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懲罰」出軌者,並不見得就一定會讓受害者過得更好。
本文字數:2200字
本文要點一 出軌該不該被原諒?
針對「出軌能不能原諒」這個話題,某著名網絡媒體搞了一個網友投票,結果為90%的人認為絕對不能容忍,不可姑息,只要有一次就會有無數次;只有10%的人原則了原諒,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現象,不在於這個投票的結果,而在於輿論的導向與現實生活的選擇往往不相一致,網上的輿論對於出軌是口誅筆伐,一片喊殺聲,對於出軌者恨不得殺之而後快;而另一方面,現實中很多夫妻(包括年輕夫妻)發現伴侶出軌後,卻選擇了給對方一次機會。
這就給了我們一種警示,當遇到伴侶出軌這樣的難題時,詢問周圍親友的意見,要注意他們自身的心理傾向。因為畢竟不是當事人,多數親友聽到這樣的事,往往會義憤填膺,以至於受害者很難理性、冷靜地解決問題。
另外一種常見的「火上澆油」式的處理方式時,一群親友將出軌者大罵一通,或者打上一頓,當着所有親友的面羞辱一番;或者代表自己的家族,讓出軌的一方滾出家門。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10年前接受婚戀諮詢培訓時,導師反覆叮囑的一句話:在出軌者未做出理性的抉擇之前,儘量不要讓受害者有將出軌者趕出家門的衝動之舉,或者立即離婚。
當時不是很理解老師這句話,後來生活閱歷多了,逐漸對這句話有所體會。
首先,中國人是很講究面子的,如若還有這層顏面,不忠者尚有顧慮,當另一方完全「扒掉」他的面子後,他很可能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也就無所顧忌了。這個時候的選擇往往都是衝動的,不計後果的,不僅對他自己,對整個家庭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帶來人身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其次,不忠者之所以有婚外情,很多是由於對第三者有所幻想,比如理想化投射,認為第三者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伴侶。相當一部分出軌者後來逐漸醒悟到,其實第三者並不是自己的拯救者。而對於原配來說,離婚並不見得就比之前過得更好。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將不忠者趕出家門甚至離婚,對於雙方來說,都很難有挽回的空間了。
二 那麼,如何應對伴侶的出軌呢?
第一,認識到婚姻是複雜的。
幾乎所有被出軌的受害者,面對心理諮詢師時都會或多或少地有一種傾向,那就是希望諮詢師站隊,比如站在他親友的一方對配偶大加鞭撻。
當然他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遇到這種事難免激憤,如果實在很憤怒,那麼在諮詢中發泄出來不失為一個辦法。
不過,諮詢終究不止是發泄。婚姻是非常複雜的社會現象,除了極少數案例中某一方有嚴重的性格缺陷或道德缺陷(比如長期家暴),多數案例中很難找到涇渭分明的責任歸屬,換句話說,不忠者確實給家人造成了傷害,但是出軌的原因卻很複雜,無法直接以對錯論之。
在這裡受害者心裡一定要有立場,親友的基於義憤更多是人類心理的本能反應,或者是他們認為這樣的態度會使你心裡更好過一些,但真正要面對這個問題的人,終究是你自己。同時也要清楚,究竟怎樣的選擇,對自己才是最好的(衝動之下的離婚,對於受害者,可能是二次傷害)。
第二,出軌的一方要容納受害一方的情緒。
常見的做法是雙方就此事大鬧一場,出軌者或出去躲一陣子,或者在家中不敢面對自己的配偶,或者只是輕描淡寫做出道歉,然後在生活中、物質上補償配偶,希望受害的一方儘快「翻篇」了事。
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要麼是出軌的一方沒有吸取到足夠的教訓,道歉成了「危機公關」,過了這階段既然故我,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或者受害的一方情緒沒有充分的發泄,之後變成了怨念,即便不忠者改過,也永遠抓住這件事不放過,在生活中無數次提起此事,結果雙方的關係仍然不和諧。
這種情況,受害者一方(也可以夫妻雙方)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在較為安全的環境中,在不一味指責、批判的情況下,雙方把自己的心情開誠布公地說出來。
第三,情緒得以釋放後,雙方有必要了解婚姻關係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
了解出軌者通過婚外情究竟得到了怎樣的心理滿足。
談到這個話題,總會很多人說「了解什麼?狗改不了吃屎,貓改不了偷腥!男人就那個德性!」或是「她天生就是那種水性楊花不安分的人。」
這也是網絡上流傳着很多的暴打第三者視頻的原因。看的人往往拍手叫好,卻無人去探討原來的夫妻二人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這樣的舉動,看上去的確可以出一口「惡氣」,且不說是否違法,但是對於雙方的婚姻維繫來說,實無益處。
同時,這也是一個對夫妻之間真正問題的逃避,把所有事情都歸結於第三方的「勾引」,而迴避了自己與另一半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對於出軌,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婚外情往往有三個原因,一個或得親密感,也就是情感的共鳴;第二個分享秘密,即一方有秘密無法與配偶分享,只能找到第三者去分擔;第三個原因才是性慾。
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不等於說受害者的一方「反而有錯」,而是探討一同建設新關係的可能。對於受害者來說,這其實是在探討如何在事情發生後,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當然也有一些受害者完全對此不感興趣,他認為我就是受害者,我憑什麼要去了解這些,他才應該改變!
那麼,在一段關係中一方完全不做任何改變,又想要得到自己期待的結果,那這段關係又要如何維持下去呢?就算真的「懲罰」了另一半,對自己的生活又有何益處呢?
對於受害者,我們當然是同情的。但是同情,並不意味着就要替她搖旗吶喊、喊打喊殺,離婚還是不離婚,原諒還是不原諒,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探討,什麼樣的選擇才能讓讓當事人在事情發生後生活得更好。
評論列表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