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闆「傷自尊」的批評要不要忍?別讓情緒勒索毀了你這個人

情感導師 7909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鏡子物語:要堅定地相信,這世上沒有人能夠定義你,除了你自己。

01 接受批評,不代表接受情緒勒索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與父母、朋友、伴侶、上司、老闆交流時,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明明對方的一些說法,他們的語言、用詞讓你覺得不對勁,讓你很不舒服,但你就是無法拒絕反駁,最後只能乖乖照着對方的要求去做。

比如之前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剛跳槽到一家公司時,她的主管總是在快下班的時候才安排給她一堆工作,在休息日也常常要求她加班,但主管自己卻時常休假,甚至翹班。這位主管經常對她說:「你是新人,有機會進來這裡,是你的運氣,外面競爭很激烈,隨便都可以找到人來替代你……」

面對老闆「傷自尊」的批評要不要忍?別讓情緒勒索毀了你這個人

有的時候,朋友也想跟主管反映一下,自己的壓力實在太大,工作量不合理,而主管立刻就會說:「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都這樣,吃不了一丁點苦呢。你動不動就抱怨工作太多,工資太少,你怎麼不想想,這些都是給你學習、鍛煉的機會呢?我是認為你有潛力,想要培養你,別人想要這個機會還沒有呢……」

有一次朋友真的受不了了,向主管抗議,主管居然說她「情緒管理有問題,不能適應職場壓力」,還說她「會被職場淘汰」云云,弄得朋友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難道真的是我有問題?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經寫過,面對別人的批評或反面意見,我們應該保持「頭腦開放」,也就是一種積極接受、有則改進的態度,但這裡有一點除外:當他人對你的批評、指責並非就事論事,而完全是一種「情緒勒索」,那你就絕不能再照單全收了,因為這會害了你的。

什麼是情緒勒索?這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某一方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等,從而不得不答應勒索者的要求。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中相當常見。

比如,當你做的事情違背了父母的意願,母親很生氣地對你說:「生你這個孩子有什麼用?我把你養這麼大,供你吃穿念名校,結果你這樣回報我們,一點都不懂得體諒我們的辛苦。我真是教育失敗,是個失敗的媽媽!」

比如,你有一次跟同學聚餐回來比較晚,男朋友對你大發脾氣,並且情緒爆炸地對你說:「我會這個樣子,都是因為你!」

比如,你出於好心幫一個需要回家接孩子不想加班同事寫了工作報告,結果每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她都要求你幫她寫,而當你終於忍受不了拒絕了她,她居然當着別的同事的面罵了你,說你不想多做事,工作態度差,自私,不替別人着想……

因為你不乖,所以都是你的錯。當對方打着「我是為你好」的招牌,從道德上對你加以指摘,或是通過貶低你的能力和付出,引發你的壓力和不安全感等手段進行「勒索」時,你的內心在第一時間就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你很有可能會順服對方的要求。而長此以往,勒索者會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你所有的決定與行為,而你的「自我」將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再也發不出一點反抗的聲音。

02 你不是壞人,但可能是勒索者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別人會對我進行情緒勒索?而且這些人裡面還有我最親近的人,難道他們會害我?台灣知名心理師周慕姿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指出,進行情緒勒索的人,未必是壞人,也未必很討厭你,他們的做法,只是其內心焦慮感的折射。

在人際互動中,一個人有需求,並且提出來討論,是非常正常的行為,你的老闆、上司、父母、朋友向你提出一些要求,也並不是一定會構成情緒勒索。但是情緒勒索者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他人與自我的需求」起衝突時,他們會選擇性地「忽略他人的感受與需求」,並且會自動地「放大」自我需求的急迫性。

也就是說,當感受到「自我需求」與「他人需求」起衝突的壓力時,他們的內心裡會升起一股強烈的「焦慮感」。這股焦慮感會讓他們感到強大的不安。為了安撫、減輕這種不安,情緒勒索者便會「放大自己的需求」,並且嘗試將這個壓力與焦慮,轉嫁到別人身上,讓別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

情緒勒索者的另一個明顯特點,就是他們對於他人的拒絕(挫折),忍耐度是很低的。這跟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在我們小時候,我們會在一次次失敗,或是在人際關係的不如意中,慢慢培養起我人面對挫折的態度。我們會明白,父母不會每次都滿足我們的要求,但這並不代表父母討厭我們、不愛我們了。

但是如果遇到將「拒絕小孩的需求」作為「懲罰」,將「答應小孩需求」作為「獎勵」的父母,或是對小孩有求必應的父母或照顧者,小孩對「自己的需求被拒絕」這件事,就可能會變得敏感,甚至會感到強大的失望、失落和痛苦。這種痛苦有時還會引發「羞愧感」:對方拒絕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這種羞愧感很容易轉化成「惱羞成怒」,使人將情緒投射到讓自己產生羞愧感的人身上,認為「是對方的錯,對方不該讓我有這種感覺」,於是憤怒地指責對方。情緒勒索者的盲點就在於:他們從沒學過,互動關係是需要,也可以討論與協調的,而考慮對方的需求,修改自己的行為,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錯了」,是「很糟糕的人」。

可以看出,在中國,父母對小孩的這種不當的獎懲教育是很普遍的,所以情緒勒索現象也很常見。情緒勒索者們內心焦慮,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不被重視,他們雖然表面上看非常強勢,其實也是值得同情的。

03 這些被勒索者中,有你的影子麼?

如果說情緒勒索者是值得同情的,那麼在勒索麵前選擇沉默、妥協的「被勒索者」就是可悲的。在職場,這樣的人很多,主要表現為對權威的服從。

在我們的文化中,不管是在家庭,或是在學校,都相當強調「權威」的正確性:你要聽父母的話。你要聽老師的話。父母、老師的要求都是為你好。一旦我們的想法與權威不同,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可能就會受到各種阻礙。我們甚至被這樣的教育文化養成一個習慣:「權威」有資格決定我們的價值。

在這樣的教育下,當我們長大之後,到了職場,上司、老闆與主管,成為我們的另一個「權威」,他們決定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做得對不對。老闆如果有要求,不達成的話,就代表你不夠認真、能力不夠。即使他的要求不合理,很可能他是「為你好」,而礙於這種「上對下」的權力位置,我們敢怒不敢言,沒得反抗。因為,我們已經很習慣在這樣的位置上,被要求、被規定、被責難。

在「權威」的要求下,我們就像在食物鏈的底端,不能做自己,否則就是不識好歹、自以為是;甚至,我們連「受傷的感覺」似乎都不能有,我們需要合理化自己的痛苦,「理解」對方不合理的要求,甚至人身攻擊的言詞與責罵,都是「為我們好」,因為「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而且「愛之深,責之切」。我們需要花很大力氣去「美化」權威者對我們的傷害與不尊重,藉此讓受傷的自我「可以感覺好一點」,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中忍受、生存。

就像前面說的,情緒勒索者最擅長的手段,就是貶低你的能力、引發你的罪惡感、威脅你的安全感,他們用這些手段,使被勒索者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壓力,覺得自己需要為對方的情緒「負責任」 。所以,越是一個想要當好人、很在意他人感受、習慣自我懷疑、很希望獲得別人肯定的人,就越容易成為一個「被勒索者」。

04 不想被勒索,就必須提升自我價值感

「被勒索者」所具有的一些特點,總括起來就是「自我價值感」很低。他們很不自信,總是需要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遭遇的情緒勒索又會進一步降低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使他們深陷其中動彈不得。而唯有提升自我價值感,才能讓人獲得逃脫的勇氣,找回自己的尊嚴感。

自我價值感不同於自信。自信,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而「自我價值」,代表對自我的評估,接納,以及尊重自我的態度。周慕姿說,肯定「自我價值」,指的是:

我肯定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價值」;我相信,我不需要總是得做到什麼,或證明什麼,才代表自己是有價值的。就算我有一些缺點,或是我還做不到什麼,甚至我有時候會失敗……但我都相信,這些事情,是因為我「沒做好」,而不是「我不好」。這,就是對自己完全的接納。

提升自我價值感,你要練習重視自己的感受,學習了解自己。當你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時,不要壓抑、忽略、淡化、合理化、逃避……你可以這麼做:先練習停在這個感覺,感受不舒服,感受自己的生氣、沮喪或難過受傷。你可以試着寫下來,問問自己: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什麼?我怎麼會覺得不舒服呢?

這樣練習,你對自己的情緒覺察會愈來愈快速、深入,你也會愈來愈了解自己,開始感覺到自己存在於這世界的意義。

提升自我價值感,你要懂得表達,懂得拒絕,懂得為自己的權益發聲。這樣你會感受到自己更有力量,而他人也會在這過程中學會了解你,學會用你的想法尊重你,與你互動。

當然,有時候對方可能不領情,可能會因為你的表現而覺得受傷,也可能會攻擊你,這時你要學會對自己說:身為一個人,我有感受,也有需求。我應該要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你應該」的教條壓抑,使得兩人互動時,只有一個人的聲音。

或許你會問:「這是自私嗎?」但實際上,你保護、尊重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並沒有要求他人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滿足你,所以這並不是自私;但如果他人要求你為了他的感受與需求,而犧牲你自己的,這就是他的「自私」。所以,在不侵犯、傷害他人權益的基礎下,去重視自己的感受與需求,這是一個尊重並保護自己的做法,也是提升自我價值的一個最好方法。

05 建立情緒界限的實用三步法

在《情緒勒索》一書中,作者周慕姿提出了「情緒界限」的概念,意思就是我的情緒我負責,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事,只能由他自己負責。你要以自己的感受為依據,明確自己的忍受範圍,「只要我決定了,這就是界限」。切記:「情緒界限」不是「情緒底線」,它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也讓你比較有施展與調整的空間。

當你提升了自我價值感,你會希望在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但隨之而來的,你也會有一些擔心和害怕,「如果,我拒絕他,或是表達了我的感受,結果他生氣了,怎麼辦?」「他是我的主管,我真的能夠拒絕他嗎?」這些想法和擔心,都是情緒界限不清的表現,你的內心仍然覺得,你應該對別人的情緒負責任。

如果你感受到這些害怕,試着做幾個深呼吸,感受你的身體,專注在呼吸的動作上。等你情緒平穩後,再問自己兩個問題:

如果,我真的拒絕他,或是表達我的感受,最糟的結果是什麼?我還願不願意,為了維持這段關係而繼續委曲求全,忽略自己的感受?

回答這兩個問題,也許會讓你發現:你承受得住對方的情緒反應,因為,那並不是你的錯。你無法控制他怎麼想,但你並不需要去爭取對方的認同或好的評價。你可以自己評價你自己。只要你相信:你不是他所說的那種人,那些話就沒辦法傷害你。

周慕姿還為我們提供了建立情緒界限的「三步法」,即:停、看、應。

停,就是當對方不停地用語言壓迫你,營造出一個「你非得馬上答應他不可」的氛圍,讓你感到很大的壓力時,你可以先不答應他。「你不必響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與心理準備。

如果對方給你造成的壓力很大,讓你感到無法擺脫該怎麼辦呢?這時你可以採取「離開現場」策略。你可以說:「我知道了你的想法,不過我需要想一想,我現在沒辦法給你答覆。」說完後馬上以去洗手間或有別的事要忙為理由,儘快離開現場,離開壓力源。

看,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先做幾個深呼吸,然後回顧一下剛才的歷程和你自己的感受,問問自己:我想怎麼被對待?我想要怎麼做?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並且告訴自己:我的人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對方的要求,我重視自己的感受,並沒有錯。多對自己說幾次,讓勇氣慢慢回到自己的心裡。

應,就是擬定應對策略,練習並應用。如果你是一個可以很果決的人,可以試着堅定拒絕,如果不是,你可以從「我一定做得到的事情」開始,比如離開現場。可以從一個小目標開始,一次次修正,慢慢感受、肯定自己的改變。

也許你還是會猶豫:難道,我設立情緒界限之後,真的就不去滿足別人的需求嗎?這樣各顧各的,真的好嗎?首先,我們要明確:重視自我感受與需求,不代表自私;其次,建立情緒界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讓我們的行為,是出於有意識的主動選擇,而非出於害怕或恐懼。我可以在意你的心情,可以幫助你,但那代表我重視你,而不是因為我害怕你。

綜上所述,當你在人際互動中,在上下級相處中感到內心的某種不舒服,你要學會識別,對方是就事論事在與你討論,還是在對你進行情緒勒索;你要學着分析勒索者和自己的心理,知道作為「被勒索者」,你會受到什麼傷害;你要學會提升自我價值感,從情緒勒索的「坑」里跳出來,無條件接納自己,勇敢做自己,從此變得自信、堅強、快樂起來。

七稜鏡,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廣告策劃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讀書100本的終身學習者。專注提供自我管理/職場領域的有用乾貨文,幫你越變越好,收穫幸福,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期待遇見愛生活、愛思考、追求優秀的你。 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31 12:08:33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頭像
2024-05-23 02:05:31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頭像
2023-09-27 19:09:05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3-09-24 01:09:07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