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就是一切?是時候擺脫你的「外貌羞恥」了

情感導師 642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我們都具有某種類型的外貌,除了同卵雙胞胎,世界上有60多億張不同的人臉。

我們的外貌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從我們頻繁與他人接觸到它在大量健康行為中的作用。儘管有記載以來,人們就一直對外貌有持續的興趣,並會積極從事大量的外貌管理活動,但直到當代社會,人們對外貌的關注才達到流行的程度。

而自那之後,人們對高顏值的渴望和對外貌缺陷的歧視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儘管人們對美麗的判斷標準在不斷改變,但是人們對美麗外貌的追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人們對不完美外貌的看法往往是消極的,外貌缺陷給人們帶來了消極的自我感知和較低的自尊水平,並且很容易就引起我們的羞恥感。

《時代》雜誌的一份調查中指出,在英國,92%的少年少女對她們的體形不滿意,並且為了改善外貌,青少年和成人中很多人寧願進行危害健康的行為。人們常常會因為相貌缺陷而憂慮,甚至說產生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長期陷入這種困擾。

臉就是一切?是時候擺脫你的「外貌羞恥」了

人人都說,這是個「看臉的時代」。我們當然很看重他人或自己身上一些優秀性格品質,比如溫柔好脾氣,善解人意,或者是聰明的大腦。但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即使你擁有再好的性格特質,也保不齊難以擺脫外表不完美帶來的焦慮和羞恥感。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外貌焦慮?又有哪些手段能干預和改善我們對外貌缺陷的焦慮感呢?

原作者 | (英)尼古拉·拉姆齊黛安娜·哈考特

本文整合|彭鏡陶

對「外貌缺陷」的歧視由來已久

多年來,人們在對美貌和吸引力做出積極歸因的同時,對異常外貌的解釋卻常常是消極的。在一塊公元前 2000年的牌匾航,寫着如果一個嬰兒「沒有舌頭,家裡的房子就會遭到損壞;如果他上嘴唇蓋過下嘴唇,全世界的人都會歡喜」。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人們認為上帝創造「畸形」兒,要麼是為了自己尋開心,要麼是在警告、訓誡或恐嚇人類。肢體不健全的小孩常常被作為祭品安撫神明。在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中,女巫的臉、怪獸和山精被描繪得或長相怪異或是受到損害。美杜莎在凡人生活中因為過於美麗而遭到了變得奇形怪狀的懲罰,她的頭髮變成了嘶嘶作響的毒蛇。她看起來如此可怕,如果他人見到她會變成石頭,而她最後也被自己的映像嚇死了。

《外貌心理學》,(英)尼古拉·拉姆齊黛安娜·哈考特著,陳紅等譯,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5月版

在中世紀,胎兒損傷被認為是女人和獸類結合的結果,這種觀念在神話人物上體現為半人馬和米諾牛等。對這些長相異常的人的處理直到 17 世紀才有記錄,據肖報告,在 1708 年,丹麥的弗雷德里克五世規定禁止任何面部發育畸形的人出現在孕婦面前。在歷史上,面貌異常也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賀加斯(Hogarth)在 18世紀創作的,以精神病院裡墮落的病人為主題的油畫,就因描繪了不具有吸引力或受到損害的面孔而臭名昭著。

弗朗西斯·培根(Bacon,1597)做出如下總結,「那些長相怪異的人往往都有很強的復仇心理—他們想讓別人也承受這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幸」。那些肢體嚴重不全的人往往被僱到馬戲團去當小丑,滿足觀眾的窺視欲。

儘管有一些感情細膩的電影、文學作品和媒體形象(例如,《大象人》裡的約翰·梅里克,以及作為英雄形象出現、在大火中倖存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老兵西蒙·威斯頓),但大體上,多年以來的電影裡還是有將可見差異的面容和身體與邪惡恐怖的行為聯繫在一起的情況,例如《歌劇魅影》《弗萊肯斯坦》《猛鬼街》,以及恐怖片中令人害怕的蛇神和狼人。不幸的是,一些例子不僅限於屏幕了。如在納粹德國,身體有殘疾的人與那些學習障礙者、精神病人一樣,他們會和猶太人、吉卜賽人、同性戀者一起被送到死亡集中營。

有吸引力的個體具有優勢,而無吸引力或有可見差異者則處於劣勢,這種偏見的起因是什麼?研究人員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包括(認為是)人類本能理念的殘餘所致;或是與歷史上的外在處罰標記有關,如罪犯或奴隸的標記顯示了其較低的社會地位。在公元前幾百年的印度,通姦的人會被割掉鼻子,以示懲罰。此外,這種偏見也有可能是由社會條件和強化過程所致,因為媒體往往對什麼是「正常」和「異常」存在偏見。

《歌劇魅影》電影劇照。

雜誌封面、電影以及廣告中,大量完美無瑕且極具吸引力的面孔進一步強化和塑造了我們對於美麗、吸引力和正常的文化概念。同時,故事、書籍、電影、卡通和搞笑諷刺漫畫中,都將邪惡和恐懼與扭曲的外貌聯繫在一起。

無論我們對外表缺陷的反應到底是不是天生的,不容置疑的是,媒體的影響使大多數人形成了與外貌相關的刻板印象。黑格 – 弗格森(Haig-Ferguson)通過對 10 個盲人訪談分析,發現媒體和相關社會規範會影響人們對自己外貌的感知。他發現,雖然被試沒有直接接觸媒體形象,媒體以及其他相關社會和文化理念還是會通過其每日與朋友和家人的溝通影響到他們的自我認知:你談論為什麼男人都想要變成貝克漢姆,而女孩想變成布蘭妮和克里斯汀娜。

是啊,僅聽他人說,你會知道肥胖是不好的……從人們所用的語言你就知道……還有,在學校里長得胖的學生會受人欺負。

盲人被試也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外貌做出的評價,會對他人關於自己外表的反饋做出反應。被試也希望自己「看起來漂亮」,一方面是為了他們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代表了其他盲人。研究者發現,這些盲人被試對「看起來漂亮」的標準比視力正常的人更低,他們更關注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看起來聰慧和整潔。有趣的是,他們也和一些視力正常的人一樣,抱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基於自己外貌的某一特定方面,不少被試認為失明影響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我來說,最大的外貌問題就是人們會以失明來判斷我做事的方式。」

被試也能清楚地談及他們的理想外形和對衰老的擔憂,當然,他們對外表渴望的程度可能與普通人不同。盲人最重視的是希望自己保持健康,以及身體機能的健全,而不是對皺紋和皮膚鬆弛的擔憂。

他人對可見差異者的刻板評價會對該個體的消極體驗產生很壞影響。面臨挑戰時,很多人承認幸福和美好的生活並非基於外貌,然而,大多數人仍會縱容這種膚淺的意識形態,將美貌和富有吸引力與所有合意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外貌焦慮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學界對自尊結構、自我概念和身體意象的起源、測量和定義一直有廣泛的爭論。儘管在精確細節上缺乏一致性意見,但大家一致發現,可見差異個體經常反映,他們在應對自己的情感以及他人對他們外貌的反應時有消極的自我感知和較低的自尊水平。據報告,在患有禿頭症(脫髮)的婦女被試中,75% 的人自尊水平較低(Van der Donk 等,1994)。

心理調節條件的變化導致外貌改變,取決於外貌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系統與外貌構念的相關性。在有可見差異的 70 名被試中,調節不適與更重視對外貌的自我感知有關,且外貌評價與自尊之間有較強相關。對適應不良者來講,外貌評價在其自我系統中比較重要;與適應良好者相比,外貌評價更多與自我特質相關。

當外貌評價尤其重要時,它更有可能被人們想起。他們提供了陌生人打量或瞪視有缺陷個體的一個例子:如果陌生人對有缺陷個體的外貌是消極評價,並且如果外貌是一個足夠重要的構念,那麼它足以成為解釋這一行為的參考點,瞪視也就很有可能代表了對缺陷的消極反應(Moss 和 Carr,2004)。同樣,如果外貌在自我概念中占主要部分,並且被評定為不完善,那麼相比影響自尊的其他一些因素而言,外貌對自尊的整體水平就會有較大影響。

《弗萊肯斯坦》電影劇照。

對有後天缺陷的個體來講,他通常感覺到的是先前統一性的喪失,尤其是有外傷或做過外科手術的個體經常有這種體驗。不再能識別出自己或是自己習慣於展現給外界的面貌被迫需要改變,會對個體的自我概念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一些作者談論了類似於親人喪失的悲傷過程,包括否決、生氣、悲傷、焦慮和抑鬱,然後逐漸適應的過程。

由於焦慮和擔心他人對自己可見差異的反應,產生消極情緒是很常見的。考察門診病人就不同程度的可見差異和外傷尋求治療的情況,會發現其社會焦慮和社會逃避的平均水平與常模相比顯著上升。社會性痛苦水平與焦慮、抑鬱水平高度相關。63% 的被試報告可見差異使得他們會逃避一些社交場合,包括結交新朋友的場景,以及那些很容易被陌生人看見自己的地方,如公共更衣室、公共游泳池,還有各種可能被拍攝或錄像的公共場所等。

而在牛皮癬患者填寫《擔心消極評價簡易量表》(FNE)時,這些量表分數與患者的主觀抑鬱存在交互作用。對於量表分數低的患者,其缺陷的嚴重性對他們的羞恥感知、他人消極反應的頻率、主觀抑鬱以及人際交往的不適有相對較小的影響。但是,擔心他人消極評價的水平增加時,缺陷嚴重性的影響也會增加,所以,病情最嚴重且量表分數最高的個體抑鬱水平最高(Leary 等,1998)。

患有痤瘡、牛皮癬或是濕疹的100 名患者中有 70% 的人對他們的外貌感到羞恥或者尷尬,40% 的患者認為他們的社會生活受到了影響(Jowett 和 Ryan,1985)。而牛皮癬患者很容易感到自己有缺陷,與他人在一起時有羞恥感,想將病症隱匿起來(Ginsburg 和 Link,1989)。

在羞恥和污名的概念這一領域,研究者對「羞恥」(shame)和「污名」(stigma)這兩個詞彙的使用有不同的狂熱水平。「羞恥」是意識到自己地位喪失和被他人貶低時的反應。關於自我的消極觀被定義為「內在羞恥」。感知到他人認為自己沒有吸引力和無信用則被定義為「外在羞恥」。

羞恥是理解面部缺陷影響的重要結構:「羞恥」是與面部異常相關的主要情感,是「體驗」到的問題的關鍵。最近,一本關於身體羞恥的書(Gilbert 和 Miles,2002)總結了有關缺陷和羞恥的文獻。這本書的觀點是羞恥感加強了許多與外貌有關的心理困境。

目前,研究者關於羞恥的使用的爭論,主要集中於羞恥的語義以及其在可見差異者的體驗中的重要程度。對我們來講,羞恥意味着受辱,雖然缺陷個體有時會體會到內在的和外在的羞恥,但是我們還是認為,將羞恥和受辱看作情緒體驗的重心是否正確或有益仍值得商榷。

一些作者認為有缺陷個體也是受污名之人。這一論斷有一定的邏輯,因為瘢痕最初是有意施加在奴隸身上的,表明他們社會地位低下的標誌。戈夫曼寫了《污名》(1963)一書,被許多作者廣泛引用,他對污名的定義暗示着「標記者有異常的地方或其道德敗壞」,並且主張剝奪這些受辱之人被社會接受的資格。他的著作探究了社會將個人或群體標記為異常的方式—包括罪犯、受特定宗教或文化成員恥辱之人、殘疾人。我們再一次對將這一術語濫用到可見差異的體驗上感到不安。有缺陷個體也許會被「標記」為異常,那麼他們也許會造成他人的不確定性和逃避。雖然某些個體毫無疑問感覺到受辱。

《污名》,作者: [美] 歐文·戈夫曼,譯者: 宋立宏,版本: 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

可見差異通過很多方式影響人的社會交往,降低與他人相處時的控制感。有可見差異的個體報告的最頻繁的困難包括與陌生人相處、與新同事見面和結交新朋友。「不喜歡與眾不同的感覺」「渴望看起來不引人注意」「達到一種『正常』狀態(如戈夫曼描述的『經過』)」,這些想法在許多有可見差異個體中是很強烈的。

被他人盯視、口頭評論、主動詢問關於缺陷的問題以及躲避行為是很普遍的。為了成為不被注意的對象,有可見異常個體通常渴望獨處和匿名——類似於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的「民眾淡漠」。簡·理查森(Jane Richardson)在談到自己患有嚴重痤瘡的體驗時說:「痤瘡留給我的最殘酷的東西就是深刻地證明我與他人不同」。

與他人不同的感覺也會因為他人的行為得到強化。有缺陷個體通常不能隱藏或掩飾他們的「不同」,他們必須像戴徽章一樣戴着它們。很快,所有的陌生人都會注意到某個人看起來有些不同,他們走向前來,對他的缺陷進行詳細探究——好像他們相信自己有權利詢問任何私人問題,不管他們是否認識這個人。

除去對有可見差異個體的隱私有不必要的入侵外,研究表明在與有可見差異個體與他人相遇時,他人的行為還有其他一些明顯差異。相關研究發現,與陌生人相遇時,當陌生人面部有缺陷時,人們會與他保持較遠的身體距離;如果這個陌生人無面部缺陷,人們與他的身體距離則比較近。

此外,對他人行為的解釋也各種各樣,比如一些人認為有可見差異個體一定是「命該如此」,因此「會被上帝懲罰或遺忘」。進化論觀點認為我們有一種天生的對任何不完美的東西厭惡的傾向。同其他脊椎動物一樣,我們對他人的反應取決於他們的社會地位,而社會吸引力在這一過程中很重要,人們會同有社會吸引力的個體形成同盟,而躲避沒有社會吸引力的個體。

或者,無知會使我們逃避任何可能有傳染性的東西,以及逃避他人的行為只是因為不確定應該做出怎樣的行為。這些解釋顯然很簡單,研究證據和個人觀點都表明對他人的反應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包括在印象形成時期的最初刻板印象、因為缺乏先前經驗從而對行為的不確定,以及避免交往以便將自己或有可見差異者的尷尬程度降到最低。

如何干預和改善外貌焦慮?

與人們對外貌異常者的擔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大家忽視了一般大眾的外貌擔憂程度及其破壞性的影響。當人們表達對自己外貌的不滿時,他們大多沒有尋求或得到這方面的任何專業幫助或支持。

有些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式,解決實際外貌和理想外貌的差異。如將時間和金錢投資於美容產品、服裝、髮型和健身。其他一些人除了對外在的、客觀外貌的關注外,還通過改變對自己外貌的認知、評價和觀念來調解現實和理想外貌之間的差異。還有一些個體尋求進一步的支持和干預,如通過社區組織、拜訪全科醫師以尋求手術性或非手術性整形。

現在對外貌擔憂提供的保健服務主要基於生物醫學模式,此外還有些不定且稀少的心理社會服務。我們希望看到生物醫學干預的發展,然而,需要確保將心理問題置於醫學和手術治療旁邊或之前。在某些情況下,外貌問題得到了識別,並且接受了治療,如整形和重塑手術,但是其他領域得到的關注卻較少。雖然心理支持具有日常可用性,甚至有時候在某些領域還有優先權,如飲食失調、身體畸形恐懼症和日益增多的預防性手術,但從整體上講,對大多數個體提供的適當治療和支持還遠遠低於理想水平。

這對工作這一領域的心理學者提出了有趣的挑戰。

《巴黎聖母院》電影劇照。

顯然,當生物醫學模式在培訓和實踐上都已根深蒂固時,改變治療外貌問題的風氣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令人振奮的是,研究證據引起的指導方針越來越多地強調心理投入的重要性,且強調對許多病情提供治療,如燒傷治療。大多數情況下,個體改變自己外貌的嘗試沒有進行專業或手術干預,然而越來越多的少數群體選擇了私人性的手術和非手術性干預。社會總體上缺乏對外貌擔憂個體提供心理支持服務,除去患有飲食失調、身體畸形障礙或是外貌與「正常」形象有顯著差異的群體外,剩下的多數支持也是由自願團體提供,即使他們不適用於所有的個體,也是寶貴的資源,但這使得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他們需要提高基金來彌補支出。

除去自我管理之外,對個體的治療和支持,目前的選擇也很有限。阻止外貌不滿意進一步發展的干預研究也很匱乏,更有效的干預和支持潛力是巨大的。其中,就有筆者考察的心理醫療服務。人們對心理醫療服務越來越感興趣,他們不僅把它作為生物醫學干預的輔助方式,同時也把它逐漸當作一種正式選擇。提高為外貌擔憂者提供的支持與干預的潛能相當大,健康心理學家在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並非人人都能尋求支持,處理外貌焦慮的相關問題。尋求援助的個體可能是那些病情可見、對消極評價恐懼水平較高的人,社會技巧培訓和認知行為療法的結合似乎是有效的,但是對潛在的、更有效的支持與干預的信心則是與提供的證據基礎的質量直接相關的。這是新研究的焦點。

希望在幾年以後,大多數對外貌的擔憂可以通過專業人員提供的常規醫療得到解決,而那些需要更多支持的個體能夠通過衛生保健部門或志願者組織獲取合適的服務。理想情況下,對可見差異者的心理支持由兩部分聯合提供,一是作為常規醫療一部分的一般性支持,二是幫助那些被確定為有特殊擔憂的個體的特殊干預。

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新廣告中有意選擇了不同身材的模特,此前,該品牌曾因在廣告中宣揚「完美身材」被圍攻。

健康心理學家在這方面起着關鍵作用,從培訓和支持衛生保健人員到提供專業支持,以及對所有水平的醫療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研究和心理社會醫療與支持都需要增加基金,這樣才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作為心理前攝提供干預和支持而非只是反應式的。

此外,對外貌的積極取向需要態度上的改變。為此,媒體和以學校為基礎的干預要做出更大的貢獻。學校可以提供機會支持外貌有可見差異的學生,同時幫助其他學生和工作人員加入進來並與這些有可見差異者互動,希望這能鼓勵他們對外貌多樣性採取欣賞的態度。媒體可以通過廣告和電視來促進人們接受外貌多樣性,打破消極的刻板印象。我們需要粉碎「只有年輕才令人渴望」的神話,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用理想化的、難以達到的男性和女性形象來誘惑人們去購買各種產品。

理想情況是,利用時尚與美容行業的力量不僅要展現更具代表性的形象,也要促進人們更積極健康的態度與行為。近幾年,已經有一些成功的廣告活動使用了「正常」身材的模特,但只是特例。英國也播出了一些電視節目鼓勵人們通過飲食和鍛鍊形成一種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要讓媒體中使用的模特標準在現實中人人可及,我們還有一些路要走。

原作者丨尼古拉·拉姆齊黛安娜·哈考特;譯者丨陳紅等;本文整合:彭鏡陶

編輯丨董牧孜,張婷;導語校對丨危卓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9-20 06:09:46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經營,適當的情感諮詢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像你們這樣專業的機構

頭像
2024-07-28 21:07:04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21 01:11:2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3-11-04 20:11:33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