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縣城開店的年輕人,過得還好嗎?

情感導師 5350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當大城市內卷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就像一個自轉的陀螺,每天抽打自己,以為留在大城市打拼似乎意味着更好的選擇,但現實並不完全是這樣。

近年來,有一群人另闢蹊徑,回到老家縣城甚至村鎮去創業。在小紅書上,可以搜到很多縣城創業的帖子。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將大城市裡流行的商業形式,帶回縣城去實驗,帶着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趣味。他們在縣城開咖啡店、新式餐廳,在鄉村開下午茶店……

縣城能接住這些人的嘗試嗎?他們是做白日夢還是真的有出路?在他們嘗試擁抱他們熟悉而又陌生的縣城的同時,縣城會回饋他們怎樣的機會呢?

以下是關於3個回縣城創業的年輕人的故事——

那些回縣城開店的年輕人,過得還好嗎?

文 |

周取

編輯 |

楚明

運營 |

Trixy

「縣城,就是土且消費貧瘠的嗎?」

小丹 29歲

湖南澧縣

無國界餐廳

想要在湖南澧縣開無國界餐廳的小丹,首先迎來的就是質疑和否定。對方是當地做美食探店號的達人,勸導她,「你在澧縣千萬不要開店子,你開這種店子,你肯定虧死」。

小丹不信,她拿出那些好看的店和食物的圖片,問對方:「這麼好一個地方,你們居然不想去打卡?」

「我可能會去啊,但我會覺得消費很高。」小丹是長沙人,對方覺得她不懂縣城的生態,盲目樂觀,繼續潑冷水,「縣城沒有什麼年輕人,不像長沙流動性大,縣城就這一幫子人,你這種小資的店,沒存活率」。

周圍的本地人也從不同角度否定她的想法,縣城人的人均工資三四千,在縣城做這麼時髦的餐品,誰會頻繁購買呢?沒人會欣賞。丈夫勸她,等以後我們回長沙再開這樣的店,現在不要浪費時間。

在這麼多否定下,小丹仍然堅持開店,「我試一下又怎麼呢?我拿我的零花錢出來可以嗎?」

讓小丹有這種想法的,也是因為今年她發現小紅書上很多有意思的店鋪,不再開在城市,而是縣城。她了解越多,越發現澧縣的變化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縣城裡不斷有新的樓盤,體育館也在修建了,萬達也要來開商場。在那一個多月,她反覆說服老公,很多資本為什麼願意來到澧縣?肯定是他們看到縣城的消費能力在提升。

澧縣是湖南常德下轄的縣城,常駐人口有70多萬。因為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重鎮,素稱「九澧門戶」,縣城與長江直線距離80公里,水路經洞庭湖入長江,可北上,也可南下,通江達海,小丹老公回老家做的就是船務相關的生意。他關掉了在長沙的文玩工作室,疫情效益不好,回老家澧縣工作。澧縣有很多傳統餐廳,以湘菜和缽子菜為主,新式餐廳只有一些連鎖的西餐廳,人均花費50多塊。

最開始決定做無國界料理,小丹也心裡打鼓,湖南人重辣重鹽,吃得慣嗎?但她在小紅書上看到無國界料理時,一下就被吸引了。食物很漂亮,光看圖片就想去吃,把各個國家的特色食品融合在一個小店,好像什麼都可以吃到,這多吸引像她一樣喜歡拍照打卡和享受食物的人。

▲ 裝修後。圖 / @MUMA 木馬食堂

但這不也是差異化競爭嗎?正是因為市場空白,出現一家這樣的餐廳時,才會更有市場。即使不能征服湖南人的主流口味,但十個人里哪怕只能抓住一個精準用戶,店也能開下去。她也考慮到,得控制投入成本,才能保持心態平穩。

小丹是外地人,反而能跳出刻板印象看縣城。在縣城的這大半年裡,她帶着小孩穿過縣城的大街小巷時,看到了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像她一樣的年輕媽媽,大家穿着打扮很時髦,願意消費,只是沒有太多吸引她們消費的地方,甚至大家想休息都不知道去哪兒,只能拿着一杯奶茶帶孩子去公園裡玩。年紀大的人有麻將館和茶館,那年輕人在縣城有什麼呢?奶茶店是遠遠不夠的。

小丹之前是全職媽媽,她曾在小紅書里分享過,全職媽媽比創業風險還大,創業風險頂多是錢沒了,但全職媽媽不僅沒錢,可能會逐漸失去自我。因為生小孩,她不得不回到家庭里,但她一直都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她一直告訴自己,不要低估自己的能量,不要懷疑自己。開店就是她一直等待的那個機會。

說開店就開店,小丹每天帶孩子出去溜達的路上,就在選址。選址要同時考慮人流量和成本。她請教了老公。作為一個在澧縣長大的人,他給小丹推薦了縣城主幹道上的店鋪,但一打聽,別看是小縣城,主幹道的店鋪租金一年的租金20萬元,轉讓費20萬元,起步就要投入40萬元。後來他又給小丹推薦縣城老商圈裡的店面,但小丹感覺商圈氛圍不好,特別老,就像20年前的縣城樣子,有很多平價但過時的服裝店,如果在裡頭開餐飲店,會陷進那種氛圍里。

後來小丹在老城區里選中了一家店,附近有培訓學校和幼兒園,人流量不差,但她老公覺得不可思議,本來開這個店就擔心沒人懂得欣賞,現在開在了居民區里,「誰會來這個地方?」

▲ 裝修前。圖 / @MUMA 木馬食堂

不過小丹不擔心這點,因為縣城的店鋪裝修普遍不精緻,她做的店會和周邊形成很大的反差,讓這個店「在老城區里一下跳出來」,誰路過都會往她的店鋪多看兩眼。畢竟縣城有縣城的優勢,因為人流更集中,火起來輻射很快,不像大城市商圈很多,開店要花很多錢去推廣。

小丹給餐廳取名叫木馬食堂,店的logo圖案是她的小孩騎着木馬,她想把食堂開給這些年輕人和像她一樣帶着小孩的媽媽們。小丹試圖形容她想要的店的樣子:舒適的、新鮮的、漂亮的,就像她之前在長沙經常和姐妹去探索的店鋪,吃吃喝喝拍照就能度過一下午。

一開始,小丹就考慮好了店和小紅書內容的契合度。具體說來,得具備一家網紅店的基本素養。比如軟裝、拍照打卡。最開始裝修餐廳時,小丹就在小紅書上找了很多圖片。她也會想,這個店這樣拍為什麼好看?是因為綠植?綠植拿開,還有沒有氛圍感?

▲ 圖 / @MUMA 木馬食堂

在這個依賴分享和推薦的世界,每一個顧客都是木馬食堂的潛在推廣者。布置之前,小丹就想好了幾處要給客人拍照打卡的地方,一個是在座位後,牆上掛着一幅畫,半鏤空的設計,旁邊擺着綠植。另一個地方在吧檯前,那兒掛着一面異形鏡。打卡最多的還是門窗處,她選的是大面積的推拉玻璃窗戶,窗戶前是木馬和躺椅。

門窗是木馬食堂里最獨特的設計,在縣城也是頭一家。天氣好的時候,把窗戶支起來,就有小孩在窗台上爬來爬去,或是年輕人在那兒打卡。這樣的窗戶,本地沒有廠家會做,她只能找外地的廠家。從設計訂購到製作、發貨、安裝,花去一個月。她發到小紅書上,還有些人評論和私信她,問她在哪裡訂購的門窗。

小縣城的信息傳播越來越依賴小紅書。小丹的食堂開業後,她沒做過活動,也沒請本地的推廣達人營銷,全都是自己發小紅書來運營,但縣城的年輕人幾乎都關注到木馬食堂。開店第一天,人比小丹想象中的來得多很多,當天木馬食堂營業額就達到了6000元。杯子、盤子都不夠用,一整天中間只能休息半小時,小丹累到想喊停,

店一開,不管是小丹老公還是他朋友,對她大為改觀:「牛,沒想到你還真做起來了。」小丹心底暢快,她只是沒有帶偏見地看到了縣城快速發展的潛力。

縣城的局限是資源匱乏,很多食材都沒有。但好處是,相比於城市,縣城的運營、人工和房租成本低。小丹的無國界餐廳的配料和醬料,都得從長沙、上海的進口超市買,要等3天才能收到貨。

第二個重點是要好吃,環境再好,人們也要享受食物。小丹選擇好食材時,她老公會說,你用好的材料、貴的東西,他們也不懂啊,你賣這麼貴,誰來買?你以為在長沙?但小丹不這麼認為,越是在縣城,越要做好品質,做精細內容。

她有一些經驗總結:在縣城開店,店的位置不是最重要的,可以通過小紅書、朋友圈去彌補人流量。最主要的是復購率,服務和品質很重要,因為做的都是熟客生意。

木馬食堂人均消費50多元,意面38元一份,咖啡15元一杯。有朋友調侃她,改變了縣城女性的消費結構。

▲ 圖 / @MUMA 木馬食堂

「我說,我不改變遲早會有人改變。」小丹回應。

在縣城開店,不可避免地需要做出妥協和改變。最開始定價時,她參考了縣城傳統的西餐店,考慮到復購率,雖然有的菜品成本高,但不能賣太貴。有顧客說菜的分量少,她把一份意面從120克調整到160克。調整完後還有人說少,但她不會再加,因為再多的話,女孩子吃就多了,會膩。

也有超出小丹想象的時候,她感覺木馬食堂不僅僅只是一個吃飯的地方,也是縣城年輕人渴望已久的文化、社交的空間,一個有生活儀式感的地方。有顧客主動找到小丹,想在她的店裡舉辦家庭歡樂日。那天,食堂的氛圍不同往日,也不像是在人們印象里文化貧瘠的縣城:孩子的爸爸彈吉他,有人吹口風琴,大家一起唱起了周杰倫。嬰兒在搖籃車裡晃手,孩子和大人一起打節奏,桌上擺着氣球、鮮花和蠟燭,旁邊等位的人也跟着哼唱起來。

這讓小丹想起,剛來澧縣時,朋友找她玩,晚上她們去縣城的酒吧,看到很多小孩。朋友很驚訝:「我的天吶,你們這邊泡吧還帶孩子啊。」小丹感受到了縣城年輕媽媽們的無奈。

小丹曾經也想過在長沙開餐廳,是不是更好做。但她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在縣城更有機會:因為越是網紅城市,這種店越是多,很成熟,也就沒有吸引力了,但是開在縣城,人工、房租和運營成本更低,競爭壓力不大,風險更低,「你可以按照本心去做,不需要考慮太多的因素在裡面,你就把餐品做好,把服務做好,不用想那麼多的問題」。

「縣城年輕人的出路,

只有考編和考公嗎?」

Saki 24歲

江蘇沭陽

咖啡館

推動Saki在老家江蘇沭陽開咖啡館的,是小紅書上的一篇帖子——《500元開一個家庭咖啡館》,博主在街道上擺攤賣咖啡。賣咖啡這件事並不像之前想象得那麼難,她也想試一下,出個零花錢,跟着經驗帖買了一個500塊的咖啡機。

家庭咖啡機的銷售情況比Saki想象的要好。一開始,咖啡只是放在saki開的暑假培訓班賣,竟然也一天賣出十幾杯。來買咖啡的多是縣城寫字樓里的上班族,還有考研考編的人。她發現,越來越多的縣城年輕人建立起消費咖啡的習慣。

開店前,Saki先去縣城裡的咖啡館坐了坐,估了估幾家的外賣單量。外賣騎手會告訴她,星巴克一天外賣量十幾杯,她估摸着是定價高的原因,但瑞幸一個月能賣出上千杯,另一家小眾連鎖咖啡店,開在熱門商區,環境很好,很多人去拍照打卡,但咖啡賣得一般。

Saki通過自己的調研和初步實踐,她判斷沭陽有咖啡市場——只要能做出好喝的咖啡單品,自己還能擠得進去。她租下寫字樓里的一個店鋪,製備專業的咖啡機,經營起一家獨立咖啡店。

▲ 圖 / @C&C有貓咖啡屋

沭陽雖然是一個縣城,但是人口卻有200萬,連續幾年都是「全國百強縣」之一,直逼地級市規模。縣城不止一個商圈,以做花木聞名,有完整的花木產業鏈,電商也相應發展起來;縣城還通過招商引資,建立了很多工業園區,把浙江那塊的工廠引進來。

Saki注意到縣城這些年變化很大,很多城市裡有的消費方式,這裡很快也有了。很多買手店,衣服賣到八九百,店的裝修很好看,很多都是店主飛韓國,從韓國直接進貨。

因為疫情留學受阻,Saki回縣城上網課,後來選擇gap,卻也同時失業了。她本科念計算機,原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商業數據分析師,身邊的人聽不懂。剛回來她試圖在當地找工作,結果對方讓她展示操作一下excel表格。能找到的崗位,最多是一個無名淘寶小店的電商客服。

縣城對年輕人標準出路的定義,只有考編和考公。Saki覺得自己好像被拋在一片沙漠裡,擔心自己會像大多數回到小縣城的年輕人一樣,慢慢地屈服於小縣城的閉塞,又變回井底之蛙,然後安慰自己「生活是自己選的」。她認為,只有通過創業,才能找到自己在縣城的出路。

為了處理新的自我與舊環境的矛盾,她開始放下那些顧慮和包袱,沉浸到創業的過程中,把大城市觀察到的商業形式,搬到小縣城去實驗。

如今,Saki小紅書的賬號下寫着,小縣城咖啡館,「讓咖啡成為日常」。

咖啡成為她的日常,還是在上海讀大二的時候。她跑步的時候會觀察咖啡館,有時從浦東新區、世紀大道一直跑到長樂路上,記下幾家看上去不錯的咖啡館,下次就會來打卡。比起網上推薦,她更喜歡路過的時候隨意推開一家店,點一杯美式,嘗一嘗豆子的好壞,再點他們家的特調,感受未知的味蕾愉悅。

上海有着濃郁的咖啡氛圍,路的轉角常常就是一家咖啡店。每次做完兼職,Saki會去北外灘的Loyalty落雨天咖啡館坐會兒,放空腦袋和身體,想一些事情。

她後來和一家開在弄堂里的咖啡館老闆成為朋友,有時候老闆外出還會幫忙看店。後來她決定在縣城開咖啡店時,請教這位朋友,對方勸她不要做。因為這個朋友在上海咖啡館的激烈競爭中選擇退出,改去開了一家服裝店。

關於咖啡和開店,Saki是自學的。她看了很多關於咖啡的書、視頻教程,每天好幾個小時都泡在小紅書上。她手機里有一個專門的相冊用來保存這些從小紅書下載出來的圖片,其中有別人的咖啡店室內設計,外帶杯、甜品樣式設計,還有一些特調。

這些圖片筆記能給Saki提供很多特調的靈感。「萬物皆可咖啡」,但她也需要自己摸索出一條路來。比如,在家做草莓奶蓋拿鐵,一杯用七八個草莓,好喝,但成本高,她沒法在店裡這麼做。葡萄冷萃、橘金美式,還有氣泡美式,在小紅書上特別火。她按照最紅的配方調出來,卻發現氣泡水遇到濃縮液會炸開,甚至會把外賣封口膜穿破,口感也很「煙」。後來她把美式濃縮液改成冷萃咖啡液,才解決了氣泡的問題。

▲ 圖 / @C&C有貓咖啡屋

很難完全按大城市的商業邏輯去運轉一家縣城咖啡館。就像Saki最開始按照在上海的認知,認為一家咖啡店最重要的是特調,但她去經營自己的咖啡館時,卻發現並不管用。縣城裡,相比於點一杯未知的特調,人們更傾向於點大品牌出的熱門產品。

這個結果令人沮喪。她在創造特調上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積累了二十種特調,光看名字都覺得很美好,比如葡萄冷萃、橘金美式、氣泡美式、黑芝麻奶蓋拿鐵、維也納拿鐵……但是這些所有的特調,都沒辦法打敗生椰拿鐵,那是跟着瑞幸出的熱門產品,一個月能賣四五百單,其它特調一個月就能賣十幾杯。

特調的挫敗僅僅只是Saki對咖啡的審美,不被大家認可,烘焙的成敗則直接關乎於店裡的收入。咖啡店單純靠咖啡盈利很難,有顧客提議Saki中午和晚上可以做簡餐,叫融合餐廳。她擔心這樣太複雜,最後咖啡做不好,簡餐也不行。

摸清楚縣城的口味還需要一段過程。saki嘗試在小紅書上找答案,大家到底喜歡什麼?她發現小縣城口味就是偏甜,喜歡吃甜品。如果沒有甜品甚至就不喝咖啡。咖啡,他們也不太能接受苦味,於是她調整了配方:咖啡豆基本上會選中度烘焙,做特調會在奶咖里再加一點糖,除非碰到顧客備註不要加糖,她才不會讓咖啡更甜。

經常有人問Saki,「店裡有沒有奶茶?」

沒有。作為一個咖啡重度愛好者,Saki不接受把奶茶加到咖啡店菜單里。雖然她也知道,很多縣城咖啡館的老闆不僅賣咖啡因飲料,還會賣奶茶、氣泡水、意面和牛排,但她對一家咖啡館應該是什麼樣的,有自己的堅持。

回家之前,Saki很少聽到回巢年輕人創業成功的先例,只能不斷在小紅書上搜索創業樣本。她開店後,把自己走的每一步路都寫成一份經驗帖,想幫大家避坑。

這些筆記意外地收穫關注。很多人問,「家庭咖啡館需要準備什麼?」「小縣城咖啡館好不好開?」「家庭式咖啡在縣城能賺錢嗎?」看起來,有很多年輕人就像Saki一樣,想把大城市完成不了的夢想帶回小縣城去實現。她也收起自己對縣城的很多偏見和糾結,專注於創業本身。

▲ 圖 / @C&C有貓咖啡屋(來自小紅書)

因為有這樣一些回巢的年輕人,縣城的生活發生一些變化。Saki的咖啡館沒有在星巴克和瑞幸夾擊下失去市場。有人在家做手沖咖啡十幾年,看到Saki的咖啡館後感嘆,「我們縣城終於可以買到好喝的咖啡了」。

「開在村裡的下午茶餐廳,

會有誰來?」

科科 28歲

四川什邡湔氐鎮太樂村

下午茶餐廳

在外人看來,科科的選擇更加反潮流,回到村子裡,開的還是一家下午茶餐廳,哪個村民會來花錢吃下午茶?

科科的老家什邡太樂村,離成都市區一個多小時車程。他把家裡的老宅,以前母親開麻將館的場地,撿起來改造。

真的會有人來嗎?科科的父母最開始也懷疑,畢竟村子有些偏遠。

科科召開了一個內部會議,跟父母講了他的想法。在此之前他開過奶茶店、教培學校、草坪快閃咖啡店、螺獅粉外賣,還做過微商,都做得很不錯。他執行力很強,只要有興趣都會去嘗試。朋友之前調侃他,一年得開兩三個店。他也確實每年都在裝修,有時候是學校,有時候是裝修新店,或幫人做民宿改造。每年他都有一堆事情要忙。因為這些經歷,父母選擇相信他,媽媽也跟他說,先滿足我們自己用,再去做商業運營。

去年6月底,科科和家人開始籌備,設計、改造用了兩個月,請了幾個木匠和水泥工幫忙,後期軟裝全是科科和家人自己做。院子是黑白色調,用山裡的竹子做籬笆,沿着院牆增設花壇,上面鋪滿青苔。這是他八九月份從山上、公路邊、河邊挖來的青苔,有些還夾雜着雜草的種子,在庭院裡恣意生長。

無一處不是費盡了心思。當初,他和朋友開車去山上,挖了兩桶青苔回來,摸起來軟軟的,有點像草,但沒鋪多少就用完了。後來媽媽告訴他不用去山上了,路邊就有,他和媽媽跑去路邊河邊挖青苔。過路的人覺得好笑,問他們,這東西拿回家幹嘛?但又跟他們說田裡、巷子裡也有青苔。到後來,鄰居也會提醒他們哪裡有樹,「趕快去,我都幫你看好了」。

科科把樹移植在院子裡。他想要的是一個充滿野趣、自然的庭院,「買來的和在大自然里移植過來的,生命力不一樣」。

從改造、設計到一花一草的由來,一些小物件的添置,再到庭院裡的綿綿小雨、大霧籠罩,還有雲朵、桂花、栗子、紅薯、臘梅,過季未修剪的繡球花、被雨水沖刷的綠植、瘋長的野草,科科把這些都發布在小紅書上,讓小院子的四季和每一個角落都被人看到。

這種迥異於都市的生活,充滿着靜謐與閒適,吸引着客人從市區來到村里。他們一推開院門就會說「好安逸」,整個下午就在院子裡發呆,還經常催促科科開民宿,理由是想看到村裡的清晨。

▲ 圖 / @誤會庭院(來自小紅書)

太樂村並沒什麼廣為人知的景點,但科科一直很喜歡自己的村子:鄰居們很熱情,種了菜會互相送,還會經常送花,還送帶着蜂蜜香的新鮮雛菊以及臘梅。有的還會讓出自己家門口,讓來的客人停車。客人們也會感受到這種熱情,「他給我指揮,我還以為要收費,但結果沒有收費。來的時候指揮咋個停進去,走的時候端個碗邊吃飯邊給我指揮咋個出去」。

經常有很多客人問他,庭院開在這麼偏遠的鄉下,客人多嗎?能賺錢嗎?但其實一切都如科科計劃那樣,來的客人只多不少,他必須控制人流量,每天只接待15人,才能保證大家在院子有個舒服的空間。畢竟投入在店裡的成本很小,沒有生存壓力。他也沒有僱人,只有他和媽媽兩個人在經營,不想太複雜,因為那也是自己的家。如果太商業,雖然可以接很多客人,但很多事情就不能親力親為。插花、擺設,他都想按他自己的喜好去呈現。每天他會早起,調整一下院子裡的陳列,插花,換綠植的瓶插。

村子裡基本沒有人來消費,他主要在小紅書上運營,針對的就是周邊大城市裡的年輕人,比如成都和德陽。科科也在想,自己庭院的目標用戶,其實也是小紅書的重度用戶,因為大家都想要去過一種美好的生活。

可能是四川人骨子裡那種巴適,也可能是為了對抗工作日緊張的節奏,還有可能是因為疫情,大家需要旅行但又害怕旅行,被庭院的環境和氛圍吸引,還不用出省。

這種四川人的巴適,科科在開店筆記里也寫道:「四川人民最愛曬太陽,小院的陽光,溫暖,又治癒,今天的客人,把活動範圍都移到了室外,喝茶、補鈣,冬日必備。」

▲ 圖 / @誤會庭院(來自小紅書)

他最早也考慮過在成都開店,但一想象開店之後,每天睜眼就要應付高昂的成本和緊張的都市節奏,還有必要嗎?

開誤會庭院之前,科科在城市裡一直找不到滿意的狀態。他第二次考音樂研究生失敗,在教小孩鋼琴時,又感到重複和消耗,陷入長達一年的低落期。他總是很趕,今天在老家,明天在成都,後天又換了一個地方,從周一到周日會不間斷上課,能上五六十節,被公認為勞模的老師都趕不上他。每天他都能預測明天教的那幾個學生,每個人的情況,他要教什麼,沒有驚喜和期待。除了教學,他還要做管理,晚上他躺在床上失眠,早上起來昏昏沉沉,整個人狀態都不對,焦慮。

在改造和經營誤會庭院的過程中,科科逐漸找回做事情的喜悅。他覺得人生開闊一些了,並不是只有留在城市這一條路可走。他也學會捨棄一些東西,帶的課少一些了,慢慢把時間精力調整好,專心做院子。他以前總是會制定一些大目標,要去完成什麼事,但現在他允許自己沒有大目標,就把手頭的事情做好,再一步一步往後走,整個人輕鬆了很多,這是在大城市裡難以維繫的狀態。

他說,這是他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找到了生活的「平衡點」。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19 09:07:49

老師真厲害,耐心而又理智的去幫助受傷的人,文章寫的讓人很感動

頭像
2023-10-29 09:10:16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2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