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的「將就」

情感導師 850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昨天看到一個有趣的社會新聞:浙江有一個準新娘,今年已經33歲了,在外地經營網店,經人介紹,遇到的36歲的大齡男青年。因為彼此都到了急着結婚的年齡,經過一段時間接觸,就訂了婚。婚禮當天,男方去接新娘,卻發現新娘已在當天臨晨2點多,連夜開車落跑,音訊全無。

電影中的情節成了現實。這事自然引起了媒體的熱議。觀察新郎和新娘對此事的解釋很有意思。男方的解釋是,女方嫌棄自己家境不好,沒有買婚房,聘禮也沒給夠。意思是說,這還是錢的問題。

女方則說,跟這個男生從認識到訂婚不到三個月,從認識到開始,和男生的溝通非常少,單獨吃飯不超過3次,沒看過一場電影,甚至連吵架也沒有。唯一一次浪漫,算是情人節送了花和巧克力。就算這樣,她之前還是反覆勸說自己:「也許他不浪漫,但至少聽你的,如果他願意聽你的,就可以結婚了。」但理智最終架不過沒感情,越臨近婚禮越恐慌,最後終於在婚禮前夕落荒而逃,成了落跑新娘。按女方的意思,壓根不是錢的問題,是感覺的問題。

最後女方自我總結說:我錯就錯在,以為自己年紀大了,就可以將就,後來發現,這事壓根就「將就」不了。

愛情中的「將就」

這件事給我兩個感觸:第一個感觸,是男人和女人的思維真不一樣。當愛情出問題是,男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錢」,所以他們痛定思痛,回去蒙頭掙錢。女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情」,她們會更尊重自己的感覺,回頭去找能給她們感覺的人了。

第二個感觸,愛情中的「將就」。新娘說「將就」一詞,道出了太多的愛情理想和現實的無奈。如果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由一個個謎題組成,愛情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謎題,生命賜予我們的最精彩的禮物,如果它以「將就」開局,在經歷生活必然會有的困難挫折後,很容易以「離婚」結局。

我的一個來訪者,最近也遇到了「該不該將就」的問題。她有一個男朋友,在一起已經一年多了。男朋友在IT公司工作,為人很踏實可靠,掙的錢也不算少。她自己在事業單位上班,工作也挺穩定。兩人是通過相親認識的,認識的時候,都已經二十七八了,覺得已經到了成家的時候,再加上雙方的父母都很滿意,就自然在一起了。

在一起後,男生工作很忙,經常加班,加上本身並不是很愛玩,兩人一起出去玩的時間很少。她經常跟自己說,這樣其實也挺好,安全踏實。最近男生要被公司派到外地去工作,要去一年,臨走前跟她說,要麼我們先把證領了吧。

她很乾脆地說,好。可是心裡卻越來越不安,並開始失眠。她努力回憶自己跟男生相處的細節,男友對她很好,她有什麼需要,男友總是會努力滿足。他們也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爭吵。可正是這種平靜,讓她感到不安。這種不安沒法跟父母講,跟朋友也很難說出口,跟男友更是沒法說——他一直以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呢。這幾天她一直做夢,夢見自己丟失了一個東西,翻箱倒櫃,怎麼找也找不着。於是她來問我:「我這算是將就嗎?」

這算是「將就」嗎?

我們心裡經常存有一些小心思。比如,我們經常懷疑自己對他人的感情並沒有表面上這麼熱烈,也懷疑自己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這些秘密,我們以為是自己獨有的,它確實非常普遍。

而在這種懷疑中如何選擇,卻更複雜一些。在我思考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準備了兩個版本的說辭。

其中一個版本以「平平淡淡才是真」開頭。1982年,印度有一項研究考察了家庭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在時間維度上的變遷,發現在結婚的兩年內,自由婚姻的中夫妻的愛情值要遠高於包辦婚姻,可是五年後,自由婚姻中的愛情值直線下降,而包辦婚姻中的愛情值卻穩中有升,最後還完勝自由婚姻了。我爸媽是相親結婚的,當年我爸是個憨厚內向的小伙子,結婚前總共見過我媽兩次,紅着臉在旁邊站着,連打招呼都不會。我媽死瞧不上他,完全是因為我外婆的主意,「將就」了。可結婚後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以至於我老婆在看到我爸幫我媽端茶倒水時,還經常撇着嘴對我說,「瞧瞧人家是怎麼疼媳婦的」。

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電影《面紗》說的也是這道理:女主角為了逃離倫敦的浮華卻又空虛的社交圈,也為了防止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沉默寡言的醫生費恩的求婚。結果醫生是個埋頭讀書的科學家,孤獨的古蒂覺得自己將就了,並很快跟迷人又會玩的已婚男人理查搞在了一起。為了報復她,醫生把她帶到了霍亂肆虐的偏遠小鎮,協助控制當地疫情。在控制疫情的前線,在生死的關口,兩人倒是相互敞開心扉,開始變得日漸親密了。

這麼說來,怎麼開局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相處。

這種說法道出了關於愛情和婚姻的部分真相,就像王朔說的,所有的愛情都是錯的,好的愛情在於將錯就錯。

可我自己實在不怎麼喜歡這個版本。我覺得我這麼說,就像我曾經討厭的居委會的大叔大媽,正勸準備衝破世俗追求愛情的年輕男女說「你們不懂生活」,活該那些年輕男女跟我說,老頭,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快到一邊喝茶看報去。

另一個版本是這樣的: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何以笙簫默」中有一句台詞:「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願意將就。」這句話也可以改成:「當你心裡有了理想愛情的樣子,其他的愛情都是將就,我不願意將就。」或者像冰心老人勸慰單身多年的鐵凝時說的:「你不要找,你要等。」

愛情在我們精神生活中的意義是獨特的。在我們思考愛情的時候,我們不願意把它當作俗世生活的一部分,而願意看作我們的人生理想。作為人生理想,它是抽象的、美好的、不容妥協的。而將就壓抑了我們真實的感受,從長期來說,結局不妙。

理想的愛情到底怎麼樣?比較官方的解釋,大概是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它認為,理想的愛情包含三個要素: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的狀態伴隨着多巴胺的燃燒,充滿了溫柔與性慾、愉悅與痛苦、焦躁與釋放、強烈的妒忌心和不惜為對方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深陷其中的人面紅耳赤神魂跌倒非他(她)不可。愛情以激情開局,以親密收尾。當激情逐漸燃燒殆盡,兩個人已經習慣了在一起。詩歌、小說和韓劇總會慢慢變成心理學。和激情不同,親密感來自了解和相知,是能夠經營和培養的。親密感製造的浪漫,不像汪峰老師用無人機為章子怡送上超大鑽戒的求婚儀式,倒像是兩人靜靜地讀報紙,在早餐的時候聊天,一起照顧孩子,去超市購物的時候,一個說這種餅乾不錯,另一個說,好像是哦,我們買回去嘗嘗,而不是一邊低頭看着手機,一邊漫不經心地回應「哦」。這種在小事中的相互回應和靠近,才是親密感的基礎。

你看,學心理學的人其實挺沒用的,就連答案這麼明顯的問題,都拿不定主意。我心裡想的是,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我們的工作不完美,我們的家庭出身也不完美,我們自己也不完美。這種不完美不會因為我們的願望和幻想而改變。那些善於生活的人,已經習慣了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尋找幸福,對於這些人,即使不夠完美的愛情,他們也會覺得滿足。另一些人,下定決心倔強地堅持理想,絕不妥協。當然讓他們不滿意的,不會只有愛情。而更多的人,在兩者之間猶豫彷徨,糾結反覆。正因為這個世界不完美,我們在不完美世界中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一種冒險,每一種冒險都讓我們接受了一種確定性,而失去了一種可能性。按歐文亞龍的說法,可能性的喪失,意味着衰老和死亡。「將就」是一種冒險,不願意「將就」也是一種冒險。這種選擇的背後,是我們整個人生態度在做支撐,而我們也在這種選擇中,成就了自己。

無論怎麼選擇,我們都應該明白,所謂的理想愛情,說的並不是一個開局,一個起點,一種恆定不變的狀態,一個已知的答案,而是一段在不停發展和變化的關係。如果兩個人,有彼此了解和靠近的心,就會讓好的變化發生。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選擇的答案,其實是我們自己給的。

最後,為了防止大家誤會我鼓勵「將就」,我跟這個虛構的來訪者說的是,兩個人的關係有它自己發展的規律,你們在哪個階段,最適合哪種距離,其實它很客觀地就在那裡,你的感覺正提示你這種距離,你只能尊重你的感覺,順勢而為。這大概是故事的第三個版本。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2-03 20:02:11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頭像
2023-10-15 22:10:18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