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這道坎

情感導師 6003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甸柳街道開辦老年人手機課堂。

不會手機支付,不會使用健康碼,不會使用打車軟件……這種窘境是當前很多老年人正在經歷的。數字化生活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傳統生活方式帶來衝擊,尤其是老年人正面臨破除「數字鴻溝」的難題。

「我的手機出問題了!」家住河北滄州60歲的齊桂榮坐在炕頭上給女兒微信留言。

「今天在小賣部買東西,刷碼付完錢,回家發現微信零錢里的錢沒少。」齊桂榮的語氣里透着不知所措。遠在外地的女兒已經不止一次收到母親的求助。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這道坎

而這種窘境是當前很多老年人正在經歷的。不會手機支付,不會使用健康碼,不會使用打車軟件……隨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數字化應用已經深刻改變了世人的生活方式,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傳統生活方式帶來衝擊,尤其是不少老年人正面臨破除「數字鴻溝」的難題。

科技讓老年人「受益」也「受傷」

做家務、看孩子,偶爾串門打麻將,齊桂榮的生活和許多農村老人一樣,簡單而乏味。直到3年前,女兒把她的老年手機換成了智能手機,她仿佛找到了「新大陸」。

《蘭花花》《我的二哥二嫂》《我的仨媽倆爸》……齊桂榮把手機上推送的苦情劇和年代劇看了個遍。

「打麻將好不好,結論太令人意外!」「親們,來看看,這個視頻錯過後悔!」「家裡有小孩的注意了,這些東西不要再吃了!」……齊桂榮樂此不疲地向親戚和子女轉發一些題目奪人眼球的視頻。而最讓她高興的是,智能手機拉近了她與親戚朋友的距離。

每天晚上,忙碌了一天閒下來的齊桂榮跟姐妹視頻嘮嘮家長里短,跟子女聊聊生活近況,是她最輕鬆愜意的時刻。今年疫情以來,齊桂榮時不時還和家人討論,哪裡又出現病例了,並戴上老花鏡,拿着手機給家人分享新聞。

雖然她現在還是一遍遍問子女如何用手機支付,雖然她對於網絡購物、手機打車還一竅不通……不可否認,手機確實改變了齊桂榮的日常,為她原本封閉的生活打開了一扇認識外界的窗。

當然,窗外的信息有好有壞。前不久,齊桂榮被親戚拉進了一個售賣保健品的群,該保健品號稱「包治百病」,群里每天都有神乎其神的產品介紹,康復事例,一口一個「親人們」。這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齊桂榮信以為真,並躍躍欲試這款100元一粒的「神藥」。子女百般規勸,最後偷偷把微信群刪除了,才讓母親打消了念頭。

而這也讓子女十分後怕,齊桂榮的女兒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同村的一位老人因為加了幾個傳銷微信群,被騙了數萬元。「網上信息真假難辨,老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總工程師李強介紹,智能手機和各種應用軟件的普及,便捷和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目前在公交出行、醫療就醫、文娛旅行等方面,老年人均可享受線上便利服務;同時,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線上內容資訊、交友互動的平台,使老年生活更豐富多彩。而另一方面,智慧應用的普及,對沒有智能手機或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而言,增加了相當的難度。海量信息使得老年群體難以辨別真偽,更易受騙,利益受損。

培訓課一「座」難求 技術教育老有所學

「智能手機很方便,但是很多功能我都不會,兒女也沒太多時間教我們,如果有專門的人教就好了。」齊桂榮的願望也是很多老年人的心聲。

如今,相關的培訓班已在各地付諸實踐。近日,南京鼓樓開放大學推出智能手機培訓課程,教授老年人掃碼付款、網上掛號、使用健康碼以及詐騙防範等。課程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情況。

家住北京平谷區的59歲「桃農」張淑文,2018年參加了當地組織的「新農人電商培訓」,教授桃農通過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短視頻等賣桃。

「手機刷碼付款,錢都沒了咋辦,去哪兒找?」初學時,張淑文覺得這個「不靠譜」。後來,在老師一步步耐心地指導下,張淑文不僅能熟練地用手機收付款,還能發朋友圈介紹自己的農產品,在快手上發布了上百條短視頻,年近六旬的她沒想到自己也成了電商達人。

如今,張淑文每天使用手機三個小時以上,孩子在公園玩耍的場景她會拍下來發到快手上,偶爾也在淘寶上買點東西,空閒了還會在手機上鬥鬥地主。「我最喜歡看今日頭條和騰訊的新聞。」張淑文說,她最近關心的事是美國總統大選。

同樣家住平谷區的王淑華今年65歲了,她的培訓之路走得沒那麼順暢。「老師講的內容課上學、課下忘。」她只能跟在老師後面,老師去哪兒講課,她就去哪兒聽。「有條件學習怎麼使用智能手機,我感覺挺幸運的,我們老年人太需要了。」

最近王淑華正在學習微信添加朋友,但是還不敢在網上購物,「就怕點錯了,白花冤枉錢。」王淑華還記得有一次在手機上看到看視頻領紅包的鏈接,她下載後得知要綁定銀行卡,在銀行辦理綁定時,工作人員提醒她要小心上當,這才避免了一次受騙。

打造適老化應用 滿足老年群體使用偏好

2018年發布的《我國中老年人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稱,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而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

「受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等影響,部分老年人學習新事物存在畏難心理,學習信心下降,無法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說。

對於如何破除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專家們認為,需要政府、企業和家庭成員共同努力。

於政府而言,李強認為,應該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業務辦理、醫療就醫、公交出行等),簡化線上辦事流程,促進應用適老化,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同時,提升線上消費、支付的便利化和易用性水平,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此外,還應加強應用培訓,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

如何防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時上當受騙?李強建議,應實施常態化綜合監管,加強與媒體等社會力量合作,充分依託各類舉報投訴熱線,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產品、享受智能化服務。

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已經做出行動,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方案列出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包括20項重點任務。例如方案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簡化『健康碼』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保留電話、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等等。

而對於企業,李強認為,應該優化智能應用,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化應用,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滿足老年群體使用偏好。

「家中子女應主動幫助父母使用智能應用,使老年人更容易、更迅速掌握智能應用操作;督促老年人提升防詐騙意識與信息安全意識,定期幫助老年人排除應用中的信息泄露隱患;鼓勵老年人合理利用互聯網,使用智能應用,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帶來的便捷。」王莉莉說。

相/關/鏈/接

相關政策出台 推出適老化服務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痛點一:智能手機不會用,「健康碼」變「攔路碼」。方案提出: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群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為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痛點二:約車軟件太複雜,「掃碼」乘車搞不定。方案提出:引導網約車平台公司優化約車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公共交通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

痛點三:線上預約難操作,線下掛號排長隊。方案提出: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

痛點四:掃碼支付未開通,想付現金卻遭拒。方案提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改善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痛點五:網上支付不放心,用戶註冊流程多。方案提出:推動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購物平台等優化用戶註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平台企業要提供技術措施,保障老年人網上支付安全。

痛點六:文體場所不適老,外出常吃「閉門羹」。方案提出:提高文體場所服務適老化程度。公園、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

痛點七:線下辦事路途遠,網上辦事有門檻。方案提出:各級政務服務平台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醫療、社保、民政、金融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

痛點八:智能終端太難學,字體太小不習慣。方案提出: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使其方便老年人使用。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張明芳)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1 03:08:32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頭像
2024-07-03 00:07:36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頭像
2024-04-13 22:04:50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頭像
2024-02-15 08:02:45

求助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