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左,互聯網向右

情感導師 8307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秀才鍾

科技向左,互聯網向右

打開國內門戶網站的科技頻道,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科技新聞都與互聯網有關,除此之外,便很難看到其他領域的科技新聞。當然,這不僅限於新聞門戶,還包括那些被歸類為科技的獨立資訊網站與公眾號自媒體。

經常關注這類媒體,徜徉在或是互聯網大廠,或是軟硬件巨頭,或是新造車勢力的最新動向中,總會讓多年接受「理化生」等科技學科教育的我們對「科技」一詞的理解產生巨大的撕裂感:仿佛現而今的科技繁榮就只仰賴互聯網,亦即信息技術、計算科學。而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似乎眼下原始而拙劣的人機交互距離真正步入賽博朋克前夜也只差一套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了。

問題是,其他科技新聞都去哪了?

轉移陣地,到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參考消息這些官方網絡媒體的科技頻道去看一看,頓時感到畫風硬朗了許多,大有理綜那味了。如果你再饒有興趣地翻上兩眼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報社主辦的中國科技網,我相信,雖然你看不懂,但一定大受震撼,因為這才是科技新聞該有的樣子!

顯然,官方媒體與互聯網媒體對於「科技」的定義有所不同,「科技」在互聯網語境下似乎有所特指。與其稱「科技」,不如說是「消費互聯網」或「消費類電子產品」,而「科技頻道」、「科技網站」、「科技博客」抑或是「科技自媒體」,則可以統稱為「TMT媒體」(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即數字新媒體產業)。

然而,讀者並未發覺有何不妥,甚至還有些喜聞樂見。畢竟,星辰大海太遠,手機Wi-Fi熱被窩才是生活。茫然四顧,周遭與「科技」有關的好像也只剩各類被冠以「智能」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還有那注入到它們軀殼中的靈魂——互聯網了。更何況,可能也沒有哪一個行業比互聯網更愛強調其與科技的關係了。做手機的叫科技公司,做社交的也叫科技公司,做電商、外賣、網約車、短視頻、在線教育、直播,甚至做直播帶貨順便交個朋友的統統叫科技公司,大有「萬物皆可科技」之勢。互聯網行業顯然為降低科技公司准入門檻,擴大科技從業人員規模,提高科技產品普及程度作出了傑出貢獻。

可互聯網越是瘋狂炫耀,越讓我們猶豫,甚至開始懷疑:互聯網真如它宣稱的那般科技嗎?20多年來,互聯網與科技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可以讓互聯網對科技如此念念不忘?

01 互聯網:曾經的科技最高形態

講道理,互聯網曾經真挺科技的,甚至還有些高科技。

互聯網的基礎是計算機,計算機的基礎是芯片。芯片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是一切上層建築的物質基礎。製造高性能芯片的難度絲毫不亞於製造被譽為「人類工業文明皇冠上明珠」的航空發動機。計算機的誕生則一腳把人類踹入第三次工業革命。如果說蒸汽機與內燃機解放了人類的手腳,那麼計算機則解放了人類的大腦。人們開始真正擁有了一個可以模擬思維的工具,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像人的工具。而我們的主角——互聯網,則要在「阿帕網」(ARPAnet)軍用轉為民用的商業化之後,才真正成為改變人們生活的高科技。中國人民感受到這些變化,則要在新千年之後,藉助個人電腦與家庭寬帶的普及,國內PC互聯網初具規模。但PC互聯網影響範圍仍然有限,它還只是企事業單位辦公與城市家庭娛樂的補充,今天之所謂「互聯網」,其實指的是2010年後興起並影響至今的移動互聯網。這顯然是一場比PC互聯網更主動產業升級、更廣泛人員參與、更深入社會民生的全民科技運動。

回過頭去看,就會發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摩爾定律在半導體領域持續發揮作用,芯片體積更小、性能更強、功耗更低,讓手持設備擁有比肩PC的性能成為可能;而全面突圍的存儲、屏幕、觸控、傳感器與電池等技術,終於在某一歷史時刻交匯,在天才喬布斯的手中演繹出最絢麗的魔法——iPhone。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緩緩揭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巨幕。而谷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的問世與開源則有如神助,標誌着智能手機標準從此建立,為智能手機進入「生物大爆炸」提供了基因支持。產業鏈的成熟催生了小米、榮耀等手機新玩家,它們高舉「互聯網思維」大旗,追求極致性價比,讓不僅僅是年輕人的人們用上了第一部智能手機。而4G的到來——網速提升,資費下降——則讓離線徹底成為歷史,從此,大規模數據傳輸和永久性聯機成為現實。而在上述所有助攻之下,應用開發商們,窮盡想象,用盡手段,拼盡全力,終於為移動互聯網大廈添上最出彩的一塊瓦片。至此,人們首次擁有了一件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外置感官增強設備,通過智能手機,人們可以看得更遠,知得更快,記得更牢,離得更近,時間開始變得碎片,距離不再構成問題。顯然,智能手機是電子外設進化過程中的一道分水嶺,它集前輩之大成於一身,精緻小巧,終成全場景核心,又即將歸於分布式,開啟穿戴式設備、植入式設備之先河。

至此,這場發端於蘋果iPhone的智能手機浪潮,在經由谷歌Android與一眾手機廠商及產業鏈的推波助瀾之後,在4G移動通信技術的加持下,最終演變成一場由應用開發商挑大樑、扛大旗的移動互聯網革命。

但在中國,這場革命進行得更加徹底。國務院在2015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1]以國家戰略的名義,吹響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的號角。之後的事情,我們都深有體會:電子政務的全面鋪開,數字貨幣的大力推廣,官方新媒體的全面入駐,互聯網扶貧助農的深度結合。一夜之間,互聯網仿佛空氣,我們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部智能手機,一個二維碼不能搞定的。而正是由於互聯網與社會的深度融合,我們才能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漸占據主動:信息發布、遠程辦公、物流交通、電子行程、精神訴求,互聯網以其全社會潤滑劑的角色,為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恢復經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似乎不像高高在上的前沿科技,倒更像水電、住宅、交通這樣的基礎設施。沒錯,狹義上講,以信息交換產生價值的消費互聯網,已經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畢竟,都2021年了,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為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公司,很難說有什麼科技成分在裡面。就好像我們很難認為建築行業是科技行業一樣,同樣身為基礎設施的互聯網,其科技成色也在逐漸褪去,它正在由一種科技向一種技術過渡(值得一提的是,英語世界中互聯網新聞被歸類為Technology,這種定位就相對準確一些,因為在英文語境中,Technology既可以表示為「科技」也可以表示為「技術」,但二者在中文語境下則判若天淵)。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原本被視為高端人才的軟件工程師,為什麼演變成程序員,又為什麼演變成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了——編程,它不過是一門手藝。但從廣義上講,由互聯網衍生出來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依然是名副其實的高科技。而在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也被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顯然,國家的戰略眼光比行業還是要更超前一些。

02 互聯網的輿論「霸權」

但,無論互聯網的科技成色幾何,人們終究還是勉強接受了「互聯網=科技」的說法。可是,媒體們無意間暗示的「科技=互聯網」,卻引發出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互聯網,正在代表科技。

世紀之初,施一公等科學家曾發出感慨:「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誠然,20世紀太過耀眼的生物學成就(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羊多莉、人造器官)無不讓千百年來追求永生的人們對21世紀充滿期待。而彼時,計算機和互聯網剛剛在中國興起,被當成「騙子」的商人馬雲卻也放出豪言:「21世紀是電腦的世紀,是Internet的世紀」。殊途同歸,20年後,他們先後在杭州西湖湖畔辦學。不同的是,一個要打造成哈佛級別的商學院,一個要做「中國的加州理工」;然而相同的是,兩所大學背後都有來自互聯網大佬的支持。而今年,已迎來送往六屆學員的湖畔大學更名為「湖畔創研中心」,只招博士的西湖大學也在因放言「5年後比肩清北」而不斷產生的質疑聲中負重前行。

但是,施一公和馬雲都沒有說錯。畢竟,科學的歸科學,商業的歸商業。可是從人們的獲得感上來講,顯然人們更願意承認21世紀頭兩個10年是屬於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一如計算機工程師劉慈欣所言:「目前我們很可能處在一種技術進步的假象中,IT技術的飛速發展掩蓋了其他領域技術進步的緩慢。」

人們產生這樣的感受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基礎科學的「低垂之果」已然被採摘殆盡,要想取得舉世震驚、萬眾沸騰的科技進步顯然需要更大的耐心;另一方面,科學研究正變得比以往更加專業,也更「不接地氣」,公眾的科學素養不足以理解愈發拗口和複雜的名詞範式;最後,儘管基礎科學每天都在進步,但其轉化成公眾可感知的科技成果周期在不斷變長,甚至遙遙無期。這些因素都在阻礙媒體向公眾傳播相關領域的成就,也就不難怪這兩年流行科學家親自下場化身科普博主,通過「說人話」的方式向公眾小白傳道授業解惑了。而互聯網,這個新興的科技領域,到處都是待開發的處女地,加之天生的易傳播屬性,其科技成果轉化迅速,用戶感知度強,完美契合公眾對於科技新聞的需求,彌補了其他科技領域發展「失速」造成的缺席。

所以事到如今,即便互聯網不再那麼高科技,人們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們都無法否認「科技」這個標籤被互聯網拿捏得死死的。而格局再打開一點,我們甚至沒有必要糾結科技頻道被互聯網新聞霸屏這檔子事。種種跡象表明,一手締造互聯網大廈的互聯網公司們,在爭當公眾飯後談資這件事上優勢更加明顯。隨便翻看兩眼新聞客戶端,小到國民App的常規升級、行業領袖的爭議言論,大到硬件巨頭的新品發布、平台引發的社會事件……這些原本屬於行業範疇的新聞在過去幾年不斷出圈,引發熱議。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互聯網不經意間霸占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行業就要做好無時無刻不被人拿着放大鏡來審視的覺悟。媒體們對互聯網及其背後行業的青睞有加,已不單單構成一種對「停滯」科技領域發聲需求的無意識「擠占」,更演變成一場景氣行業對蕭條行業的不自覺「圍獵」。而就在今年4月那場關於「互聯網行業黑話」的全網大討論中,我們意外地發現,公眾對於互聯網行業的關注早已不限於其產品和服務,人們對互聯網行業本身的興趣遠比我們想象中要高得多,儘管這些興趣大多集中在惡性的行業競爭以及負面的企業文化報道中。但不得不說,互聯網及其行業文化已深刻影響着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至此,互聯網行業構建出一套邏輯自洽的話語體系,並不斷輸送給其他行業。最終,互聯網行業通過經濟硬實力提升了文化軟實力,並確立了一種實質上的輿論「霸權」。

不僅是年輕人,互聯網及互聯網行業也成功收割了中老年人。起初,當互聯網行業領袖開始出現在富豪榜單時,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力並不大,畢竟,古早的互聯網產品只服務於一小部分人,大多數是年輕人。年輕人能有什麼話語權呢?後來,當互聯網產品開始取代白酒、家電冠名央視春晚時,事情開始變得有趣了,畢竟,微信只用了一個春節就成功指使年輕人為父母開通賬號,綁定銀行卡。從此,「撒幣」行為成了讓父母手機里的App數量穩定增長的不二法寶。現在,當年輕人也開始學着父輩的樣子在家族群里為類似「力挺華為,勇敢向美國說不」的戰鬥檄文送去鮮花和掌聲時,人們知道互聯網成了。畢竟,網癮面前,人人平等,情緒面前,人人沸騰。

03 互聯網商業奇蹟

總而言之,聚光燈下的互聯網行業,其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很大一方面取決於經濟硬實力。財富,是提到互聯網繞不過的一個話題,顯然這比討論互聯網與科技的關係更讓人感興趣。

互聯網是中國過去二十年成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據中國互聯網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僅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就達到了13.20萬億元[3]。要知道,2019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額為15.97萬億元[4],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為8032億元[5]。在今年9月落下帷幕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也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9.2萬億元[6],僅數據中心、雲計算這些互聯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市場規模就已經輕鬆達到千億級別[7],而風頭正勁的智能汽車領域,其2020年國內預測市場規模也僅約735億元[8]。

天量的市場規模,孕育出天量市值的互聯網公司。自1999年中華網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9]開始,國內互聯網公司便以平均每年8家左右的速度迅速登陸美股[10][11],僅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有7家互聯網公司赴美敲鐘[12]。即便也有不少互聯網公司退市,但在現存的260多家中概股公司中,互聯網公司占比依然超過1/5[13]。同時,互聯網公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市值上。2020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前10名中,有4家互聯網公司[14]。10年間,互聯網行業在二級市場從默默無聞到與金融行業平分秋色,不得不說是一個商業奇蹟。

而更讓人感興趣的則是互聯網行業的高水平薪資。在獀狗前CEO王小川與美團CEO王興的一次對話中,王小川提到,1999年,還是學生的他到ChinaRen兼職就可以拿到7、8k的稅後月薪[15],要知道,即便是今天,中國仍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6]。科技、資本與市場的結合,讓互聯網行業薪資水漲船高。且不說互聯網公司一旦上市就可以瞬間製造一大批千萬富翁,光是某頭部互聯網公司高達7.9萬元的平均月薪[17]也足以令其他行業艷羨。由麥可思發布的《就業藍皮書:202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在2020屆畢業生月收入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中,排名前十的專業中有10個跟計算機或互聯網相關[18],於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網友提出「國家何時整治程序員的高薪現象」的問題了。

互聯網行業崛起的原因除了市場足夠大之外,還仰賴自身足夠快。你們看,相繼在千禧年前後創辦的BAT等如今互聯網巨頭,其創始人登上各大財富排行榜前10名的速度遠比房地產、製造業或零售業的富豪們快得多。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商業制勝法則,在互聯網行業也同樣被奉為圭臬。甚至,快,是互聯網人信仰的唯一法寶。

同樣是生產,互聯網公司不需要建造廠房,不需要購進原料,不需要積壓庫存,不需要上門推銷。只需要一個好的idea,幾台電腦,幾個工程師,幾杯咖啡,就能創造出一個千萬用戶級產品。互聯網「投入少,見效快」的輕資產模式,規避了許多傳統重資產製造業的風險,一時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風口上的豬。

IT行業一直有兩大商業模式,一個是生產附加值高的軟件或提供專業的服務,另一個是做大平台收佣金或做大流量打廣告。很明顯,前者較後者要求的專業資質更高,研發周期更長,不確定性更強,熱錢可是沒有那麼大的耐心的。但是,後者也有問題:入場門檻不高,行業競爭激烈。風口一旦形成,窗口即被堵死。藍海立變紅海,唯有速戰速決。於是,一條「投資—補貼—合併—壟斷—上市—套現」的快速發家之路,過去幾年在各條賽道上不斷被驗證強化,屢試不爽,成為互聯網造富的不二法門。互聯網每顛覆一個行業,都在向世人昭示「互聯網思維」的生生不息,每創造一筆財富,都加深了人們對互聯網行業的愛恨糾纏。在人人向「錢」看的經濟社會,哪裡匯聚財富,哪裡人滿為患。

04 互聯網精英職場文化

除去財富帶來的聚焦外,另一個提高互聯網行業聲量的因素是其職場精英文化。

同其他科技行業一樣,互聯網行業從一開始就讓人高看一眼。而在那個絕大多數人連電腦都沒見過的年代,不進料,不加工,不運輸,不倒賣,站着就能把錢給賺了,就更顯得高人一等。熟悉經典商業理論的人們看不透所謂「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的商業模式,就會認為互聯網行業神秘莫測,玩法高端。而同樣不依賴生產要素,純靠腦力搞錢的金融行業又沒有互聯網行業從無到有的創造精神,總歸差那麼點開拓進取的意思。一時,互聯網行業成了知識轉化成財富的典範,互聯網從業人員站在了打工人鄙視鏈的頂端。

稍微關注互聯網行業的朋友都會知道,中國互聯網巨頭的創始人幾乎都畢業於國內一流院校,很多還是研究生或海歸,是標準的天之驕子,這顯然比其他行業多是草莽出身的行業領袖看起來體面一些。但真正決定行業精英成色的還要看組成互聯網從業人員龐大底座的中基層員工素質。早期的互聯網公司側重研發,積累了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理工類學生,隨着財富聚集引發虹吸,互聯網公司正在全方位吸引各類人才。多份調查榜單也從側面印證,互聯網企業已全面超越國企、外企,成為最具吸引力僱主[19][20]。互聯網行業聚集了大批精英的事實,已無需多言。

精英們往往被視為社會成功人士,他們掌握知識或財富,處在相對強勢一方,且善於發表意見,絕非沉默的大多數。不同於活躍在報刊、雜誌和電視等傳統媒介的老派古典精英,新一代意見領袖更願意在微博、公眾號和B站等數字新媒體上分享看法。數字新媒體是屬於新一代意見領袖的,也是屬於老派古典精英的,但歸根結底是屬於互聯網精英的。於是我們看到,伴隨每一代新互聯網媒體誕生的,是一大批出圈的互聯網精英(BBS如是,微博亦如是,知乎、公眾號皆如是)。互聯網精英不僅可以憑藉行業關係提前參與內測占據主動位置,更因為他們產品、設計、研發、運營的身份本就是新平台的締造者與規則制定者。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微博、知乎和公眾號上面活躍着大量互聯網從業人員,不僅如此,信奉「技術改變世界,產品改變世界」的互聯網人無微不至地開發了大量互聯網垂直領域的行業論壇、技術博客、招聘網站、職場社交網絡、面試題練習網站、在線視頻教學課堂和面試經驗分享平台。甚至,他們把自己的代碼公開,只為打造一個知識共享的烏托邦。互聯網精英們牢牢占據着自己一手創造的文化陣地,使互聯網行業在網絡輿論場上長期維持較高的曝光度。

05 互聯網:中國的新名片

但無論如何解釋,財富也好,精英也罷,始終不足以讓互聯網行業得到國民級關注的待遇。我互聯網行業深入國民人心,自有國情在此。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更改變了中國。今年8月,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21]。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我國不遺餘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結出的豐碩果實。

出生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是幸運的,國內天量的市場規模和獨特的生態環境就像氧含量異常豐富的遠古石炭紀,孕育出了比今天大得多的巨型生物。坐擁10.11億互聯網人口紅利,享受近100%覆蓋的優質4G網絡[22],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再加上龐大的軟硬件人才隊伍,很多在國外根本無法跑通的商業模式在國內被玩得飛起,可以說,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辦成了許多它們的西方同行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同本土其他行業相比,中國互聯網公司都無比接近其西方的競爭對手,有些互聯網大廠甚至比它們跑得還快:微信的發展歷程告訴人們,原來IM還可以做自媒體和政企服務;始於電商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寶,靠着一部手機一張二維碼讓中國移動支付獨步世界;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共享經濟樣板;快遞、外賣、跑腿、社區團購,則不斷刷新着「物流+互聯網」的終極想象;直播衍生出帶貨,農民唱出新的致富經;短視頻催生網紅,讓成名15分鐘的幸運可以眷顧每一個人。

中國互聯網公司從最早主動C2C(Copy 2 China)到現在被CFC(Copy From China),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商業層面的認可,但這種認可意味着中國互聯網行業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而這種認可符號化後便成了外國友人讚不絕口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互聯網儼然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

國內攻城略地,國外拔營紮寨。出海,成為這屆中國商業巨頭的必選項。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穩居第一,雷軍自此一「唱」封神;華為在歐洲衝擊高端,終與三星、蘋果三足鼎立;支付寶、微信開到東南亞和歐洲,馬化騰不用再抱怨法國小哥喊他叔叔;TikTok全球下載量超越Facebook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抖音,世界的TikTok;《原神》代表中國開發者首次入選蘋果App Store年度精選遊戲,吸金的同時還順便倒逼老外學習漢語拼音來了一波文化輸出……

不同於汽車、家電、3C電子等歐美日韓傳統優勢項目,全球互聯網決賽圈只有兩位選手——中國和美國。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出席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時,一張「價值3萬億美元的合影[23]」被瘋狂轉載。合影中,習主席兩側分立着中美兩國互聯網行業領袖:馬雲、馬化騰、周鴻禕、劉強東、庫克、納德拉、貝佐斯、扎克伯格……中美互聯網巨頭齊聚一堂,堪稱全球互聯網半壁江山。這在彼時正在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主基調下顯得格外應景:中國和美國終於平起平坐,即便這只是一個行業論壇。

誠如俠客島評論文章所言:「在中美領導人會晤這樣重大的背景中,把互聯網放到如此重要的角色,在此前還是從未有過的。」[24]互聯網不僅代表當今最先進生產力,還成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行業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創新力的行業,它的成功是對中國40多年堅持改革開放的有力詮釋,同時也是中國20年來積極擁抱全球化的最佳註解。互聯網行業成長於中國經濟增速最快的20年,也是國人民族自信心快速增長的20年。於是我們發現,互聯網在國民心中逐漸被泛化成一個符號,一個中國開始領先全球的商業象徵,一個中國走向全面復興的重要標誌。互聯網行業則承載了續寫商業傳奇的強國富民之夢,而在紐交所揮槌的行業領袖則成了勇割帝國主義韭菜的民族英雄,互聯網行業無疑成為「全村人的希望」。國人樸素而強烈的拳拳愛國之情,就這樣投射到互聯網及互聯網行業身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和支持着行業的發展,震驚和沸騰的新聞無不牽動着國人敏感的神經。

06 互聯網:創新不再

可惜,好景不長。起完朱樓,宴完賓客,眼看着,互聯網這座高樓就要塌了。在連續經歷了2018「互聯網寒冬」年,2019「過去十年最差」年,2020「黑天鵝」年和2021政策監管年,互聯網行業正在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挑戰首先來自於行業內部,互聯網遇到創新瓶頸。

受限於芯片製程突破速度放緩,終端硬件的創新愈發乏善可陳,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人稱科技界「春晚」的蘋果秋季發布會存在感越來越低。拋開硬件不談,僅需一個殺手級應用便能引爆C端市場的5G距離引爆C端市場仍只需要一個殺手級應用。穿戴式設備折戟沉沙,植入式設備遙遙無期,元宇宙更是天方夜譚。互聯網行業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初級智能階段。

在沒有新的終端革命到來之前,一切現象的背後都只是舊貴族在舊大陸對勢力範圍的重新確認。多數情況下,貴族們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但有時也會為了生存而不講武德。畢竟,蛋糕就那麼大,有你沒我。所以,在上一個10年,PC互聯網會爆發「3Q大戰」,歸根結底也不過是疑似核心業務入侵,造成戰略誤判,直到擦槍走火的老故事。但戰爭沒有贏家,交戰雙方與用戶三輸。也許是因為技術上不支持刪除競品,這屆移動互聯網廠商明顯不像它們動不動就刪掉對方的PC互聯網前輩們那麼吃相難看,但始終也不太體面:屏蔽友商鏈接、僱傭水軍詆毀、強迫商家二選一、惡意損壞競品設施或惡意舉報……總而言之,在沒有找到新大陸之前,這樣的內耗宮斗還將輪番上演。

沒有新大陸,人們就要榨乾舊大陸的每一寸空間,資本是無孔不入的。在完成對衣食住行玩等消費領域的全面改造之後,人們發現,屬於互聯網行業的「低垂之果」也已經不多了。擺在創業者面前的大致有3條路:一條是All in B端,去做市場規模更大、難度係數也更高的產業互聯網;另一條是死磕C端,嘗試在細分市場兜兜轉轉,尋找機會。但敢於提出去做產業互聯網的消費互聯網人畢竟還是too young,除了要下沉到產業鏈干髒活累活,商業模式也不太清晰,玩法根本不同,投資風險太高。而選擇去消費細分領域碰機會,至少,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盤子雖然不如以前大,但蒼蠅肉也是肉嘛。

於是,社區團購、在線教育等新風口開始受眾多玩家追捧。然而這次跟以往有很大不同,人們燒錢燒得正歡的時候,國家出手了。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5]

2020年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會議要求互聯網平台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2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27]

風向變了,風口倒了。互聯網的手,最終還是伸向了禁區。無需多言,在資本介入之下,社區團購擾亂了零售市場定價體系,在線教育破壞了義務教育整體生態,但這背後,擾亂的卻是民生,破壞的則是公平。

不僅僅是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對於互聯網的監管可謂來自方方面面:

2020年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監管約談。[28]

2020年11月3日,上交所發布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29]

2021年2月7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制定發布《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旨在預防和制止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促進平台經濟規範有序創新健康發展。[30]

2021年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等四家社區團購企業分別處以1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食享會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31]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其2019年銷售額4%計182.28億元罰款。[32]

2021年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聯合召開互聯網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百度、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等34家互聯網平台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明確提出互聯網平台企業要知敬畏守規矩,限期全面整改問題,建立平台經濟新秩序。[33]

2021年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34]

2021年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要求要堅決防控金融風險,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35]

2021年7月2日,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註冊。[36]

2021年7月4日,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37]

2021年7月5日,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停止新用戶註冊。[38]

2021年7月9日,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39]

2021年7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禁止虎牙公司與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合併。[40]

2021年7月10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包括: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41]

2021年7月16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網絡安全審查。[42]

2021年7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騰訊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43]

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規定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44]

2021年9月8日,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對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遊戲企業和遊戲賬號租售平台、遊戲直播平台進行約談。[45]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召開「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約談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等企業,要求限期內各平台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採取處置措施。[46]

2021年9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上線「遊戲企業防沉迷落實情況舉報平台」。[47]

2021年9月24日,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發布《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其中提到,堅決抵制繞過監管機制,通過境外遊戲平台向國內用戶提供服務。[48]

2021年9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舉報平台正式上線運行。[49]

2021年10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美團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美團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其2020年境內銷售收入3%的罰款,計34.42億元。[50]

2021年11月25日,工信部對騰訊公司採取過渡性的行政指導措施,要求對於即將發布的App新產品,以及既有App產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經工信部組織技術檢測,檢測合格後正常上架。[51]

……

一時間,互聯網成為眾矢之的,可謂「天下苦互聯網久矣」。

但要知道,政策和監管從來不是創新的障礙,利潤才是。英國評論家鄧寧格在《工會與歇工》中寫道:「資本逃避動亂和紛爭,它的本性是膽怯的……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互聯網公司寧願把PC端網遊一個個都搬到手機上,也不願為Linux系統開發一套好用的IM軟件;寧願把畢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全用在購物節玩法的算計上,也不願攻關一套國產可替代的MATLAB出來。在商言商,無可非議,但跟那個有理想,有情懷,敢顛覆,敢擔當的互聯網初心總歸越走越遠。

總之,有錢就可以在互聯網行業為所欲為的事,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今後就更不可能有了。

07 資本逃離互聯網

當在互聯網行業發現新大陸和拓荒舊大陸都變得比以往更難賺錢時,資本將何去何從呢?別忘了,剛才還有一條路沒說,那就是:逃。

種種跡象表明,資本正在逃離互聯網。

資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並沒有好壞,更不會顧及情分。彼時,熱錢瘋狂湧入,因為有利可圖,此時,資本匆忙退出,皆因生意難做。於是我們看到,在過去這兩年,互聯網行業大面積裁員,大量公司迅速倒下,甚至連隔夜轉型賣羽絨服的機會都沒有。而以咖啡、茶飲為代表的新消費經濟,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造車勢力,還有以中芯國際、華大九天、平頭哥為代表的芯片及其生態鏈企業則異軍突起。我們或許可以從中一窺資本的好惡,但又能怎樣呢?資本出逃互聯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當下的互聯網巨頭無一例外都是通過在各自領域做大流量來攫取高額利潤的,一切燒錢大戰的背後都是對流量的極度渴望。而到了2021年,互聯網的流量生意已經基本做到頭了,每個領域都有巨頭的嚴防死守。這意味着,在存量市場的大前提下,除了在局部戰場偶爾會有拼多多這樣的例外突出重圍,但再現「千團大戰」、「千播大戰」這樣的商戰盛景,機會恐怕就不多了。然而更遺憾的是,這些極少數頭部企業不僅壟斷了絕對的流量,還收割了絕大部分利潤。那麼可想而知,行業里絕大多數的腰部和尾部企業則要在貧瘠的流量里爭取可憐的利潤來勉強度日,而此時的資本外逃對於它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更別提那些盈利尚無時日,正靠資本續命的企業了。

資本撤離互聯網,於個人,是直面裁員和減薪的風險。

過去兩三年,裁員的新聞在互聯網行業已經開始讓人變得麻木,風吹草動到維穩聲明再到靴子落地已經成了各個公司上演裁員戲碼的SOP。人們病態般地關注當事公司的裁員規模和欠薪情況,津津樂道於坊間流傳的裁員細節,感慨系之於實屬罕見的離職盛況,最後以賠償方案的多寡來確認這家公司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人們感同身受,就像鞭子抽打在自己身上一樣,認定這些是自己遲早要接受的宿命。小廠員工提心弔膽,大廠員工亦如坐針氈。顯然,資本的散去讓大廠也感到一絲緊張,不得不捂緊錢袋子。而相比不富裕的小廠,坐擁巨額現金流的大廠在裁員方面一向更殺伐果斷、爽快大方,整條業務線揮刀砍掉的新聞數見不鮮,不禁讓人感慨,同一張互聯網,同一家公司。

裁員並不可怕,找不到工作才最可怕。當然,「找不到工作」指的是「找不到比之前薪酬更高、福利更好、離家更近、幹活更少的工作」。講道理,互聯網行業仍是朝陽產業,區域發展極不平衡,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尚不存在求職無門的情況。可是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都想體面,所以也不好扼殺人們對於美好工作的追求。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兵貴神速的搶灘登陸時代,一手高利潤,一手強資本,是成就今日互聯網行業高薪之兩大法寶。而眼下,資本四散而去,勢必會影響到行業薪資。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那些處在風口浪尖上的高薪崗位泡沫過大,已經遠遠脫離實際意義。因此,是否接受一份待遇不如之前的工作,恐怕將成為很多互聯網人不得不面臨的難題。

行業薪資整體下行,頭部企業崗位就顯得尤其寶貴,這讓本就慘烈的大廠求職競爭卷上加卷。然而說到卷,便順帶一提,我國每年還有將近一百萬的年輕後浪湧入互聯網行業[52][53],更別說這支年輕隊伍里匯聚了他們同輩中最聰明、最精英的那些小腦袋瓜兒(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所以,好戲還在後面,我們走着瞧嘛!

求職常態化,薪資理性化,優質崗位競爭白熱化,是資本出局送給互聯網人的三份「大禮」。

於行業,資本的逃離進一步削弱了行業的創新能力,發生了從「想不想創新」到「能不能創新」的本質改變,互聯網行業發展將開始變得緩慢而缺乏想象。資本投入不到位,企業在陌生領域的探索將趨於保守,而傾向於在已被驗證的成熟賽道加大投資,從而導致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於行業發展毫無裨益。這無非是又回到了舊貴族們重新分配蛋糕的無聊故事,只不過這次,他們只敢搶對方盤子裡的,連霸占舊大陸剩餘空間的勇氣都沒有了。或許,探索未知領域的任務從來就不是貴族老爺們的事,而應該交給那些積貧積弱的窮小子,畢竟他們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

綜上,資本出逃對互聯網行業來說,無異於斷糧。

08 互聯網人:戴着鐐銬跳舞

回過頭再來說剛才的問題,互聯網頭部企業存在人才過剩的情況。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以及BOSS直聘發布的《2021應屆生就業趨勢報告》均顯示,應屆畢業生對從事互聯網等相關行業的期待占比超過25%[54][55],遠遠高於對其他行業的關注。另據麥可思一份研究顯示,2020屆本科畢業生中,只有1.6%能進入大型互聯網企業(規模超過3000人的互聯網企業)工作[56]。儘管並不是所有希望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畢業生都嚮往大廠,但大廠優渥的薪資待遇和可觀的發展前景還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

時至今日,互聯網大廠早已是臥虎藏龍、彬彬濟濟,人才濃度絲毫不亞於人均985、211的知乎:行政部的行政助理很可能是985院校畢業的化學系研究生,市場部的新媒體運營很可能畢業於北大中文系,運營部的跨境海淘招商專員很可能是外語加經濟學雙學位的海外Top碩……

似乎,聰明的社會人全卷在了互聯網大廠,不僅如此,互聯網行業強大的吸引力還反映在大學專業選擇上,讓聰明的學生也不斷前赴後繼。

由百度聯合中國教育在線共同發布的《百度2021高考搜索大數據》顯示,2021年十大熱搜專業中,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均排進前五[57],越來越多的考生希望未來投身於互聯網相關行業。朝陽產業,綠牌專業,人潮洶湧,優中選優。這些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不出意外地開始遙遙領先,成為學霸必爭之地。

從中,我們也可以瞥見,互聯網行業對其他行業的人才「虹吸效應」明顯。

在2020年底由脈脈發布的《2020年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IT互聯網行業仍是最大人才流入行業;生活服務業、製造業與金融等行業則出現顯著的人才流出[58]。

僅就研發崗位而言,每年20多萬的相關專業畢業生[59]完全無法填補互聯網行業巨大的專業人才缺口。於是,IT職業教育就成為一門好生意,好到可以上市的生意。一時間,IT職業培訓機構成為廣大冷門專業、夕陽產業、收入微薄的青年們再次選擇人生,實現逆襲的神聖殿堂。短則3個月,長則半年,一個擁有「大型」項目實戰經驗的程序員就新鮮出爐了。但計算機專業畢竟要系統學習3-4年時間,幾個月速成的程序員往往後勁不足,迷失方向,學藝不精者還往往會在項目里寫下神跡,埋下天坑,留下隱患。大量的「二把刀」程序員湧入求職市場,再加上沒有成熟可靠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篩選人才的成本,也造就了中國程序員繁複而畸形的面試奇觀。

像研發這種還稱得上是互聯網行業里對專業要求比較高的崗位,尚且能吸引大批人馬蜂擁而至,那產品和運營這些「幾無門檻」、野蠻生長的崗位則更像是萬能的工作,轉行人的天堂。而產品經理又號稱距離CEO最近的職位,成為當之無愧的外行轉互聯網之首選。

儘管產品經理在美國是一個很成熟的職業,但在中國發揚光大還是最近十年的事情。前有蘋果喬布斯,後有微信張小龍,再加上一眾互聯網大佬紛紛以產品經理自居,產品經理這個職業一時風光無兩。做產品經理,用產品改變世界,也成為許多理想主義青年的終極理想。而早期的產品經理又沒有嚴格的技能定義,會寫PRD,會畫原型圖,就已經登堂入室,如果還能撕、能侃、能堅持,那麼恭喜你,你離得道飛升已經不遠了。相比於研發,產品經理更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職業。你的產品邏輯是否清晰,你的交互設計是否合理,都遠不如是否打造過成功的產品重要。而你刻意注入產品的人文關懷,試圖藉助產品傳達的思想溫度,就都統統留到功成名就,上台發言時再說吧。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卻不知多少人中了產品經理的邪。

於是,你便可以看到互聯網行業極為撕裂的現象:有的公司人才雲集,海內外大牛組成全明星陣容;有的公司卻才俊難覓,像極了臨時搭建的草台班底。互聯網行業就像被摺疊了一樣,但無論身處頭部還是尾部,都無法避免人才過度競爭的窘境,尤其是對那些上了年紀的基層員工,互聯網行業對他們真的很不友好。以研發為例,編寫覆蓋企業80%業務場景的代碼,5年工作經驗不會比10年工作經驗寫得更糟,但5年比10年速度更快,幹勁更足,成本更低,脾氣更小。而這還只是新人與老人的短期競爭,在可見的將來,大量簡單的業務代碼可以通過低代碼平台完成開發,是時方是毫無競爭優勢的人們的淒涼悲歌。而身處這樣一個年輕和快速發展的行業,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即便你是高管,抑或是小工,前方都沒有太過明確的參照物。互聯網行業究竟會走向何方,互聯網人的歸宿是否只能去送外賣,蓋無人能曉,皆亦步亦趨。

互聯網行業對各行各業人才的虹吸,側面反映了其他行業的人才凋敝。談論「365行,行行轉互聯網」就像是「清北碩士爭進街道辦」,抑或是「清北博士爭當中學老師」之辯。筆者無意探討其他行業為何留不住人才,更無意辨析轉戰互聯網行業是否造成「人才浪費」。總之,對大多數人而言,薪資就是指揮棒,銀行卡里的數字就是最好的保障。在極多的變量中找尋一個穩定的常量,或許就是這屆年輕人苦苦追求的小確幸。但對行業來說,人才過剩莫過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互聯網行業不僅修來內卷的「福報」,其他行業更將飽嘗人才枯竭的苦果。也許,互聯網行業多了一個蹩腳的程序員,製造業卻少了一位頂級的工程師;也許,計算機領域多了一批二三流的研究員,物理界卻痛失一代天才的科學家。我們無法證明這種假設是否成立,只是如此下去,其他行業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樣是「996」,互聯網行業給出的薪資可以幾倍甚至幾十倍於其他行業。昨日大學畢業典禮上還雄心萬丈的年輕工程師們、年輕教師們和年輕藝術家們,今日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就要面臨難以逾越的收入鴻溝,不是說好了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嗎?雖說行業不一樣,「錢途」也不一樣,但房價總是一樣的吧。眼看着吃到時代紅利的程序員坐上火箭一飛沖天,買車、買房、迎娶白富美,別人卻還在熬資歷、考證書、評職稱。人心浮動不願等,板凳安坐十年冷?

人才問題,最終會成為每個行業的大問題。

09 互聯網科技巨頭: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開打以來,有一個詞便時常見諸報端,即:「卡(qiǎ)脖子」。該詞準確而形象地描繪了中國當前受制於人的科技與產業現狀。國人大概也是在那個時候才開始意識到,繁榮的互聯網生態之下竟是如此薄弱的信息產業家底。老實說,我們被「卡脖子」的遠不只是芯片和操作系統,也不只是光刻機和EDA軟件,而是以指令集、數據庫、中間件甚至編程語言(含編譯器)為核心的一系列基礎軟硬件。這些東西不能說是沒有國產,只是遠未達到可以大規模商用的程度。

回看那張「價值3萬億美元的合影」,越看就越脊背發涼,不由得為中國互聯網公司捏了一把冷汗。美方公司代表中,除了谷歌和甲骨文,其他「八大金剛」——思科、IBM、高通、英特爾、蘋果、微軟——悉數到場。美國IT業「八大金剛」地位幾何已無需多言,它們掌握了全球信息產業的命脈,而中國缺少的恰恰是自己的「八大金剛」。互聯網不過是龐大信息產業里位於最表層的應用,說白了,我們用心栽培的花,卻是長在別人的花園裡,現在花園主人跟花的主人找茬,你說是花園主人着急,還是花的主人更着急呢?

萬幸的是,行業對此倒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但不幸的是,行業對此恐怕也就停留在清醒的認識上了。

馬化騰曾在「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上表示:「像我們所處的互聯網行業……就完全像沙灘上建立起來的樓房一樣,別人一推你就倒。別看着表面很輝煌,但實際上真正去競爭起來的話,你是沒有任何的實力的,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的。」真是一語成讖,國人引以為傲的科技巨頭,在已持續3年多的中美科技戰中真就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

或許,我們不應該對年輕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過於苛責,畢竟,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編程語言,哪一個沒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投入,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就。更何況,致力於讓人們吃得更好、出行更美好、購物更簡單、生意更好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們,還沒有從市場驅動型真正成長為技術驅動型的科技公司。但顯然,國民對「言必稱科技」的互聯網巨頭還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他們希望看到這些科技公司能更好地肩負起構建中國數字經濟底座的重任,且不說達到與美國「八大金剛」平起平坐的地步,但至少也不要讓中國信息產業總被人「卡脖子」吧。

退一步講,如果補上基礎軟硬件的課對於中國科技巨頭來說是太過沉重的歷史包袱,那麼丟下這個包袱,是否就可以快步向前呢?很遺憾,在近十年具有革命性的關鍵信息技術領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中國互聯網公司基本沒有先發優勢,仍在努力扮演追趕者的角色。但幸運的是,我們在追趕的過程中,也會有領跑的時候,比如中國互聯網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就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我們仍要清楚地意識到,「補課」加「追趕」將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的新常態。

10 互聯網:消費至死

也許,我們應該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秉持更大的耐心,相信它們最終能成長為真正的科技擔當。但如果本應向善的科技,最終淪為收割用戶的工具,那麼我不確定這種耐心還能維持多久。

霸占流量的互聯網公司遲早會得一種病,名曰「變現焦慮」。誠然,前期商業模式不清晰,中期靠補貼野蠻壟斷,後期雖坐擁海量用戶,卻找不到好的變現方式。這就像一個還沒找好投資標的的基金經理,卻管理着規模越來越大的資金。廣告收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互聯網公司的胃口,它們試圖在流量生意上尋找更大的可能。於是,賣貨,就成了所有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究極形態。就像每家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社交夢,每家互聯網公司也同樣有一個電商夢。中廠小廠不甘接受自家用戶互加微信或關注淘寶的最終宿命,以「能留一個算一個」的決心,誓要打贏這場用戶保衛戰。然後你就會發現,條條大路通羅馬,家家企業做電商,哪怕你就是一個工具類App,最終也會走上賣貨的不歸路。

但你別說,互聯網還真趕上賣貨的好時候了,而且還是賣貨的一把好手。

一如讓·鮑德里亞提出的「消費社會」,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度過了物資匱乏的年代之後,不甘心在大千世界泯然眾人,開始通過追求消費商品背後的符號意義而不是使用價值來標記自己的存在與階級,藉此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互聯網的出現,則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秀場。通過互聯網,人們得以窺見包括名人在內的更多人的生活方式。然而,真正起到引領示範作用的並不是光鮮亮麗的明星,反而是那些藉藉無名的網絡達人,尤其是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他們才是更鮮活生動的參考樣本。顯然,意見領袖所倡導的生活並非像明星般遙不可及,卻又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越是「跳一跳就能夠得着」,就越讓普信的大多數蠢蠢欲動。於是,公司搭台,商家出錢,KOL唱戲,用戶買單,電商時代的人、貨、場就這樣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在賣貨這件事上,互聯網再一次展示出其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在刺激消費欲望、撮合供需雙方、營造消費場景、增強消費能力以及提供消費保障等五方面,互聯網皆無人能及,無出其右。

人類的網上衝浪史,就是一部與廣告的鬥爭史。屏蔽廣告插件那都是初級玩家。如今,人們不僅需要在鋪天蓋地的硬廣夾縫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更要小心那些看似正經的信息是否包含猝不及防的軟廣。本以為用搜索引擎檢索出來的信息魚龍混雜,但去知識類、科普類、生活類等垂直內容社區找答案就更加險象環生。某些看似理性、中立、客觀、專業的分析背後往往夾帶私貨、暗裡藏刀,而某些主張提升品位、看齊同輩、活出自己、犒賞自己的焦慮情緒文最終打出的也依然是消費主義大旗。在大數據與算法的加持下,廣告就像潛入人類清醒意識中的特工小隊,無時無刻不在植入消費至上的心理暗示。至此,人們的消費欲望被互聯網徹底釋放。

光有消費欲望不夠,還得有消費場景。中國傳統觀念重儲蓄,輕消費,但這種千百年來形成的觀念正在迅速瓦解。回顧歷史,唯一可以稱得上購物節的恐怕只有置辦年貨的春節前後。隨着中國步入當代商業社會,「五一」「十一」「315」這些冠以長假和消費名義的特殊日子就成了中國人的新購物節。但到了互聯網電商時代,購物節顯然已經不夠用,於是,傳統佳節和舶來洋節便陸續派上了用場。甚至,電商平台直接簡單粗暴地開啟自己的「造節運動」,網絡節日和吉祥數字組成的日期紛紛成為各大電商平台的品牌購物節。如今,但凡有點講道和說法的日子,都能成為消費的理由和場景。互聯網製造消費場景能力堪稱一流。

欲望已被點燃,場景氛圍拉滿,但下單的一瞬間還是被「賬戶餘額不足」的冰冷提示照回殘酷的現實。沒錢看似構成消費的最大障礙,卻是互聯網公司最早掃清的障礙。缺小錢的用戶,可以分期購;缺錢的用戶,可以借錢購;缺大錢的用戶,可以貸款購。互聯網公司早把資金不富餘的人們安排得明明白白,就等着用戶上門提錢。而且,互聯網公司們還集體擔心用戶着急用錢找不到門路,心照不宣地把借貸業務集成到自家App上,防止用戶走失。眼下,看新聞,刷視頻,騎單車,叫外賣,甚至編輯文檔,都可以讓用戶輕鬆借貸。但我們明明在說互聯網幫助用戶增強消費能力以促成交易,這看似是一種自私的利己行為。可如果前腳剛在跟消費八竿子打不着的輸入法App上借到錢,後腳就給直播App上關注已久的小姐姐刷大火箭,似乎,肥水流到了外人田。但當你了解到——借貸業務的利潤大概率能超過互聯網公司的主營業務,更何況,大多數放貸的互聯網公司不過扮演一個中間商,它們甚至不出一分一毛,只為從你身上賺個差價——這樣的情況時,你或許就能體會滿屏的App催你向它借錢的焦急心情了。

不得不說,互聯網為消費主義的蔓延提供了發展「契機」。人們開始不再滿足於通過互聯網看世界,而是躍躍欲試地走進和探索這個世界,並且熱衷於在互聯網分享自己眼中的世界。這本應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卻被消費主義逐漸帶偏了方向。說實話,誰都無法抗拒誘人的美食、精緻的妝容、時尚的穿搭、豐富的娛樂和詩意的遠方。但當消費成為一種刻意,分享成為一種目的,我們確實應該反省自己是否已經墮入消費主義的無邊深淵。有多少次失敗的網購是我們看過種草視頻之後一時興起的衝動;有多少次敷衍的探店是看上店家清新的裝潢去拍照、修圖、發朋友圈;有多少次逃離現實的旅行是在收穫酒肉朋友麻木的點讚之後才覺得心滿意足;又有多少次被輿論裹挾,把消費等同於營造浪漫的儀式,以戀人在特定日子花錢多少來衡量其對感情的用心程度。而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互聯網公司很難撇清責任。雖技術無罪,但人會犯錯;雖技術中立,但人有偏心。互聯網公司一手成就的互聯網固然開拓了人們的視野,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比起鼓吹消費,崇尚物質,不務正業,脫實向虛,顯然互聯網公司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11 互聯網行業的未來

儘管現在互聯網行業遇到一些麻煩,也大可不必驚慌。青春期的少年總要面臨成長的煩惱,個子長得太快,就要補充營養,行為莽撞衝動,就需多加調教。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行業仍是當今首屈一指的創新高地和投資熱土,更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掘金職場和創業福地。深陷其中的互聯網人,與其焦慮躺平,坐以待斃,不如告別內卷,主動出擊。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目前國內數字經濟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作為數字經濟建設的關鍵一環,互聯網仍有非常巨大的成長空間,短暫的行業陣痛完全不足以唱衰廣闊的行業前景,互聯網人對此應該堅定信心。

其次,我們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放到更長的時間跨度上看,其必將由精英行業回落到普通行業這一正確的歷史位置上。這雖然意味着互聯網行業仍將擴大規模,但也暗示其薪資待遇不會一直保持高位。對此,互聯網人或許可以慶幸,至少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但也應及早擺正心態接受求職常態化與薪資理性化的必然。

再次,互聯網行業區域發展極不平衡,長期以來,低線城市幾乎與互聯網公司絕緣。但好在近幾年互聯網平台公司紛紛發力下沉市場,收割流量的同時也教育了用戶。隨着低線城市用戶對互聯網平台產品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其對平台之外的產品,尤其是區域性互聯網服務需求勢必將會激增。而這些非標準化的區域性市場,未必是擅長規模效應的互聯網巨頭們贏者通吃。五環之外,皆是美景。互聯網人不妨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再看得更遠一些呢?製造行業數字化與互聯網行業實體化是當今兩大行業共同面臨的轉型難題。如果可以用5G、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工業生產,必將推動產業升級,產生「1+1>2」的良效。然而,選擇產業互聯網這條崎路,意味着要下工地、上礦山,確實會讓在高檔寫字樓里拿着高薪,衣着體面地坐在乾淨辦公桌旁高談闊論的互聯網精英們為難。但人們常說,在面對未知的命運時,既要顧及個人的努力,也要考慮歷史的軌跡。與其「臣服」於資本淪為收割流量的工具人,不如投身於與國家發展方向一致的廣闊天地。春江水暖鴨先知,今年,我們看到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跨界造車,許是應對增速放緩的焦慮,許是豪賭下個十年的成敗。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互聯網科技巨頭能夠以智能電動汽車為抓手,更廣泛地參與到整個工業數字化進程中去,同時也鼓勵和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到工廠去,到車間去,到最需要互聯網人才的地方去。

最後,如果你依然熱愛這個行業並且有這份理想的話,就請勇敢地踏上尋找新大陸的征程吧,你們的無畏探索和英勇前行將照亮人類通往賽博空間的星光大道。又如果,你對這個行業愛得深沉並且有這份責任的話,就請毅然地投身基礎軟硬件的研發吧,你們的無私付出和砥礪奮進將挺起中國成為信息強國的堅實脊樑。

而對於那些希望在未來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學生來說,如果你恰好攻讀計算機相關專業,且熱愛信息技術,並立志成為一個技術人,那麼,請你努力研習與精進算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技術,這不僅會使你在未來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也會讓你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初次叩響計算科學的大門。如果你主修其他專業,或者顧慮專業就業前景黯淡,又或者單純鍾情互聯網行業的氛圍,那麼,不管你是否真正熱愛自己的專業,也不管你是否真正明白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意義,都請你再三思考一個問題:是否有其他行業比互聯網行業更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如果有,就請慎重選擇自己的未來。畢竟,生物醫療、化工製藥、環境治理、清潔能源、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哪一個不是比信息技術更宏大的時代命題?

寫在最後

今年3月,拼多多董事長黃崢宣布「退休」,稱其「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無獨有偶,今年5月,字節跳動聯合創始人張一鳴宣布將卸任CEO,同時希望能深度參與腦疾病等新項目。而就在10月份剛剛卸任搜狗CEO的王小川,也在其內部信中提到,願意「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為大眾健康做出一點貢獻」。與此同時,在大洋彼端的美國,昔日互聯網行業領袖比爾·蓋茨、傑夫·貝佐斯和埃隆·馬斯克則在氣候、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持續發力。似乎,互聯網大佬們在完成時代賦予其在信息領域造福人類的使命之後,都選擇回歸硬核科技來追逐自己的終極理想,這無疑成為本文開題所引的關於互聯網與科技之辯的最佳註腳:互聯網,絕不是科技的全部,這個世界上有遠比互聯網更令人神往、更值得探索的科技領域。作為互聯網人,筆者固然希望看到欣欣向榮的互聯網技術引領人類前行。但作為人類,我顯然更願意看到糧食、健康、能源、環境這些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世界難題早日被科技攻克。

放下手機,仰望星空。逃離虛擬,腳踏實地。

讓互聯網的歸互聯網,讓科技的歸科技。

參考資料:[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 http://www.gov.cn/xinwen/2018-12/21/content_5350934.htm[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719855978596591[4] http://hn.cnr.cn/hngbfc/20200120/t20200120_524944789.shtml[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922373375379362[6] http://www.gov.cn/shuju/2021-09/26/content_5639469.htm[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963086017453863[8] http://k.sina.com.cn/article_1245286342_4a398fc600100v7zf.html[9]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623191.html[10] https://xw.qq.com/partner/vivoscreen/20210907A06DDX/20210907A06DDX00[11] http://www.199it.com/archives/949041.html[12]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330110.html[13]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nlist.html[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773224789656916[15] 優酷老友記2014:王小川 王興《互聯網三國殺》對話實錄(定位:01:21:00)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UyODk4NTA0.html[1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545020635827109[1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475324151833146[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330835804593470[1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210485214540630[2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701/552767.shtml[2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211887646389225[2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585182675708536[23] https://www.sohu.com/a/33464440_114885[24] 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1121/2015/0925/content_29201926_1.html[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779127532011277[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622533584670047[27]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28] http://www.csrc.gov.cn/newsite/zjhxwfb/xwdd/202011/t20201102_385514.html[29] http://www.sse.com.cn/disclosure/announcement/general/c/c_20201103_5253315.shtml[3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7/content_5585758.htm[31] http://www.samr.gov.cn/xw/zj/202103/t20210303_326448.html[32] http://www.samr.gov.cn/xw/zj/202104/t20210410_327702.html[33] http://www.samr.gov.cn/xw/zj/202104/t20210413_327785.html[3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098305760905592[3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81306938188642[3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172759414308419[3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354953191122730[3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409953401512508[3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816884985701427[40] http://www.samr.gov.cn/xw/zj/202107/t20210710_332525.html[4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878013241361113[4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418575658713319[43] http://www.samr.gov.cn/xw/zj/202107/t20210724_333016.html[4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06676566617931[4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372381011303341[4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605419502740972[4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048684906988302[4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788144094616516[49] https://m.gmw.cn/baijia/2021-10/01/35207691.html[50] http://www.samr.gov.cn/xw/zj/202110/t20211008_335364.html[51] https://weibo.com/5149608258/L3axYu3jk[5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8086473042894062[5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31574149183577[5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31574149183577[55] https://www.sohu.com/a/473498821_121124366[56] https://www.dutenews.com/caidao/p/6210719.html[5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03528026971848[58] http://www.xinhuanet.com/video/sjxw/2020-12/22/c_1210941290.htm[59] 陽光高考計算機類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估值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73384336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73384356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73384364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73384016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164251912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73384424 https://gaokao.chsi.com.cn/zyk/zybk/detail/73384420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17 21:08:50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頭像
2024-02-05 13:02:32

可以幫助複合嗎?

頭像
2023-11-15 08:11:03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添加導師LINE: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