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盡責的父母,何以在家庭教育上失敗?《無聲告白》告訴你真相

情感導師 892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這個世界上,大概許多父母在對待子女時,都認為自己走在一條無比正確的道路上。父母把自己在人生中踩的坑,在成長中所經歷的痛苦,總結成人生經驗。在對待自己子女時,傾盡全力,幫助他們不要犯錯,希望他們的未來順利一些,幸福一些。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局限,這種局限,往往來自於成長環境,來自於自己所經歷的生活,來自於基因遺傳。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當我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想當然地以為把最好的東西給了兒女時,卻不知道,有時候,犯的是一個無法彌補的大錯。

一對盡責的父母,何以在家庭教育上失敗?《無聲告白》告訴你真相

小說《無聲告白》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它是美國作家伍綺詩的處女作,小說一發表,就橫掃歐美各榜單。小說中,主人公夫婦都是高智商,家庭和睦,他們用盡全力培養自己的女兒,然而,最終卻以慘痛的失敗告終,讓人扼腕嘆息不已。

小說開白第一句話就寫到:莉迪亞死了。一下把人帶進懸念中。小說娓娓道來事件的來龍去脈。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與期望,對孩子來說,往往會是沉重的負擔。同時,當父母把愛的重心偏移到某一個孩子身上時,傷害的,往往是家中的所有孩子。

01.父母的成長環境,對教育孩子帶來的重大影響

小說用大面積篇幅,講述了母親瑪麗琳和父親詹姆斯的成長以及變化過程,讓我們明白一件事: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原生家庭與成長環境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他們對待子女的方式。如果說,瑪麗琳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最大,而詹姆斯,則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最深。

瑪麗琳是一個美國人,3歲時,父親就離開母親,母親不得不出外工作,在中學當家政老師,獨自養育女兒。在母親的一生中,她的理想就是照顧好丈夫和孩子,這是她的全部生命價值。瑪麗琳上大學時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來自東方的詹姆斯,遭到母親強烈反對,以致於母女長達八年不再來往。八年後,母親去世。母親曾把幸福希望寄托在丈夫和女兒身上,最終結果,丈夫卻睡在了別的女人身邊,唯一的女兒常年不與她聯繫,她孤獨終老。正如瑪麗琳在小說中形容母親:「她像一隻困在這座空蕩蕩的小房子裡的可憐蒼蠅」

詹姆斯是個東方人,哈佛畢業的他,在一所美國大學當老師。小時候,他父親冒用別人之名來美國打臨工,處於社會最底層。詹姆斯從小學業成績優秀,但因東方人的面貌,處處受到周圍人的排擠和打壓,這是他一生最不堪的回憶。結婚後,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莉迪亞一定要融入周圍環境,一定要隨大流,隨大流才會有安全感,才有自己想要的幸福。

02.父母在教育中的失誤,成為一家人的痛

一是母親失蹤,讓女兒的安全感缺失

瑪麗琳在母親去世後,給了她重新反思自我的機會。辦完葬禮,她決定不再像母親一樣把重心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她要重拾她年輕時的夢想——當醫生。她大學學的是醫學專業,因為結婚,沒有完成學業。現在,她要繼續大學時的功課。租好房子後,她沒有給家裡留下隻字片語,就失蹤了。然而,在出走八個星期後,因為對丈夫和兩個孩子的無比思念,加之發現自己又懷孕了,身體上的不適,不得不讓她放棄理想,重新回到溫暖而又充滿壓抑的家庭。

母親的失蹤,讓女兒莉迪亞失去了安全感。她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在她看來,母親之所以離開家庭,是因為自己在許多方面做得不夠好,惹母親生氣了。所以,當母親回家後,當幸福重新回到身邊時,她無比珍惜,她發誓不再惹母親生氣,她要完成母親的所有心愿。對於母親安排給她的所有事情,她都會回答:是的,是的,是的。這導致了她與父母長時間做不到真正溝通,父母完全不了解女兒的內心。

孩子小時候,如果照顧他的親人離開,會給孩子的內心形成極大的不安全感,有時候,這種不安全感會延續一生。對於許多父母來說,他們認為孩子小,不懂得什麼,並不認為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妥。小說中的瑪麗琳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一次出走,讓女兒學會壓抑自己的內心,不敢在她面前表達真實的想法,讓她們失去了溝通交流的機會。

二是父母過高的期望,壓垮孩子的稻草

莉迪亞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髮,而哥哥內斯和妹妹漢娜則長得像父親,所以,莉迪亞成為父母的寵兒。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年輕時無法實現的夢想,成為他們最得意的孩子。他們把最好的愛都給了莉迪亞,內斯和漢娜在他們眼中微不足道。

失蹤又返回的母親,不再願意當家庭主婦,她要幫助女兒實現理想,小說中寫:「她將傾盡餘生指引莉迪亞,庇護她,像培育觀賞玫瑰一樣,幫助它成長,用木棍支撐它,把它的莖稈造成完美的形狀。」與瑪麗琳的想法不同,詹姆斯則希望莉迪亞能隨大流,能合群——這兩種不同的要求,源於他們人生中的一大缺憾。

他們這種做法,像極了生活中許多父母,自己少年時缺失的東西,想讓孩子得到;自己無法實現的理想,想讓孩子完成。他們希望,自己經歷的悲劇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孩子應該有更為光輝燦爛的人生。然而對於生活的錯誤認知,引導他們走上一條錯誤之路。

三是被忽視的其他孩子,同樣不堪其苦

當父母把關心的重點都投向莉迪亞時,他們無暇顧及內斯與漢娜,也不會了解他們內心波瀾起伏的整個過程。愛的缺失帶給每個人不同的反映。於內斯而言,他急於離開這個家庭,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想把所有人和事都甩在腦後。於妹妹漢娜而言,「多年來對愛的渴求讓她變得敏銳,她就像一條飢餓的狗,不停地翕動鼻孔,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氣。」

對於一個從小缺乏父母之愛的人,內心會藏着一個很大缺口,對愛的追逐,會成為他們一生所追逐的終極目標。這類女孩子特別容易形成「吸渣體質」,男人的一點點愛就會讓她們感恩,讓她們滿足。她們需要在愛中獲取安全感,長大後的她們,需要不斷地從兩性關係中索取愛,一旦得不到就會痛苦萬分。

缺愛的孩子長大後,還會形成另外一種相反的特質,那就是對愛的排斥與反抗。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沒有體會到愛的感覺,理解不了愛,也表現不出愛。面對愛,往往敏感多疑,在其他方面也容易叛逆、自我和情緒不穩定。

寫在結尾:

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經歷也獨一無二,在某些方面,認知受自己成長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有時候,摒棄了這項錯誤,卻犯了另外一項錯誤。身為父母,要不斷反省自己,儘可能做好與兒女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想法。

小說中的父母在女兒自盡後,憤怒中失去理智,夫妻間互相傷害。然而,在痛定思痛的反思後,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意識到對方看似堅強,實則都有脆弱的一面。生活還要繼續,沒有別的去處,只能向前。他們需要彼此安撫,互相療傷,相依取暖,他們需要用愛療愈雙方,用愛,去彌補在另外兩個孩子身上所犯的錯誤。

是的,在痛苦中反思,在絕望中重生,人,就是這樣慢慢走向成熟的。只是有時候,在養育子女中所犯的錯,一旦鑄成,就再難回頭。我們要做的,是走出多年形成的認知局限,走出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帶給我們的傷害,完善自我,以一種全新的認知去對待孩子,去愛他們。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4-20 13:04:34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頭像
2024-03-31 12:03:19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14 07:11:57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