文字閱讀感知力、圖形圖像感知力、觸覺感知力、嗅覺感知力、味覺感知力、還有心靈溝通感知力。

感知力強的人,對於個人能力有一種我一定能行」的信念,對於自己的重要關係中有一種"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的信念,對於自己在生活中的事情有一種"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信念,能夠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能通過這種理解,做到自立、自我控制,同時不控制他人。

事實上,我們的教育里缺少了這一課,當孩子不被允許自己做主的時候,感知力就會開始衰退,長大之後會變得麻木,失去自我意識。

所以你首先需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是一個具象的存在,你很容易觸摸到它,你需要和自己的身體感官重新建立聯結,從身體的感知體驗開始,逐步了解身體的感受、情緒的發生、情感的需求、行為的動機,接下來就是重新認識,了解你的價值觀、能力範圍、理想、興趣……所有這些,都會幫助你重新塑造完整的自我意

例如,一個找我做心理諮詢的大學生,成績優良,一直是父母引以為傲的好學生。她來找我,是因為情緒失控,常常沒來由地哭泣。我知道她已經是相當程度的抑鬱。

我請她描述她當下的感覺,她說:"沒什麼感覺,我就是想哭。你能讓我不哭就好了。」無論我用什麼樣的方法,她都只有這一句話,而且很快就表現出煩躁,因為感受不到感覺。

我在課程里還遇到過一些學員,也是沒感覺,當你問他有什麼情緒時,他的答案往往是一個模糊概念,比如:不舒服。什麼樣的不舒服?哪裡不舒服?統統不知道。

這樣的狀態,很難對自己有清晰的了解,有一個提升感知力的好方法,就是寫心情日記,每天晚上臨睡前記錄當天所經歷的重要事件,一定要是非常具體的事情,記錄在這個事件當中你做了什麼有什麼想法、身體有什麼感受。

比如,有的人在遇到一件很生氣的事情時,可能會說「氣死我了」,身體會感覺到胸悶、頭疼,不想再看見那個人。慢慢地還可以感受到,在這個憤怒的背後,有一些自卑、自責,有一部分的憤怒是對自己的,怪自己怎麼沒有把這件事處理好,這時你就可以記錄下來,以後可以怎麼做讓事情變得更好些

起初做不到細緻、精準的描述,沒有關係,堅持下去,訓練感知力的時間,也許是一個月,也許是半年,也許是一年,但只要你開始練習,就一定會有變化,一定會有進展,一定會有清晰描述自己感受的那一天。

慢慢你就可以分辨出不同的情緒、身體不同的反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需求。你越能夠正視自己的感覺,就越能夠清楚了解自己的內心,對你所接受到的繁雜信息進行整理評估,做出正確選擇,重新建立自我意識和精神邊界,從而擺脫控制和被控制。

好了,對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們就分享到這,我們來回顧一下

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控制行為,控制背後的原因以及擺脫控制的方法

首先控制大多是無意識的行為,往往以愛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

其次控制和被控制背後的原因,是自我意識的喪失、精神邊界的模糊。

最後擺脫控制的方法,一是建立良性有效的溝通模式,二是不斷訓練自己的感知力,建立自己的自我意識和精神邊界。

不管你是一個明顯的控制者,還是明顯地被別人所控制,你都可以通過我們分享的內容和方法去擺脫控制和被控制,重新認識自我釋放真正的感情,耐心體會並誠摯理解所發生的一切,也通過尊重他人不同的內心世界,獲得他人對我們的愛和支持,找到生命的意義。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1-07 09:01:02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3-12-16 03:12:57

求助

頭像
2023-10-03 20:10:36

可以幫助複合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